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學培優打造「OMO線下課堂」實現線上線下融合

2020-12-23 齊魯壹點

許多線下教育機構停業,讓教育企業意識到:線上線下結合發展,互相賦能是未來教育的必然選擇。據悉,自今年六月份開始,樂學教育集團旗下以線下培訓為主的教育機構樂學培優面授課程全面升級,打造「OMO線下課堂」,目的就是能夠突破時間和空間的制約,讓線下學員能夠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

據相關人員介紹,樂學培優推出的「OMO線下課堂」主要有三方面的特徵。首先,幫助家長更多的參與孩子學習中。無論家長是在工作、逛街、居家,只要打開樂學培優APP就可以隨時隨地觀看孩子聽課狀態,監控上課過程,真正實現「雲帶娃」。其次,「OMO線下課堂」採用的是海康威視4k高清錄像設備,在老師上課過程中,可根據老師所在位置,自動切換教師特寫、板書特寫、學生全景鏡頭,多場景自動切換,畫面清晰流暢,讓觀看者身臨其境。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課程結束後,系統會自動生成回放視頻,方便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查漏補缺,無限次回看,鞏固重難點知識。

線上線下彼此融合是未來教育的必然選擇。如此一來,樂學培優所推出「OMO線下課堂」不僅能發揮線上教育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整合教育資源和推進教育公平等方面的優勢,彌補其在互動交流上的不足,也可以形成線上線下聯動的全場景教學閉環,為學生提供高品質、更加個性化的教學服務。

