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央視跨年播出

2021-01-10 中國新聞出版網

  本網訊(記者張雪嬌)2020年是故宮建成600年。《我在故宮修文物》姊妹篇,紀念紫禁城建成六百年的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將於2020年12月31日-2021年1月2日在CCTV-9每晚20:00檔跨年播出。


《我在故宮六百年》海報

  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攝製,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故宮博物院聯合出品。該片聚焦故宮古建修繕保護,記錄宮牆之內悉心呵護故宮的文保工作者,展現宮牆之外的天下人與這座城池發生的奇妙關聯,講述紫禁城青春永駐的故事。

《我在故宮六百年》片中的故宮

  《我在故宮六百年》聚焦故宮600年的歷史印痕,以「丹宸永固」大展、養心殿大修工程、歲修保養為線索,通過故宮古建部、工程管理處、修繕技藝部、文保科技部、考古部等部門的工作視角,開啟故宮再發現之旅。這些「新發現」既有故宮深處的大歷史,也有故宮古建上的趣聞故事,更有紫禁城每塊磚瓦、每根梁木所發出的「文明之聲」。

故宮古建部

  中都皇城在規模初具時,為何突然被朱元璋喊停,成了他未完成的理想之城?

  近三十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到底宅在養心殿幹些什麼?

  嘉慶帝為什麼不在登基時給養心殿見新,直接入住?

  皇帝的臥室後殿,為何也有偷工減料的現象?

  一塊毫不起眼的藍色瓷磚為何承擔著「丹宸永固」大展的特殊使命?

  近兩百年前的清朝宮廷春晚節目單上留下了怎樣的文藝華彩?

  如此種種,都是《我在故宮六百年》發出的歷史之問,探尋的歷史之謎。


故宮古建修繕

  一切歷史都是人的歷史。《我在故宮六百年》聚焦故宮匠人與學者,細膩地呈現了故宮古建修繕的過程和技術,通過對古建修繕領域「廟堂」與「江湖」的互動,展現了傳統中國建築工匠群體的傳承密碼。

  片中有當代故宮人的孜孜不倦:他們痴心尋訪海月貝殼,按照傳統工藝繪製保存彩畫小樣,在換好的木頭上標註更換日期和新木序號;片中有匠人令人驚嘆的妙手巧思:繪製長春宮遊廊彩畫、更替養心殿扶脊木、修繕故宮角樓和乾隆花園古華軒;片中更有堅守與傳承:一張大木匠合影記錄了修繕角樓的匠人記憶。這次63年前的修繕工程,不僅讓西北角樓完好地留存至今,也培養出了故宮第一代和第二代古建修繕的工匠群體,積累了完備的工程資料與施工規制。也正是因為他們的付出,古老宮殿修繕的技藝和智慧才能夠代代延續。

故宮古建考古研究

  歷經時間洗禮的故宮需要用時間塑造和磨礪出最好的守護人。當下古建修繕不斷創新,更多熱愛文保事業的年輕人也積極加入文保隊伍。80後的故宮考古工作者、畢業於名校專攻修繕材料的青年專家、來自修繕技藝部專攻匠作技藝的學員……新一代文保人傳承前輩的匠作技藝與匠心,逐漸成長。考古、拓印、貼金、換木、修樓、抹牆……匠人們不急不躁,於一方天地專注一件事,修復重現歷史的痕跡。這是時間的歷練,亦是匠心的流傳。

  時間在無形中流逝,建築在有形中永恆,《我在故宮六百年》挖掘故宮這個空間之城、時間之城的人文屬性,見歷史、見人心、見眾生。無論世界如何變化,歲月如何變遷,在文化遺產面前人們展現出了堅定、自信的一面。這是故宮之所以能夠歷經六百年,並能繼續講述精彩故事的底氣和力量。

(本文圖片由央視紀錄頻道 供圖)

