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雞屬於湖北名菜,主要原料是雞肉,難度屬於中級。菜品外形似琵琶,雅致大方,色澤金黃,質地柔潤,鮮香脆嫩。
中 文 名 琵琶雞
主要食材 母雞
分 類 湖北名菜
輔 料 麵包,澱粉,蠶豆
歷史典故
「琵琶雞」是沙市名特食品。乾隆下江南時品嘗此菜,對它的評價很高。其實第一個賞識「琵琶雞」的,還是大名鼎鼎的「南戲之祖」——湯顯祖呢。
明代著名劇作家湯顯祖曾千裡迢迢送戲到沙市,請當地戲班子排演他創作的戲曲,並徵求觀眾的意見。豈知一出《牡丹亭》竟震動了楚荊大地,不分白天黑夜,城鄉處處響遍《牡丹亭》的琵琶曲樂,杜麗娘和柳夢梅的愛情故事傳遍了大街小巷,人們沉浸在激動人心的藝術魅力之中了。
一天,沙市民眾代表在商會設宴招待湯顯祖,答謝這位戲劇大師創作出如此感人的好作品。席間菜餚琳琅滿目,湯顯祖十分興奮,便開懷暢飲起來,戲班演唱著《牡丹亭》詞曲助興,琵琶聲聲催人淚下,賓主群情激奮。宴席到上最後一道菜了,大廚師端上一盤油炸整雞。只見金黃色豔、香味撲鼻而來。湯顯祖不禁心動。不過,他是走南闖北的人,對吃雞非常在行。他想,不忙早下結論,還是嘗嘗滋味之後,再決定是否應該對主人恭維一番吧。聰明的主人早已看出嘉賓的心意,連忙用手撕下一隻雞腿送過去。湯顯祖吃在口中,美在心頭,一連聲地叫好起來。善於做戲之人,自然形喜於色,一場盛宴到此才算進入高潮。商會會長介紹說:這雞名曰「鐵扒雞」。因雞爪炸焦形似鐵耙而得名。最早出現於唐代,乃是楚中名吃之一。
湯顯祖到底是文雅士,在盛讚之後,尚覺有些美中不足。既為一方名菜,應該有一個相應的文雅名號更好。他提議說:「我看『鐵扒雞』整隻酷似琵琶,不如叫『琵琶雞』更好。」參宴眾人無不拍手叫絕。從那時起,沙市「琵琶雞」的大名便不脛而走,很快傳開了。至今,人們每逢享受「琵琶雞」美味時,總聯想起大劇作家湯顯祖和名劇《牡丹亭》來。
原料:
主料:母雞1250克
輔料:麵包屑100克、澱粉(蠶豆)150克、雞蛋清100克
調料: 鹽20克、味精2克、醬油20克、植物油100克、料酒50克、小蔥15克、大蒜15克、姜15克
做法
1.母雞宰殺處理乾淨,取雞脯肉、雞腿、雞翅切成8 塊,每塊配雞骨1根作琵琶把用;
2. 用刀將雞肉等拍松,加精鹽、味精、料酒醃漬5分鐘;
3. 蛋清與澱粉合拌成蛋清糊;
4. 將醃漬好的雞肉放入蛋清糊內調勻,然後粘上麵包粉,做成琵琶形狀;
5. 炒鍋置旺火上,下植物油燒至六成熱時,將做好的琵琶雞塊下入,炸呈金黃色撈出整理裝盤;
6. 食用時外帶調好的香油、醬油、蔥花、薑末等味碟蘸食。
提示
1. 製作琵琶雞塊,在切塊時就要按形改料,以便整理定型;
2. 雞塊成琵琶形粘上麵包粉後,最好用髮菜和火腿絲等在琵琶」的架形腹部點綴弦絲,使之形象逼真;
3.蛋清糊和麵包粉先後使用時,必須抹透雞的全部並要粘;
4. 因有過油炸制過程,需準備植物油100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