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梁太祖朱溫:亂世梟雄,殘暴皇帝

2020-12-22 寫乎

作者:張東曉

呂思勉與白壽彝均是近現代史學大家,兩位先生在論及後梁太祖朱溫時態度卻截然不同。

呂思勉認為朱溫「私德有缺」,但「在唐、五代之際,梁太祖確是能定亂和恤民的」,因此根據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他認為就歷史功績而言朱溫仍不失一位有作為的政治家。

白壽彝在《中國通史》中直言「朱溫的濫殺是歷史上罕見的。朱溫的荒淫,行同禽獸,即使在封建帝王中也罕有其匹。」可見,白壽彝對朱溫是批判和否定的。

朱溫究竟是「亂世之奸雄」還是「荒淫無道之暴君」,且聽筆者剖解。

(一)揭竿而起:義軍猛將,威名遠揚

公元874年,唐僖宗乾符元年,關東大旱,宦官田令孜專權,朝政混亂,民不聊生,經宣宗皇帝中興而延續的大唐國祚日趨風雨飄搖,有朝不保夕之兇兆。官逼民反,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王仙芝率先舉起大旗,於長垣起兵,反抗李唐王朝。

公元875年黃巢亦揭竿而起,轟轟烈烈的唐末農民大起義一浪高過一浪。公元877年,時年二十五歲的待業青年朱溫與其二哥朱存一道參加了黃巢的部隊。

朱溫出生於書香世家,但生來崇尚武力,逞強好鬥,不為鄉鄰所喜;其父早死,與母兄寄人籬下,屢遭白眼,不幸的童年為其心理的扭曲埋下伏筆。

朱溫生來勇猛,在「以武力」說話的冷兵器時代如魚得水,他很快就因戰功在義軍中站穩了腳跟(也有人說他竊取了二哥朱存的功勞,並殺掉了朱存)。

公元880年,黃巢攻入長安稱帝,國號「大齊」。朱溫奉命鎮守東渭橋,擔負長安的警戒重任。

公元881年初,為穩固大齊政權,朱溫奉命出徵,攻陷鄧州,令退守至荊州襄陽的唐軍不得北上。同年六月,朱溫得勝回朝,黃巢於灞上勞軍。九月,朱溫又擊敗敗唐將李孝昌和李思恭,威名遠揚,聲望日隆。

從公元877年到公元882年,短短五年間,朱溫從一個兵卒成為大齊政權的中流砥柱,被他打敗或降服的大唐將軍數不勝數,其軍事才華,可見一斑,這些為他日後建立大梁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天生反骨:梟雄本色,助唐滅齊

朱溫天生叛逆,這也是時代使然。唐末地方割據嚴重,誰手中有兵誰就可以嘗嘗龍椅的滋味。

黃巢的大齊不也是他們這幫人賣命打出來的嗎?憑什麼黃巢可以,朱溫就不行?隨著朱溫勢力逐漸強大,黃巢也漸漸起了猜忌之心,功高震主啊。

朱溫也不得不防。當時大唐國力雖然已經衰落,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在各路勤王大軍夾擊下,黃巢的大齊政權逐漸瓦解。公元882年,唐河中節度使王重榮率領唐軍精銳部隊攻打朱溫。朱溫不敵,數次向黃巢求救無果,迫使其不得不重新審視自身處境。

他投身義軍本就想趁天下大亂進行投機,如今義軍陷入困境,是繼續跟著黃巢還是另擇明主?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綜合權衡下,朱溫決定背叛義軍,投降大唐。他部下本就有不少唐朝降將,可謂藕斷絲連,一拍即合。

得知朱溫投降,遠在蜀地的唐僖宗龍顏大悅,當即下詔授朱溫左金吾衛大將軍,任河中行營副招討使,賜名「全忠」。

朱溫成了朱全忠,但此消彼長,義軍雪上加霜。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對義軍知根知底的朱溫只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更要命的是朱溫的投降帶了個非常不好的頭——本就各懷心思的義軍更人心浮動,內部分裂日益嚴重。朱溫也邊打邊談邊收編,實力壯大之快可謂一日千裡。

公元884年,黃巢軍隊佔領陳州。自古兵匪一家,陳州城成了人間地獄。朱溫發兵陳州,歷經大小四十餘戰,肅清黃巢殘部,解救了陳州。陳州百姓有感於此,為朱溫建立生祠,其個人聲望達到頂峰。

(三)體恤生民:取唐代之,休養生息

從公元887年-公元897年,十年間,朱溫南徵北戰,擊潰黃巢餘部秦宗權,迎立唐昭宗,平定鄆州兗州,威震四方,再造李唐。此時朱溫兵強馬壯,大權在握,進一步膨脹了他的野心。他出身草根,本就野心勃勃,今日又手握重兵,對帝位產生覬覦之心,亦是當然。現在所缺的只是一個藉口而已。

公元900年宦官劉季述幽禁唐昭宗,立太子李裕為帝。次年宰相崔胤殺掉劉季述,唐昭宗復位。

但哪一次皇權更替不是血雨腥風屍橫遍野?

