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會戰日軍有多慘?打了7天不知被圍,1個師團差點全軍覆沒

2020-12-14 歷史的B面

本文為《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22次大型會戰》11:上高會戰

第34師團從27日開始的潰逃如一場噩夢,第33師團說他們遭受的苦難無法用語言形容

1941年3月-4月,中日雙方在南昌附近的上高地區發生了一場激烈的會戰。國人將之稱為上高會戰,而這一戰也是抗戰以來我正面戰場上少有的勝仗,被稱為「抗戰以來最精彩之戰」

01 大賀茂的機會

1941年,南昌的日軍處於焦躁之中,此時佔領南昌日軍只有33師團、34師團(均為乙種師團),而贛東、贛西和贛北均有中國軍隊,尤其是有第9戰區薛嶽、羅卓英所部這樣的強勁對手。南昌日軍總是感覺如芒在背,非常不安。

此時為了對付華北戰場的八路軍,日軍大本營決定把33師團調往華北,從上海調來剛編成不久的獨立混成第20旅團補充南昌兵力。而33師團調走是在當年4月,而2月份第20旅團已經到達南昌——這意味著4月之前南昌的日軍不減反增。

對於34師團師團長大賀茂來說,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趁33師團還在,加上20旅團,一起幹掉威脅最大的19集團軍,不然33師團一走,自己獨守南昌的日子會很難熬。

大賀茂極力勸說11軍司令官園部和一郎發動「錦江作戰」(日軍稱上高會戰為錦江作戰):33師團、20旅團、34師團兵分三路合擊19集團軍,將19集團軍壓迫在上高地區加以圍殲。儘管園部和一郎對大賀茂的方案興趣不大,但是日軍有調出部隊走之前必須出擊一次的慣例,基於此也就批准了大賀茂的方案。

大賀茂雄心勃勃地要立一個大功,在他的策劃下,南昌日軍傾巢而出。

然而,大賀茂怎麼也不會想到接下來的日子將會是他軍人生涯裡最狼狽的一次失敗。

02 打了7天,大賀茂才發現自己被圍

大賀茂為了備戰徵用了大量當地民夫,而這自然引起了第9戰區的注意和戒備。

面對來勢洶洶的日軍,薛嶽採取的依舊是誘敵深入的戰法。

1941年3月15日凌晨,日軍33師團從安義兵分兩路攻擊奉新。在日軍重炮和飛機的掩護下,33師團很快突破70軍預備9師的防線,佔領奉新。

同一天,第20旅團試圖偷渡錦江。但頭兩次均被我軍擊退,直至在飛機的助戰之下,才渡江成功。王耀武的74軍派出51師一個團去增援,在中國軍隊的頑強阻擊之下,20旅團被遲滯在紅石嶺一帶難以推進。

大賀茂的34師團氣焰很囂張,該師團2萬多人沿著湘贛公路向西突擊。他們不僅想吃掉74軍,還想把北路被33師團壓迫下來的70軍一起吃掉。

但是34師團這趟進攻從一開始就不順利。

34師團還沒到高安,就遭遇了107師的猛烈阻擊。主陣地上320團的將士們不懼日軍飛機大炮的狂轟濫炸,堅守陣地。該團接到撤退命令時,傷亡已經超過50%。儘管最終沒有擋住34師團,但107師的士兵們用苦戰遲滯了敵人推進的速度,為友軍的展開和部署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3月18日,羅卓英下令高安附近的守軍撤退。34師團藉此機會快速前插到龍團圩。在這裡他們將會和他們要找的74軍展開一番苦戰。

74軍,是當時中央軍的精銳部隊之一。74軍是1937年9月1日在淞滬戰場組建,由第51師、第57師和58師組成,全軍共3.2萬人。上高會戰之前,常凱申將第1、2、5、74軍改為「攻擊軍」。攻擊軍在武器裝備上比普通軍一級部隊提升不少,而74軍在整個抗戰中戰績最為顯著,被譽為「抗日鐵軍」。(上高會戰之後,74軍全面更換蘇式裝備,成為蘇械師)

