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多利亞女王:帝王的珠寶箱裡的故事

2020-12-15 彩鑽王講彩鑽

在上一期分享的瑪麗王后的故事中,

我們提到瑪麗王后收到了來自維多利亞女王的一份安慰大禮包,

超過1500件奇珍異寶

於是本人懷著無比好奇的心態去了解了這位大名鼎鼎的女王,

發現她的故事也特別適合寫一期。

廢話不多說,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大英帝國全盛時期女王、開創了珠寶史上著名的「維多利亞時期」的勝利女王到底有什麼樣的故事吧!

01作為君王和女性的一生

1819年5月24日早上4時15分,英國國王喬治三世的第四個兒子肯特公爵與德國公主維多利亞公主唯一的孩子在倫敦的肯辛頓宮內出生,她被命名為「亞歷山德麗娜·維多利亞」。

「亞歷山德麗娜」是為了紀念她的教父之一——俄羅斯皇帝亞歷山大一世,「維多利亞」是為了紀念她的母親。

1820年1月,維多利亞的肯特公爵在一次打獵中染上風寒後去世,當時的維多利亞還不到一歲。

維多利亞從小在母親控制中長大。當時肯特公爵夫人與威廉四世(肯特公爵的三哥)矛盾很深,因為威廉四世的孩子都夭折了,而肯特公爵夫人有女兒維多利亞可能繼承王位,因而肯特公爵夫人處處提防別人暗害女兒,尤其是對威廉三世的關懷尤其提防。

為了控制維多利亞,肯特公爵夫人和審計官約翰·康羅伊設計了一套名為「肯辛頓體系」的規則和禮儀來控制維多利亞。

按照規定,維多利亞每晚與母親共用一間臥室,按照固定的時間表與私人教師一起學習,她的課程包括法語、德語、義大利語和拉丁語,能夠陪她玩耍的只有她的洋娃娃和小獵犬達什。

維多利亞後用「很憂鬱」來描述她的童年。

到了1837年6月20日威廉四世駕崩,18歲的維多利亞戴上皇冠,從此這個身高不足1米5的女子肩負起了一國的責任,手中也掌握了權利和財富。

1837年,成為女王的維多利亞的婚姻大事被提上了日程。

其實早在女王17歲那年,母親和舅舅就安排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王子見面,但當時維多利亞被母親管得很嚴,周圍的人都在監視他們,他們對於彼此的印象都不太好。

直到1940年,阿爾伯特第二次拜訪女王,女王對這個長大了的表弟再見傾心。他不僅高大帥氣、彬彬有禮還博學多才,文化、藝術、哲學、音樂,射擊,狩獵,擊劍,騎馬,彈鋼琴,法學、政治經濟學,甚至數學、生物學等幾乎是無所不能,被稱為「會走動的百科全書」。

他們於1840年2月10日舉行了婚禮。

兩人婚後生活是比較平靜甜蜜的。

由於身份限制,女王一開始並不同意艾伯特親王插手國家大事,只允許他管理宮廷雜事,這對優秀的艾伯特親王來說簡直小菜一碟,宮廷事務井井有條。

漸漸女王同意親王和她一起處理一些國家文件,很多國家文件女王看不懂,親王就幫她看為她仔細解釋,給她提建議。

女王對艾伯特親王也很依賴,他也被稱為「統治英國20年的無冕之王」。

幸福的夫婦共育有九個孩子。她的孩子們長大後又與歐洲皇室聯姻,「歐洲祖母」之名因此而來。

但是由於維多利亞本人是血友病攜帶者(就是不小心受傷就會血流不止的病),女王把這種病遺傳給了她的3個子女,而她們與歐洲王室聯姻,使得這一疾病在歐洲王室中蔓延。

後來艾伯特親王提議舉辦世界性的展覽,一方面展示英國的強盛,一方面想讓各國交流文化,讓國內外的人知道工業革命的重要作用,提倡科學進步。

當時親王插手英國內務讓英國人民感到不滿,但女王毫不保留地支持親王。

1851年英國倫敦第一屆世博會,展覽建築名叫《水晶宮》。水晶宮永遠地代表了維多利亞時代全盛時期的英國,代表了英國工業革命的勝利。

(女王為第一屆世博會開幕做演講)

