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花與剔花——紫砂裝飾的加減法

2021-02-07 紫砂中國


▲清早期 陳覲侯製 紫泥團龍紋貼花貢碗


紫砂裝飾與器物的造型和社會審美取向,有著密切而又不可分割的聯繫。裝飾是對紫砂器進行藝術加工的重要手段。它對提高器物的外觀質量、增進鑑賞情趣、豐富藝術表現起著積極有效的作用。貼花和印花是其中的傳統裝飾工藝,都具有很強的立體感,下面就來介紹一下二者的區別。



▲清 陳覲侯制


▲清早期 朱泥貼花松鼠葡萄壺




貼花是將模印或手捏塑的花形或裝飾部件用泥漿貼在壺體上。陶器中的貼花工藝在秦漢時期陶器的塑造中就已經使用。如秦俑坑內的大批珍貴的陶俑和陶馬,都是分別塑、印部件,然後粘接為整體,貼的技法使用佔有相當比重。



▲南宋·吉州窯剪紙貼花仙鶴紋盞



1965年南京中華門外馬家山油坊橋吳經墓中出土的一件明嘉靖年間的紫砂提梁壺,該壺的壺嘴根部與壺腹部相連接處粘貼0.2釐米厚的四瓣柿蒂形紋葉片,顯然受金屬器的影響,一是為了使流粘貼更加牢固,二也起到裝飾作用。此種方法成了紫砂壺裝飾的主要方法之一,多用於貼花貨上的葉子、梅花等。



▲清中早期 紫泥貼花「蕭」字款盞託 (一對)



▲清早期 朱泥貼花坦然壺



▲清早期 朱泥貼花龍蛋壺




剔花裝飾,其實是一種特殊的雕刻工藝——透雕,即在浮雕的基礎上鏤空其背景部分。3000年至5000年前的良渚文化黑陶,就曾運用了剔花裝飾手法。此種工藝後來用於瓷品裝飾,被稱為玲瓏瓷。



▲清乾隆 玲瓏八竹壺



紫砂茗壺的剔花裝飾明末清初就已經出現,清代中期較為流行,其方法是以泥片鑲接後呈雙層結構,在壺體、壺蓋的外層鏤空雕裝飾紋樣,使之奇巧華麗,但缺點是容易損壞,不夠耐用。為了避免這一缺陷,當代紫砂藝人在運用剔花工藝時,不再在壺體大面積施行,而改為在壺蓋、壺流等局部進行小面積的鏤空。這樣既增加了美感,又防止了一碰即斷,可謂興利除弊。



▲清早期 朱泥鏤雕三友圖茶壺



▲陳鳴遠款紫砂透雕花鳥筆筒


❤每天都有超值名家紫砂作品等你圍觀,請添加微信號:zishachina001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紫砂中國】►選把好壺,與歲月一起靜靜泡養.

