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戰日軍戰鬥力最強的五個師團,其中以十四師團最強
一九四零年三月,微操大師在陪都召開各大戰區軍以上參謀長會議上曾提到,抗戰初期國軍三個師可以對抗日軍一個師團,到了徐州會戰時五六個師才能擊敗日軍一個師團,而現在以十個師還打不過日軍一個師團。而此時全面開戰不過兩年半,微操大師已痛心地承認國軍十個師已經打不過日軍一個師團,這可不是有意誇大其詞或者潑冷水,而是事實就擺在眼前。
-
抗日戰爭國軍裝甲師,蘭封會戰志得意滿,蔣介石為何卻破口大罵?
1933年長城抗戰爆發,蔣介石中央軍嫡系將領徐庭瑤奉命趕赴長城一線支援,在戰場上徐庭瑤和其麾下將領杜聿明深受日軍裝甲部隊之困擾,決心建立國軍裝甲部隊。長城抗戰結束後,徐庭瑤和杜聿明開始致力於創建國軍裝甲兵團,這支部隊後來成為了淞滬會戰以及南京保衛戰中國軍唯一的主力裝甲部隊。
-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的師團長相當於我軍什麼職位?
盧溝橋事件爆發前,日軍的十七個常備師團的編制都不滿編,如熊本師團也叫第六師團,當時的總兵力不過11000餘人,其中馬匹1500多頭,師團長就是劊子手谷壽夫中將。
-
日軍1個師團,能敵國軍10個師?川軍名將打破神話
抗日戰爭中,日軍的師團編制廣為人知。但很多人並不清楚,師團規模到底有多大。顧名思義,所謂的師團和各國通用的師級編制有些類似。但這個師團和早期中國軍隊相比,有很大區別。國軍嚴陣以待以甲種師團為例,日軍一個師團的規模很大,一般是四單位制,除了2個野戰步兵旅團分別下轄的4個步兵聯隊外,師團還直轄炮兵聯隊、騎兵聯隊、工兵聯隊、輜重聯隊。
-
抗日鐵軍-第71軍
之後雙方陷入拉鋸戰,國軍進攻未取得更大進展。9月12日,第87師改編為第71軍(僅1個師),第88師改編為第72軍(僅1個師),第36師改編為第78軍(僅1個師)。 不久日軍主力陸續登陸上海;第71軍,72軍和第78軍停止進攻,轉入反登陸作戰。隨後又在蘊藻浜,大場陣多次擊退日軍。
-
國軍戰鬥力最強的二十個軍
雖然最早被解放軍殲滅,可解放軍上了五個第一流的主力縱隊(1縱、2縱、4縱、8縱、9縱)圍攻,而且牙齒也蹦鬆了,雙方損失接近1:1。比起另外 「五大主力」的另外四個被殲滅時的表現強多了去,不愧第一主力。 即使後面重建的74軍,也還是堪稱國軍精銳。(48年淮海戰役前空投了74軍7個連防守商埠,力拒華野6個縱隊的進攻)這是近代史中非常少見的。
-
抗日戰爭長衡會戰,前線國軍彈盡糧絕,日軍主力為何卻鎩羽而歸?
1944年6月,駐紮於武漢的日本第十一軍司令長官橫山勇率部進攻薛嶽的國軍第九戰區,長衡會戰由此爆發。在長衡會戰中日軍投入八個師團的兵力,而國軍由於主力大多被抽調組建民國遠徵軍而實力大減,曾取得三次長沙大捷的薛嶽也只能坐視長沙淪陷。
-
硬生生打出來的部隊,這個軍硬扛日軍師團,一個師僅剩500人
,因此戰鬥力格外強。由於王耀武的影響,使得整個74軍成為了一支抗日勁旅,在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之中,74軍一直都是有打出來的稱號,參加過徐州會戰、蘭封會戰,名聲在外,值得一提的是74軍還參加過萬家嶺戰役。萬家嶺戰役是武漢會戰的一個部分,雖然武漢會戰在整體中屬於失敗,但萬家嶺戰役是為數不多的亮點,這一戰國民黨軍幾個軍的兵力,將日軍第106師團團團包圍在萬家嶺地區。並予以重創的一次戰役。
-
抗日戰爭時我軍一個軍的有多少人?真的還沒有日軍師團人多?
日軍初次侵略我國國土時,日本僅僅一個師團就由2個步兵旅團,騎兵、炮兵、工兵、輜重兵聯隊各1個,以及後勤單位(如醫療、武器儲備等)組建而成。步兵旅團還可將其分為步兵聯隊,步兵聯隊由步兵大隊組成,步兵大隊再分就是步兵中隊。這樣就將一個師團分為了四個階梯,以上這種分配方式就是四單位制。
-
上高會戰日軍有多慘?打了7天不知被圍,1個師團差點全軍覆沒
國人將之稱為上高會戰,而這一戰也是抗戰以來我正面戰場上少有的勝仗,被稱為「抗戰以來最精彩之戰」01 大賀茂的機會1941年,南昌的日軍處於焦躁之中,此時佔領南昌日軍只有33師團、34師團(均為乙種師團),而贛東、贛西和贛北均有中國軍隊,尤其是有第9戰區薛嶽、羅卓英所部這樣的強勁對手。南昌日軍總是感覺如芒在背,非常不安。
-
此軍重創板垣師團,戰力不輸國軍「五大主力」,竟全建制逃到臺灣
文/孤寂寒光說到國軍一流部隊,就會想到國軍大名鼎鼎的「五大主力」。其實不僅「五大主力」,此軍戰力也相當強悍。由於重創板垣師團,日軍稱此軍一個軍頂國軍十個軍,曾經一個團頂住我軍三野兩個軍的進攻。這支部隊就是52軍,他是怎樣跑掉的?先說說此軍的歷史。52軍成立於1937年,號稱國軍「第六大主力」。我們看看他的師長都是誰?第二師師長就是赫赫有名的鄭洞國,二十五師長是張耀明。鄭洞國大家應該比較熟悉,就是長春兵團司令,曾經參加過國軍遠徵軍,出徵緬甸。而他的軍長,更是有名的悍將關麟徵。為啥說關麟徵有名呢?
