郄氏家族簡介

2021-02-07 百家姓總公會


「郄」姓的起源是源自以邑名為姓據記載,晉大夫郄獻子食邑於郄地,其後裔遂以郄為姓。還有源自姬姓。據記載,郄與卻原為一姓,郄是卻的俗字,是春秋時期晉國的一個邑,故地在今山西沁水下遊一帶,自晉大夫文開始,其家族世代以為採邑,就以邑名卻作為姓。卻讀作(Xi),後來俗寫作郄,郄的讀音(Xi)。以後郄與卻分化為兩個姓,郄讀(qie),卻仍讀(Xi)。


姓氏源流

  郄姓源出有二:

  1、出自姬姓,以封地邑名為姓。春秋時,晉獻公徵伐翟人,公族子弟叔虎奮勇當先,帶領晉軍攻破翟人營壘,打敗了翟人。事後晉獻公把郄邑(今山西省沁水下遊一帶)封給他,建立郄國,為子爵,稱郄子。他的後代遂以封地為姓,稱郄氏。


  2、是春秋時期郄宛的後代。郄氏在晉國世襲卿位,後來被晉厲公滅族,有子孫逃到楚國,楚昭王時郄宛任左尹,其子孫後代沿襲祖姓為郄姓。


  得姓始祖:叔虎(郄子)。古代春秋時期,晉國有個郄國,其國國君的子孫以國名為姓,世代相傳。那時晉國君主將一位族人叔虎封在郄地,並同時封為子爵,所以其國君主被稱為郄子。後來,郄子的後代中有位名文,在晉國朝中做事,郄文的兒子名豹,郄豹的兒子名芮,郄芮的兒子名缺,郄缺的兒子名克,郄克的兒子名武,都成為晉國的名人,見於歷史紀載。其中郄缺和郄克在死後還被追加封號,分別封為「成子」、「獻子」。郄姓家族昌盛,名人輩出,晉景公在位時,郄姓家族有三人並稱「三郄」,以智慧、口才、文章等才能聞名。故郄氏後人奉叔虎為郄姓的得姓始祖。


遷徙分布

  (缺)郄姓始於春秋時期,是以地為姓的姓氏。春秋時期,卻鄉是晉國大夫叔虎的採邑,傳到了兒子郄芮的時候,開始以邑為氏而姓了郄,郄氏家族是當時晉國的公族,也就是周文王的姬姓後裔。當時的郄邑,位於河內,也就是現在河南省黃河以北的地方。根據《姓氏辯證》上說,郄氏出自姬姓,晉國公族大夫食採於郄邑,因而以此為氏。而根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上的記載說,郄姓原姓纂,晉國大夫郄文生兒子豹,豹又生芮,芮又生缺,缺又生克,克又生代,世代為晉國的公卿。望族出於濟陽,山陽。濟陽在今山東省以定陶為中心的一大片地方,山陽在今山東省金鄉縣的西北。望族居於濟陽郡,即現在的山東省定陶縣西北部。


歷史名人

  郄 正:三國時蜀漢太守。博覽墳籍,弱冠能文,為秘書令史,遷郎至令。澹於榮利,依則先儒。


  郄 雙:春秋時晉國大夫,有才辯。與郄正、郄錡並稱「三郄」。


  郄 缺:春秋時晉國大夫。耨於冀,其妻鈳之,相敬如賓。文公聞其事,用為下軍大夫。東漢有侍中郄巡,晉代有雍州刺史郄誢,明代有遼東總兵郄永。


  郄 詵:晉代雍州刺史,字廣基,單父人。學問好,識見多,氣宇不凡,辦事果斷,能洞察世事,有政績而愛到朝野一致讚譽。武帝於東堂會送,問詵曰:「卿自以為何如?」詵對曰:「臣舉賢良對策第一,猶桂林之一枝,崑山之片玉。」詵在任威嚴明斷,甚得聲譽。


  郄 忠:明代洪武年間進士,他為官職之時,正值荒年,百姓生兒生女都因無法養活面棄之荒野,郄忠見了心疼,而將俸祿拿出以濟窮人。


  此外,郄姓名人還有:有東漢待中郄巡。明代有卓著者郄廣、郄祥、郄永……等,他們是行唐之人,均為忠孝之士。


郡望堂號

  1、郡望

  濟陽郡:晉惠帝時置。在今河南省蘭考線一帶。


  濟陰郡:西漢時置。在今山東省定陶縣一帶。


  山陽郡:漢時置。在今山東金鄉縣東北。東晉至隋初,移治江蘇省淮安市。


  2、堂號

  中軍堂:晉國郄谷通禮樂,敦詩書,懂兵法,晉文公封他為中軍。

  

