20把巔峰花器
拍場總價
2.8億
圖文 | 網絡
整編 | 紫砂中華
瑞獸壺
陳仲美 瑞獸壺
2014 北京遠方
RMB 5,865,000
此件瑞獸壺造型奇異,整個壺身從頭到底都製成雲生水起狀,一邊獸首流仰出,鰭尾為把,四方足鎮底,扁圓陰陽太極鈕,蓋、身相合自然,兩者渾然一體,適得其所。
此作最為巧奪天工之處,在於壺身瑞獸之雲紋,均是採用景德鎮的「雕瓷法」,於「減」之中得雲之祥瑞。
而在明末時期,在宜興地區製作此類雲紋裝飾均採用傳統「貼塑法」,以泥之「增」,塑雲之形。(參見上海博物館藏陳鳴遠款瑞獸壺)
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陳仲美是把景德鎮工藝帶入宜興紫砂工藝的第一人,在很大程度影響著宜興紫砂的發展。甚至於以後清初的外銷器盛行,都和陳仲美帶來的景德鎮工藝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繫。
和正瓜壺
陳鳴遠 和正瓜壺
2016 中國嘉德
RMB 32,200,000
壺作七稜腹,卷葉成流,流口一任自然,瓜藤作壺柄,蜿蜒靈動,瓜梗作蓋鈕,挖中空而顯秀巧,南瓜造型活靈活現,渾然天成。
一邊刻「骨清肉膩和且正,摘蘇句。鳴遠」並鈐「陳鳴遠」篆書印章。書法銘文雅健,有晉唐人風格。
和正瓜壺
陳鳴遠 和正瓜壺
2019 西泠印社
RMB 26,220,000
詩文前段以這次創作的題材開頭,陳鳴遠用砂泥仿照柿子作壺,柿葉巧妙地掩蓋在壺口作為方華之蓋,柿柿如意,這樣的靈感來自市井生活,讓人喜愛萬分。
詩文後段,當好友提出在新創作的壺上,打上前輩紫砂名師沈融的名款時,鳴遠頗為自惜地婉拒了。「巧則因心古則摹,最嫌依樣畫葫蘆」(金張《陳鳴遠欲歸留看試燈一日並與初得沈融扇面式》),鳴遠多次提及的沈融或許就是其心目中擬定超越的目標之一。
束竹壺
陳鳴遠 束竹壺
2013 北京瀚海
RMB 4,945,000
壺呈圓形,以多根竹竿併攏為壺身,束腰,竹形流上翹,夾竹相繞做柄,嵌蓋上竹枝作鈕,製作看似隨意而法度嚴謹,技藝高超。為束竹壺精品之一。
壺身與蓋內『鳴遠』款及『隺邨』款,壺底鐫刻『君子之風,癸未佳月,鳴遠制』十一字及『陳』印章畫押款。
松鼠葡萄
顧景舟 松鼠葡萄
2015 北京東正
RMB 89,600,000
此套為顧景舟1955年所制,一壺、一缸、四杯、四託,共計十頭,選泥一色,構思新穎,工藝獨到,充滿著濃鬱的自然意境。
九頭詠梅茶具
顧景舟 九頭詠梅茶具
2014 中國嘉德
RMB 28,750,000
「九頭詠梅茶具」完整呈現出顧景舟經營花貨的風格與功力。
全器以梅幹為造型設計,壺嘴呈喇叭式,出水點注順勢而出,遒勁有力;壺把乘勢而起,蜿蜒蒼勁,端拿舒適。
壺身點綴朵朵梅花,花瓣塊面飽滿,紋路清晰,雕塑技藝高超,氣韻高雅,具體驗證了世人對顧景舟「集紫藝之大成,刷一代纖巧糜繁之風」的藝術評價。
松竹梅
朱可心 松竹梅
2013 北京瀚海
RMB 7,475,000
該壺具備勁松的風度,梅竹情操。格超梅以上 ,品在竹之間。
通體造型作松樹樁形,樹皮剝落之處,斑駁嶙峋,壺流與把手以樹枝巧塑而成,枝幹、樹癭刻劃得精細入微,自然生趣。