幸福的生活只持續到1861年,艾伯特親王染上了傷寒病去世了。女王傷心欲絕,她不再活躍在公眾面前,長期穿黑色喪服,當時的英國市民甚至給她取個綽號叫"溫莎孀婦」。

1900年12月,維多利亞女王身體不好,但仍堅持去了懷特島,這是她和已去世的丈夫艾伯特喜愛的地方。

1901年1月22日,一個歷史時代結束了,維多利亞女王在懷特島去世,享年82歲。

她在位時是英國最強的「日不落帝國」時期,又稱為「維多利亞時代」。

那時英國佔有世界上最多的殖民地,「太陽24小時照耀在大英帝國的領土上」,經濟、文化空前繁榮,維多利亞女王成了英國和平與繁榮的象徵,被稱為「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和印度女皇」。

這就是維多利亞女王做為君主和女人的一生。

02女王的珠寶箱裡的故事

維多利亞作為一個君王,開創了「維多利亞時代」。

她佩戴的珠寶,也引領了一代潮流風尚,形成了奢華、絢麗、典雅而恬靜、造型複雜、線條飽滿、選材不拘一格的藝術風格,成為英國珠寶發展史上的一個高峰,亦留下了愛情與珠寶的童話故事。

正如一位珠寶設計師所說:「維多利亞風格從來不會被人們遺忘,它是最能把愛、淚、情、仇、驕傲、羨慕、尊貴寫在珠寶上的風格。」

情感寄託

親情

維多利亞最早的飾品並不名貴,只是一個小小的手鐲。這是裝有父親的頭髮的手鐲,用來紀念她的父親。

拿著這個手環已經成為了維多利亞的一種習慣,甚至在畫肖像時也不例外。

孩子的世界沒有「價值連城」、「華麗名貴」,華美貴重寶石和鑽石,是圍繞著父親的畫像的,是圍繞著她的思念的。

長大後的女王 對於戴肖像畫首飾的熱情絲毫不減,貴族們紛紛效仿,這也掀起了一股戴肖像手鐲的風潮。

畫中維多利亞女王的手上戴著的也是有肖像畫的手鐲

有時候為了更加美觀,也會把這種手鐲設計成一個可以打開的小盒子,裡面依然是肖像畫。

這條琺瑯手鍊是阿爾伯特設計送給維多利亞的,在1840年他們第一個孩子出生後3天收到,並掛上了第一個小心形掛件,打開一邊刻著名字日期另一邊放著孩子的胎髮。

最後9個掛件代表了他們9個孩子,兩人婚後生育了4子5女,這條手鍊上有整整九個吊墜之多,這也是維多利亞女王被成為「歐洲的祖母」的原因……

這又掀起了一陣對心形首飾的熱潮,年輕的女子訂購心形吊墜放置愛人或孩子的頭髮。

愛情

如果說排一個最能秀恩愛的排行榜,艾伯特親王絕對榜上有名。

博覽群書、才藝超群的他,設計珠寶也不在話下。

訂婚送了什麼?

就是它。

這枚戒指由親王設計,造型為蛇形,蛇頭鑲嵌了一顆祖母綠。祖母綠是五月的生成石,而維多利亞女王出生於5月,其中心意不言而喻。

這枚戒指也開創了維多利亞時期極具代表性的蛇形珠寶流行風潮。

訂婚戒指似乎只是一個開端,在結婚前夕,女王收到了親王贈送的一枚藍寶石胸針,就是這一枚鼎鼎有名的艾伯特親王藍寶石胸針(Prince Albert's Sapphire brooch)。

這枚胸針是由橢圓形藍寶石及黃金製成,藍寶石具體的克拉重量從未被公開,由其大小可估計重20 - 30克拉,藍寶石周圍環繞著12顆圓形鑽石,設計上體現了19世紀早期珠寶的簡約奢華風格

維多利亞第一眼就愛上了這枚胸針,第二天便把它固定在婚紗上。

之後許多重大場合也經常佩戴。

但是在親王離世後,女王再也沒有佩戴過這枚藍寶石胸針。

但女王在遺囑中將這枚胸針指定為「王冠的傳家寶」,這意味著該首飾應由未來的女王佩戴。

此後,瑪麗皇后、伊莉莎白女王和伊莉莎白二世女王都相繼佩戴過它,使得這枚藍寶石胸針也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傳家之寶。

和這枚藍寶石胸針非常相稱的是這一頂藍寶石鑽石王冠

王冠設計於1840年,靈感來自艾伯特親王的「薩克森公國」盾徽,王冠頂端可以看到葉片造型的「Rautenkranz」圖騰。王冠的寶石搭配則源於藍寶石鑽石胸針。

王冠由金、銀製作,寬11.5釐米,共鑲嵌11顆枕形和風箏形切割藍寶石,並點綴明亮的老礦切割鑽石,所有寶石均由維多利亞女王的叔叔威廉四世贈送,由英國珠寶匠 Joseph Kitching 在1842年製作完成。

女王別提多喜歡了。

戴!