朱溫也看到了捅破這層窗戶紙的機會。他聯合宰相崔胤向宦官韓全誨和支持者李貞茂開戰,決心掃除最後一塊絆腳石。經三年惡戰,李貞茂終於屈服。

公元903年李貞茂端著韓全誨的人頭向朱溫求和。斬草不除根必留後患,朱溫怎會輕易善罷甘休?朱溫酣然屠殺宦官七百餘人,徹底解決了唐後期宦官亂政的隱患,以至於後世五百年宦官都老老實實的,直到明朝中葉宦官才漸漸翻身,一切皆源於朱家。

掃除宦官,朱溫篡位再無阻礙。公元904年他除掉宰相崔胤,脅迫唐昭宗遷居洛陽,挾天子以令諸侯。但唐昭宗這塊招牌始終是禍端,也是威脅。習慣用武力解決問題的朱溫早失去了耐性,同年秋他命令部下攻入皇宮,殺掉唐昭宗,擁立十三歲的李柷為帝,朱溫獨攬朝綱,距離龍椅一步之遙。

誰還能阻止他取唐自立?天下悠悠之口!朱溫神擋殺神,佛擋弒佛。

公元904年朱溫舉起屠刀,對準了天下讀書人。他將這幫所謂的清流人士全部誅殺,並將其屍體投入黃河,清的也變成濁。但戲還是要做足的,朱溫令百官上書,要求小皇帝退位,禪讓於他。

公元904年11月,時年四十二歲的朱溫終於坐上了龍椅,建立大梁,史稱「後梁」,大唐帝國煙消雲散,五代十國拉開序幕,而此時距他參加黃巢起義也不過27年而已。

一個草根只用了二十七年的時間就成了權傾天下的皇帝,成了開國之君,以唯結果論,朱溫不愧傑出的軍政人才!

(四)殘暴濫殺:不容洗白,天道輪迴

若以為朱溫誅殺七百宦官,屠殺天下清流已經足夠驚世駭俗,那真是太小瞧他了。朱溫殘暴濫殺由來已久,且愈演愈烈。

起兵之際,為迫使士兵賣命,他定下誅殺令——軍官戰死,麾下全部斬殺。這一招夠狠。當兵的必須打,往死裡打。主官死,肯定沒有活路。這種株連政策,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雖然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造成許多禍端。一旦戰敗,士兵四處逃散,禍害百姓。為解決這個問題,朱溫又想了一個奇招,在士兵臉上「黔面」,打上烙印(宋朝初年,此種政策猶在,大將狄青就是如此)。

朱溫殘殺降將,歷史罕見。自古以來,殺降不祥。公元895年,朱溫在鉅野之南大敗朱瑄部一萬餘人,殺戮將盡,俘虜3000餘人。傍晚打掃戰場時,忽然狂風暴起,沙塵飛湧。朱溫竟說:「上天如此不滿意,難道是殺的不夠?!」於是就把俘虜全部殺死。

公元903年,朱友寧攻青州博昌縣,久攻不下,朱溫大怒,親徵。城陷之後,屠盡城中民眾。翻開朱溫傳記,他手中屠刀上的血跡從未曾幹過。在《新五代史》中,歐陽修視朱溫為禽獸,說「嗚呼,天下之惡梁久矣」。歐陽修是孔門子弟,最重君臣之道,對於篡位者朱溫,肯定不會有好臉色。

自古殺人者人恆殺之,世道蒼天可曾饒過誰?朱溫殺了一輩子人,他殺掉唐哀帝,奪取了帝位,最終也被人所殺。可悲的是,殺他的人正是他的兒子!著名作家梅毅曾道:「後梁的朱溫,殘暴不仁,兒孫不肖。給自己兒子戴綠帽子,朱三真乃古今一大忍人、惡人。」字字誅心,人神共憤。

