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軍戰鬥力最強的五個師團,其中以十四師團最強

2020-12-12 騰訊網

一九四零年三月,微操大師在陪都召開各大戰區軍以上參謀長會議上曾提到,抗戰初期國軍三個師可以對抗日軍一個師團,到了徐州會戰時五六個師才能擊敗日軍一個師團,而現在以十個師還打不過日軍一個師團。而此時全面開戰不過兩年半,微操大師已痛心地承認國軍十個師已經打不過日軍一個師團,這可不是有意誇大其詞或者潑冷水,而是事實就擺在眼前。

徐州會戰末期之蘭封會戰,就是因日軍土肥第十四師團擅自違抗大本營命令突入豫東企圖切斷國軍退路而引發的一場戰役,由於推進速度太快而落入了國軍的包圍之勢,也給坐鎮武漢指揮的微操大師看到了戰機,因此調集了十二個師十幾萬大軍,計劃趁日軍增援部隊到達蘭封外圍前將第十四師團兩萬餘人一口吃掉。

國軍這十二個師中包括了蔣大量的嫡系部隊,如七十一軍兩個德械師八十七和八十八師、七十四軍五十一和五十八師、二十七軍德械師第三十六師、蔣的起家部隊第一軍(軍長胡宗南)第一和第七十八師等。而日軍第十四師團是十七個常備師團之一,下轄四個步兵聯隊、還包括輜重、野炮、騎兵、工兵各一聯隊等,總兵力兩萬餘人。

當時國軍十幾萬人幾乎完成了對日軍第十四師團的包圍,但處於包圍之中的土肥第十四師團臨危不亂,趁合圍圈封死前立即組織瘋狂反擊,結果以一個旅團的兵力只用一天的時間便全線擊潰了鎮守在蘭封的桂永清第二十七軍部,順利跳出了包圍圈。後來七十一軍軍長宋希濂經過三天的血戰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才奪回蘭封堵住了缺口。

正當微操大師打算全力圍殲第十四師團時,負責在商丘一線打援的第八軍軍長黃杰突然擅自不戰而逃,致使國軍的後路面臨著被土肥增援第十六師團包抄的風險,再不撤軍很有可能被日軍反包圍,偷雞不成反蝕把米到時候只有跳黃河了。至此,微操大師想一口吃掉日軍第十四師團兩萬餘人的美夢徹底落空了。

蘭封會戰日軍第十四師團以一軍之力頑強頂住了國軍五六倍兵力七天的進攻,最終在友軍的接應下順利突圍而出,可以看出第十四師團的戰術素養確實很高,而更能看出第十四師團戰鬥力極強的戰役,就是後來的貝裡琉島戰役。不過一九四三年後第十四師團被抽出一個骨幹聯隊,改編成三聯制海洋師團調往太平洋帛琉群島,兵力大幅度減少不過一萬四千餘人。

當時日軍計劃往帛琉群島兩個主島分別進駐兩個師團,但此時兵力已經捉襟見肘,只好將第十四師團一分為二使用。其中第二步兵聯隊三千兩百餘人駐守貝裡琉島,其餘的主要駐守在巴伯爾土阿普島。

一九四四年,第二步兵聯隊在隊長中川州男大佐的指揮下,外加島上的守備部隊共五千餘人,以出色的坑道戰術(為後來更慘烈的硫磺島戰役提供的經驗)竟然挺住了五六倍於己的美軍兩個多月的輪番進攻,最後幾乎全部戰死,此役美軍在絕對優勢下的傷、亡總人數甚至高於日軍。從貝裡琉島戰役足以看出第十四師團的佔地素養和戰鬥力有多強了,假設第十四師團一萬四千餘人全部駐守在貝裡琉島上,美軍不知道要付出多少代價才能啃下來。

全面抗戰爆發前日軍只有十七個常設師團,這可以說是整個二戰日本陸軍的中流砥柱,日軍在將戰爭擴大化後在常設師團基礎上抽出基幹組建了不少特設師團,戰鬥力其實也不弱。而除了上文提到的第十四師團外,比如我們比較熟悉的日軍第二師團、第五師團、第六師團、第九師團等這五個師團戰鬥力都很強,包括堪稱鬼子中「一股清流」的第四師團俗稱大阪師團,戰鬥力其實也很強,是一支常設師團中真正用腦子打仗的部隊,要不是不可能在整個二戰結束前還能保持較為完整的建制,而這也正是作戰中最對手害怕的地方。