-
日軍的師團分為甲、乙、丙、丁四個級別,其中甲類師團是最強的
二戰時,世界上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的編制通常為班、排、連、營、團、旅、師、軍。而日軍別出心裁搞了一個不一樣的編制,它的體系為分隊、小隊、中隊、大隊、聯隊、旅團、師團。可別輕易地把日軍的編制和我國的編制混為一談。
-
張靈甫的「整編74師」是個什麼樣編制?與軍有何區別?一名之差
所謂整編74師,前身是74軍,除了改名,基本都沒變,所以才叫整編師。 74師組建於淞滬會戰時,因為初期投入作戰的一共 十幾個師,在指揮協同上出現了許多問題,國民黨中央臨時決定組建幾個軍,51師和58師進行合併成74軍。
-
日軍為進攻四川的五號作戰為何取消?15個師團進攻,15個師團牽制及...
該4個軍到達各自目標地區時在川北、川東北、川東,形成對成都、重慶正面的戰役進攻態勢後,即在上述地區進行約一個月的休息、整頓,作以後之作戰準備。 日本陸軍第17軍(第2、38師團)在瓜達康納爾島有約4萬日軍(投入5萬,海軍接回1萬餘人),因作戰與飢餓,幾乎全軍覆滅。
-
抗日戰爭萬家嶺大捷,薛嶽全殲日軍師團,為何卻留下一大遺憾?
抗日戰爭廬山戰役時期,國軍第九戰區前線總指揮薛嶽曾取得了舉世震驚的萬家嶺大捷,成為了抗日戰爭時期唯一全殲日軍整師團的戰役。1938年9月,日軍指揮官岡村寧次意圖派遣第一零六師團進入山區,迂迴到國軍防線後方發動側擊,結果日軍進入山區後便迷失方向,被薛嶽所部重重包圍於萬家嶺。
-
再戰長沙:柏輝章率102師頂住日軍6個師團,血戰9天創奇蹟
為打擊中國第9戰區主力,摧毀中國軍民的抗戰意志,日軍第11軍在湘北嶽陽以南地區集結了第3、第4、第6、第40師團和4個旅團,總兵力達12萬餘人,向中國軍隊展開攻勢。此戰從1941年9月7日開始至10月9日結束,歷時一個月,中國軍隊共殲滅日軍3萬餘人,使得日軍企圖一舉殲滅第9戰區的計劃失敗。
-
東方的史達林格勒保衛戰,國軍出動了16個軍,結果如何
常德會戰又稱湘北戰役,是指1943年11月至12月, 侵華日軍與中國軍隊在常德地區進行的會戰。侵華日軍為牽制國軍對雲南的反攻,並掠奪戰略物資,打擊中國軍隊的士氣,對抗日戰爭第六戰區和第九戰區結合部發動的一場戰役在整個抗日戰爭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都具有一定地位,被譽為「東方的史達林格勒保衛戰」。
-
四次長沙會戰殲敵18.8萬?薛嶽吹多大牛?蔣介石:寡廉鮮恥
第一次長沙會戰,日軍主攻的湘北方向,薛嶽使用了13個師;贛北方向則使用了16個師,鄂南地區6個師、洞庭湖以西7個師、長沙以南8個師,基本上都沒用上。也就是說,日軍派出了11萬人3個師團在湘北進行大掃蕩,薛嶽僅僅用了13個師來抵抗。按照國民黨一貫的吃空餉習慣,一個師滿編10000人,實際兵力也就是三四千人。
-
萬家嶺大捷始末:日軍師團傷亡1萬餘人,打出國軍威名
在這場空前的大勝戰背後,發生了許多足以影響戰役結果的事件,其中薛嶽巧調第66軍增援,彰顯將軍高超的戰略指揮能力。在萬家嶺戰役以前,國民革命軍第66軍的日子很不好過。這支原本轄有兩個標準師又一補充旅的粵軍部隊在經歷了淞滬會戰和南京保衛戰後,突圍出來的部隊不足萬人,連軍長葉肇都是被日軍俘虜後又裝夥夫逃回來的。
-
衡陽會戰,泰山軍打服十萬日軍,日軍屍體堆積如山只能砍左手帶回
抗日戰爭期間,在薛嶽率領的第九戰區部隊中,有兩支戰鬥力十分強悍的部隊,那就是王耀武率領的國民革命軍74軍,還有李玉堂,方先覺率領的國民革命軍第十軍。74軍號稱是國軍第一主力,被譽為虎賁軍,第十軍由於善於防守,被譽為泰山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