(五)忠言逆耳:荒淫亂倫,私德有缺

朱溫有個好老婆,深得朱溫寵愛和尊重,可惜死的早。若非如此,朱溫最終的結局或有不同。

朱溫的老婆叫張惠,賢明善良,也把朱溫收拾的服服帖帖,相傳即使在出徵途中,一旦收到老婆號令,朱溫也會立即返回。張惠在限制朱溫濫殺方面,起了很多作用,威望甚高。可惜張惠命薄,未能看到朱溫稱帝。

臨終之際,她對朱溫說:「你是大丈夫,要做大事,這是好事,如果他日登基,那就更好了。但是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難,有些話你必須記住。」

朱溫含淚點頭。

張惠說:「你英武超群,別的事我都放心,但有時冤殺部下、貪戀酒色讓人時常擔心。所以『戒殺遠色』這四個字,千萬要記住。」

張惠這段話,實肺腑之言,如果朱溫聽了,那梁太祖的歷史地位肯定遠超今日,可惜朱溫左耳進右耳出!

張惠死後,朱溫性情大變,尤其是稱帝之後,瘋狂濫殺,瘋狂貪婪女色。

女色方面,哪個皇帝不好色?哪個當權者不喜歡美女?

這本也不算什麼,但朱溫有個癖好——喜歡給別人戴綠帽子,而且,而且還和自己的兒媳婦有緋聞!

這就為天下所不容了。

中國乃禮儀之邦,雖然五胡亂華時出現了諸如高歡高洋那般的奇葩和變態,但畢竟他們是胡族,尚未開化,而朱溫本是書香世家,又宣揚承襲唐制,怎麼可以如此不堪,有違人倫?竊以為「私德有缺」個字,有些太包容了,在私德方面,他就是個衣冠禽獸。

(六)後記

仔細想來,朱溫與他的後輩朱元璋有許多相似的地方。兩人都是起於亂世,都是開國之君,都有一位好妻子,後期又都墜入貪色的深淵,最終又都沒有安排好接班人,兩人對百姓還都不錯。

朱溫稱帝後,求賢若渴,重用人才,輕徭薄稅,獎勵農耕,休養生息,完全是明君所為。無論出於什麼目的,最終百姓是受益了。

呂思勉先生也正是據於此,才為朱溫說話的。朱溫還解決了地方政府與地方駐軍的關係——他明確規定地方駐軍必須聽從地方政府管轄,某種意義上開創文官管理武將的先河。朱元璋稱帝後也採取了大量的「惠民」措施,才有為永樂盛世奠定基礎。

杜牧在《阿房宮賦》中感嘆:「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復哀後人也」。可自古以來,毀在「色」與「權」上的大人物何止千萬!歷史就是如此的滑稽,又如此的真實,讓人忍不住掩卷嘆息——「色字頭上一把刀」,世人應當牢記!

【作者簡介】張東曉,曾用名張冬曉,生於1983年12月,河南平輿縣人,現定於北京。

推薦:

後秦皇帝姚萇為何對前秦皇帝苻堅恨之入骨?

木板上的字「點檢作天子」,後周張永德躺著中槍,誰是那個木匠?

