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知更曉
現代人都喜歡有線條的肌肉男,比如談到影視劇中的英雄、大力士,大家腦海中首先浮現的形象,可能是這樣的↓
這樣的↓
就連我國的古裝片,也受到現代審美影響,出現有六塊腹肌的型男。話說,這年頭的男演員、小鮮肉乃至女明星,沒點肌肉線條,在影視圈都是要被粉絲嘲笑的!
但有一點令人匪夷所思的就是,大部分我們所熟知的古代名將,在古代流傳下來的畫中都是大胖子的形象。難道我國古代都沒有肌肉猛男麼?
古代名將都是胖子?
以我們華夏民族的南宋戰神嶽飛為例,他未滿18歲就能拉動350斤強弓,一生精忠報國馳騁沙場。在南宋宮廷畫師劉松年的筆下,是這樣的↓(據說這是最為符合嶽飛模樣的畫像)
嶽飛畫像
比如說出「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西楚霸王項羽,傳說他「力能扛鼎」一生幾乎百戰百勝,然而史書上留下來的畫像是這樣的↓
項羽畫像
不止是嶽飛和項羽,我國流傳下來的古畫中描摹的古代名將,從武聖關二爺,到唐代李勣、漢代韓信、宋代狄青、明代戚繼光、鄭成功,直至清將多鐸、兆惠,看上去都像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圓臉、白皙、圓肚、微胖...總之,跟肌肉男絲毫沾不上邊。
其實不難發現,不止是將軍,歷代的帝王將相,有地位的才子庶民,從古代人物畫裡的形象來看,要麼白白胖胖,要麼弱不禁風,就沒有一個肌肉男。
那麼,為什麼古代都沒有肌肉男呢?原因其實很簡單。
肌肉男在古代不吃香
在古代,美與醜的標準,其實一直都是被上流人士所引領的,尤其是一國之君的喜好,通常會成為整個國家乃至一個時代的潮流風向標。是可以絕對影響國民的品味與審美的。
君不見【楚王好細腰】、【三寸金蓮】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而中國幾千年來的主流文化一直都是偏好溫柔敦厚文人範兒。哪怕在軍事擴張強大的漢與唐,武將也沒能走入過社會的主流。
從審美上來看,中國自古以來就更偏好文弱儒生的類型。
因此古人在做人物畫的時候,也遵從當時的審美出發,越是戰功赫赫的知名大將,越要弱化他們的形體,而是體現寬袍緩帶神態澹然。
這就好比現代拍婚紗照都喜歡修出一個高鼻梁大眼睛,才覺得好看是一個道理。
那麼古代就沒有肌肉男的概念嗎?當然是有的,只不過留存下來的就肌肉男古畫都是「大反派」。
古代肌肉男圖都是反面象徵
雖然古人重視內斂修養,但不代表古代真的就沒有肌肉男。不過在古人眼裡,那些滿身肌肉的健壯男兒,都是從事體力勞動的下等人。
因為沒有條件過上流生活,整日幹活才會養出一身肌肉,這樣的人在古人的眼裡是沒「資格」被讚美的,更不可能留下畫像供後人瞻仰。
因此,古畫中那些極少量出現的肌肉男,也都屬於一個特殊的群體——妖魔鬼怪。
比如《鍾馗捉鬼圖》和《畫皮》裡的小鬼都是面目可憎,滿身壯碩的肌肉。
而唐代擅畫鬼神的畫聖吳道子,在《地獄變相圖》中畫的小鬼,也是滿身肌肉。
古代的將軍究竟是什麼樣的身材?
話說回來,古代將軍畢竟是要上戰場的,還是有肌肉更方便吧?其實肌肉不肌肉的都無所謂,古人擇良將就一個標準:膀大腰圓有力氣。
戰場需要「弓馬嫻熟,膂力超倫」,而有肌肉並不等於有力氣,在冷兵器時代的戰場上,「八塊腹肌」還真就抵不上「腰粗十圍」。看看秦朝兵馬俑,沒有一個肌肉男,全是個頂個人高馬大的壯漢。
其實,回想奧運會上的舉重冠軍,並不一定是肌肉完美的男女。
真正的大力士體型是膀大腰圓,指力、腕力、臂力、腰力、腿力缺一不可,這樣的體格,上場打仗才管用。
其次,肌肉是非常消耗熱量的,就算在現代十分便利的健美條件,想要練就一身肌肉也需要大量蛋白質攝入,還得保持規律生活才能維持。
這對吃頓肉來說都十分艱難的古人來說本來就不是容易的事情。
所以啊,不要小看了古畫上看上去有些許「圓潤」的將軍,其實真實的他們才是不枉為一代名將。
-完-
上文所有圖片除水印說明,全部來自網絡,若侵權請聯繫刪除。
謝謝你看完!喜歡歷史的朋友,可以多多關注【巴巴說歷史】,支持下作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