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多利亞與阿卜杜勒》是2017年上映的劇情片,改編自印度記者施雷巴尼·巴斯所出版的《維多利亞與阿卜杜勒:關於女王心腹的真實故事》一書。
故事講述維多利亞女王在晚年時,與一位印度的僕人阿卜杜勒發展出一段親密的忘年之交,即使雙方相差44歲的差距且文化上有著巨大的隔閡,依然無法阻止雙方堅固的友誼關係。
女王身邊的家人及幕僚完全不認同女王與阿卜杜勒的頭條,並百般的阻撓及幹擾,試圖使女王回心轉意將心思全力放在國家事務上。
《維多利亞與阿卜杜勒》用一種詼諧幽默的方式,來處理一些較為嚴肅敏感的女王軼事,電影一開頭就用「basedonatruestory…mostly」,讓觀眾以較為輕鬆自在態度去看待此片,畢竟這些事件資料都只是野史記載,都是大家茶餘飯後聊天的八卦內容,英國皇室從未公開的正面回應這些事件。
《維多利亞與阿卜杜勒》與1997年的《布朗夫人》有著相同的題材,皆是在描述維多利亞女王與男僕間跨階級的「曖昧」關係,不僅兩部作品皆是出自同一個導演之手,連維多利亞女王都是由同一人(朱迪·丹奇)所飾演。
這兩部相隔正好20年的作品,上映的時間先後順序也正好與史實相符,而彼此之間最大的差別則是,前者著重於描述「忘年之交」的友誼關係,而後者則是將重點放在「曖昧」的禁忌關係上。
《維多利亞與阿卜杜勒》前半段的角色鋪墊十分引人入勝,使觀眾能快速投入這場歡樂的「宮廷劇」中,也清楚地描繪女王與阿卜杜勒的內心變化。
到了後半段皇室家族及幕僚開始介入幹擾後,反倒變成了女王與皇室間一來一往的內鬥過程,身為男主角的阿卜杜勒則被晾在一旁,呈現方式也漸漸流於表面,心中如何的升華及改變都未清楚交代。
朱迪·丹奇似乎是一個有女王命的演員,這一輩子已經演過三次英國女王了,第一次是1997年《布朗夫人》飾演維多利亞女王,第二次是1998年《莎翁情史》飾演伊莉莎白女王,即使《莎翁情史》中她只出現六分多鐘,但卻為她迎來人生第一座也是唯一座奧斯卡獎,第三次則年2017年的《維多利亞與阿卜杜勒》,她二度飾演維多利亞女王。
我想縱觀當今影壇,除了凱特·布蘭切特的《伊莉莎白》能與她匹敵外,應該是無人能出其右了。
《維多利亞與阿卜杜勒》用喜劇的方式來呈現這些灰色的敏感話題,處理得非常巧妙且高招,整體上十分簡單好入口,觀影起來完全不會有任何壓力。
至於大家所看到女王與阿卜杜勒間的「曖昧」關係,或許是真也或許是假,但對我來說,就只是一段超越一般朋友關係的忘年之交而已,非常推薦大家一定要抽空看此片,雖然未到盡善盡美的經典,但絕對稱得上是部佳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