戴!

在維多利亞女王去世後,王冠一直由英國皇室收藏。1922年,英王喬治五世將其作為嫁妝送給女兒瑪麗公主(Princess Mary),此後的擁有者是一名私人買家。

2015年,這頂頭冠再度易手至英國,英國政府曾一度對其設置出口禁令。2017年,美國金融家、慈善家 William Bollinger 家族購得這頂王冠,並無償贈予 V&A 博物館。

除了這頂藍寶石王冠,阿爾伯特親王設計的祖母綠套裝也讓人印象深刻。這套祖母綠套裝包括王冠、項鍊、胸針、耳墜。

祖母綠套裝中的王冠也堪稱經典,王冠頂部鑲嵌了19顆倒放的水滴形素麵祖母綠,最大的一顆重達15克拉,顏色鮮亮濃鬱。王冠底座部分鑲嵌了鑽石,以菱形及方形祖母綠作為點綴,整體給人一種華貴之感。

項鍊鑲有9顆大尺寸祖母綠,祖母綠胸針主石重量高達20克拉,項鍊和胸針均使用標準祖母綠型刻面切割的祖母綠;為了和王冠相呼應,耳墜使用了水滴形刻面祖母綠;主石周圍均圍鑲鑽石,設計上簡潔中透著華貴。

東方之冠又被稱作亞歷山德拉王冠,也是親王為女王設計的,原本鑲嵌的是歐泊,之後亞歷山德拉王后用緬甸紅寶石代替。

現在也被伊莉莎白二世女王擁有。

艾伯特親王完美的詮釋了「每一件珠寶的設計都帶著愛的感悟,每一件珠寶都是為情感而生」,這是一種含蓄又熱烈的情感表達方式,就像艾伯特親王本人一樣。

但是,1861年艾伯特去世了,年僅42歲。

在此後女王為他穿了40年的黑衣,無論是孩子成年、結婚、自己60年加冕禮都是一身黑色禮服。戴著哀悼珠寶寄託對丈夫的思念,甚至無意中帶動了後者的大規模流行(哀悼珠寶指將死去親人的頭髮,與胸針、戒指、項鍊等等結合在一起的珠寶)。

這是哀悼艾伯特的吊墜,打開後左側是艾伯特的頭髮,右側是照片。

這枚戒指上帶有阿爾伯特的照片,兩邊的字母「A」與「V」是維多利亞名字的縮寫。

因為女王的王冠太大,無法和哀悼用的黑色面紗一起佩戴,維多利亞還特地叫人重新設計了一款小巧的皇冠,通體鑲鑽,如果不是把陽光折射成了彩色,甚至可以看作無色系的配飾。

這時候的英國,哀悼竟然融入了社交場合,時尚界等等生活的各個方面。

權位象徵

維多利亞時期,珠寶設計並沒有特別看重材料,女王小時候因父親去世後留下債務而並不富裕,所以她也養成了節儉的習慣。

但是成為女王之後,為了顯示王權和作為一個帝王的尊容,正式場合女王都會佩戴價值連城的王冠和配飾。

帝國王冠

1838年,維多利亞女王要進行加冕。

因為鑽石被看作權利和財富的象徵,女王的叔叔威廉四世國王在1830年加冕時就鬧出笑話,這位喜愛奢華的君主堅持把所有鑽石和寶石鑲嵌到王冠上。結果王冠太沉,國王的脖子一陣劇痛,不得不中斷加冕典禮。