郄姓宗祠通用對聯

  〖郄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郄國啟姓;

  濟陰閥閱。

  ——佚名撰郄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郄姓的源流和郡望(見上題頭《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號》介紹)。


  崑山片玉;

  桂林一枝。

  ——佚名撰郄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晉代雍州刺史郄詵,字廣基,單父人。武帝於東堂會送,問詵曰:「卿自以為何如?」詵對曰:「臣舉賢良對策第一,猶桂林之一枝,崑山之片玉。」詵在任威嚴明斷,甚得聲譽。


  刑於雅化;

  撫御良才。

  ——佚名撰郄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春秋晉郄缺,耕於冀野,其妻送飯于田間,相敬如賓。下聯典指春秋晉文公蒐於被廬,作三軍,謀元帥,趙衰曰:「郄縠說《禮》、《樂》而敦《詩》、《書》,必知御兵之道,乃使縠將中軍。」


  勳高雍郡;

  績著巴丘。

  ——佚名撰郄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晉代雍州刺史郄詵事典。下聯典指三國時蜀漢巴西太守郄正,偃師人,字令先。博覽墳籍,弱冠能文,為秘書令史,遷郎至令。澹於榮利,依則先儒,官終巴西太守。

 

  〖郄姓宗祠五言通用聯〗

  三郄多才辨;

  二縣有譽聲。

  ——佚名撰郄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春秋時晉國大夫郄集,有才辨,食邑襄陵,與郄至、郄錡(均為晉國大夫)並稱「三郄」。下聯典指明代洪武進士郄忠,行唐人。知臨漳縣,值歲荒,民生男女慮不能育,皆棄之,忠行出禁令,以己俸給與,獲生者甚眾。在任決獄無滯,囹圄空。臨漳、行唐二縣百姓,皆譽稱之。


  〖郄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夫妻如賓傳美德;

  父子為政播芳名。

  ——佚名撰郄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春秋時晉國大夫郄缺,耨於冀,其妻食之,相敬如賓。文公聞其事,用為下軍大夫。下聯典指春秋時晉國下軍大夫郄缺,成公時代趙盾為政。其子郄克,成公時為大夫,後代士會為政。


  〖郄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冀野如賓,受知臼季;

  被廬謀師,薦出趙衰。

  ——佚名撰郄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春秋時晉國人郄缺,大夫郄芮的兒子,耕於冀(郄芮的採邑),妻子給他送飯,相敬如賓。司空臼季(晉臣,字季子,食採於臼)路過見了,就把他推薦給了晉文公,文公任他為下軍大夫,成公時曾代趙盾執政。下聯典指春秋時晉國人郄彀(Hú 音胡),文公在被廬閱兵,列三,謀元帥,大夫趙衰說:「郄縠宣傳《禮》、《樂》,研究《詩》、《書》,一定會懂得帶的道理。」文公便讓他率領中軍。


  墳籍博觀,美令先之弱冠;

  才辨兼有,推郄至之多能。

  ——佚名撰郄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三國時蜀漢巴西太守郄正,偃師人,字令先。博覽墳籍,弱冠能文,為秘書令史,遷郎至令。澹於榮利,依則先儒,官終巴西太守。下聯典指春秋時晉國大夫郄至事典。

  

  附錄:【郄姓典故、趣事】

  〖郄詵丹桂〗

  晉郄詵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自視為「桂林之一枝,崑山之 片玉」。見《晉書·郄詵傳》。後因以「郄詵丹桂」喻科舉及第,獲得功名。

 

  〖郄詵高第〗

  晉郄詵舉賢良對策試,為天下第一。見《晉書·郄詵傳》。後 因以「郄詵高第」喻指科舉高中,榮登榜首。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關注後查看您的姓氏起源

