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們喜歡香奈兒 而不是海德格爾

2021-02-14 落葉哀蟬

唐諾 選自《盡頭》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3

昆德拉

「遺忘並非確切的字眼」,這句話出自昆德拉的一篇短文《貝託爾特,你還剩下什麼?》。昆德拉這麼開頭。

1999年4月,一份巴黎的週刊(最嚴肅的週刊之一)刊登了一個『世紀天才』的專題。名單上有十八人:香奈兒、瑪麗亞·卡拉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居裡夫人、伊夫·聖·洛朗、柯布西耶、亞歷山大·弗萊明、羅伯特·奧本海默、洛克菲勒、斯坦利·庫布裡克、比爾·蓋茨、畢加索、福特、愛因斯坦、羅伯特·諾伊斯、愛德華·泰勒、愛迪生、摩根。

也就是說,沒有任何小說家、詩人、劇作家;沒有任何哲學家;只有一個建築師;只有一個畫家,可是有兩個時裝設計師;沒有任何作曲家,有一個歌劇女高音;只有一個導演(巴黎的記者沒選愛森斯坦、卓別林、伯格曼、費裡尼,他們比較喜歡庫布裡克)。

這份名單不是一些無知的人拼湊出來的,它極清楚地宣示了一個現實的改變:歐洲與文學、哲學、藝術的新關係。

我們曉得,諸如此類的名單其實非常多(比方,想不想知道臺灣才出爐的三大意見領袖名單是哪三個破爛名字?),我只保留這一張有幾個簡單理由:

一,是我對歐洲人的思維保有較高或說較起碼的敬意,尤其較之於美國和我自己身在的亞洲;

二,是這份名單擬於世紀之交的特殊歷史時點,瞻前顧後,人總是會因此稍稍認真一些,努力恢復平日並沒有的某種視野某些記憶,而認真,正是這個世紀,尤其是大眾傳媒,損失最快處境最困難的東西;

三,是因為不在此一世紀天才行列中的昆德拉留下了他的感想,這是該名單最為珍貴的部分。

也就是說,這其實已經是盡可能不壞的名單了,但也就只能做到這樣。我自己的意見半點不重要,或者說我的意見總是在「另一邊」,已敗陣、已被替換的那另一邊,這十八人,我自己只會留下愛因斯坦和畢加索兩個。

昆德拉舉例:

格林、海明威、布萊希特、海德格爾……這些屬於文化的大人物,我們遺忘了嗎?遺忘並非確切的字眼……要排除這些文化的天才,人們毫不遲疑;喜歡香奈兒輕鬆得多,她的衣服天真無邪,不會讓人有壓力,好過那些文化泰鬥,一個個都和世紀之惡、墮落、罪行有所牽連。

香奈兒

這裡,正像是只一個畫家卻有兩個時裝設計師、沒作曲家卻有一個歌劇女高音,昆德拉由此指出來一個更深刻的訊息,這不僅僅是一種對比,而是「排除」或說「替換」。

我們有理由甚至有夠充分的生命真實經歷相信,這在每一種領域都發生(已發生、正發生、加速發生以及不可能不發生),而且排除替換的方式方向也全然一致(包括美容整形醫生排除、替換了心臟外科手術醫生,遊戲時代,有一顆好心顯然不敵有一張漂亮的臉),我們該視此為歷史的整個位移,或者說歷史的整體實現。

惟一比較讓人好奇的是,時裝設計師、建築師究竟排除了替換了什麼?一般會說是美術和藝術,但我以為還應該包括文學和哲學。時裝設計和建築的輸贏關鍵(對了,如今可能還得包括一部分的現代舞蹈,以及那些令人厭煩的所謂行動藝術、裝置藝術),不是在於命名並講出一套禪思的、天人合一什麼的欲言又止蹩腳哲理嗎?

如比爾·蓋茨(以及很快取代他的蘋果喬布斯),他替代的可能不僅僅是愛因斯坦,而是包括哈貝馬斯乃至於黑格爾和馬克思,儘管這位年輕巨富並沒有什麼特殊見的,但仍被看成是代表人類思索未來、定義未來的人。替代不必周全完整、不必合理,夠了就行。

比爾·蓋茨

此一排除和替換的歷史進行,在昆德拉的前一篇文章《這不是我的慶典》毋寧說得更明白無誤,此文原是1995年昆德拉為電影誕生百年慶典而寫的,只是寫成了悼文。

他指出,自從盧米埃爾兄弟發明出這一「連續動作的照片」,電影的發展便存在著兩種相互衝突的可能走向、兩種可能結局,一個是「作為藝術的影片」,另一個是「作為讓人變笨的行動者的影片」(「廣告片、電影影集:從前的壞文學和這些東西的威力相比,有天壤之別」),結果是,「大家都知道結果:作為藝術的影片敗陣了」。

盧米埃爾兄弟

所以昆德拉這麼講:

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的法國,我第一次感受到在捷克斯洛伐克(即使是最惡劣的史達林年代)從未有過的感覺,覺得自己處在一個藝術之後的時代,處在一個藝術已經消失的世界,因為對於藝術的渴望、對藝術的感受性、對藝術的愛,都消失了……電影百年?沒錯。可這不是我的慶典。

我想起來昆德拉曾在別處這樣悄悄地一問:

可是,為什麼人們對於最重要的部分從來不感興趣呢?