女王並不想重蹈叔叔的覆轍,於是重新定做了一頂王冠來進行加冕儀式。

這頂「帝國王冠」上面很多的單顆寶石都擁有非常長久的歷史,有各自傳承的歷史故事

在女王的設想裡,這頂王冠是名貴且簡潔。

但是架不住後代們一次又一次的加上了各種名貴的寶石。

到現在,王冠上共鑲有4粒紅寶石,11粒祖母綠,16粒藍寶石,227粒珍珠和超過2800粒大大小小的鑽石。

千年前的聖愛德華藍寶石、正面碩大的黑王子紅寶石、王冠的頂穹下,四顆珍珠,屬於伊莉莎白一世;壓軸大鑽:非洲之星Ⅱ,重約317.4克拉,背面是斯圖亞特藍寶石。

喬治四世王冠

這頂古老的鑽石王冠自1821年喬治六世加冕之後便代代相傳。

它在女王的王冠中是獨一無二的,因為它是按照國王的型號製作的,所以比大多數王冠都更重一些。

皇冠鑲有1333顆鑽石,有4顆是淡黃色的,鑽石總計325.75克拉,基座嵌有169顆珍珠。皇冠的設計融合了玫瑰 、薊草和三葉草,分別象徵著英格蘭 ,蘇格蘭和愛爾蘭。

俄羅斯Kokoshnik皇冠

這頂頗具俄羅斯風情的皇冠是1888年亞歷山德拉收到的結婚禮物,之後傳給維多利亞女王,最後作為禮物送給伊莉莎白二世。

這頂以大量鉑金為基底的皇冠其上共有61個冠尖,其密集的設計讓鉑金部分看起來連成一排,散發著至高無上的威嚴之感。皇冠由488顆鑽石鑲嵌而成,其中最大的重達3.25克拉。

除了王冠,還有這大名鼎鼎的 「光明之山」(Koh-i-Noor)鑽石也是女王的心愛物。

1849年,英國人徵服了錫克教徒帝國時,這顆鑽石被送給了維多利亞。傳說Koh-i-Noor只有女性才可以戴它,任何試圖這樣做的男人都會受到傷害。

阿爾伯特(Albert)親王看到這顆鑽石後,對沉悶和不規則的外觀不滿意,並將186克拉的鑽石重新切割成更小,更具現代感的明亮橢圓形。

維多利亞女王並沒有裝飾王冠,而是將其作為個人胸針佩戴

後來「光明之山」被鑲嵌在皇權標誌「聖愛德華」王冠上,1953年6月2日在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加冕的時候使用。

03結尾

作為一個君王,她「垂衣拱手」,履行了「立憲君主」的責任,

是英國極度繁盛的象徵;

作為一個女性,她是時代道德風範的典範,大家閨秀、賢妻、良母;