相關焦點

  • 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開播 從歷史的遠方走向故宮601年
    紀念紫禁城建成六百年的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將於今晚20:00檔在央視紀錄頻道播出,通過三大亮點新年敬獻,開啟故宮全新的時間之旅。  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攝製,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故宮博物院聯合出品。該片聚焦故宮古建修繕保護,記錄宮牆之內悉心呵護故宮的文保工作者,展現宮牆之外的天下人與這座城池發生的奇妙關聯,講述紫禁城青春永駐的故事。
  • 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B站熱播,觀眾打出9.9高分
    2016年,一部《我在故宮修文物》的紀錄片突然在二次元網站Bilibili(簡稱「B站」)爆紅,並將故宮文物修復師這一職業帶火。2020年的最後一夜,《我在故宮修文物》的姊妹篇《我在故宮六百年》在央視和B站首播。
  • 丹宸永固、薪火相傳丨專訪《我在故宮六百年》導演梁君健、張越佳
    2016年,故宮主題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火遍全網,收穫了觀眾的如潮好評,時隔五年後,為紀念紫禁城建成六百年,《我在故宮修文物》的姊妹篇《我在故宮六百年》隆重登場,這一次的故事「主角」也同樣特別,為了給觀眾呈現出新鮮的視角
  • 600歲故宮何以延續鮮活生命力?《我在故宮修文物》姊妹篇中找到答案
    六百年前,紫禁城在北京落成;六百年來,一代又一代的高手匠人,不斷延續著這片古老建築群的生命。為紀念紫禁城建成六百年,12月31日晚,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姊妹篇《我在故宮六百年》將登陸央視紀錄頻道,通過聚焦故宮600年歲月之河中的歷史印痕,發起人們對於故宮的新觀察。
  • 祝勇《故宮六百年》榮獲琦君散文獎:歷數故宮的前世今生
    祝勇的獲獎作品《故宮六百年》原載於《當代》2019年6期,2020年4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單行本。組委會給予祝勇的頒獎詞是:「無論是置於公眾的視野之外還是讀者的關注熱點,故宮所銘刻的六百年滄桑從未變成過眼雲煙。
  • 央視紀錄片海報設計,簡直美翻了!
    說起這幾年央視紀錄片可謂是受到了越來越多年輕人的歡迎,除此之外,紀錄片的海報設計和文案也是讓人驚豔無比。
  • 「宮裡人」祝勇又要帶你逛故宮了!新作《故宮六百年》直播首發吸引...
    這不是知名作家、兼紀錄片導演祝勇第一部寫故宮的書,但卻因為今年這個特別的時間節點而有了不同的味道——2020年剛好是紫禁城建成六百周年,祝勇的新書也剛好以此為名:《故宮六百年》。5月25日晚,祝勇帶著它現身線上直播平臺「快手」,用一場當下最流行的直播宣布,自己這個「宮裡人」又要帶著大家去逛故宮了。《故宮六百年》祝勇+故宮這個IP也確實號召力不俗,雖說是新書發布會,但人氣絲毫不亞於其他帶貨主播,前後有超過1800萬網友走進直播間圍觀。
  • 揭秘全聚德等老字號傳奇故事,央視紀錄片《中華老字號》今起播出
    作者:曉風1月28日22點,大型人文紀錄片《中華老字號》第一季將在CCTV4開始播出,用6集的篇幅,為廣大觀眾講述全聚德、六必居、瑞蚨祥、內聯陞、戴月軒等11家中華老字號的傳奇故事和文化內涵,揭開紅都製衣、大北照相館等曾為國家領導人製衣拍照的老字號的神秘面紗。
  • 紀錄片《秀山古城》28日晚在央視4套播出
    3D動畫還原200多年前的秀山古城   紀錄片《秀山古城》28日晚在央視4套播出    「一城一風採,一城一傳奇」。經過前期精細的選材、拍攝、剪輯等,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第六季之《秀山古城》,將於2月28日晚8點在央視4套(中文國際頻道)播出。   據悉,《記住鄉愁》第六季聚焦古城,以中華大地上歷史底蘊深厚、文化積澱豐富的古城為拍攝主體,講述一座座古城在歷史長河中的榮辱興衰,記錄一座座古老卻充滿活力的古城,為城市留住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
  • 紀錄片:多題材類型「百花齊放」
    日前,中國紀錄片網負責人、紀錄中國理事會秘書長張延利向《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做了分析。展現建黨百年光輝歷程2021年1月1日,湖南廣播電視臺與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合作推出365集建黨百年微專題片《百鍊成鋼——黨史上的今天》,在湖南衛視19:30黃金時段推出。這也是2021年全國第一個開播的慶祝建黨百年的紀錄片節目。