總的來說,這一紙十八人天才名單,我自己的感想是——這些人是否都太成功了?當然,成功沒什麼不對沒什麼不好,我們都希望聰慧的創見能被世人聽懂接受,美麗的夢想可以成真,如同好人能在書末獲勝並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但正像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總讓我們感覺有些不安、感覺並不真實,原因來自我們對這個世界、對人性的最基本認識和必要察覺。

成功得如此圓滿、如此被所有人馬上看懂並承認,這裡是不是少掉了某些東西?某些不解的、未竟的、耐人尋味的、火花般閃電般讓人也驚異也害怕的東西?我們對所謂的天才人物、對那些最特別的人,不是應該有超出這個世界、感覺上不屬於這個世界的一面嗎?

《盡頭》唐諾 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3

我們既恐懼死亡,怕早一步進入那全然的空無,卻又時時感覺彷彿生無可戀,生命最深摯的聯繫而且最大的歡愉,也許只是和一隻貓乃至於一個皮包一支手機的聯繫,活著再沒有其他更多意思,像個義務,或僅僅是個習慣。

這麼講好了,如果有六個人說某人是最偉大的詩人,或有六萬人說某人才是最偉大的詩人,你願意相信何者為真?我建議你相信前者,因為這至少還有可能是對的,至於後面一種是斷無機會的(請試著想想,有六萬人按「贊」都會是些什麼東西)。

諾貝爾獎,有物理、化學、醫學、經濟、文學以及和平六個獎項,得獎的爭議性大致可分為四個層級,每年,物理化學醫學最平穩是一級,經濟OK是一級,文學很尷尬必然不滿聲音不絕是一級(我自己以為最好的、被我視之為楷模的作家很少獲獎),至於和平獎則聲名狼藉近乎亂給又是一級。

這每年來一次、而且聲音愈來愈清晰彷彿怕你聽不出來的訊息再明白無誤了,這四個層級,依序就是它們和現實世界的距離遠近關係,和人群的人數多寡關係。

米蘭·昆德拉小說家代表作品《不能承受生命之輕》《不朽》等

人類歷史,浪潮一樣一波又一波,過程也許驚心動魄充滿一切可能,但最終結果總是有點單調乏味。每波大浪過後,真正留存下來、取得現實勝利收割一切成果的,通常就只能是務實的中等之人;

我們讀書學劍,對歷史的平與不平,基本上只能在這樣極有限的範疇裡擺蕩計較,欣慰一點,中等偏上,沮喪一點,中等偏下,如此而已(臺灣幾十年的風起雲湧民主浪潮一場,民進黨、國民黨的各自結果不也是這樣嗎)。

人類歷史,也許很瘋狂甚至很惡毒,但最終並不浪漫不冒險,根本上仍是平庸的(希特勒、史達林都只是平庸的人),很多超過的東西對它而言是「多餘」的,包括人,包括視野、主張和夢想。

年輕時候的唐·麥克林歌唱文森特·凡高,以這麼一句過於悲憤的話作為結語:「這個世界『不配』擁有一個像你這麼美麗的人。」我倒覺得還好,人類世界,其實代代不乏某些歷史引力拉不住、動不動從這個現實世界伸頭出去的秀異之人。

也許,即使在你我這樣的「正常人」身上,我們也多多少少總有不合適不見容於這個當下世界的某些特殊成分;也就是說,當下現實世界「不配」擁有的東西多了,差別只在於我們如何看待、處置這些多餘的人、多餘的思維和情感。

梵谷

真正奇怪的是,來到我們這樣一個時代,較之人類歷史的任何一個時刻,按理來說,我們有遠較富裕「剩餘」的物質條件,人們對各種思維成果和言論乃至於所謂的異端邪說(目前這類胡言亂語充斥於臺灣的黃金時段談話節目之中,因為收視率的緣故)也較為寬容較不畏懼。

