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俗稱「大阪師團」的日本大阪第四師團,真的是窩囊廢?

2020-12-17 燕子趣談

網上經常有人調侃二戰時期的日軍第四師團(俗稱「大阪師團」),說是「只要價格合適,大阪師團連日本天皇也照買不誤!」顯然,這種說法有些誇張了,但大阪師團戰鬥力「弱」確是不爭的事實。整個二戰時間,日軍的各個師團幾乎都有「玉碎」(頑抗到底、全軍覆沒)的大股或小股部隊。唯有大阪師團,光榮實現了「零玉碎」!

不僅「怕死」,大阪師團還經常倒賣軍需物資,這在二戰時期的日軍中也是極其罕見的。把軍需物資倒賣給商人牟利已經算是最「保守」的了,大阪師團一些「膽大」的軍官甚至敢把軍需物資倒賣給抗日武裝!當然,也沒有一些藝術作品中描繪得那麼誇張,說什麼大阪師團連九二步兵炮都敢賣給抗日武裝……大阪師團倒賣軍需物資的軍官、甚至士兵不在少數,但倒賣武器裝備給抗日武裝的很少,畢竟賣給對手武器等於是要自己的命,大阪師團的小鬼子再二,恐怕還不至於二到這個份上。

那麼,大阪師團真的都是些「窩囊廢」嗎?恐怕也未見得。看看二戰期間大阪師團的「戰績」,真正被打敗的次數其實並不多,總體應該算是勝多敗少吧。當然,這與大阪師團沒有遇到過太強硬的對手有關,但至少也反映了一點,大阪師團並沒有那麼不堪一擊。但大阪師團並不像日本的其他部隊那樣動輒「玉碎」、頑抗到底,打不過就撤、跑不了就投降唄!二戰期間,大阪師團主動撤退次數和投降人數總和穩居日軍排行榜第一名。作為一支戰鬥力不弱的部隊,大阪師團為何會與日軍的其他部隊反差如此巨大呢?這還要從幾個方面來看。

大阪師團的組成

二戰時期的日軍第四師團是日軍中一支相當古老的部隊,前身是大阪鎮臺,其兵源主要來自於大阪和大阪附近的一些地方。作為彼時日本的「商業之都」,大阪師團的很多士兵、甚至軍官在入伍之前本來就是大阪的一些商人或者小商小販。這些做慣了生意的商人守著大量軍需物資跟貓枕著鹹魚睡覺能有多大區別呢?倒賣軍需物資換掉小錢花花,那絕對是駕輕就熟——老本行!所以,大阪師團出現倒賣軍需物資的現象並沒有什麼可奇怪的。奇怪的是,這些人怎麼敢如此明目張胆?這就要從大阪師團的歷史背景說起了。

大阪師團的歷史背景

日本從很久以前便開始提倡所謂「武士道精神」,武士無條件服從所屬諸侯、諸侯服從幕府將軍,而所有人都必須服從於幕府將軍手中的傀儡、所謂「現世神」——天皇,其實就是無條件服從幕府將軍。這也是近代日本人所謂「效忠天皇」的根源所在,但大阪卻是一個異類!

大阪很早以前便是日本的「商業之都」,經濟繁榮。更重要的是,大阪的老百姓大多都是商人或者從事與商業有關工作的人,並沒有所謂武士的那些「條條框框」。他們可不管所謂武士「效忠諸侯、效忠天皇」的那一套,生意人嘛,利益至上!為了多賺錢、少交稅,歷史上大阪的商人們經常與諸侯、幕府鬥智鬥勇、討價還價。在大阪人心目中並沒有什麼無條件「效忠」,一切都是可以商量、可以討價還價的!而這一切,也延續到了大阪師團身上。對於上級的命令,大阪師團討價還價、打折扣是家常便飯,日軍高層也早已見怪不怪。

再就是歷史上的一些恩恩怨怨了,大阪曾經豐臣秀吉的根據地。在豐臣秀吉死後,其下屬德川家康篡位、建立了日本最後一個幕府——江戶幕府。因為大阪曾經是豐臣秀吉的「老巢」,江戶幕府對大阪自然另眼相待。久而久之,大阪人便成了江戶幕府治下的異類。「既然你不拿我當自家人,我幹嘛要給你賣命?」江戶時代的大阪人也逐步形成一套自己的價值觀,過好自己的小日子就行,管你誰是將軍、誰是天皇!雖然後來江戶幕府的末代將軍德川慶喜退位、歸政於明治天皇,但大阪人骨子裡那種「以自己為中心、不為他人賣命」的傳統已經養成了。所以,二戰期間日軍的其他部隊動輒「玉碎」,而大阪師團卻從來不拼命、甚至彼時的日本人都覺得他們「怕死」、是「窩囊廢」……其實,這並不是沒有原因的。