蓋以松樹枝作鈕,與壺腹渾然一體。
壺身一面夾塑青竹,一面夾塑老梅,作品通體氣格高古,韻之清絕。
雲龍套組
朱可心 墨綠泥雲龍套組
2014 北京遠方
RMB 4,600,000
雲龍壺是朱可心的經典代表之作,取周易「潛龍在水飛龍在天」之寓意,壺身飾以祥雲紋,神龍見首不見尾,龍首突兀雲間,五爪伸展遒勁。
祥雲作鈕,別具巧思。此壺墨綠泥作胎,配以四杯,皆以雲龍紋裝飾,雲龍存世較少,墨綠泥成套尚為僅見,95年於宜興紫砂廠陳列室高價購得,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
報春套組
朱可心 報春套組
2010 長風秋拍
RMB 3,696,000
此壺立意新穎別致,造型簡譜渾厚,以簡脫繁,形、神、器皆佳。
枝與結疤布置合理,伸展自然,老乾新枝,爭奇鬥豔,做工極為精緻,曾為宜興陶瓷博物館珍藏之寶。
白藕酒具
蔣蓉 白藕酒具(十一頭)
2013 北京瀚海
RMB 6,325,000
《白藕酒具》這套作品曾經在東京舉辦的「中國江蘇省工藝美術展示會」上展出,引起一時轟動。
11件套酒具屬於紫砂創作中的鴻篇巨製,蔣蓉大師精心設計,精心製作。
白藕長於池塘,喻意雅潔,且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連而不妖』的美稱。
此酒具以白藕為基本造型,對藕節間皮層加以細微處理,近藕節處作幾處斑點狀。
以藕梢為蓋,姿態優美、色澤光潤;荷葉新枝做壺嘴,附以花苞綴於正面,半浮雕折枝在風中飄動;荷葉作把,枝梗上的荷刺,規整的花紋、葉脈,刻畫得精細入微,妙不可言。
束柴三友壺
蔣蓉 束柴三友壺
2016 北京盈時
RMB 5,985,000
壺身由束起的松、竹、梅幹所組成,壺腹秀氣地以竹皮捆綁成型,儼然一股悠然自得的生活氣息。
梅枝執拗地扭曲成嘴,老松穩穩地弓成手柄,竹枝硬是在束縛中高出一節成鈕。
兩隻嬉戲的松鼠,平添了幾分生趣。另配兩把茶杯及託盤與壺相輔。
「束柴三友壺」為蔣蓉1991年所制,是其花貨中的代表之作,於臺灣居仁堂1996年出版的《紫砂風雲》中有著錄。
蔣蓉 荷花青蛙壺
2018 上海嘉禾
RMB 5,520,000
荷花「出汙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質深深吸引著蔣蓉。五十年代,蔣蓉決定設計製作《荷花茶具》,作為紫砂花貨工藝的先鋒。
《荷花壺》配色清新明麗:用米黃的底色,朱紅的花脈,墨綠的蓮芒內鑲嵌著粒粒活動的蓮子,青青的荷葉、荷梗,碧綠的青蛙,充作壺底平衡的紅菱、乳白色的藕、鮮嫩的赭石荸薺,鮮豔奪目,給人以美的享受。
《荷花壺》巧妙的定型尤為令人百思不解-以盛開的荷花作壺身,圓鼓鼓的蓮蓬作壺蓋,彎曲的花梗作壺把,才出水的嫩荷葉作壺嘴,巧妙地運用小青蛙作壺「的子」,真是靜中有動,動中有靜,自然天成,獨具一格。
1956年第一把《荷花壺》燒成後,成為名震陶瓷藝術界的創舉,除獲得宜興縣委的創新獎外,還在全國陶瓷工業會議上被評為特種紫砂工藝品。現在《荷花壺》已成為人們收藏的紫砂工藝珍品。
五代同堂提梁
汪寅仙五代同堂提梁