更何況,我們已擁有人類歷史以來最驚人容量的存留技術和相關配備,偉大的亞歷山大圖書館不過是一塊晶片一張隨身碟不是嗎?我們巨細靡遺到幾乎半個世界人今天晚餐吃什麼都拍照存證下來不是嗎?怎麼可能會留不住那幾本書、那幾個人?原來存留不是這個意思,不真正取決於這些外部條件,不是那種大而化之彷彿自動完成的有閒階級主張;真正的存留必須通過人認真、鄭重其事、而且耐心對選擇分辨才得以完成。

首先,人必須不屈從於人群,適度地隔絕人群的洶洶聲浪和成功耀眼的強光;其次,這往往是一個長時間的工作,無法興起而來興盡而去,不只因為鑒識和鑒賞是如此精緻耗時的作業而已,更因為鑒識、鑒賞是一種長期養成、最難以獲取還最難以說服人的能力。

因此,存留還不是一紙清單一次完成,那叫做窖藏,存留的更根本場域在於人的記憶之中、人不絕如縷的言談之中,否則就像愛默生講的,那不過是一個裝著死人和死物的墓穴,或用我們當前的話來說,是一個無謂而浪費的蚊子館而已。

小說家阿城,這些年對於各種出土文物,只要還力所能及說得上話,總努力促成由官方由國家來收購保存。理由很簡單,他不贊同那種蘇富比富人遊戲的私人收藏,物件無法公開展示,讓人(尤其是對的人)觀看研究談論,只是昂貴寶物而不再是珍稀文物,失去它作為時間信物、可解釋可掌握可具體感受一個時代一段歷史一些人的最重要價值部分,那不過是從一個墓穴移到另一個墓穴而已。

阿城

真要這樣,還不如就讓它繼續長眠於大地之中如過往千年萬年那樣,這也許還保護得更好,也許還有機會碰上對的人、對的時間。

昆德拉的感慨萬千,讓我又想起來加西亞·馬爾克斯(也一樣不在十八人天才名單中)動容回憶的那件事,那是法國總統密特朗親頒他文化騎士勳章時講的一句話:「你屬於我熱愛的那個世界。」這句話當場讓加西亞·馬爾克斯熱淚盈眶。人類有可能擁有一個不同於此的世界,一個我們可傾心熱愛的世界。

馬爾克斯

於此,博爾赫斯(當然也不屬於十八人名單,而且還沒有諾貝爾獎)說的是:「因為誰也不再去夢想往昔崢嶸歲月向我們回歸,向我們逆轉。」所以,順此直路一條,我們要不要也順便猜想,再一百年不到,2099年的世紀人類天才名單,又會是怎樣子的一張?

博爾赫斯

TheBookOfSongsLAWSEN 千年詩歌六笙點滴® 更對花前® 再四相勸® 落葉哀蟬® 白玉凝脂® 赫赫赤赤® 彭籛® 採詩官® 六笙®尊顏老酒 吉士誘® 愛類七® 六笙® 隔花戲® 少頃® 泊別® 初識® 朱闌® 常峙節® 花子虛® 大甌兒® 六笙釀® 凝噎處® 令鐘® 紅綻® 脈息® 粉墻® 南陔® 白華® 崇丘® 由庚® 由儀® 洪範九疇®「卅二個® 33類商標」是承載漢字的液體品牌。