說白了,大阪師團之所以「怕死」、被彼時的日本人認為是「窩囊廢」,主要還是與思想理念有關。在他們心目中根本沒有什麼「效忠天皇」,「過好自己的小日子、不為他人賣命」才是大阪人的價值觀!所以,大阪師團在戰場上不拼命、倒賣軍需物資什麼的也就沒什麼可奇怪的了。這就和美國人在戰場上動輒成建制投降一樣,當初美國駐菲律賓的太平洋陸軍司令喬納森·溫萊特中將手裡尚有建制基本完整的一萬兩千餘部隊時不就直接放下武器投降了嗎?難道說,美軍就沒有戰鬥力,都是「窩囊廢」?恐怕不盡然吧?平心而論,二戰期間日軍大阪師團的戰鬥力還是不弱的。無論是在中國戰場還是太平洋戰場,我們和美國人都沒有佔到什麼大便宜。不要像一些抗日神劇那樣自欺欺人,敢於正視歷史才是自身強大的表現!

相關焦點

  • 二戰時期,日軍大阪第四師團戰績並不差,為何卻被稱為是懦夫?
    歷史上的日本大阪第四師團,負面評價不少,比如什麼陸軍弱旅、「軟蛋」師團,甚至於窩囊、懦夫……這樣等等一些不好的外號。但這些更多的是相對於二戰日軍武士道狂熱體系下的一種「偏見」。正常來看,日本大阪第四師團絕對是一支強大的部隊。首先,日本大阪第四師團是日本最為古老的一支軍隊。
  • 二戰風雲,別具一格的大阪師團
    日本關東軍佔領瀋陽但是在關東軍中卻有著一支「別具一格」的部隊,那就是大阪第四師團,也稱「大阪師團」。這個大阪師團來歷可不小,是日本在二戰前組建17常備師團之一,屬於甲級師團。諾門坎戰役仙臺師團接到命令後,迅速集結,火速向諾門坎進發。
  • 日本窩囊廢師團,一上戰場就裝病,行為奇葩但深受大本營的寵愛
    公元1888年,日軍成立了大阪第四師團。該師團由4聯隊組成,全部配備了一流的武器裝備。毫不誇張地說,大阪第四師團的硬體裝備在整個軍界都是排得上號的。按照正常邏輯來看,這支部隊應該很有戰鬥力才對,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
  • 二戰日軍第四師團被人低估的精銳之師二戰人員損失最少
    說到二戰日軍所有甲級師團,既沒有犯下太大的戰爭罪又能在整個二戰表現突出的師團,可能只有日軍第四師團了, 說到這裡可能有讀者覺得好笑了,因為很多文章都在寫日軍第四師團在二戰時期是如何搞笑的,這怎麼到小編這裡就成為了二戰時期日軍甲級師團的最強精銳了,而恰恰就是這個師團在二戰時期太過另類才引起小編去收集資料的興趣
  • 二戰日軍戰鬥力最強的五個師團,其中以十四師團最強
    一九四零年三月,微操大師在陪都召開各大戰區軍以上參謀長會議上曾提到,抗戰初期國軍三個師可以對抗日軍一個師團,到了徐州會戰時五六個師才能擊敗日軍一個師團,而現在以十個師還打不過日軍一個師團。而此時全面開戰不過兩年半,微操大師已痛心地承認國軍十個師已經打不過日軍一個師團,這可不是有意誇大其詞或者潑冷水,而是事實就擺在眼前。
  • 日本「奇葩」師團:愛好和平,不效忠天皇,戰場上最愛跑路
    大阪第四師團,又被稱為大阪師團、商販師團,是日本陸軍的甲種師團,是日軍的精銳部隊。然而,民間對它的評價是:「戰場上跑路第一,做生意排第一」,因此被稱為商販師團。雖然大阪師團在中國戰場上表現不怎麼樣,但它在太平洋戰場卻是「重拳出擊」。
  • 唯一沒被洗腦日本師團,別人打仗他們撈金,投降時還近乎整建制
    在二戰當中,作為亞洲最先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其整體實力僅次於美國,再加上武士道精神和軍國主義的洗腦下,日本人個個都以效忠天皇為榮,最終爆發了日軍侵華戰爭。這個師團便是大名鼎鼎的大阪師團,我們都知道日本的人口本身就比較少,再加上在戰場上損失慘重,最後不得不在國內強制徵兵,而大阪師團大部分都是做生意的小販,做生意還行,但是要讓他們去拼命很顯然是非常困難的,再加上他們的頭腦都非常的靈活,洗腦對他們也沒有任何的作用,他們的目的就是活下來,對於軍功什麼他們根本不在乎。
  • 二戰1941年的菲律賓戰役日軍兩個師團擊潰美菲聯軍10萬人
