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腳麻有可能是血管問題,別亂泡腳!

2021-01-15 央視網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梁超儀 通訊員張燦城、王雪)寒冷的冬季,不少中老年人會發現腿部疼痛、酸麻,還以為是年紀大了,肌肉骨骼老化受不得冷,也有以為是關節出現問題了去看骨科醫生,實際上,他們中有相當部分其實是下肢血管出現問題了。來自醫院介入血管外科專家介紹,動脈硬化是隨著年齡增長而出現的血管疾病,70~80歲是其高發人群,近年也有發病年輕化趨勢,如50多歲開始患病。下肢動脈硬化閉塞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診治會出現小腿潰瘍甚至截肢,若早期通過積極地治療,可以幫助患者保住肢體,重新上路。

  下肢血管問題

  發病走向年輕化

  「如果出現腳麻、冰涼、腳痛,走一段路痛得停下休息,排除關節、骨質疏鬆,很可能就是下肢血管出現了問題。」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介入血管外科副主任醫師張豔介紹。

  受年齡和基礎疾病等因素影響,人體血中脂質大量沉聚在血管壁上,就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形成血管狹窄或血栓引起血管閉塞,動脈硬化閉塞的情況好發於下肢,這是因為下肢動脈血管離心臟比較遠,平時人體活動時承重多,因此約有60%~70%的動脈硬化閉塞發生在下肢,稱為下肢動脈閉塞症。

  張豔介紹,因為人隨著年紀增長血管會逐步老化,因此疾病多發於老年群體,如70~80歲年齡群,對於50多歲發病的人來說算是發病年輕化。由於如今飲食結構的改變,人們經常攝入高脂飲食,基礎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等發病年齡提前,因此下肢動脈閉塞症的發病在臨床中可見也是越來越年輕化了。醫生提醒,對於有基礎性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患上動脈硬化閉塞的概率會比一般人高,因此需要特別注意。

  出現這些症狀時

  不可大意

  與下肢靜脈閉塞常見於血栓不同的是,由於動脈血流比較快,一般出現閉塞的情況多見於動脈斑塊。張豔表示,不良的生活習慣加上年齡因素,極易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在動脈內壁上形成,隨著斑塊不斷增大,管腔逐漸狹窄,管道通暢性受到影響,流向下肢的血流就會減少,狹窄到一定程度甚至完全堵塞時,供應下肢的血流不能滿足需要,就會出現下肢缺血症狀。

  因此,動脈硬化閉塞的症狀多見於以下特徵:會出現明顯自我感覺不好,腳總是冰涼,冬天的時候腳會更涼,這種冰涼不一定是雙側對稱,可能只是一隻腳發涼,而且與氣溫低肌體冰涼感覺有所不同。

  專家介紹,下肢動脈硬化閉塞一般有數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由於堵塞造成遠端缺血,腳會偏涼,腳底麻木;第二階段是「間歇性跛行」,走路走不了多遠就要歇息,例如一開始走500米就需要休息,隨後能走的距離越來越短,這是因為走路多時腳需要更多血液,但是血管堵了提供不了更多血液,停一下血供緩解了又沒事,隨著堵塞越來越嚴重,能走動的範圍逐步收窄;第三階段是「靜息痛」,通俗地講就是不走路也會痛,尤其晚上痛得更厲害,嚴重的病人會痛到痛哭流涕,止痛藥也只能止兩三個小時。第四個階段是面臨截肢,因為沒有血液供氧,缺血部分的腳爛、發黑,出現傷口後無法癒合,潰瘍,如果合併細菌感染,這些細菌和毒素,一旦吸收到血液裡面,隨著血液在全身運行,會造成全身的多功能衰竭,那麼這個併發症是致命的,是比較嚴重的。

  「以前的患者經常是到了靜息痛的階段才到醫院就診,往往需要面臨截肢後果,現在隨著醫學素養的提高,很多患者在走路痛需要休息的階段就過來就診了,一般能得到比較好的控制。」張豔表示,儘早治療可以避免截肢風險,及時幫助下肢恢復良好的血供。