相關焦點

  • 後梁太祖朱溫:毫無仁義禮智信,禮義廉恥的亂世梟雄
    一六一八年,聞知隋煬帝在江都(揚州)被宇文化及所殺,李淵便強迫隋恭帝楊侑退位讓賢,並改國號為唐,是為唐太祖高皇帝。後來,李淵下令處死楊侑,隋朝皇帝的親信也大多被殺。九九七年,世道輪迴,時移世易,唐末五代皇帝李安成了任人宰割的對象,唐末五代皇室也遭到了劫掠,皇子,公主,妃嬪,宗室等大多被殺害。摧毀盛唐帝國的,是五代十國第一個君主,亂世梟雄,後梁太祖朱溫。
  • 五代後梁皇帝朱溫
    梁太祖朱溫(852年12月9日—912年7月18日),開平元年(907年)到乾化二年(912年)在位。
  • 開啟五代十國的後梁朱溫,一代殘暴君王,兩個字可以形容他的一生
    其中,最先創立的就是朱溫的後梁。朱溫是唐朝宋州碭山人,他的父親是當地鄉村的老師。朱溫在家是老三,上面還有兩個哥哥。朱溫的父親早死,當時還小的朱溫就跟著母親去地主家當傭人,一直都受到地主家的欺負。但是,即便如此,並沒有讓朱溫形成懦弱的性格,反而變得有些狡猾。成年之後的朱溫,沒有什么正經的營生,成為鄉裡的小地痞,做人非常的狡猾殘暴。
  • 劉邦式的出身、曹操式的奸狡——後梁太祖朱溫評傳(上)
    五代十國的亂局和邦國興替從朱溫篡唐開始,到趙宋取代後周的這五十三年時間裡,中國進入了空前絕後的五代十國亂世:大唐王朝的傀儡皇帝被跋扈的軍閥趕下帝位,仿佛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南北各地的藩鎮們有樣學樣朱溫的後梁小朝廷只存在了十六年就亡於宿敵河東李氏之手,不過它已經是五代各朝中最為長壽的一個了,此後的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四個短命王朝相繼而立,其中壽命最短的後漢僅立朝短短四年就被滅掉。
  • 亂世梟雄朱全忠:為何說他只適合做亂世之雄卻難以擔當治世之君?
    梁太祖朱溫(852年12月9日-912年7月18日),五代時期梁朝第一位皇帝,宋州碭山(今安徽碭山縣)人,唐僖宗賜名朱全忠,即位後改名朱晃。幼年喪父,家貧,母王氏傭食於蕭縣大戶劉崇家。朱溫成人後,與其兄朱存「勇有力,而溫尤兇悍」,「不事生業,以雄勇自負之,裡人多厭之」。後參加黃巢義軍,於黃巢將敗時降唐,唐朝廷為籠絡朱溫,封其為東平王。
  • 五代十國的一代梟雄 : 朱溫
    需要交代的是,這個政權的國號並不是叫「後梁」,而是單字一個「梁」字。只是在歷史學稱呼上,為將其與南朝的蕭氏梁朝加以區別,稱之為後梁。等同此理,之後的後唐、後晉、後漢、後周都是這個道理。 後又貶殺宰相獨孤損等朝官三十餘人。四年﹐朱全忠廢李代唐稱帝,改名晃,是為後梁太祖。都開封(後曾一度遷都洛陽),國號梁,史稱後梁。改元開平。也由此掀開了五代十國的篇章。        稱帝後,對外作戰時,朱溫也實施了一套安邦定國的措施,以期大梁江山永固。他轉變了只重軍事的做法,認識到民眾和土地對穩固梁朝政權的重要性。
  • 篡唐建梁的朱溫為何遭後世唾棄?歷史見證他那些罄竹難書的壞事
    後梁開國皇帝朱溫是歷史上名聲最糟的皇帝之一,一輩子壞事做絕,也正是因為他殘暴不仁,行為不齒,以致於差點被史學界將他從「皇帝」之列剔除。都說時勢造英雄,亂世出梟雄,能夠在一個王朝興亡更替間打出一片天的人都值得人去仰視,但朱溫得到的只有鄙視。
  • 地痞流氓朱溫何以終結大唐289年天下而成為後梁開國皇帝?
    作者:李大奎後梁開國皇帝梁太祖朱溫被史載為名聲最臭的開國皇帝,讓人不怎麼看好,譽之不過是地痞流氓而已。然,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建立了"五代十國"之後梁王朝,讓大唐289年天下正式終結。朱溫何德何能?有此似乎是神話卻是事實的一段歷史。
  • 鎮壓黃巢起義,奪取大唐天下,後梁天子朱溫
    朱溫是後梁的開國皇帝,他出身窮苦,他的父親是一個鄉間的教書先生。朱溫的父親早逝,導致他沒有了約束,橫行鄉裡,十分惹人厭煩。唐末天下大亂,黃巢率領一支由農民組成的起義軍所向無敵。朱溫覺得,他的機會終於來了,他要在亂世中成就一番功業。
  • 後梁的開國皇帝朱溫為滅唐幹了哪些滅絕人性的事?
    公元907年唐朝滅亡後,中國北方相繼建立梁、唐、晉、漢、周五個朝代,史稱五代。他們的更迭用一個詞語來概括,就是「前僕後繼」地後朝取代前朝。在同一塊地盤上換了五個新的政權,真正的是「此起彼伏」。混戰到了960年,北周大將趙匡胤,又走了前代的老路,他替代了北周,建立了宋朝。十國,在南方,大致在中國長江以南和山西地區,吳、南唐、吳越、楚、閩、南漢、前蜀、後蜀、荊南、北漢稱為十國。
