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成渝氫走廊!應對氣候變化,四川開出這些「藥方」

2020-12-12 紅星新聞

1966—2009年,「蜀山之王」貢嘎山冰川面積減少11.3%,海螺溝冰川平均每年消退25~30米……來自中國科學院的數據顯示出氣候變化帶來的嚴峻挑戰,四川將如何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綠色低碳發展? 11月25日,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亮出了一組數據顯示:「十三五」前四年,在地區生產總值(GDP)年均增長7.8%、城鎮率年均提高1.5個百分點、能源消費年均增長3.2%的情況下,全省能源消費產生的碳排放穩定在2.7億噸左右;人均碳排放在全國經濟體量最大的6個省份中最低;碳排放強度降至0.66噸/萬元,累計下降25.9%,相當於減少碳排放約9500萬噸。2020年降碳形勢符合預期,預計全年碳排放強度較2005年下降約75%以上。據悉,下一步四川還將支持更多地區開展低碳城市、氣候適應型城市等試點,並發展氫經濟,開展氫發電,打造成渝氫走廊。

節能減排,四川打出組合拳

「我省低碳轉型成效顯著,氣候治理大格局已初步構建。」四川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從經濟低碳水平看,是在穩步提升,比如化肥使用量連續五年減少,年均營林造林近1000萬畝,林木蓄積量達18.97億立方米,比如率先在全國構建出口產品低碳認證體系,上線綠色金融超市「綠蓉融」等等。同時,能源低碳轉型成效明著,烏東德水電站首批機組投產發電,全省水電裝機量穩居全國第一,可再生能源電力裝機量、發電量佔比均達80%以上,基本建成全國最大清潔能源基地。四川電網跨省最大外送能力居全國第一,近五年年均外送綠色電能約1400億千瓦時。

在低碳人居環境營造方面,全省也湧現出不少典型,如成都市創新「碳惠天府」機制建設,攀枝花、眉山碳排放連續四年下降,雅安碳排放強度保持低位。全省累計建成綠色建築面積超過1.4億平方米,綠色建築佔城鎮新建建築比例達49%。交通運輸結構縱深調整,累計開行蓉歐班列超6000列,成都平原城市群鐵路實施公交化運營,省會城市軌道交通加速成網。

「截至2020年10月底,四川聯合環境交易所累計成交國家溫室氣體自願減排量(CCER)1572.82萬噸,單邊成交金額突破1億元,按可比口徑居全國第三。」四川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250家重點排放企業碳排放監測、報告與核查體系已基本建成,全國碳市場能力建設(成都)中心累計開展培訓100多場、1.2萬人次。同時,率先在全國實現主要行業碳披露全覆蓋,雙流機場、攀鋼集團等200多家企業和四川省人民醫院、成都博物館等6家公共機構披露碳排放近2.2億噸,相當於58個金堂電廠的碳排放量。

如何應對氣候變化?四川將制定行動方案

「四川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脆弱區,近60年平均氣溫升高0.17℃/10年,近20年成為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的時期,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區域性、系統性、長期性影響逐步顯現。」四川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也坦言,另一方面,四川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突出,仍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加速期,重化工產業「高碳鎖定」,且還存在認知水平、政策工具、手段措施、基礎能力、資金投入等短板,低碳轉型任務十分艱巨。

該負責人透露,圍繞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目標,下一步將積極探索符合四川戰略定位、發展階段、產業特點、能源結構和資源稟賦的低碳轉型路徑。其中,將按照分階段、梯次有序達峰的原則,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支持成都都市圈、攀枝花等具備條件的地區和行業先行達峰,推動三次產業及能源、建築、交通綠色復甦和低碳轉型,加強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管控,實施控制甲烷排放行動,力爭碳匯項目規模達3000萬畝。

強化溫室氣體降碳協同減排,也將是有力舉措之一。四川將推動應對氣候變化與區域戰略、產業布局、行業發展、城鄉建設、能源轉型、數字變革、金融創新、環境管控有效協同,加強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費管控,合理控制化石能源密集型產業,全面推動降碳減排。同時,將適應氣候變化理念融入空間規劃、防災減災、糧食安全、生態修復等領域,提高重點區域、領域和人群適應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四川還將支持更多地區開展低碳城市、氣候適應型城市等試點。具體而言,將依託新城新區、產業功能區、園區景區社區,謀劃布局一批低碳發展示範區、綠色發展基地、近零碳示範區、碳捕集利用和封存、大型活動碳中和、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等示範。「發展氫經濟,開展氫發電,打造成渝氫走廊,到2025年燃料電池汽車應用規模達6000輛。」四川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還將積極申報國家氣候投融資試點,建設成都氣候投融資產業促進中心,加快形成綠色金融與氣候投融資協同發展新格局。