  提倡走路鍛鍊

  泡腳會加重病情

  「很多患者以為自己病了就應該讓腳多休息,儘量坐著不動,這是不對的,我們提倡科學地走路鍛鍊。」張豔表示。

  專家建議,患者可在能夠承受的速度下儘量快走,記錄步行的距離,如果越走越短,說明病情很可能在進展,越走越遠說明血管供血在完善。運動時間以每次50分鐘為主,一周至少三次,這對於肢體缺血有改善。此外,需要在醫生指導下服對血管疏通有幫助的藥物,不要自己買藥以免增加出血風險。如果病情比較嚴重,需要在手術治療。飲食方面可以喝少量紅酒,務必戒菸,因為尼古丁會讓血管收縮容易加重病情。要注意保暖,飲食上不宜肥膩,多喝水。

  「像冬天很多人喜歡睡覺前泡腳,如果是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的患者,是不適宜泡腳的。」張豔提醒,泡腳一開始會覺得舒服,其實會造成惡性循環。這是因為熱水泡腳時遠端血管擴張,血管壁可以擴張,組織新陳代謝加快,需要更多有養分的血液,但是由於閉塞造成養分供應不足,會加重缺血症狀,「尤其是合併有糖尿病足的患者,對於腳的肢體感覺會差一些,容易造成水溫過高燙傷,這損傷難以癒合,會導致潰瘍越來越嚴重。」