如今,維多利亞時代的光芒漸漸褪去,

但維多利亞時期珠寶流傳至今,

懷念的、浪漫的、傷感的、甜蜜的,

這些珠寶似乎在演繹維多利亞女王作為君主和女人的一生,

起落跌宕又令人無限懷想。

rosy clouds diamonds 粉鑽耳環

相關焦點

  • 【人物】維多利亞女王:歐洲的賈母?
    維多利亞女王畫像(圖片來自網絡)即使對歐洲的歷史不是很了解的人,對維多利亞女王也都有耳聞,尤其對維多利亞這一字眼。因為大家經常說,這是維多利亞式的帽子,這是維多利亞式的建築,但是那個「維多利亞的秘密」內衣跟維多利亞女王沒什麼大關係,哈哈。維多利亞女王時代,為什麼那麼多建築、時尚,其實就是因為她在位的時候是英國最強盛的時候。那個時候英國領導世界,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就是在維多利亞女王執政的時候。維多利亞女王是英國有史以來,無論男的女的都算上,國王裡面執政時間最長的,長達六十多年。
  • 伊莉莎白女王的胸針都藏著什麼神秘故事?
    但女王總不能時時刻刻巨型珠寶不離身吧,因此,在很多場合,精緻的女王大人都喜歡佩戴胸針,配上糖果色的套裝,妥妥的時尚ICON。這些胸針同樣均富含寓意,或是別人的贈送,或是為特別場合而定製。來!一起來看看女王的珠寶箱中最精美的10枚胸針,猜猜它們都藏著些什麼故事?
  • 王權下的國運——慈禧為何不如維多利亞女王
    經過一系列陰差陽錯的複雜變化,王冠居然最後落到了維多利亞的頭上。需要強調的是,這個過程中有許多激烈的爭鬥,但全部是在《王位繼承法》的軌道上完成,沒有任何人膽敢憑藉法律之外的陰謀為所欲為。這要放在中國,不知要上演多少出《甄嬛傳》裡的陰謀?今天,在大英圖書館的珍品展廳,遊客們可以看到一張陳舊泛黃的羊皮紙。
  • 維多利亞女王:如果王冠和枷鎖是命運,我該如何度過一生?
    女孩德麗娜,帶著11歲時的夢想,放下洋娃娃,邁進白金漢宮,踏上了帝王之路。 她就是維多利亞女王。維多利亞女王在位64年,她是一個時代的象徵,締造了強大的「日不落帝國」。她這一生享盡非同尋常的特權,經歷過驚天動地的事件,體驗著精彩紛呈的生活。然而在維多利亞的眾多畫像中,最令人難忘的卻是她面如土豆、永遠身著黑色服飾的矮小老嫗形象。她為什麼不笑?
  • 《維多利亞與阿卜杜勒》,英國皇室秘辛,女王與男僕的超友誼關係
    《維多利亞與阿卜杜勒》是2017年上映的劇情片,改編自印度記者施雷巴尼·巴斯所出版的《維多利亞與阿卜杜勒:關於女王心腹的真實故事》一書。故事講述維多利亞女王在晚年時,與一位印度的僕人阿卜杜勒發展出一段親密的忘年之交,即使雙方相差44歲的差距且文化上有著巨大的隔閡,依然無法阻止雙方堅固的友誼關係。女王身邊的家人及幕僚完全不認同女王與阿卜杜勒的頭條,並百般的阻撓及幹擾,試圖使女王回心轉意將心思全力放在國家事務上。
  • 塞雷娜女皇的繼任者:維多利亞女王?
    當然咯,如果這位球員是維多利亞•阿扎倫卡的話,那就沒什麼好奇怪的了。過去兩年裡,即便在她跌出世界前五十位的灰暗日子裡,人們一直在等待阿扎倫卡回到本應屬於她的位置;如今,她終於回到屬於她的高端領地——世界前五?那是最起碼的。人們期待,她還能夠重返世界第一。
  • 維多利亞:嫁給愛情的女王
    她就是亞歷山德麗娜·維多利亞,日不落帝國的女王。在她丈夫逝後,她為他穿了近40年的素衣。她瘋狂地為他作傳,為他立雕像,用各種方式紀念他……她的愛,像夏天那麼熾熱,像冬天那麼漫長。維多利亞是一個年輕的女王,也是一個可憐的女王。她的童年並不快樂。童年維多利亞她不知道父親長什麼樣,他在她出生後不久就逝世了。
  • 被玩壞的歐洲:維多利亞女王和她的血友病
    在執政的64年裡女王辦的事可著實不少,比如1840年女王在婚禮前夕還抽出時間去議會發表了著名的演說,促成了鴉片戰爭,胖揍了中國一頓。後來他丈夫阿爾伯特親王死的早,女王傷心之下不怎麼關心朝政了,在客觀上促進了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穩固。
  • 維多利亞女王——俺也要談一場甜甜的戀愛
    這讓我想起在在遙遠的東方:少年皇帝康熙培養少年殺手,使出渾身解數鬥倒鰲拜,奪取政權的故事。與康熙相比,維多利亞獲取政權的道路容易太多。當維多利亞踏入白金漢宮那一刻,她以為獲得了自由,其實哪有那麼簡單:年幼的維多利亞,只有勇氣和仁愛,面對一群政壇老手,以及平靜之下湧動的暗流,或明或暗的利用和較量,困難何其之大。
  • 維多利亞女王為何被稱為「歐洲的祖母」?