紅星新聞記者 李彥琴

編輯 劉宇鵬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相關焦點

  • 應對氣候變化走好低碳轉型路 四川將發展氫經濟 打造成渝氫走廊
    作為經濟大省和能源大省,四川又將如何落實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為我國如期實現碳達峰承諾貢獻「四川力量」?11月25日,四川省生態環境廳舉行應對氣候變化專題新聞發布會,四川省發改委、機關事務管理局等一同出席,對四川省「十三五」應對氣候目標任務完成情況、碳排放達峰情況、低碳節能工作以及「十四五」規劃等作介紹。
  • 如何應對氣候變化?省廳專家領導親自支招……
    10月26日,生態環境廳應對氣候變化與對外合作處處長、一級調研員茆爽,四川省環境政策研究與規劃院能源研究中心主任陳明揚一行蒞臨我市召開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座談會。會議由市政府副秘書長戴強主持,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內江經開區、內江高新區管委會分管負責同志,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統計局等相關部門負責同志,成渝釩鈦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白馬循環流化床示範電站有限責任公司等9個重點用能企業代表參加會議。會上,茆爽調研員充分肯定了近年來內江市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所做的工作。
  • 四川:世界地球日,四川發布2019年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發展10大事件
    當天四川省生態環境廳發布了2019年全省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發展10大事件。據記者了解,2019年,四川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全面落實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初步核算,全省碳強度較2005年下降約70%,為國家提前完成2020年應對氣候變化目標作出重要貢獻。
  • 應對氣候變化|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彰顯負責任大國擔當
    生態環境系統要堅定不移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統籌謀劃好「十四五」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積極開展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將應對氣候變化融入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方方面面,切實提高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力度和水平。2007年,中國成立了由國務院總理任組長的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及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作為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和節能減排工作的議事協調機構,高規格的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國務院各組成部門,強化配合,形成政策合力,進一步推動落實應對氣候變化各項工作。
  • 應對氣候變化如何推進?四川找準四個問題,明確四大舉措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殷鵬)5月30日,記者從省生態環境廳獲悉,為為進一步推動我省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確保完成「十三五」節能降碳目標任務, 近日省生態環境廳以應對氣候變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名義組織召開了2020年度第一次工作推進會,會上安排部署了近期重點工作。
  • 達州市2020年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座談會召開
    為分析查找達州市在應對氣候變化工作中的薄弱環節,幫扶指導達州市相關部門和重點企業抓好應對氣候變化工作,12月8日下午,達州市2020年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座談會召開,市政府副秘書長陳曉軍主持會議,省生態環境廳應對氣候變化與對外合作處處長茆爽出席並講話。
  • 應對氣候變化,人人有責
    在這篇小說中,未來部是聯合國於公元2025年組建的機構,旨在應對氣候變化危機。無獨有偶,我國果殼網聯合創始人、曾任新華社高級記者的姬少亭女士若干年前創辦了「未來事務管理局」,這是一個以「未來」為核心的科技文化品牌,專注於科幻文化的推廣和科幻原創內容的創造。
  • 習近平展現應對氣候變化的「中國雄心」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2日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重要講話時提出三點倡議,宣布中國國家自主貢獻一系列新舉措。接受記者採訪的學者說,在以「雄心」為關鍵詞的峰會上展現出應對氣候變化的「中國雄心」,具有紀念意義和現實意義。「應對氣候變化正處於非常關鍵的時期。」
  • 【老外有話說】中國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注入力量
    作者:法比奧 帕蘭提(Fabio Massimo Parenti),義大利美第奇學院國際關係學副教授 在日前舉行的氣候雄心峰會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過視頻發表講話,鄭重承諾中國將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更大貢獻。