相關焦點

  • 耶律家族簡介
    源於契丹族鮮卑分支宇文部支,出自唐朝末年契丹迭剌部耶律家族,屬於以家族名稱為氏。 《遼史·后妃傳》記載:「太祖慕漢高皇帝,故耶律氏兼稱劉氏;以乙室、拔裡比蕭相國,遂為蕭氏」。《遼史·國語解》記載:「耶律和蕭兩個姓,以漢字書者曰耶律、蕭,以契丹字書者曰移刺、石抹」。《金史·國語解》記載:「移喇曰劉,石抹曰蕭」。以上是正史對耶律氏兼姓劉氏的相關記載。
  • 神氏家族簡介
    神姓家族第一文獻淵源記載 神姓來源於元代蒙古族,明太祖推翻元朝期間,被蒙古統治階層長期壓迫歧視夠了的各地民間漢人群眾裡,有不少人為了洩憤、吐雪怨氣,採取了過火報復行動,反過來大殺「韃子」(對蒙古族、色目人的不尊重稱呼)。有一家蒙古人,在劫亂中黑夜逃到丹徒南鄉,躲在一座荒山破廟神龕裡,得以倖免於難。
  • 劉氏家族簡介
    簡介凡是姓的字是劉的人均屬於劉姓或劉氏。劉姓是當今世界人口第四多的姓氏。在古代,劉氏特指姓劉的未婚女子或改姓夫姓劉的婦女。近現代以來,姓與氏的概念一般不作區分。劉姓,以邑為氏,據專家考證,世界上劉姓人口有9000多萬,稱得上是「遍地劉」。劉氏建立東、西漢兩朝,統治天下,於是其子孫分布於彭城、中山、長沙、南陽、天水、東平等十五處之多。
  • 甄氏家族簡介
    隨著歷史的發展,無極甄氏家族有若干支脈向四方藩衍移徙,宋代甄舜河率族南遷就是一例。源流一源於姚姓,出自舜帝之後,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據史籍《通志·氏族略》記載,上古的時候,舜帝品德高尚,處處以身做則。當他聽說東夷部落的燒陶技術落後的情況後,就親自到東夷部落去幫助燒陶。
  • 左氏家族簡介
    源出六源於蒙古族,出自明朝時期海南回族海氏家族,屬於文化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載蒙古八旗姓》記載:蒙古族綽羅斯氏,源出厄魯特蒙古喀爾喀中路二旗,即外扎薩克都爾伯特部、賽音諾顏部,其在明朝時期是蒙古民族最強大的部落之一,經常侵擾明朝境地,後世居厄魯特地區(今內蒙古西部、新疆東部、青海、寧夏一帶)。後有滿族、裕固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Colos Hala。
  • 魏氏家族簡介
    先秦時期,魏姓就已經出現了以「戰國四大公子」之一信陵君魏無忌為代表的一批著名人物,使魏姓在當時盛極一時,家族地位十分顯赫,勢力也十分龐大。秦漢時期,魏姓子孫繼承先人遺風,歷居高官,使本族得以持續發展,並在秦時由於「秦徙天下豪富於鹹陽十二萬戶」,是故魏姓也有部分遷至今陝西省境內。
  • 端木家族簡介
    自先賢端木子貢之後端木家族有系統的族譜,繁衍、遷徙昭然有序。源流一源於羋姓(祝融氏),出自西周初期周文王姬昌之師鬻熊之後端木典,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據歷史文獻《端木氏家譜》、《端木氏祖德性譜》的記載:黃帝次子昌意。昌意生顓頊,顓頊生稱,稱生卷章,卷章生二子:長子重黎,次子吳回。吳回生陸終,陸終生六子,少子季連。季連生附沮,附沮生穴熊。
  • 吳氏家族簡介
    在吉首的新坪鄉,1200多戶人家中,吳姓近1000家,方圓數十裡內都是一姓,且為同一吳姓血緣家族。與新坪鄉毗連的新民鄉和鳳凰第九鄉,也以吳姓人數最多,幾乎佔70、80%。所以湘西大姓,以吳姓冠首。湘西苗族的吳姓,歷史上又分出一支改從伍姓。在湘西苗族中,吳、伍雖不同姓但卻同宗,所以兩姓不能通婚。
  • 蕭氏家族簡介
    ⑵.滿族伊喇氏,亦稱伊拉喇氏,源出金國時期女真移喇部,即契丹國姓耶律氏家族的後裔子孫,滿語為Ilan Hala,漢義「三」,世居三姓(今黑龍江依蘭),屬於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後多冠漢姓為蕭氏、劉氏、王氏、肖氏、李氏、黃氏、白氏等。源流六源於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佤族原有自己的姓氏,但隨著與漢族之間社會關係的發生與發展,很早就採用漢姓了。