相關焦點

  • 天冷腳麻或是血管問題 別亂泡腳
    寒冷的冬季,不少中老年人會發現腿部疼痛、酸麻,還以為是年紀大了,肌肉骨骼老化受不得冷,也有以為是關節出現問題了去看骨科醫生,實際上,他們中有相當部分其實是下肢血管出現問題了。下肢血管問題發病走向年輕化「如果出現腳麻、冰涼、腳痛,走一段路痛得停下休息,排除關節、骨質疏鬆,很可能就是下肢血管出現了問題。」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介入血管外科副主任醫師張豔介紹。
  • 熱水泡腳好處多?這3類人千萬別亂泡
    這3類人千萬別亂泡 2020-12-06 20: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熱水泡腳好處多?3類人千萬別亂泡
    他聽街坊說泡腳可以活血止癢,於是每晚都用五六十攝氏度的熱水燙腳,邊泡邊撓,感覺緩解了不少。但不久後,老張發現腳踝出現了破潰,且面積越來越大,就診後被診斷為下肢靜脈曲張導致的皮膚潰瘍。醫生說,如果再不及時治療,不僅會導致「老爛腿」,還可能引發嚴重的全身感染。
  • 腳麻是什麼原因 腳麻有可能會引起疾病發生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腳麻的情況發生,相信大家對於這個應該是不陌生的,但是在發生腳麻的時候很多人就會問,是什麼原因導致腳麻的情況出現的呢?在日常的生活中哪些方法是可以幫助我們緩解腳麻的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 腳麻是怎麼回事 如何解決腳麻的問題
    腳麻真的是太常見了,可能我們保持一個動作時間久了,或者蹲下來時間長了或者久坐不動都會出現腳麻。那麼排除這些情況腳麻是怎麼回事呢?腳麻怎麼辦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具體的腳麻的原因有哪些?腳麻的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身體的血液循環不暢了,時間久了,細胞的供癢量不充足,血液出現了回流的情況,那麼部分的神經就會出現麻木的情況,很常見,但是有些腳麻是病理性的。
  • 經常手麻腳麻,是怎麼回事?暗示哪些病來襲?如果出現,多加注意
    健康的身體需要達到這樣的狀態,氣血充足,肢體活動順暢,但是也有很多人會發現在日常活動中出現了異常,面臨著手麻腳麻,會發現即使按壓雙手、按壓雙腳都沒有疼痛感,總是感覺到手麻腳麻是怎麼回事呢?暗示身體可能出現哪些病?接下來文章中告訴你真相。
  • 手麻腳麻經常發生,活動後也不緩解?別不忽視,可能是4種病在作怪
    很多人都有過手麻腳麻的經歷,同一姿勢保持時間長了,都有可能造成肢體的麻木,比如趴著睡覺後胳膊會被壓的發麻,上廁所便便蹲的時間久了,站起來時雙腿會麻的連路都走不了,這些大多數都是因為血液流通不暢導致的生理性的麻木,活動一下手腳就能緩解,一般過幾分鐘後,麻木便會自然消失,這都是比較正常的現象。
  • 「糖友」泡腳養生不慎把腳泡爛 醫生提醒:有些人不適合泡腳
    記者經採訪了解到,泉州每年都會有一些糖尿病友因泡腳而「爛腳」的病例。醫生提醒,泡腳有講究,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泡得好強身健體,方法不當會出大問題。「糖友」泡腳成糖尿病足記者就此採訪第910醫院內分泌科主治醫師高旭航,他表示,泉州每年都會有一些糖尿病友因泡腳而「爛腳」的病例。
  • 堅持用艾葉泡腳,4個問題可能悄悄泡沒了!提醒:5類人泡腳不養生
    對於懂得養生的人,在每天晚上都會堅持用熱水泡泡腳,能夠讓身體內血液循環更加通暢,而且有助於睡眠。而有些人也會在泡腳水裡加上艾葉,其實堅持用艾葉泡腳,好處也是非常多的,而且艾葉具有很好的養生價值,能夠給身體帶來諸多好處。堅持用艾葉泡腳,4個問題可能悄悄泡沒了!能有效驅寒保暖艾葉泡腳能夠通經活絡,進而能夠調節陰陽平衡。
  • 一入冬就腳冷,或是血管「病」了,若伴有3種症狀,建議醫院看看
    一入冬就腳冷,或是血管「病」了,若伴有3種症狀,建議醫院看看每到冬季,腳最容易受凍,或許會有人告訴你說,是腎氣虧虛,多吃些熱性食物、多注意補腎、多泡泡腳、多運動等或能好轉,這些都還是不錯的建議。但是這些方法只適合普通人,如果你感覺腳涼的同時還伴隨一些其他症狀,就有可能是血管「病」的信號,要引起重視。一入冬就腳冷,或是血管「病」了,若伴有3種情行,建議醫院看看當血管功能出現障礙時,會影響血液運行輸送,腳部作為離心臟最遠的部位,受到的影響自然是最嚴重的。如果伴隨下面這些症狀,最好及時到血管外科就診。
  • 泡腳不注意可能會截肢?泡腳的誤區,大部分人都不知道!
    冬天天冷,睡覺前泡個腳本是一大樂事。可對於60歲的李大爺來說簡單的泡個腳,卻差點釀成大禍。 作為一盒患糖尿病二十多年的"資深患者",李大爺平常服藥斷斷續續,血糖也起起伏伏。 最近寒潮來襲,氣溫下降,他泡了個腳,本來挺舒服,可一會功夫,雙腳就腫脹得發白了,這才發現腳上燙出好幾個水泡、潰瘍。