相關焦點

  • 貼花、印花、模印,這三種工藝僅一字之差,有何區別?
    圖文| 砂海墨韻 來源 | (ID:zisha5)大部分壺友都知道「貼花」是紫砂上常見的一種裝飾工藝
  • 佳逸茶具|紫砂壺壺型名稱大全
    紫砂壺壺型名稱大全紫砂壺器型歸成三大類:光器、花器、筋囊器。僅在轉折處用線裝飾,整體的美感全靠簡單的心態去展示,稍有差池,就會顯得不倫不類,極其考究。紫砂壺器型二、花器花器——模仿花、果、植物、動物等生活中所見的各種自然形象和物象形態,透過藝術手法,設計成紫砂器皿造型形體的紫砂壺
  • 飲茶風尚與紫砂品鑑——讀陳傳席《紫砂小史》
    《紫砂小史》中收有南宋宮廷畫師劉松年的《碾茶圖》與《鬥茶圖》,前者以工筆白描生動地展現了文人雅士們在雅集之上賞鑑畫作,點茶品茗的場景,後者則刻畫了四位行腳商人在路邊歇息也不忘注水鬥茶的畫面。陳傳席先生在查閱大量文獻、畫卷的基礎之上,不但為讀者還原了兩宋時期「全民鬥茶」的盛況,更充分利用王觀堂先生的「二重證據法」,將江蘇宜興羊角山古龍窯遺址的考古成果運用到考證當中,論證紫砂壺的雛形濫觴於此時。
  • 教育隨筆:小學四年級美術《剪紙貼花》評課稿
    今天我們一起聽了由黃老師執教的四年級美術《剪紙貼花》一課,受益匪淺。《剪紙貼花》屬於設計應用的學習領域,內容和形式貼近兒童生活,符合學生心理。首先,黃老師從備課,教具準備來看,都進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設計,從課堂教學來看,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來指導學生積極參與活動,教師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的要求,學習製作方法,培養能力為目標,做到教學目標明確。
  • 【香港茶具文物館紫砂藏品】
    30. 清 清代玲瓏八竹壺37. 清 貼梅花方壺(外銷)39. 清光緒 泰國附茶隔圓筒提梁壺(外銷)
  • 紫砂提梁壺賞析
    紫砂提梁壺最早出現於宋代的紫砂初創期,我們現在已經見不到當時的實物了。可是以宋代著名文學家詩人蘇軾蘇東坡命名的東坡提梁壺不知從何時開始作為一種傳統器型一直保留到今天,繼續生產,繼續為廣大壺藝愛好者喜愛。蘇東坡在宜興不僅留下了東坡書院,而且留下了據說是他創造的東坡提梁壺。這是一把當代著名紫砂藝人裴石民製作於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的東坡提梁壺。
  • 紫砂臻品 ‖ 顧雲峰 —— 巧奪天工《 綿綿瓜瓞 》
    壺把出蔓延出的一段枝葉,為貼花工藝,曼妙自然;而那隻微塑的瓢蟲,更是畫龍點睛,讓人眼前一亮。>用紫砂茶壺泡茶都有哪些好處?>好泥料都有哪些好特徵?>怎樣選一把能升值的紫砂壺?>君德壺的由來· 往期回顧 ·紫砂臻品 ·>紫砂五寅:2020庚子年首發《浩玉流光》>紫砂臻品 || 彭耀年——傳說中的大紅袍
  • 張同喜紫砂的極簡主義
    《 陽羨茗壺系》 顧景舟先生認為紫砂是發源於北宋的,雖然最早可考的文獻記載是明代的《陽羨茗壺系》。 紫砂器韻也應該是從宋延續至今的,從器型來講,分方器、圓器、花器、筋紋器。每個器型雖繁簡不同各具獨特韻致,但都蘊含著美學的簡約主義。
  • 拍場總價2.8億|20把巔峰紫砂花器,你見過嗎?
    20把巔峰花器拍場總價2.8億圖文 | 網絡整編 | 紫砂中華瑞獸壺陳仲美此作最為巧奪天工之處,在於壺身瑞獸之雲紋,均是採用景德鎮的「雕瓷法」,於「減」之中得雲之祥瑞。而在明末時期,在宜興地區製作此類雲紋裝飾均採用傳統「貼塑法」,以泥之「增」,塑雲之形。
  • 中國紫砂十二精英丨張正中
    1990年起從事紫砂壺藝的設計與製作,他所創作的作品既承涵中國紫砂的藝術品格,又熔鑄了當代藝術的美學精神,以當代性、世界性的藝術視野激活了中國傳統紫砂藝術的新路。年輪》獲第四屆「中國工藝美術師精品博覽會」金獎2002年《海風》、《星際》入選埃及「第六屆開羅國際陶藝雙年展」2002年《海風》被收藏於中國駐開羅大使館2002年《束柴三友》、《壽桃》被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與香港茶具博物館收藏2002年《朽木可雕》被無錫博物館收藏2003年《天地》獲「第二屆全國陶藝展」金獎入選法國「中法文化年系列美術作品展
  • 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花木蘭》古妝惹爭議