    .戰略方針中的一個重點目標區域,當時菲律賓不僅有豐富的橡膠,桐油,石油資源,還是當時美軍在亞洲地區最大空軍和海軍軍事基地所在處,不僅停靠著美軍40艘炮艇軍艦,還有300多架戰鬥機和轟炸機部署菲律賓以及周圍島嶼機場內部,美軍當時在南亞的力量成為了日本向南亞全面擴張的最大絆腳石,因此日軍調集當時中國戰區作戰多年的兩個師團前往去登陸佔領,這兩個師團分別日軍甲級第16師團,日本第48乙級師團,外加一個日本臺灣獨立特混旅團作為預備隊
  • 二戰日本最幸運的師團,「幸運」背後卻是蔣介石的決策失誤
    但卻有一個番號排在前列的常備師團,卻非常「幸運」,沒有被派到中國內地作戰,也沒有派去太平洋島嶼上送死,師團大部分人在整個二戰期間,居然沒有參加過一次戰鬥,最後在中國臺灣島上迎來了日本的投降,這個師團,就是第12師團。
  • 日寇最早6個老牌師團,皆由各地藩鎮武裝改編,難怪戰力懸殊
    1888年,其將國內原油的6個藩鎮軍隊改編為6個師團,番號從第1至第6,均採取兩旅團四步兵聯隊編制,再加炮兵、輜重和騎兵聯隊,總兵力2萬人。這6個師團就是日本陸軍的源頭,二戰時期荼毒整個亞洲的數百萬日寇,其軍官骨幹基本都出自其中。
  • 日軍師團番號變化史:不是所有叫師團的都是王牌精銳
    在日軍發動的全面侵華戰爭期間,師團作為戰役和兵力作戰單位成為日軍陸軍的主要構架,通俗的講師團就是日本陸軍當時常設的最高一級有確定的編制的基本戰術單位,包含步兵、炮兵、騎兵、工兵、輜兵和後勤輔助部隊的合成型兵團。據不完全記載,從侵華戰爭到二戰結束,日軍共有123個師團投入對外侵略的戰爭當中。
  • 二戰時期,被日本視為「超級精銳」的甲種師團到底有多強?
    不過不光是我國擁有特種部隊,哪怕是在武器裝備較為落後的二十世紀,特種部隊就已經存在了,比方說我們今天要介紹的日本甲種師團,接下來就來看看這個二戰時的日軍「超級精銳」,戰鬥力到底有多強?
  • 大阪如何一步步被招核男兒除名:戰國勇猛無敵,抗戰時期全場划水
    豐臣秀吉圖像在戰國時期日本的強兵除了九州和三河之外,在京都攝津國地區的大阪兵實力也是很強。日本的僧兵武士近代划水到了近代以後,作為近畿地方代表城市,大阪獲得了成為日本陸軍六大鎮臺的兵源地資格,被授予了日本早期6大師團之一的大阪第四師團
  • 二戰時期日軍六個「海洋師團」結局,有的全軍覆沒,有的順利投降
    對日本軍隊或者二戰戰史略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日軍陸軍的基本編制是「師團」,舊日本帝國陸軍的師團分為甲種師團(常指二戰前日軍的17個常備師團)和乙種師團。前者採用四四制編制,約15,000至20,000人,人數多、裝備好、訓練有素、戰鬥力強;後者採用三三制編制,約10,000人,裝備一般、戰鬥力較甲種師團為弱。
  • 二戰時期的德國有多強?一個第六集團軍,能打贏十個日本甲級師團
    德國的第六集團軍曾經是德國在二戰時期的驕傲,這支軍隊十分精銳,聚集了很多優秀的將士,雖然他們在史達林格勒的戰場上全軍覆沒無一生還。但是他們在歐洲戰場上被稱為整個歐洲陸軍的王者,具有獨當一面所向披靡的能力。
  • 熊本師團,二戰中日本陸軍最能打的部隊,卻在太平洋全軍覆沒
    第六師團是日本陸軍精銳,其不僅僅是二戰爆發前17個常備師團之一,更是日本明治時代初建新式陸軍時的六大師團之一,由日本六大鎮臺中的熊本鎮臺改編而來,所以也稱熊本師團。
  • 二戰時期:德軍中央集團軍群抵過日軍多少個甲級師團的戰鬥力?
    德軍的整編師人員一般是一萬五千人,按照中央集團軍群巔峰時期70個整編師來算,這個人數就達到了105萬之多,這還不算其他的一些輔助部隊,像防空部隊等。除此之外,德國軍隊的兵員素質,火力配備,以及戰爭理念都是遠超當時世界其他國家,老美的火力配備應該與德國有一拼,但是其他的美國的大兵就差遠了。
  • 二戰時消滅一個日本師團有多困難?中國的戰鬥力這麼差嗎?
    二戰時消滅一個日本師團有多困難?中國的戰鬥力這麼差嗎? 師團,是近代日本陸軍的主要作戰單位之一,是日軍最基本的戰術兵團。二戰時期,日本組建了170多個師團,其中有50多個分布在中國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