而在這場戰役之中,圍殲34師團的關鍵就在於74軍放在正面的兩個師能不能頂住34師團的猛攻;如能夠拖住34師團,則給大部隊圍殲部署爭取時間;一旦守不住,34師團攻佔上高或是跳出包圍圈,那麼之前我們所做的努力都將成為泡影。

3月18日晚,74軍搜索隊和日軍前哨部隊遭遇,激戰由此開始。

激戰至20日,34師團始終無法突破74軍當面陣地。著急的大賀茂,把指揮部架推到前線,集中大量火炮,並在飛機的支援之下強渡泗水,隨後向74軍57師、58師猛攻,雙方混戰在一起。儘管日軍有空中優勢,但始終無法突破74軍將士用血肉築起的鋼鐵長城。

打著打著,大賀茂突然發現33師團和第20旅團還沒到。

這另外兩路日軍在哪呢?

第20旅團一開始就不順,被74軍51師死死堵住,儘管招來飛機助戰,但寸步難行。持續的激戰中,20旅團傷亡千人,更是不知道何時可以突破51師的封鎖和34師團會合。而20旅團的遲滯不前,使得34師團的南側出現了一個口子。

33師團就更奇怪了,他們居然不打了,掉頭回南昌了。33師團師團長櫻井省三認為自己的任務是驅趕第70軍,至於把70軍趕到哪裡,那他就不管了。加上33師團馬上要調派去華北,於是櫻井省三就象徵性地派出部分兵馬去追趕70軍,自己帶著主力返回南昌。

這樣一來,原本3路並進的日軍,就變成了34師團孤軍冒進。

3月22日,大賀茂終於意識到一個事實:自己原本準備圍殲74軍、70軍,反而成為了中國軍隊的圍殲對象。34師團周圍有明確番號的中國軍隊就有9個師之多,後路被斷,彈藥運不上來,傷員下不去,34師團很可能在上高全軍覆沒。

心急如焚的大賀茂趕忙向園部和一郎求救,園部和一郎立即命令33師團返回救援。

03 圍殲成了追殲

日軍33師團救援方向是70軍預備第9師的陣地。

34師團拼死突圍,33師團又突然出現預備第9師後方,預備第9師兩面受敵,旁邊的19師也同樣遭受猛攻。預備第9師師長張傳言認為形勢對70軍不利,於是以副軍長的身份下令預備第9師、19師撤退。

70軍的撤退給這場戰鬥蒙上了一層陰影。33師團的第215聯隊就此衝入包圍圈和34師團會合,但是圍殲34師團仍大有希望。

此時74軍在正面阻擊陣地已全面出擊,進展順利,增援部隊也都抵達戰場,我軍還有機會對日軍實施二次包圍。

3月26日,各部依照羅卓英的命令再次將34師團包圍。大賀茂發現第二次包圍圈比第一次更為嚴密,34師團被包圍在南北半徑不足5公裡之地。

為了求生的34師團發動了兇狠的攻擊,甚至用上了毒氣彈。儘管有很多官兵中毒倒下,但74軍在王耀武的嚴令之下攻勢沒有減弱半分。74軍甚至一度推進到大賀茂指揮部兩公裡的地方。

眼看就要畢全功於一役,結果這時107師突然撤退了。

在戰鬥最後時刻,107師師長宋英仲聲稱發現了日軍選擇了再次後撤,107師的撤退使得我軍左翼出現了空檔,58師因此暫停了攻擊。結果34師團獲得了喘息之機,合圍34師團的計劃最終落空,34師團向東狂奔而去。

最後這場圍殲戰演變成了一場追擊戰,34師團雖然衝出重圍但是一路上不斷被我軍追擊,最後狼狽不堪地逃回出發地。

33師團也好不到哪裡去,原本撤離戰場的33師團重新參戰之後,一直受到我軍的猛烈側擊,山炮隊的彈藥用盡,全師團「經過了無法用語言形容的重重苦難才於4月2日回到原駐地」