相關焦點

  • 可可香奈兒名言分享
    Chanel一直都是小編特別特別喜歡的品牌,另外可可香奈兒女士也是小編特別欣賞的一位女性人物,所以今天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CoCo Chanel的一些名言。  穿的破舊,人們只記得衣服。穿的無暇,人們就會記得衣服裡的女人。
  • 王俊|從海德格爾的宗教現象學到哲學密釋學——兼論信仰經驗的密釋學性質
    海德格爾的解釋沒有通過神學概念的分析,或者教會史背景的陳述,而是對於原始基督教的生命經驗的體知。他的解讀最終指出,保羅成為基督徒的轉變乃是通過一種原初經驗(Ursprüngliche Erfahrung),而不是通過客觀歷史傳統。在此方式下,宗教沒有被作為一種客觀的研究範疇被關注,不是一種學科化的宗教學,而是一種基於生存體驗的現象學分析。這就是海德格爾的實際性詮釋學的維度。
  • 喜歡蜂蜜檸檬水的快點進來!有福利!!
    為什麼還沒更新?怎麼那麼慢?首先我要說明的是:我們每個組員都是有學業有工作要忙生活的普通人。我們是利用課餘時間、下班後的時間、放假的時間去做漢化的,這不是一兩個小時就能做好的事,問心無愧地說這麼久以來我們都是把檸檬水擺在比較重要的位置,盡量做到一個月更新一次,檸檬水是有固定成員製作的,漢化就是一個流水線,卡在某個流程上,那麼整個進度就是完全卡住的。
  • 我為什麼只看日本AV?
    當時有碼的、無碼的通通都有,我當時已經開始看NBA,而NBA在晚上12點到凌晨2點,在NHK臺有每週三場的錄播,而看完球就…你懂的,只是需要關靜音。那個時候,我開始不喜歡看歐美的AV了。 為什麼?理由一樣,除了狂抽猛送,還是狂抽猛送。不但要看著人家的巨根自卑,還沒什麼快感可言,不知道這種純感官式的做愛鏡頭有啥好看?
  • 我喜歡一個人聽一首歌,我喜歡聽City Pop
    CityPop歌詞裡象徵著人們派對不停歌舞昇平的煩囂熱鬧,越往外尋找快樂,心靈越沙漠化,越空虛。歌詞主題不難理解,有點類似林家謙的《一人之境》,講一個人獨處都可以很精彩很快樂,只不過用了不一樣的曲風構建呈現、不同演繹。
  • 1021 Google 膽敢說臺灣「名產」不是珍奶也不是鹹酥雞,那是什麼?答案你絕對意想不到
    關注「我愛臺灣」微信平臺,給你一百個喜歡臺灣的理由
  • 梁振英唱一首《喜歡你》也不行? 獨家
    香港特首梁振英日前在晚宴與眾人高歌香港樂隊Beyond經典名曲《喜歡你》,上傳到網絡上以後,竟然引來一些網友的戲謔,「質疑」他「認真翻唱,屬於展示個人才華及抒發感情」,「觸犯『版權條例』草案,行為或將被視為違法」。網民口中所說的「版權條例」草案,指的就是最近引起些小風波的《2014年版權(修訂)條例草案》。
  • 解讀 人們最不想承認的情緒『嫉妒』
    解讀 人們最不想承認的情緒『嫉妒』嫉妒是人們最不想承認的情緒,因為承認嫉妒就像承認「我輸了」一樣。「以後不要參加任何同學會!」
  • 目標就是稍為動搖人們的思緒.
    「XXX一直的目標,就是稍為動搖人們的思緒。」作為一個「甚麼都不是」的場地,它第一步的「動搖」發生在人們尋訪此處的過程。許多人的XXX experience由「九龍殯儀館」牌匾開始。穿越露宿者聚居的公園,或從街尾拐進來,工廈群中,唯獨一條樓梯會在夜裡亮燈。
  • 我喜歡的剛好你也喜歡的《魚仔》| 第29屆金曲獎最佳作曲和年度歌曲
    第29屆金曲獎剛落下帷幕,今年入圍有不少自己喜歡的音樂及音樂人。
  • 讀書筆記:開古董舖的人們 / 篇二
    河瀨虎三郎,1971年,以82歲高齡故世。        奈良很少落雪,虎三郎的茶屋內,懸有一幅字,翻譯到中文比較淡白,薄雪,殘雪,大雪,皆喜歡。       田中跟作者喟嘆,如今呢,有意思的人,是越來越少了。
  • 她們為什麼不結婚? ─從蔡英文、洪秀柱談起
    不論最後誰選上,我想大家都會關心、也會好奇,她們為什麼一直沒結婚?為什麼她們兩位、還有其他社會上許多優秀的女性都沒結婚?先請教樊雪春教授,所謂高齡、未婚女性通常有哪些特質?樊雪春:其實高齡未婚的女性在現今社會愈來愈多,主計處統計顯示,結婚的人數比例上已經大幅下降。
  • 你喜歡黃金還是美金?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在亞洲國家裡面,日本是最富有的國家,日本的存款量很高,日本房貸的利率只有0.5%,日本企業使用日元的信貸利率也只有0.5%。日本近20年來都是通貨緊縮,通貨緊縮形成的東西不是越賣越貴,而是越賣越便宜。如果你在日本開公司的話,在資金使用方面,日本銀行的信貸利率可以說是全世界最低的。這就是我和大家講的,如果日幣下跌的時候,為什麼買入日幣最保穩呢?
  • 世界上為什麼有痛苦
    選自《泰戈爾散文選》白開元 譯 長江文藝 2013當我們認真思考人世法則時,「世界上為什麼有痛苦?」這個問題最讓我們困惑不解,煩躁不安。我們中間有人說它是對人類遠祖的原罪的懲罰,也有人稱之為前世的因果報應。但是不管他們怎麼說,痛苦依然是痛苦。實際上不可能沒有痛苦。痛苦的理論和創造的理論緊密相連。因為,不完美就是痛苦,而創造總是不完美的。
  • 為什麼香港優雅派攝影師都喜歡拍這個古蹟酒店?-香港1881公館
    Nature · Casual · Cozy · Modern               All Photo Credit by Anton Kicker Photography香港1881公館,是香港優雅乾淨派攝影師最喜歡的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