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沒勁兒,要查下肢血管

2021-01-07 人民資訊

北京讀者李先生問:我今年65歲,身體一直不錯,可最近走一段路左下肢就覺得累或者疼,甚至要停下來休息一會兒才能緩解,走起路來還一瘸一拐的。我這是怎麼了,該去做什麼檢查?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楊紅霞解答:患者描述的這種情況醫學上稱為「間歇性跛行」,大多數情況是由於下肢動脈狹窄或閉塞引發的,合併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症、吸菸的老年患者較常見。不走路時,狹窄的下肢動脈還能滿足肌肉血液供應,所以沒有不適感,一旦走起路來,活動的肌肉對血液供應需求就會增加,需要下肢動脈代償性擴張以滿足更多需求,但狹窄或閉塞的血管擴張不開,下肢肌肉就會出現無力或疼痛感。

有這類問題的患者應及時就診,醫生會根據情況進行下肢血管檢查,比如,無損傷血管檢查(ABI)可初步評估動脈阻塞和肢體缺血程度;下肢動脈超聲檢查可通過超聲波明確斑塊性質、動脈狹窄部位及狹窄程度;必要時還要進行下肢動脈血管計算機斷層血管顯影檢查(CTA),從而準確判斷下肢動脈狹窄部位、狹窄程度及側支循環情況;有藥物過敏、哮喘或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做下肢動脈CTA時要慎重,以免引發不良反應。

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吸菸都是引起下肢動脈粥樣硬化、血管狹窄的危險因素。有上述情況的患者應引起重視,定期監測,控制血壓、血脂和血糖等指標,戒菸限酒,規律運動,都有助改善下肢缺血情況。▲