  • 中國與波札那籤署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文件 開啟中博應對氣候...
    11月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與波札那環境、自然資源保護與旅遊部關於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物資贈送的諒解備忘錄》籤約儀式在波札那成功舉行。我國駐波札那大使趙彥博代表生態環境部與波札那環境部部長凱倫出席籤約儀式並致辭。  趙大使表示,氣候變化是事關人類發展的重大挑戰,需要全世界攜手共同應對。
  • 應對氣候變化需要雄心和決心
    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各國都應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團結一心,提振雄心,增強信心,努力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更大貢獻  12月12日,習近平主席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重要講話,倡議開創合作共贏的氣候治理新局面,形成各盡所能的氣候治理新體系,堅持綠色復甦的氣候治理新思路,
  •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目標更加明確
    2020年12月12日,在《巴黎協定》達成5周年之際,國際社會為了提振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的信心與雄心,舉辦了2020氣候雄心峰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上對未來全球氣候治理提出了三點倡議,並宣示了提高中國國家自主貢獻的四項新舉措。這意味著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目標更加明確。
  • 學會居安思危 應對氣候變化
    原標題:學會居安思危 應對氣候變化   12月7日,2020綠色發展城市高峰論壇暨第八屆深圳國際
  • 「老外有話說」中國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注入力量
    作者:法比奧帕蘭提(Fabio Massimo Parenti),義大利美第奇學院國際關係學副教授在日前舉行的氣候雄心峰會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過視頻發表講話,鄭重承諾中國將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更大貢獻。
  • 應對氣候變化 中國在行動
    央視網消息:5年前,聯合國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通過《巴黎協定》。5年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有目共睹。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氣候雄心峰會上宣布了中國國家自主貢獻一系列最新舉措,為推動全球氣候治理注入信心和力量。中國提出的新舉措包括,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森林蓄積量將比2005年增加60億立方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
  • 應對氣候變化 城市應該如何規劃
    北極星大氣網訊:應對氣候變化,實現低碳發展,是時代的主題,也是今年G20杭州會議的重要議題。世界在關注,中國也在高度關注。隨著城鎮化的發展,城市成為應對氣候變化的主戰場。為此,今年2月國家發改委與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了《城市應對氣候變化行動方案》,明確了城市應對氣候變化的方向和原則。
  • 新華社評論員:為應對氣候變化注入中國力量
    新華社北京12月13日電 題:為應對氣候變化注入中國力量——論習近平主席在氣候雄心峰會重要講話新華社評論員「讓我們繼往開來、並肩前行,助力《巴黎協定》行穩致遠,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習近平主席12日出席氣候雄心峰會並發表重要講話,闡釋應對氣候變化的中國主張,宣布中國國家自主貢獻最新舉措,為推動全球氣候治理注入信心和力量。氣候變化是各國面臨的共同挑戰。合力應對氣候變化,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關係人類未來命運。5年前,各國領導人以最大的政治決心和智慧推動達成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
  • 新華社評論員:為應對氣候變化注入中國力量——論習近平主席在氣候...
    新華社北京12月13日電 題:為應對氣候變化注入中國力量——論習近平主席在氣候雄心峰會重要講話新華社評論員「讓我們繼往開來、並肩前行,助力《巴黎協定》行穩致遠,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
  • 應對氣候變化 個別國家「拖後腿」遭國際批評
    央視網消息:合力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絕大多數國家都在積極響應。然而,也存在個別碳排放大國,在行動和計劃上對氣候變化應對不力,甚至「退群」。  本年度的氣候雄心峰會上,澳大利亞沒有收到邀請在大會上發言。英國廣播公司的報導認為,在過去5年中,澳大利亞在履行巴黎協定承諾方面和其他國家的差距越來越大,2000多萬人口碳排放總量佔全球3.6%。
  • 《風景園林》熱點導讀|20 氣候變化及設計應對策略
    探討氣候變化背景下風景園林規劃設計應對策略,有利於加深風景園林師對氣候變化的了解與思考,對於倡導通過科學手段優化人居環境也有著重要意義。 本期熱點導讀精選16篇「氣候變化及設計應對策略」相關論文,從氣候變化影響評估、設計方法、技術手段等方面闡述國內外風景園林師應對氣候變化的策略與措施,並分享了國際範圍其他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經驗,幫助讀者進一步了解氣候變化及設計應對策略的相關研究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