此役74軍「拼死力拒,雖血肉橫飛、傷亡慘重,仍不稍退,是日一日間敵我傷亡均在四千以上」,戰功顯赫榮獲第一號武功狀和最高榮譽「飛虎旗」。

上高會戰,是抗戰以來少有的勝利之戰,斃傷日軍1.5萬,常凱申給薛嶽的電報中說「贛北殲敵,舉國滕歡」。何應欽等人稱上高會戰為抗戰以來最精彩之戰。上高會戰還引起了國際輿論的注意,美國各大報紙「多以顯著地位揭載贛北日軍大敗新聞」。英國特派駐華大使館武官史丹尼少將「前來參觀戰績」。

上高會戰之後,33師團由於損失過大,推遲了調往華北的時間,第9戰區部隊也沒有再發起進攻。南昌戰場進入了一段意外的平靜。

相關焦點

  • 上高會戰,日軍血戰七天不知被包圍損兵一萬五,巖永少將切腹自殺
    於是中國方面趕緊備戰,19集團軍先於日軍,在戰前一個月就命令部隊作好戰略部署,決定打有準備之仗。再說日軍南路大軍池田旅團佔領曲江之後,駐守上高、高安的74軍遂直接處在日軍的攻擊之下,即令51師予以堅決堵擊,此師剛剛換上美式裝備,山炮營、馬克沁姆重機槍連正想到戰場上去試試威力,因而得令之後,他們的汽車大隊在1個時辰之內便把部隊從120裡外的地方拉到曲江南岸,埋伏了下來。
  • 抗日戰爭上高會戰,前線日軍不戰而退,日司令官為何卻滿心歡喜?
    1941年3月15日,時任日本第十一軍司令官的園部和一郎,集結第三十三師團、第三十四師團及獨立混成第二十旅團,兵分三路迂迴突襲國軍上高防線,上高會戰爆發。負責駐守上高的國軍將領名為羅卓英,他是陳誠「土木系」中的二號人物,與薛嶽也是關係匪淺,但是麾下兵力捉襟見肘,與日軍硬拼無異於以卵擊石。
  • 王牌74軍慘敗王耀武差點被俘,長沙失守,沒有陳誠,薛嶽輸得更慘
    中國第9戰區的指揮官還是薛嶽,自39年10月第一次長沙會戰之後,第9戰區和日軍第11軍沿著新牆河對峙,兩年來沒有發生過戰事。此時的第9戰區總兵力約有37萬多人,薛嶽還修建了一條牢固的工事,他把這條防線稱之為「伯齡防線」。
  • 上高會戰——抗戰以來最精彩的一戰
    從10月27日到10月30日這四天四夜裡,八佰壯士為掩護主力部隊撤退,堅守上海閘北的四行倉庫,以少敵多頑強擊退了敵人十餘次進攻,其英勇事跡和愛國氣節振奮國人、震驚世界。其實,在我們上高,曾經同樣發生了一場可歌可泣震驚全世界的抗日大戰----上高會戰!
  • 上高之戰,日軍有多窘迫?池田旅團寸步難行,第33師團脫離戰場
    第57師已領命,扼守上高城和城外陣地,因此,王耀武把支援二線的任務,派給了第51師和第58師。第58師師長張靈甫派蔡仁傑一個團往北路,支援第70軍,而第51師師長李天霞,帶領主力向南路日軍進犯的獨城方向迎擊。我們先說一下李天霞的部隊,想要迎擊南路的池田旅團,必須要渡過錦江。
  • 抗戰最精彩一戰上高會戰
    日軍第33師團,34師團及第20旅團共約五餘萬人,在新任第11軍司令園部和一郎指揮下;向上高進犯。上高會戰打響! 以虎賁王牌第74軍(軍長王耀武)擔任熔爐,牽制日軍進攻主力第34師團及第20旅團。而以湘軍第70軍(軍長李覺),川軍第72軍(軍長韓全樸)在上富、甘坊、苦竹坳之間山地,阻擊日軍第33師團。 註:電視劇《長沙保衛戰》所說「天爐戰法」是薛嶽創造,為謠傳!實為國軍作戰參謀趙子立所創。在上高會戰首次實戰!