相關焦點

  • 女子下肢酸脹疼痛,走路沒勁!一查竟是...醫生提醒!
    這不西安的王女士(化名)總感覺自己雙下肢酸、脹、疼痛,兩腿沉困而且走路沒還勁↓↓↓王女士來到醫院檢查,醫生檢查後發現,王女士除了她自己所說的症狀外,同時還伴有下肢淺表靜脈迂曲,局部皮膚色素沉積。醫生根據多年臨床經驗,結合王女士下肢淺表靜脈迂曲,工作長期站立等特性,從肌筋膜角度出發,考慮王女士的症狀是源於持續性勞損導致的筋傷疼痛,便進行了肌骨超聲檢查。
  • 西安女子下肢酸脹疼痛,走路沒勁!一查竟是...醫生提醒!
    這不 西安的王女士(化名) 總感覺自己雙下肢酸、脹、疼痛,兩腿沉困 而且走路沒還勁 王女士來到西安中醫醫院檢查,醫生檢查後發現,王女士除了她自己所說的症狀外,同時還伴有下肢淺表靜脈迂曲,局部皮膚色素沉積。
  • 西安女子下肢酸脹疼痛,走路沒勁!一查竟是……醫生提醒!
    如今很多上班族由於長期站立、久坐辦公室等原因身體會出現各種疼痛的情況這不西安的王女士(化名)總感覺自己雙下肢酸、脹、疼痛,兩腿沉困而且走路沒還勁↓↓↓王女士來到西安中醫醫院檢查,醫生檢查後發現,王女士除了她自己所說的症狀外,同時還伴有下肢淺表靜脈迂曲,局部皮膚色素沉積。
  • 走路腿疼以為腰出毛病 其實是下肢動脈血管堵塞
    來到醫院檢查後,發現問題不在腰腿,而是血管出了問題。醫生提醒,下肢動脈閉塞也會造成腿部疼痛,甚至會導致肢體壞死的嚴重後果,務必要引起重視,注意分辨。65歲的劉先生有高血壓和糖尿病史。最近3個月,每次走路時間一長,劉先生就會感覺到左腿麻木脹痛。一開始,劉先生還不以為意,以為就是疲勞導致的,沒想到症狀越來越嚴重,到後來每走幾分鐘,就不得不停下來休息。
  • 下肢發涼、酸脹疼痛?老年人須警惕
    劉大媽今年60多歲,最近常感覺走路腿沒勁、小腿酸脹、腳背發涼,走一會要歇一會,好在症狀可自行緩解,因此她也沒有太過在意,只是平時注意保暖,保證每天出去走走,鍛鍊身體。但症狀持續了快半年一直沒有好轉,她決定去醫院檢查,這一查才知道,她是得了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
  • 血管堵不堵,腿知道!走路時有3個感覺,提醒你血管或已堵塞
    一、間歇性跛行 要是患者在走路的時候經常出現下肢疼痛的情況,那麼就說明患者的血管通道變得狹窄了。 此外,下肢疼痛的問題也會逐漸發展成肢體破潰,甚至組織壞死的情況,以至於要對其進行截肢處理。
  • 分娩的時候經常會出現「沒勁兒」的狀態,一定要「補勁兒」哦~
    分娩的時候經常會出現「沒勁兒」的狀態,一定要「補勁兒」哦~ 2020-11-19
  • 濰坊市中醫院斑塊旋切技術還原下肢血管自然腔道,讓血管更通暢!
    近日,濰坊市中醫院血管外科為一名下肢動脈慢性血栓、血管閉塞患者成功實施了Straub Rotarex旋吸輔助球囊擴張治療,成為濰坊市率先掌握該新技術單位之一,同時標誌著濰坊市中醫院下肢動脈缺血診療技術更加精準、更加全面。
  • 下肢無力是什麼原因 這四種疾病會讓雙腿發軟
    下肢無力是什麼原因急性發作--腦血管病變對於下肢無力首先要考慮的是單肢還是雙側,如果是突發的單肢無力且不伴有疼痛,則要排除有無腦血管疾病,因為腦血管疾病可能出現偏癱。另外,雙下肢無力也可能出現腦血管疾病。如腦梗死、腦出血等,一定要及時診治。伴腰腿疼--腰椎管狹窄有些老年人,下肢無力且伴有腰腿疼,要考慮腰椎的問題。
  • 走路跌跌撞撞,一查竟是乳腺癌!癌症腿轉移你了解嗎?
    核心提示:張大媽從年初開始發現自己走路變得不穩當了,一不小心就會跌倒,還經常有失去平衡的感覺。剛開始她以為是自己太勞累了,可注意休息了一段時間後,症狀卻越來越重。 張大媽從年初開始發現自己走路變得不穩當了,一不小心就會跌倒,還經常有失去平衡的感覺。
  • 走路覺得腳痛,休息就好了?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治療需早知
    當患有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後,出現多會出現腿痛等症狀,這時就需要儘早治療,否則嚴重後會影響正常生活和工作。那有哪些症狀出現後,需要警惕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呢?西醫方面又如何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呢?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表現有哪些?
  • 3個方法,自測下肢血管是不是生病了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是一種常見的血管疾病,如果你在慢跑或者走一段路程後,突然感覺腿疼,這可能不是關節炎,也不是抽筋或者扭傷了,更不是一種正常現象,而很可能是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在作祟。
  • 老人腿沒勁發軟怎麼回事?是膝骨關節炎嗎?
    ,如果是突發的單肢無力且不伴有疼痛,則要排除是否由腦血管疾病引起,因為腦血管疾病可能出現偏癱。 另外,雙下肢無力也可能出現腦血管疾病。如腦梗死、腦出血等,一定要及時診治。 2、伴腰腿疼——腰椎管狹窄 有些老年人,下肢無力且伴有腰腿疼,要考慮腰椎的問題。因為腰椎管狹窄有可能壓迫脊髓。
  • 小腿麻木、走路疼痛?經常有這3個現象,怕是血栓正在堵塞血管
    人的下肢更容易出現靜脈血栓,因為下肢靜脈分布廣泛,在靜脈血栓形成之後局部的血液循環無法保持良好,血管堵塞之後下肢就會有特殊表現。可見,腿部確實可以反映出身體是否有血栓,經常存在不良症狀,應該及時檢查,通過合理的措施積極改善。小腿哪些表現和血栓堆積有關?
  • 走路沒勁?——這樣來食補妥妥的!
    對改善腿肚子抽筋、走路沒勁等很有效果。還有四款簡單美味的豌豆食譜推薦~如果腳肚子抽筋或走路沒勁,喝一頓,兩三天後,一般是立馬見效。(在後臺回復「豌豆」有具體食譜哦)酸菜豌豆湯
  • 腿冷腿麻、走路跛行、下肢腫痛……有這些症狀的老年人要當心了!
    上述情況,在醫學上稱作間歇性跛行,往往是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的早期表現。中山三院血管外科殷恆諱主任建議老年患者應當引起重視,及時到血管外科門診就診,以防延誤病情。 下肢動脈閉塞常見於老年人 下肢動脈閉塞是血管外科的常見病、多發病,病程長、痛苦大是疾病的主要特徵之一。該病主要見於老年人,多數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礎疾病或大量吸菸病史。早期診斷、恰當治療能夠有效改善症狀,減輕痛苦。
  • 70歲老人邁不開腳,還以為是關節問題,一查竟是血管堵塞厲害!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由於下肢動脈因為種種原因的影響,出現了狹窄甚至堵塞的情況,讓我們的腿腳不能補充足夠的血液,這樣在運動過程中,腿部的肌肉發生收縮的情況,需求大量的血液時候,就會因為血管堵塞使得我們出現腿部疼痛。那麼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預防血管堵塞呢?
  • 天冷腳麻或是血管問題 別亂泡腳
    下肢血管問題發病走向年輕化「如果出現腳麻、冰涼、腳痛,走一段路痛得停下休息,排除關節、骨質疏鬆,很可能就是下肢血管出現了問題。」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介入血管外科副主任醫師張豔介紹。受年齡和基礎疾病等因素影響,人體血中脂質大量沉聚在血管壁上,就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形成血管狹窄或血栓引起血管閉塞,動脈硬化閉塞的情況好發於下肢,這是因為下肢動脈血管離心臟比較遠,平時人體活動時承重多,因此約有60%~70%的動脈硬化閉塞發生在下肢,稱為下肢動脈閉塞症。
  • 天冷腳麻有可能是血管問題,別亂泡腳!
    下肢血管問題  發病走向年輕化  「如果出現腳麻、冰涼、腳痛,走一段路痛得停下休息,排除關節、骨質疏鬆,很可能就是下肢血管出現了問題。」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介入血管外科副主任醫師張豔介紹。  受年齡和基礎疾病等因素影響,人體血中脂質大量沉聚在血管壁上,就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形成血管狹窄或血栓引起血管閉塞,動脈硬化閉塞的情況好發於下肢,這是因為下肢動脈血管離心臟比較遠,平時人體活動時承重多,因此約有60%~70%的動脈硬化閉塞發生在下肢,稱為下肢動脈閉塞症。
  • 血栓容易躲在下肢!若出現這些現象,要懷疑是血栓形成
    而靜脈血栓主要累及下肢靜脈,發生靜脈血栓後,可能引起急性心肺功能障礙、呼吸困難、胸痛、咳血、皮膚出現褐色紅斑,繼而紫暗紅腫、甚至截肢猝死等。血栓的可怕,就在於它前期毫無徵兆,99% 的血栓在人們不知不覺或自以為心腦血管沒問題的情況下突然發生,一旦發現就已十分兇險,尤其是下肢靜脈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