相關焦點

  • 二戰期間,日軍的甲種師團戰鬥力怎麼樣?還不如中國的德械師?
    眾所周知,師團是日軍在二戰時期的軍隊編制之一。其實這並非日軍首創,日軍也是學習德國軍隊的編制形式,創造出了分隊、小隊、中隊、大隊、聯隊、旅團、師團等軍隊編制。而師團,是日本陸軍編制中最大的作戰單位。
  • 日軍的師團分為甲、乙、丙、丁四個級別,其中甲類師團是最強的
    二戰時,世界上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的編制通常為班、排、連、營、團、旅、師、軍。而日軍別出心裁搞了一個不一樣的編制,它的體系為分隊、小隊、中隊、大隊、聯隊、旅團、師團。可別輕易地把日軍的編制和我國的編制混為一談。
  • 二戰時期:德軍中央集團軍群抵過日軍多少個甲級師團的戰鬥力?
    德國的中央集團軍群和日軍的所有甲級師團都是他們各自軍隊最為核心的部分,每當有硬仗、惡仗的時候,他們總是衝在最前面。可以說這些軍隊是一個德日兩國最為硬核的部分。不過兩者進行對比,就顯出差別了。德國的中央集團軍群和日本甲級師團相比,戰鬥力差距有多大?
  • 二戰中的日軍第六師團,戰鬥力強勁,最終是怎麼覆滅的
    二戰期間,日軍的第六師團因裝備精良,作戰風格野蠻兇悍,被稱為是日軍戰力最強的兩個師團之一。而在中國人民的印象中,第六師團則是一支臭名昭著的部隊。從甲午戰爭到侵華戰爭,第六師團一直都充當著侵華先鋒的角色。尤其是他們在南京大屠殺中犯下的滔天罪行,更是讓全世界唾棄。
  • 二戰日軍第四師團被人低估的精銳之師二戰人員損失最少
    說到二戰日軍所有甲級師團,既沒有犯下太大的戰爭罪又能在整個二戰表現突出的師團,可能只有日軍第四師團了, 說到這裡可能有讀者覺得好笑了,因為很多文章都在寫日軍第四師團在二戰時期是如何搞笑的,這怎麼到小編這裡就成為了二戰時期日軍甲級師團的最強精銳了,而恰恰就是這個師團在二戰時期太過另類才引起小編去收集資料的興趣
  • 二戰時消滅一個日本師團有多困難?中國的戰鬥力這麼差嗎?
    二戰時消滅一個日本師團有多困難?中國的戰鬥力這麼差嗎? 師團,是近代日本陸軍的主要作戰單位之一,是日軍最基本的戰術兵團。二戰時期,日本組建了170多個師團,其中有50多個分布在中國戰場。
  • 二戰日軍最強師團「宿命」滇緬,日少將為逃亡官兵免責,自殺謝罪
    二戰期間,日軍有一個傳統,就是喜歡給師團授予「X師團」的稱號,如第2師團稱為「勇」師團,這些稱號通常是對這支軍隊的戰績評價。石頭今天要說的這個師團,是堪稱日軍最強師團的56師團,被日本稱為「龍」師團。
  • 二戰時日本甲種師團的戰鬥力如何?比神劇裡厲害多了
    二戰中,日本發動了瘋狂的侵略,侵略了亞洲多個國家,其中包括中國。在中國戰場,日本軍隊勢如破竹,中國軍隊被打得節節敗退。儘管在電視劇裡,日軍非常蠢笨,而中國抗日武裝則厲害的不得了,手撕鬼子、手榴彈打飛機、八百裡爆頭之類的橋段屢見不鮮。有人甚至開玩笑,說一個燕雙鷹就能幹掉一個師團的鬼子。但實際上,真實的日軍可比神劇裡厲害多了,尤其是日本甲級師團,比中國軍隊高了不止一個檔次。
  • 二戰時期日軍六個「海洋師團」結局,有的全軍覆沒,有的順利投降
    對日本軍隊或者二戰戰史略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日軍陸軍的基本編制是「師團」,舊日本帝國陸軍的師團分為甲種師團(常指二戰前日軍的17個常備師團)和乙種師團。前者採用四四制編制,約15,000至20,000人,人數多、裝備好、訓練有素、戰鬥力強;後者採用三三制編制,約10,000人,裝備一般、戰鬥力較甲種師團為弱。
  • 日軍最強師團,曾製造南京大屠殺,為何最後餓得只剩一千多人
    二戰期間,日軍的第六師團因裝備精良,作戰風格野蠻兇悍,被稱為是日軍戰力最強的兩個師團之一。而在中國人民的印象中,第六師團則是一支臭名昭著的部隊。從甲午戰爭到侵華戰爭,第六師團一直都充當著侵華先鋒的角色。尤其是他們在南京大屠殺中犯下的滔天罪行,更是讓全世界唾棄。那麼,這支師團最終的結局是怎樣呢?第六師團又叫做熊本師團,成軍於1888年。
  • 二戰時期,俗稱「大阪師團」的日本大阪第四師團,真的是窩囊廢?
    網上經常有人調侃二戰時期的日軍第四師團(俗稱「大阪師團」),說是「只要價格合適,大阪師團連日本天皇也照買不誤!」顯然,這種說法有些誇張了,但大阪師團戰鬥力「弱」確是不爭的事實。整個二戰時間,日軍的各個師團幾乎都有「玉碎」(頑抗到底、全軍覆沒)的大股或小股部隊。