相關焦點

  • 首屆線上線下教育融合(OMO)創新大會召開
    12月3日,由中國網際網路教育產業聯盟、院校橋、上海市信息服務業行業協會等聯合主辦的「2020線上線下教育融合創新大會」在上海科學會堂舉辦。教學改革潮流中,國家督學、上海市民辦教育協會副會長、上海市民辦中小學協會常務副會長楊國順認為線上與線下融合,給校長們帶來更多跨文化、跨專業以及跨學科的融合教育理念。
  • 瑞思OMO:線上線下知識與能力的融合
    ,離不開瑞思OMO(online merge offline)——線上線下融合教育的探索與轉型。AI診斷巡課 線上線下融合,如何把控教學質量?瑞思品牌總監夏晨曦介紹,瑞思11月上線了AI診斷性巡課功能。AI巡課全面採集課堂教學信息、師生交互信息等多方面的數據形成動態教學畫像,利用智能手段診斷性地進行統計和分析,並對課堂中影響教學目標達成的行為進行實時預警,及時進行教學糾偏。
  • 線上線下融合:重塑傳統意義上的教與學
    有人說這是「一場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網際網路教育實驗」,2.7億學生幾乎一夜間過上了網上學習生活。顯然,這場實驗帶來的影響和思考遠不止於此,它提示我們,在「新」與「舊」的迭代中,線上線下融合將定義未來教育新面貌。線上、線下學習方式各有優勢,也各有劣勢。
  • 優墨書法真正實現OMO教育模式,讓線上線下有機融合
    業內人士稱,儘管眾多教育機構紛紛打著教育OMO的「旗號」,但它的門檻其實不低,遠比其表面「線上與線下融合」含義要複雜深奧的多,真正意義上的教育OMO更注重深度融合和數據互通,即實現招生、教研、教學、運營、服務等各環節線上線下融通,並以學生為主體,打通課上課下、校內校外、課中和課後作業等所有行為痕跡數據,需要深厚的規劃基礎和強大的技術支持,教育機構並非都能在短時間內參透並步入OMO模式「殿堂」。
  • 從球場到商城,樂動體育打造線上線下新融合
    線上與線下融合,盡享體育之樂 儘管體育運動是一項線下屬性明顯的休閒娛樂活動,但是體育運動帶來的體育消費卻日漸傾向於線上方式。樂動體育認為,未來體育運動與消費的發展趨勢在於線上與線下新融合,這種模式將讓體育愛好者們盡享體育運動之樂。想打球,卻苦於找不到提升球技的途徑?
  • OMO成主流 線上線下如何融合?
    疫情期間,線下教學停課,強大的線上能力成為教培機構贏得流量、維持正常運營的重要支撐。經歷了一輪生死考驗後,如今,線下教學秩序逐步恢復,不少學生選擇重新回歸線下。如何更好地進行線上線下融合正被更多教育企業作為發展戰略重點傾斜。對教育企業而言,OMO轉型是不是唯一出路?OMO之路又該如何走?
  • 線上線下融合教育 ClassIn引領後疫情時代新趨勢
    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和衝擊,使傳統的課堂教育受到了根本挑戰,線上教育實現更為明顯的快速發展,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相結合逐步成為一種教育新常態。而現在受到底層基礎技術的迭代和5G等網際網路設施的不斷升級,線上線下教育融合的過程改變了原有的學習形態,整體呈現出不可逆轉的趨勢。
  • 老闆電器著力打造O2O閉環,實現線上線下全面融合
    隨著網際網路的深入,傳統廚電行業也深受影響,線上與線下銷售呈現天壤之別。根據2016年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數據顯示,家電市場上半年線下增幅僅為7 3%,同期線上規模達1848億元,同比增長35%。從增速來看,家 隨著網際網路的深入,傳統廚電行業也深受影響,線上與線下銷售呈現天壤之別。
  • 線上線下融合,樂教樂學
    為了提前做好下學期教育教學準備,根據學校的工作安排,孫疃中心學校在防控疫情工作中響應國家號召,擬採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組織教師參加樂教樂學APP培訓活動。「樂教樂學」被孫疃中心學校認定為推廣教育教學的有效平臺。
  • 線上線下教學融合時代,教培機構如何開啟OMO教學模式?
    線上與線下教學之間的關係,不是顛覆,也不是對立,而是一個互相融合的過程,即OMO模式的發展過程。教育行業的 OMO 模式,從具體形式上,是指以提升教學效果與體驗為核心,通過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等新技術,打通教育服務的各環節的數據,並深度融合線上與線下的真實學習場景,去實現標準化的流程以及個性化的服務。
  • 未來教育模式是線上線下相結合?
    隨著各地返校複課,師生回歸線下教育主陣地,線上教育將何去何從?線上線下融合是否將成教育發展方向?這些問題備受關注。南方日報記者採訪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廣州中學校長吳穎民,華東師範大學國家教育宏觀政策研究院副院長錢冬明,卓越教育高級副總裁周貴,學而思培優廣州分校校長孫凱進行探討。
  • 教育大咖討論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新模式
    教師角色的轉變,多元化課程的構建,自主學習的激發等熱點問題交流與碰撞,在10月29日「回·XIANG」——「課程星球」百校聯盟論壇上,來自國內29名著名教育專家,在雲端共同開啟「線上線下融合的教學變革論壇」,深入探索基於新技術、新方法的融合式教學模式,促進更加公平而又更高質量的教育發展。
  • 「線上線下教育融合」獲官方認可,動因體育OMO交出滿意答卷
    OMO獲得官方肯定,「融合」成重點此次《意見》重點提到了「融合」二字,並強調要「健全完善與線上服務新業態新模式相適應的制度規則,打造線上線下有機融合的新業態」。而在如何打造上,《意見》指出:構建線上線下教育常態化融合發展機制,形成良性互動格局。
  • 【我的雲課堂】(4)線上線下 學練結合
    學生反映與傳統教學相比,這種線上與線下、學練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在線混合式學習方式,獲得的知識「印象更深刻」「自己思考得更多」「對知識點的理解更到位」「對解決實際工程問題更有幫助,思路更開闊」。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信息技術的融合,以學生為中心的計算機繪圖課程在教學中展開。尤其是在疫情期間,網際網路+的在線學習優勢凸顯,學生根據每周提前發布的學習導航任務自主學習。在進入在線課堂之前,學生已經通過課前的線上學習,對大部分的知識點都有所了解甚至已經基本掌握,所以在線課堂是以問題為導向圍繞學生展開。線上資源充足,知識體系完整性,能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
  • 上海中小學生開學:線上線下教育融合
    中福會供圖上海中小學生開學:線上線下教育融合 避免舌尖上的浪費 無人機加入護校中新網上海9月1日電 (記者 陳靜)防控疫情、力行節約不浪費以及線上線下融合教育成為上海中小學生開啟新學期的「關鍵詞」。1日,上海150餘萬中小學生迎來新學期。
  • 如何打造線上線下融合的教育體系?
    老師們的工作也不得不從線下轉到線上,從教室來到雲端。因此對於教培機構來說,今年最火的一個詞可能就是線上線下融合。教育線上線下融合不是對線下教育的簡單補充,不是把線下教育移到線上,也不是線上線下教育的簡單相加,而是 線上線下教育的有機融合,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和不可替代性,實現1+1>2的效應。那麼如何培養線上線下融合能力?
  • 小馬快跑推進「線上+線下」,致力打造OMO早教新模式
    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的逐漸成熟,使得許多家庭與孩子對於線上學習的接受度大幅度提升,但也極大地衝擊了線下實體教育機構的用戶流量,造成目前教育品牌結構單一的現狀。可見,純線上與純線下的教育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家庭與孩子的需求,線上與線下深度聯動的OMO教學服務成為早教市場發展的下一個關鍵風口。
  • 深度探索教育線上線下融合(OMO)讓每顆星都能閃耀
    今年疫情期間,眾多學校和機構採取了「停學不停課」的措施,線上教育引起了人們廣泛關注,對於原本就需要跨越地理空間的支教行動而言,線上教育無疑提供了新的思路。12月6日,第五屆網際網路支教研討會暨第三屆網際網路支教教師獎頒獎儀式在上海舉行。
  • 竇桂梅談線上線下融合教育:直面挑戰,關注完整人的成長
    三是線上線下融合教學的初步探索。清華附小用了如ClassIn、雨課堂等平臺,對融合的學習方式變革實踐研究。竇桂梅感嘆道:線下複課之後,我們發現,兩者均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現在必須走向線上線下融合的階段,未來還要由融合階段走向超越階段。 線上線下融合教育面臨五大挑戰 面對線上教育存在的問題,從一個完整人培養角度,竇桂梅認為線上線下融合教育有五個方面的挑戰: 一是如何實現時空互聯?
  • 太原:線上到線下 讓課堂教學異彩紛呈
    6月14日,記者從山西大學商務學院了解到,隨著非畢業年級學生回歸校園,該院教學也從線上轉移到了線下,安靜的教室又開啟了課堂教學的新精彩,沉寂已久的校園再次注入了新的活力與生機。  多措並舉  闊別四月,開學複課,該院終於按下了「重啟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