  • 總是手麻腳麻是怎麼回事?哪裡出了問題?如果你有,要引起重視
    在生活中,有些人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總是感覺到手麻腳麻,確實這樣的感覺,實在是糟糕極了,對於人們的正常活動也是有影響的。長時間的坐著,腳麻的感覺更加明顯,伏案工作的上班族,手麻也是不容忽視的。也有一些人可能沒有這樣的情況,也會出現手麻腳麻,如果是這樣的話,就需要考慮身體調節了,此時,可能和暗示身體出現了一些問題,一定要引起重視。頸椎不適。有些人的頸椎出現了問題,對於健康影響還是很大的,尤其是當前,電腦族長時間對著電腦,會發現頸椎一直處於僵硬狀態下,導致頸椎出現嚴重的問題,進而會折射到手上、腿上,使得手腳異常的麻木,手麻、腳麻感覺更加強烈。
  • 泡腳的好處有哪些 泡腳註意事項
    這時來一盆熱水進行泡腳,那真是賽過活神仙啊,其實泡腳也是很有講究的。有些好處與壞處且不能忽視。特別是冬季,那麼熱水泡腳的好處有哪些?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泡腳的好處1、影響血液流量熱水泡腳時,由於環境溫度的升高,腿部和腳部的末梢血管擴張,足部的皮膚血流量就會增加。
  • 【健康】腿疼、腳麻、走不動,可能是血管堵了!專家教你自查風險,化險為夷
    殊不知,腿疼不一定是關節問題,也可能是血管堵塞了!70來歲的葉大爺,以前經常爬山遠足,現在稍微走一會,就需要休息,而且經常腿麻,夜裡還愛抽筋,以為只是年紀大了補點鈣就好,也就沒在意。直到一天起床後,突然眼前發黑,下肢無法動彈,暈倒在地。家人連忙將其送往醫院。經檢查,是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因情況嚴重,必須截肢才能保命!這兇險的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到底是什麼?又該如何預防呢?
  • 千萬別用熱水給孩子泡腳,你的好心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有句老話說「寒從腳起」,泡腳是我們在冬天一種不錯的保暖和保健方式。 很多家長也認為給我們年幼的寶寶泡個熱水足浴對增強寶寶的抵抗力會有幫助。 寶爸寶媽們你們大錯特錯了! 因為,經常給孩子泡腳不利於孩子的足弓發育!
  • 泡腳雖養生,但你真的適合泡腳嗎?這七類人群要注意
    ,勝似補藥 天氣漸漸變冷了 睡前泡個腳 既暖身又安眠 其實泡腳也是有講究的,要掌握正確的方法,如時間、時長、水溫等,當然,並非所有人都適合泡腳養生,有些人泡腳反而會加重病情……
  • 體內有疾腳先知,腳部出現哪些變化,可能是疾病的預兆?
    腳部是肢體的末端,承擔著整個身體的重量,雖然距離心臟遠,但腳卻是人的「第二心臟」。每天都有鞋襪的保護,可能也很少有人特意的觀察腳是否有異常,但有一些問題來臨之前,腳部是會出現明顯的變化的,身體好不好,看看腳便知,不妨自測一下,若你全都沒有,恭喜身體還蠻健康。
  • 腿麻是什麼原因 腿麻竟有這些危害
    在生活中,大家應該經常會有腿麻的情況的出現的,那麼,對於這種情況,大家有什麼了解呢?腿麻是什麼原因呢?腿麻有哪些危害呢?相信大家很想了解一下,下面就讓我們來好好看一下關於這些方面的情況吧。腿麻是什麼原因良性下肢麻木最常見的腿麻的情況就是很日常的情況,沒有什麼疾病的問題的,就是良性的下肢腿麻的情況的,一般的情況下,不會很久的。惡性下肢麻木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惡性的腿麻的情況了,這種情況一般都是持續進行的情況,很有可能是因為一些疾病的問題造成的。
  • 為什麼說寒從足生,腳涼是大病?經常腳涼,說明哪些問題?
    生活中很多諺語俗語經過上百年的流傳,經過時間的檢測,被證實是虛假的,也有很多話在如今社會依然是可信的,以「寒從足生,腳涼是大病」來說,就是很多人經常聽到的,這樣說到底有沒有道理呢?希望你了解。事實上也是如此,儘管現在是春天,溫度逐漸升高,但是依然有很多人發現自己雙手雙腳寒冷,甚至一年四季都感覺到腳冷。而導致這個情況的發生,往往與體質有關,身體中陽氣不足,陽氣虧損,會導致陽氣不能濡養身體,就會讓身體寒冷了。長時間感覺到雙腳寒冷,還需要考慮是不是疾病來襲,尤其是這些病,可能是人們需要注意的。
  • 可能是血管在求救!一個名醫泡腳方,緩解血管...
    腿抽筋很多中老年人都有半夜腿抽筋,經常腿酸脹,甚至走路腿發軟的情況,很多人都以為是缺鈣或者著涼導致的,但是有種腿抽筋卻和血管有關,嚴重可引發心梗!在中醫理論中有「不榮則痛、不榮則涼」的說法,下肢血管的狹窄、堵塞、硬化,導致下肢動脈供血不足,造成肢體的疼痛,表現為腿怕涼、抽筋、酸痛、緩慢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