  • 「五代十國」之老流氓朱溫,寵幸兒媳,被兒子砍死
    簡介朱溫這哥們咋說呢,本身也是憑藉自己本事咱歷史長河中留下痕跡的人。朱溫一手結果了大唐王朝,建立了五代第一個朝代——後梁。公元877年,黃巢起義的浪潮正在席捲整個華夏大地,對於朱溫這小潑皮而言,正是一個好機會啊,於是朱溫和他二哥一同參加了黃巢起義。隨著黃巢那是屢立戰功,後來由於在陝西那邊吃了幾次敗仗,乾脆就投降了唐朝,被大唐皇帝封賞,並賜名朱全忠。
  • 大唐終結者朱溫15(完):朱溫雖死,五代亂世還將持續五十年
    【圍趙救燕,朱溫最後一次出徵】嶄新的大燕皇帝劉守光可不管朱溫的身體情況,這就是個不知所謂的人物,身邊有梁晉兩頭猛虎,自己一匹獨狼竟然想虎口奪食,悍然發兵攻打義武軍節度使王處直的易定二州。(河北易縣易水)很快,朱溫到了河北前線,大將楊師厚等人率領的前鋒隊伍已經開始攻打成德鎮。成德鎮在梁晉之間一直是牆頭草,叛梁投晉造成了帝國柏鄉之戰大敗,朱溫對成德人的怨恨甚至在李存勖之上,攻打下來的第一座城池就被暴躁的朱溫下令屠城。
  • 後梁 聖孝帝宣陵(朱溫墓)
    後梁太祖朱溫(852年-912年),五代時期梁朝第一位皇帝,宋州碭山(今安徽碭山縣)人,因功唐僖宗賜名朱全忠,即位後改名朱晃。
  • 後梁皇帝朱溫為何遺臭萬年——崛人祖墳、侵佔兒媳、嗜殺成性
    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僅後梁皇帝朱溫所犯挖人祖墳、荒淫亂倫侵佔兒媳、嗜殺成性這三條;看完下面這個記載,你就明白為何五代十國很少有人願意提起了!公元907年,自唐朝滅亡後,到公元979年,這短短70年,中原地區先後出現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五個政權更替,江南地區等南方地區先後出現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北漢等十餘個割據政權被統稱十國;頻繁朝代更替,以至於出現「極目千裡、無復煙火」的局面。
  • 後梁立國16年,為何歷任皇帝都不得善終?
    導讀:唐朝末年,參加了黃巢起義軍的朱溫歸降了唐朝。因鎮壓黃巢起義軍有功,被賜名全忠。但是就是這位朱全忠,在公元907年篡唐稱帝,國號大梁,史稱後梁。隨著唐朝的滅亡,歷史正式進入五代十國時期。作為五代時期的第一個朝代立國16年,經歷三代帝王。
  • 終結唐朝的朱溫是個什麼樣的人?
    唐朝之後緊接著就是五代十國,而取代唐朝成為五代中的第一個朝代就是後梁,其建立者名為朱溫。朱溫篡唐之前是唐朝大將,成為唐朝大將之前是黃巢手下的將領,投靠黃巢之前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無賴。那麼短短數十年之間,這個市井之徒如何走向權力的巔峰並最終將大唐埋葬在歷史的垃圾堆裡呢?
  • 從王彥章之敗入手,探析後梁十七年即滅亡的原因
    王彥章之敗是後梁滅亡的直接原因,但是這場戰爭的結果卻早有端倪可尋。故藉此機會,我將從王彥章兵敗入手,分析後梁之立國十七年即滅亡的原因。壽春古城引言王彥章是跟隨朱溫一起建立後梁的功勳老臣,因為擅使鐵槍,被人稱為王鐵槍。其人英勇善戰,有富有謀略,是朱溫建國的肱骨之臣,後梁建立後官拜司空。
  • 梁太祖初名朱溫,是因荒淫殘暴、濫殺無辜,才被他兒子朱友珪所殺嗎?
    中國自秦始皇起前後共有大概六百位皇帝,而最令我所不齒的,最無人倫的就是朱溫——沒有之一。
  • 朱姓自殺殉國的亡國皇帝,卻不是明朝崇禎帝,他是誰?
    他姓朱,是亡國皇帝。敵軍兵臨城下,他沒有投降,而是自殺殉國。相信大多數人會說出明朝崇禎帝朱由檢的名字。沒錯,這幾個條件,朱由檢都符合,但除了朱由檢之外,還有一個人也符合這個條件,他叫朱友貞,史稱後梁末帝。朱友貞的哥哥朱友珪殺掉父親——後梁開國皇帝朱溫,稱帝後就被朱友貞幹掉。朱溫轟轟烈烈一輩子,殺人無數,名聲不太好。
  • 後梁的歷史其實很簡單
    一般來說,歷史上的「後梁」有兩個,一個是南北朝時期的南朝梁滅亡以後,由其開國皇帝蕭衍之孫蕭詧(chá)建立的「後梁(也稱西梁)」,另一個則是朱溫篡唐以後建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