  • 抗戰時期,日軍一個師團多少人,為什麼我們幾十師打不過他們一個師團
    歷史著作有開始也有結束,但它們描寫的事件卻並不如此。——科林伍德(英) 抗戰時期,我們和日軍的幾場大規模的會戰,基本上都是以我們的失敗而結束。並且,這些大會戰日軍都是在以少勝多的情況下戰勝的我們。
  • 76年前,國軍1.7萬人血戰10萬日軍,奉命守城10天,卻打了47天
    緊接著,日軍於1944年6月22日開始轟炸衡陽,同時調集五個師團、十萬多兵力大舉進攻。戰鬥在6月23日打響。守衛衡陽的是抗戰名將方先覺率領的國軍第十軍。方先覺在臺兒莊會戰和長沙會戰中戰功赫赫。強將手下無弱兵,第十軍的將士作戰英勇,日軍早就見識過他們的厲害。不過當時的第十軍由於前期作戰消耗不小,可參戰的只有17000多兵力,敵我力量懸殊之大,前所未有。
  • 熊本師團,二戰中日本陸軍最能打的部隊,卻在太平洋全軍覆沒
    比如甲午戰爭時期,第六師團成功登陸威海衛,攻佔北洋水師基地,使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值得一提的是,當時這個師團的大寺安純旅團長在攻下基地後,得意忘形,狂呼天皇陛下萬歲。結果被北洋水師的來遠艦一炮轟死,當場斃命。成為死在中國的第一個日本高級將領。 而在日俄戰爭期間,第六師團參加的沙河會戰,奉天會戰,都是打出了不錯的戰果。
  • 中國「抗日第一將」與上高會戰
    抗日戰爭時期,他率部先後參加了淞滬會戰之羅店爭奪戰、南京保衛戰、武漢會戰、南昌會戰、上高會戰、長沙會戰、仁安羌大捷、平滿納戰役重大戰役,歷任了第十六軍團司令、國民革命軍第十五集團軍總司令、南京衛戍副司令長官、武漢衛戍總司令兼第5兵團總司令、第九戰區前敵總司令、第九戰區副司令長官、國民革命軍第十九集團軍總司令等職。從羅卓英徵戰史來看,他為國民黨的抗戰作出了重大貢獻,所以他被譽為「中國抗日第一將」。
  • 抗戰中的薛嶽:正面戰場常勝將軍,但長沙會戰表現一般
    抗日戰爭時期,在正面戰場上一直有一位將軍在和日軍的主力王牌進行周璇,抗日戰爭中大大小小的大仗和惡仗他幾乎全部參與,此人正是國軍中搞得「戰神」薛嶽將軍,粵軍出身的薛嶽很早就在軍中大展手腳,到了抗戰爆發之後他率領的第九戰區也是國軍正面的主力之一,在上高、武漢、長沙和湘西等戰役中都對日軍取得大勝,在武漢戰役中的萬家嶺大捷,運用「天爐戰法
  • 一個日軍師團有多強?抗衡國軍四個軍八個師沒問題,蘭封會戰就是例子
    二戰日軍的第六師團是一支戰鬥力很強的師團,兵源都是來自於日本的九州,大都是由一群面目猙獰、兇神惡煞的熊本縣人編制而成,早年曾參加了長城抗戰。而此時進攻田家鎮的日軍在海空軍的支援下,陸軍除第六師團兩萬餘人外,還有木村支隊兩個聯隊五千多人。但是,國軍這四個軍根本挺不住第六師團和木村支隊的瘋狂進攻,田家鎮只堅持了半個月就丟失了,長江大門也被第六師團砸開了。
  • 全面抗戰日軍戰車第3師團具體編制及在豫中會戰中無人能擋