2018 江蘇和信
RMB 8,970,000
三友同福壺
汪寅仙三友同福壺
2012 中國嘉德
RMB 5,290,000
汪寅仙金秋南瓜壺
2011 中國嘉德
RMB 4,600,000
金秋南瓜壺」是一把典型的扁南瓜形壺,具有自然生動、敦實的輪廓,瓜瓤豐滿,生機盎然。
瓜蒂為壺蓋,瓜葉捲成壺嘴,瓜藤圈成壺把,氣勢得體,舒展自若;壺身瓜葉藤蔓別具生氣,布局合理,富有田園畫意。藤蔓茂盛,纏攀自然;葉分正背,葉脈紋理清晰,婀娜多姿。
瓜身上棲息著一隻紅色的七星蟲,既增加色彩,又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生活氣息濃鬱,體現出美麗的田園情趣。
豐碩的南瓜閃耀著金秋之美,和豐收的喜悅,追求將大自然的真善美與紫砂藝術相結合的最佳效果。
梅樁套壺
何道洪 歪嘴梅樁套壺
2013 瀚海秋拍
RMB 12,650,000
壺呈現下大上小,向左傾斜的勢態,弧度緩和的長流則平衡了壺身傾斜不穩定感,自然而生動。
梅枝彎成的把和蓋的,疏疏地間上幾朵梅花,沒有誇張雕琢紋路樹結,梅樁壺反而有股素潔雅致的風韻。
松竹梅提梁
何道洪 松竹梅提梁
2018 江蘇和信
RMB 10,350,000
此件作品以松竹梅為主題,運用多種泥色和塑、貼、刻等多種技法製成。段泥圓筒壺身,挺括雅潔。
壺蓋如竹節,蓋面貼塑褐色松段,松段主幹作壺紐,上飾松果數顆,松針五簇。
針葉歷歷,兩隻刻劃細膩的松鼠戲於其間,形態生動可愛。
深褐色梅幹做成提梁,稜角分明誇張,壺身一面飾綠梅數朵,壺體另一面飾竹葉數片,以墨綠竹段為流,屈胥有致,妙不可言。
壺把和壺流形若樹幹,整體造型頗有自然之意。恰切地表現了翠竹衝虛簡靜,妙粹靈通,梅樹冰肌鐵骨和松的堅毅不拔,堅貞不屈的高貴品格。
大松竹壺
何道洪 大松竹壺
2018 北京保利
RMB 8,050,000
碩大的內膛,健壯、寬廣,似男人的胸懷,兼容並蓄、海納百川。但壺口奇小,子母線嚴實。壺鈕的小彎竹,似一把鎖,將原本嚴密的壺口又密實地封了起來。承載得多,表達得少:即無所不容、亦不為之所動。
壺把是一截梅枝,底部稍有同色梅花點綴。壺嘴是一段勁竹,代表陽剛之意。梅把底部延伸出一小根梅枝和梅花,精緻梅花似片片貝殼附著在壺身之上,晶瑩、妥帖、靈動。
一節松樹樁虯曲在壺蓋之上,作為的手「咬定青山不放鬆」。松枝上還有一隻小松鼠,別有生趣。作品的整體構架,多處不滿,少處不稀,疏密有度,氣度飽滿。
歲寒三友壺
何道洪 歲寒三友壺
2014 北京匡時
RMB 5,347,500
歲寒三友壺
何道洪 歲寒三友壺
2012 北京瀚海
RMB 5,175,000
壺身呈筒狀,嵌入式壺蓋微鼓,肩部燈草線與圈足上下呼應。
以松杆為流,梅幹為柄,松枝為鈕,此為歲寒三友。
竹節出枝、梅幹奇峭於壺身兩側看面;松枝虯蟠於壺蓋之上,兩松鼠嬉戲其間;於拙樸中見秀妍,一切恰到精妙處。
此壺以段泥、紫泥相間而製成,綠泥為飾,何氏調泥自有其獨到之處,見此壺後知此言非虛。「歲寒三友壺」為何道洪最重要的花貨作品之一,歷來為識者所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