  • 伍氏家族簡介
    訂閱簡介:姓氏起源  名人軼事  家族聚會  同姓微信群查詢  伍氏家族簡介  伍(Wǔ)姓源出有二:  1、出自羋姓,為黃帝時大臣伍胥之後,以祖名為氏。回族中的伍姓,其主要家族為金陵(今南京)伍氏。伍氏後裔族人繁多,人才輩出:清初有伊斯蘭教學者伍遵契,譯有《歸真要道》等;清中葉有中甲戌科探花的伍長華,曾任湖北巡撫與林則徐一起在武昌禁鴉銷煙;清末民初有追隨孫中山參加同盟會,投身辛亥革命的伍崇仁,有畢生從事教育的伍崇賢,有任民國教育部普教司司長、浙江、江西教育廳廳長的教育家伍崇學(又名仲文)。解放後,伍氏家族中各科類學者、專家相當多。
  • 姬氏家族簡介
    姬氏家族       姬姓是中華上古八大姓之一,為黃帝之姓、周朝的國姓,得姓始祖為華夏民族的人文共祖軒轅黃帝。《說文》記載黃帝因居住在姬水,故姓「姬」。姬姓位於《百家姓》第203位,人口約五十四萬餘,由姬姓直接演支出411個姓,佔《百家姓》總姓504姓的82%。
  • 曲氏家族簡介
    從那時開始到此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鞠譚的後人從西平到金城始終沿湟水兩岸發展,乃至發展成為一度曾影響西北地區歷史的赫赫有名的龐大的麴氏家族集團。《晉書》記載古西州民彥說「麴與遊,牛羊不數頭;南開朱門,北望青樓」,足見其富貴和權勢。
  • 焦氏家族簡介
    訂閱簡介:姓氏起源查詢  名人軼事  家族聚會  家族群查詢  焦氏家族焦伯:神農氏的後裔。欄目簡介《百家姓總公會》主要聚集同族精英們抱團實現中國夢,我們的夢,一起努力一起成功。功能介紹姓氏起源,家族名人,家譜,祖訓,等查詢同姓宗親微信群,QQ群查詢各地宗親及海外僑胞宗親見面交流會地點,時間查詢
  • 鍾離家族簡介
    宋國傳至第十九代君主宋桓公子御說(公元前681~前651年在位),他的兒子公子敖在晉國任職,公子敖的孫子伯宗為晉國大夫,是一個十分賢良之人,被時人稱為「晉之賢者」,但因他直言敢諫,得罪了當時執掌國政的權貴郤氏家族,結果被殺。
  • 花氏家族簡介
    訂閱簡介:姓氏起源查詢  名人軼事  家族聚會  家族群查詢  花氏家族         花姓,花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二百八十五位的姓氏人口18萬人 ,雖說族人比較多,可還是比較「稀有」。欄目簡介《百家姓總公會》主要聚集同族精英們抱團實現中國夢,我們的夢,一起努力一起成功。
  • 肖氏家族簡介
    元、清兩朝,一方面漢人受排擠,另一方面漢人牴觸外族,我族黯淡許多自是情理之中,想必很多家族亦是如此。尤其是元末,家族黯淡,半數族人未傳,這直接反映了元末的社會境況。話說回來,正是有遠祖的英傑作為基礎,才會有齊梁時代蕭氏天下的誕生。
  • 蒲氏家族簡介
    蒲氏家族是穆斯林後裔中的名門望族。宋、元時期在粵閩地區孚負盛譽,對東南沿海地區的政治、經濟、航運都產生過重要的影響。蒲氏起源來源於封邑名相傳夏朝時舜帝的子孫被封在蒲坂(今山西省永濟西蒲州一帶),於是他的子孫就把封邑名「蒲」作為自己的姓氏。
  • 百家姓:【羅氏家族簡介】
    感謝大家的關注,新寧之聲將每日推出百家姓的姓氏家族簡介,如果你想了解你的家族資料,請後臺回覆你的姓,比如「
  • 唐氏家族簡介
    點擊上面藍色的字關注微信號:民族宗親文化民族宗親文化平臺是專業宣傳中華民族各家族文化活動,弘揚各家族祖德歷史文化,有你的參與讓社會更加美好。1 姓氏簡介《說文》:「唐,大言也。」 構成漢族唐姓的來源主要有兩支:祁姓、姬姓。第一支出自祁姓,有4000多年的歷史。第三支出自外族的改姓,這包括漢朝的南蠻,三國時的羌人,元朝西域人的唐姓,清朝滿洲八旗塔塔喇氏、唐古氏、唐尼氏、唐佳氏等氏族。當代唐姓的人口已達780餘萬,為全國第二十五位大姓,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