    注:戰車第三師團是日軍4大戰車師團中(1942年成了3個,1944年成立1個)唯一一個有大規模參加過大型會戰的師團,在豫中會戰中中國軍隊無人能擋。 (1)戰車聯隊1071人。:轄1個輕型戰車中隊+3個中型戰車中隊+1個炮戰車中隊+1個整備中隊(3挺重機槍,76輛卡車) 即1個戰車聯隊有14輛九五式輕型坦克、57輛九七改式中型坦克,二式炮戰車7輛,輪式車27輛,76輛卡車。
  • 800字說戰爭之——上高會戰
    上高會戰發生於1941年3月14日-4月9日,是中國軍隊抗戰中取得全面勝利的一場戰役,被軍委會參謀總長何應欽稱為「抗戰以來最精彩的一戰」。此役中方參戰兵力為四個軍11個師10萬餘人,日軍參戰兵力為兩師團加一旅團部分約6.5萬人。
  • 1941年上高會戰,第74軍輝煌頂峰
    1941年春,日軍開始積極調兵備戰。當時據守南昌,安義,箬溪等地的日軍約5萬餘人,計有第33(乙種),第34師團(乙種)及獨立混成第14旅團。其中第33師團駐南昌東南至永修間南潯鐵路沿線,第34師團駐安義,武寧及其附近公路線,獨立混成第14旅團駐南潯北段九江方面。
  • 淞滬會戰中十三發彈片的孫立人,到緬甸打的日軍十八師團四處逃竄
    孫立人在訓練部隊上很有一套,他把中國傳統的訓練方式和美國的訓練方式相結合,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訓練方式,完全不用於國軍其他部隊。淞滬會戰的時候,孫立人率部參戰,1937年11月3日,日軍偷襲蘇州河,孫立人帶人去炸浮橋,不幸被日軍炮彈擊中,身中十三發彈片,宋子文讓自己弟弟護送他到了香港治療。武漢會戰時,孫立人再次率部參戰,兩次立下戰功。
  • 萬家嶺大捷始末:日軍師團傷亡1萬餘人,打出國軍威名
    這支原本轄有兩個標準師又一補充旅的粵軍部隊在經歷了淞滬會戰和南京保衛戰後,突圍出來的部隊不足萬人,連軍長葉肇都是被日軍俘虜後又裝夥夫逃回來的。部隊減員過多,戰鬥力急激下降,雖經過補充兵源也不能恢復元氣,最後在蔣介石的拍板下,讓66軍上廬山休整待命,一旦日軍佔領江西後,就留在山區打遊擊。
  • 二戰日軍戰鬥力最強的五個師團,其中以十四師團最強
    一九四零年三月,微操大師在陪都召開各大戰區軍以上參謀長會議上曾提到,抗戰初期國軍三個師可以對抗日軍一個師團,到了徐州會戰時五六個師才能擊敗日軍一個師團,而現在以十個師還打不過日軍一個師團。而此時全面開戰不過兩年半,微操大師已痛心地承認國軍十個師已經打不過日軍一個師團,這可不是有意誇大其詞或者潑冷水,而是事實就擺在眼前。
  • 再戰長沙:柏輝章率102師頂住日軍6個師團,血戰9天創奇蹟
    為打擊中國第9戰區主力,摧毀中國軍民的抗戰意志,日軍第11軍在湘北嶽陽以南地區集結了第3、第4、第6、第40師團和4個旅團,總兵力達12萬餘人,向中國軍隊展開攻勢。此戰從1941年9月7日開始至10月9日結束,歷時一個月,中國軍隊共殲滅日軍3萬餘人,使得日軍企圖一舉殲滅第9戰區的計劃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