  • 二戰中的舊日本師團和德軍師,人數差多少,戰鬥力差多少
    在二戰開始時,舊日本陸軍中的17個甲類師團,平均人數超過了2.7萬人,含著淚甲種師團也被成為「挽馬師團」,加上非戰鬥人員的總人數可以達到2萬8200人,下轄兩個旅團,每個旅團4個聯隊。 而就日本軍隊在中國戰場也被打的焦頭爛額,龐大的師團規模並不適應這種戰爭形勢,為了應對BL軍和掃蕩根據地,師團也組建為只有3個步兵聯隊,人數為1萬1000人的丁種師團。
  • 抗日戰爭桂軍猛將,曾力戰日軍最強師團,為何卻寒心離開桂系?
    武漢會戰時期,由於九江馬當要塞的淪陷,日本華中派遣軍兵分兩路,分別沿長江兩岸向武漢進發,其中長江北岸為國軍第五戰區駐守,指揮官由白崇禧暫代。第八十四軍和桂系三個主力軍不同,是由桂南地區的民間保安團整編而成,除了發放一批裝備之外,幾乎沒有經過任何的整訓,因此戰鬥力令人堪憂。
  • 全面抗戰日軍每年在中國師團數量變化,1938年34個師團中有32個在華
    武漢會戰後,隨著正面戰場跟敵後戰場的展開,日軍為適應不同戰鬥規模的需要,把師團分為甲、乙、丙、丁四種等級: (1)甲種師團:又稱挽馬師團,轄2旅團(每旅團2個步兵聯隊),工、騎、炮、輜重各一聯隊,共8個聯隊,加上一師團部、兩旅團部的非戰鬥人員滿編共28200人。為原來的17個常設師團,戰鬥力、兵員素質最高。
  • 根據戰場需要而定,二戰的日本作戰軍根本沒有固定師團或旅團編制
    衝繩島戰役爆發前,駐守在島上牛島滿的第32軍下轄五個師團及四個獨立混成旅團,總兵力超過了十二萬人。1944年10月,在菲律賓雷伊泰灣大戰中日本陸海空軍損失慘重,鑑於美軍的下一步進攻目標很有可能是臺灣,為了保住這塊不可或缺的戰略要地,日本大本營從第32軍先後抽調走了三個師團及三個獨立混成旅團。
  • 日軍甲種師團有多強大?一個師團近三萬人,相當於三個德械師
    師團,是日軍特有的固定軍事編制,是最基本的常設戰鬥單位。二戰前後日本一共組建了173個師團:其中戰前17個師團,戰爭期間組建156個師團。而這戰前的17個師團是日本陸軍的17個「常設」師團,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甲種師團。其屬於日本陸軍精銳中的精銳,戰鬥力之強悍,在亞洲範圍內,堪稱無敵。
  • 一個日軍師團有多強?抗衡國軍四個軍八個師沒問題,蘭封會戰就是例子
    二戰日軍的第六師團是一支戰鬥力很強的師團,兵源都是來自於日本的九州,大都是由一群面目猙獰、兇神惡煞的熊本縣人編制而成,早年曾參加了長城抗戰。而此時進攻田家鎮的日軍在海空軍的支援下,陸軍除第六師團兩萬餘人外,還有木村支隊兩個聯隊五千多人。但是,國軍這四個軍根本挺不住第六師團和木村支隊的瘋狂進攻,田家鎮只堅持了半個月就丟失了,長江大門也被第六師團砸開了。
  • 二戰日本最幸運的師團,「幸運」背後卻是蔣介石的決策失誤
    舊日本陸軍師團是多兵種集成作戰單位,編成充實飽滿,齊編時可達2萬多人。師團裝備精良,士兵所受訓練也相當刻苦殘忍,因而戰鬥力極強,抗日軍民為抵抗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但第12師團與這些都不一樣,它是在1898年就編成的甲級師團,歷史相當悠久,卻在二戰期間沒怎麼參加過戰鬥,在常備師團中真是頭一號!第12師團的編成與早期歷史第12師團是在甲午戰爭之後日本陸軍新設的六個師團之一,通稱「劍」兵團。
  • 日軍為什麼有「甲乙丙丁」,4種師團設置,實際上他們也不願
    當然我們在資料之中,也會看到,日軍師團實際上分為四種,甲種師團、乙種師團、丙種師團、丁種師團,這其中按照戰力排行,也應該是甲種師團戰鬥力最強,不僅人數最多,就連裝備方面也是最齊全的,那麼就會產生一個疑問,日軍為什麼不將所有的師團都設置成甲種師團的規模呢?其實軍隊的建設要遠比我們一般人想像的複雜得多,不能簡單來論述。
  • 熊本師團,二戰中日本陸軍最能打的部隊,卻在太平洋全軍覆沒
    第六師團是日本陸軍精銳,其不僅僅是二戰爆發前17個常備師團之一,更是日本明治時代初建新式陸軍時的六大師團之一,由日本六大鎮臺中的熊本鎮臺改編而來,所以也稱熊本師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