    本來,在維多利亞的爺爺喬治三世退位之後,應該有大伯父來繼承王位,但是大伯父,二伯父和三伯父都沒有子女,在這樣的情況下應該有維多利亞的爸爸來繼承,但是父親已經去世,於是維多利亞就成為了第一順序繼承人,也就是英國女王。  就這樣,1837年6月20日,剛剛18歲的維多利亞繼承王位,成為英國女王。
  • 為什麼維多利亞女王被稱為歐洲王室的祖母(上)
    註:這篇文章僅梳理關係,其中人物的故事會在以後的文章中一一展開1維多利亞女王,1819年5月24日生於倫敦的肯辛頓宮。她的父親是喬治三世的第四個兒子,母親是薩克森-科堡-薩爾菲爾德的維多利亞公主(喪偶後改嫁的)。
  • 英國女王維多利亞和印度男僕的黃昏戀?
    在英國女王維多利亞執政的六十四年裡,「日不落帝國」逐漸成長為世界霸主。不過鮮為人知的是,被視為偉大君主的維多利亞女王的私生活確實有些混亂,比如她和印度男僕的黃昏戀就曾引人關注。 1887年,英國舉行維多利亞女王即位五十周年慶典,亞歐各國的王室應邀參加,其中包括兩名來自印度的王子。
  • 維多利亞女王和她丈夫阿爾伯特親王婚姻生活的另一面,讓你咋舌!
    說到維多利亞女王和她丈夫阿爾伯特的幸福婚姻,大多數芸芸眾生的我們除了羨慕,還能說什麼呢,其實幸福,從來都是對比而言,比起絕大多數的帝王婚姻,他們無疑是幸福的,想想終生未嫁的伊莉莎白一世,以及好容易高齡出嫁卻被丈夫冷遇的血腥瑪麗女王,他們是幸福的,可他們也有婚姻中的煩惱和委屈,只是和我們這些人的煩惱種類不同罷了
  • 兩位在位時間最長的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與維多利亞女王是什麼...
    維多利亞的在位時間長達64年。她也是第一個以「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和印度女皇」名號稱呼的英國女王。 伊莉莎白二世與維多利亞女王是什麼關係? 伊莉莎白女王二世和維多利亞女王是英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兩位君主。
  • 命真大,維多利亞女王是如何在8次暗殺未遂中倖存下來的?
    維多利亞女王從1837年開始統治英國和愛爾蘭,直到1901年去世。在她漫長的統治期間,維多利亞女王見證了她的王國經歷了一些創傷和困難的事件。她在英國廣受歡迎,至今仍是世界歷史上最受愛戴、最著名的君主之一。但在此過程中,女王也經歷了至少8次由7個不同的人發起的暗殺。今天,我們來看看維多利亞女王的7個殺手。
  • 《維多利亞女王》:如果王冠和枷鎖是命運,我會用盡一生定義自己
    這是維多利亞女王寫在日記裡的話,也是她傳奇一生的開始。也許那時候她還不知道生而命定的王冠是她的榮耀,也終將成為她的枷鎖。但是她終究還是無法逃脫,成為了英國歷史上統治時間最長的君主。她一生擁有非同尋常的特權,卻體驗著不為人知的落寞。
  • 【楓葉國小常識】Victoria Day 維多利亞「女王」日!
    維多利亞日 Victoria Day意譯為「女王日」,是加拿大的聯邦公眾假日,定為每年5月25日之前的那個星期一
  • 適合養成室內盆栽的維多利亞女王龍舌蘭,只能用播種來繁殖
    維多利亞女王龍舌蘭是為了紀念維多利亞女王取的名,平常我們都不叫它這個名字,而是叫它「鬼腳掌」,或者是「箭山積雪」。因為維多利亞女王龍舌蘭的葉子就像一根根箭頭。葉子的邊緣是白色的斑紋,看起來就像是雪沉積在葉片上,所以才會給它取這樣好聽的名字。
  • 看一看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為什麼被稱為歐洲老祖母?
    維多利亞女王是誰?相信稍稍了解英國歷史的人都知道她。她是英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女王,整整統治英國64年,開創了英國歷史上最繁榮強盛的維多利亞時代,她還是第一個兼任印度女皇的英國女王,英國在她手中真正成了日不落帝國。
  • 維多利亞女王養成記:如果王冠是枷鎖,我該如何度過這一生?
    女孩帶著11歲時的夢想,放下洋娃娃,邁進白金漢宮,踏上了帝王之路。她就是維多利亞女王。維多利亞1819年5月24日出生於英國倫敦的肯辛頓宮。之後,她就在套房裡跑來跑去,自娛自樂。套房呈環形向宮殿兩邊延伸,裡面放著她的很多玩具。下午2點,在她母親用午餐時,她簡單地吃點兒東西後,一直上課到4點。然後,接待訪客。之後她就在花園裡散步或騎驢。在她母親用晚餐時,小公主還是在母親旁邊吃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