  • 2021央視跨年晚會播出時間+平臺+主持人+嘉賓名單
    啟航2021——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跨年盛典  播出時間:  2020年12月31日20:00  >播出平臺:  CCTV-1(央視一套)、央視文藝、央視新聞、央視頻、央視影音  主持人陣容:  康輝、董卿、任魯豫、朱迅、尼格買提、李思思、剛強、李梓萌、張韜、龍洋、高博、藍羽、月亮姐姐  嘉賓陣容:  霍勇、孫楠、李雲迪、劉勁、黃品沅、殷秀梅
  • 紀錄片《逐夢天河》央視紀錄頻道播出
    《逐夢天河》海報 天津北方網訊:由國防科技大學、天津海河傳媒中心聯合出品的紀錄片《逐夢天河》將於11月29日在央視紀錄頻道晚8點播出。
  • 「網紅」故宮的六百年沉浮錄
    直到有一天,你醒來突然發現康熙、雍正這些不苟言笑的古代皇帝大臣們的畫像被做成表情包,代表故宮在集體賣萌,皇帝、皇太后組成的「帶貨天團」,成為了當下熱門文創IP,你才驚呼,故宮火了!整整六百年,故宮從沒有像今天這麼親民,它不再屬於某個人,而是成為全體國民共同的寶藏。故宮被國人深入了解的同時,成為了一個文化流行符號,開始在年輕人心中發酵。
  • 央視2021年開年傳播新亮點
    12月27日首播至1月6日,共播出15集,首播平均收視率破1%,單集最高收視率達1.32%,獲網友點讚:「演員表演真摯,臺詞代入感太強」「總臺出品,必屬精品」。《流金歲月》接棒陝劇《大秦賦》在央視八套播出,憑藉聚焦現實的劇情以及鮮活細膩的群像,深度呈現現代女性生活現狀與成長困境,收穫高關注。
  • 展望2021國產紀錄片:多題材類型"百花齊放"
    日前,中國紀錄片網負責人、紀錄中國理事會秘書長張延利向《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做了分析。 展現建黨百年光輝歷程 2021年1月1日,湖南廣播電視臺與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合作推出365集建黨百年微專題片《百鍊成鋼——黨史上的今天》,在湖南衛視19:30黃金時段推出。這也是2021年全國第一個開播的慶祝建黨百年的紀錄片節目。
  • 紀錄片《從長安到羅馬》4月4日起在央視播出
    繼今年春節期間在央視一套、十套等首輪播出後,百集4K微紀錄片《從長安到羅馬》第一季,將於4月4日—8日每晚8點黃金檔在央視紀錄頻道播出,45集5天連播,一場妙趣橫生的「雙城故事」將再次上演。  作為一部輕體量、高濃度、短視頻的微紀錄片,《從長安到羅馬》今年1月底在央視、愛奇藝等首輪播出期間,收視與口碑獲得雙豐收。據收視調查統計,該片在央視一套、十套首輪播出累計觀眾規模超過1.36億人,網絡獨播平臺愛奇藝在節目播出後兩周內,點擊觀看量超過430萬次,海外YouTube平臺總觀看次數達10萬次以上。
  • 脫貧攻堅紀錄片《阿昌人家》在央視播出
    9月8日,由雲南省菸草專賣局(公司)和其他單位聯合攝製的雲南首部脫貧攻堅紀錄片《阿昌人家》第一集「新關璋村的故事」在央視一套《中華民族》欄目播出。 大型專題紀錄片《阿昌人家》是「雲南省百項少數民族文化精品」工程之一,於2019年夏天在雲南開拍。
  • 回望故宮營建六百年
    我們把這一天看作是明代北京城與明代北京皇宮建築的誕辰,按公曆是1420年12月8日,到2020年12月8日是整整六百年。   明代京師及其核心皇宮建築,後來被清代統治者順理成章地全盤接收為自己的都城及紫禁城。再往後,在近一百多年以來的國家政治制度革命的驚濤駭浪中,北京從帝都演變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
  • 那些讓你過目難忘的央視紀錄片海報 - 央廣網
    《我在故宮修文物》《我在故宮修文物》,目前為止唯一一部成體系拍攝故宮稀世文物修復故事的大型紀錄片,第一次系統梳理中國文物修復的歷史源流,揭秘世界頂級文物「復活」技術。海報的設計以6張國寶級文物為背景,縮小的文物修復師身影鑲嵌在文物殘損處,寓意「大歷史,小工匠,擇一事,終一生」。
  • 「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亮相故宮午門
    「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亮相故宮午門發布時間: 2020-09-11 09:42:02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王肇鵬 | 責任編輯: 王肇鵬 中國網11日訊 2020年9月10日,「丹宸永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