    最近,美國拍的影片《花木蘭》在全球已經上映了,「木蘭裝」引起了很多人的效仿,很多外國人也效仿起了這種中國古代的化妝方法,那麼,他裡面的妝容復原了中國唐朝時的妝容嗎?其實,他是基本還原了中國古代的的妝容的,《木蘭辭》裡描寫花木蘭凱旋以後這樣寫到: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出門看夥伴,夥伴皆驚忙。
  • 一代紫砂名家陳鳴遠背後是怎樣的團隊?
    陳鳴遠 天雞紫砂酒壺天津博物館藏其壺蓋以五枚如意紋環繞壺鈕太極紋,此一特徵與「佳意壺」裝飾趣味一致,差別僅於前者為模印貼花,後者以壓印為之。經著名學者宋伯胤先生對照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王士禎放鷳圖》後幅曹廉讓題跋,確定其與「天雞紫砂酒壺」銘一致。這件「天雞紫砂酒壺」曾為吳騫舊藏,其於《陽羨名陶錄》中談到:「予嘗得鳴遠天雞壺一,細砂作紫裳色,上鋟庾子山詩,為曹廉讓先生手書,製作精確,真可與三代古器並列。竊謂就使與大彬諸子周旋,恐未甘退邾莒之列耳」。
  • 徐州收藏家協會紫砂專會馬清彥會長、陶都宜興訪師、探砂問泥……
    筆者曾親自聆聽徐漢棠大師說:目前,他亦在花巨資回購自己早期創作的、流傳在上海盆景圈子裡紫砂陶器,用專制的櫥櫃陳列起來,作傳家、傳承之用。前不久,徐漢棠大師九十壽誕暨眉壽永康紫砂盆景展在宜興紫砂賓館舉行。徐州收藏家協會紫砂專委會會長馬清彥先生在古彭徐州遙向祝賀!
  • 為紫砂的一生:呂堯臣先生訪談錄
    其藝術「包前孕後」,中西合璧,開百年新風,使紫砂壺藝從傳統文人壺上升到哲思境界。其在技藝上開創了「呂氏絞泥」技藝,填補紫砂裝飾的空白;提出「功在壺外」「讀壺說」「花貨不花,點到為止」等觀點,成為紫砂藝術史上具有創新意義的創作美學思想。2019 年10月榮獲「中國陶瓷藝術、設計、教育終身成就獎」。 陳明明:高級記者,《堯臣壺:呂堯臣紫砂藝術》一書作者。
  • 汪寅仙大師紫砂作品欣賞
    曾任宜興紫砂工藝廠副總工藝師、宜興紫砂研究所副所長等職。她是我國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之一紫砂製作技藝傳承代表人。14歲就開始學習紫砂陶藝,一直從事紫砂陶創作設計製作工藝,擅長"花貨"製作,具有頗高的藝術造詣和姻熟的製作技藝。為紫砂傳統工藝的發展,作出很大的貢獻。作品氣韻生動、整體協調,並酷似自然生態,維妙維肖,具有濃厚的東方藝術文化特色和高雅的藝術欣賞價值。
  • 紫砂用英語怎麼說?
    外國人稱中國為「瓷器——China」,而外語叫紫砂則稱為「宜興(Yixing)」。據《揚子晚報》報導,從南京博物院舉辦的海峽兩岸紫砂珍品聯展獲悉,「經考證,紫砂的外語名詞就是宜興的漢語拼音(Yixing)」。明代的外銷紫砂是紫砂史上一個重要時期。明代流傳著「宮中豔說大彬壺,海外爭求鳴遠碟」的諺語。
  • 紫砂名賢:申錫
    申錫制紫砂螭龍紋水盂這件申錫制紫砂螭龍紋水盂敞口,圈足,器身上塑螭龍,其造型塑造逼真至極,猶如實物,具有濃厚的裝飾色彩。吟有「申錫」朱文小印。申錫 紫砂詩文壺道光是紫砂發展史上文人參與製作紫砂的鼎盛時期,期間產生了許多精品文人壺式,不僅工藝精湛,還將當時的藝術形態展現在我們面前。也許一件優秀的紫砂作品其價值和意義正在於此,予人思考,引人入勝。
  • 紫砂壺愛好者五一福利,紫砂壺花器壺型圖譜大全
    把天然界、動植物界的天然形態用浮雕、半浮雕等造型裝飾設計成仿生形象的茶壺,人們稱之為「花貨」。花貨是用提煉取捨的藝術手段,表現天然形態中富有美學價值的部門,並符合功能公道、視覺美觀和使用安全的實用原則; 或者在幾何形體上運用雕鏤捏塑,將天然形態變化為造型的部件,如茶壺的嘴、把和的子。
  • 焱壺人物誌|邱玉林的紫砂藝術
    關注【焱壺紫砂】全面解析紫砂基礎知識解密中國傳統紫砂文化-邱玉林江蘇省陶瓷藝術委員會副會長第十四屆宜興政協委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邱玉林,字藝林,男,1953年出生於宜興,中國陶瓷藝術大師(2010年 第二屆)、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江蘇省陶藝專業委員會副主席,1977年江蘇宜興陶瓷輕工業學校裝飾專業畢業
  • 紫砂壺中的一、二、三、四、五...
    一手壺:宜興陶界的行話,指一種較小的紫砂茗壺,其形體大小,僅人手之一握,故俗稱「一手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