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上學:改變世界的是知識,走路上學卻是奢望!

2020-12-23 關關侃娛樂

哈嘍大家好,這裡是關關侃娛樂!本文關關為您推薦一部無明星,但是評分奇高的電影《走路上學》,為您講述傈僳族孩子對走路上學的渴望!

2009年的一部《走路上學》帶給我們無限的震驚,我們還在為不知道中午吃什麼,不知道明天穿什麼而發愁時,殊不知還有地球的不遠處,還有一群孩子每天要靠滑索去上下學。我不明白貧困是什麼概念,但看完此片,突然明白了貧困沒有底線,了解就連走路上學都是一種奢望時,那群孩子眼中滿是對知識的渴望!

01河流兩岸,滑索是唯一的交通工具

群山環繞,大河奔流,一眼望去儘是綠色,這就是雲南怒江的美麗風景。在這美麗的風景下生活的小姐弟瓦娃和娜香為了上學卻是每天都要通過滑索來橫跨怒江,面對命懸一線的危險,他們早已麻木。突然理解為何阿媽寧願不讓瓦娃去上學,也不允許他碰一下滑索,喪親之痛留在心中久久不能抹去。

02醫療落後,無人願來!

瓦娃的奶奶生病了要去請醫生,娜香滑索過去請醫生,卻得知醫生馬上要離開這裡了。「出去看個病要走三四個小時,還要跋山涉水」醫生最開始來的時候也是被騙去滑索,發現危險後寧願走兩三個小時的山路也不願滑索了。艱苦的環境嚇退了很多人,醫生被調回城裡後,下個醫生也不知道何時才能來到。

03橋梁測量師的到來給村裡帶來希望

橋梁測量師的到來也是讓村裡人著實高興,畢竟測量就意味著不久的將來,橋會建造起來,而村裡的生活也會發生很多變化。瓦娃對於測量儀器十分感興趣,贏得了測量員的讚許,村長則是更加關心瓦娃什麼時候能去上學。

04女教師到來給學校帶來曙光

女教師的到來對於這個學校來說是一道曙光,有新的能量注入到教育事業中,來自大城市的女教師可以帶給孩子們更好的教育。對於外界的的認知和新鮮事物的了解,孩子們唯一的獲取途徑就是女教師的口述,而學校也需要新的教育方式來跟上時代。

05新橋建成,娜香卻永遠無法走路上學了

娜香在一次放學圖中,滑索時不慎墜落,帶給瓦娃很大的打擊。啊爸回來以後也是開始教瓦娃如何使用滑索,瓦娃也開始像娜香一樣,自己滑索去上學。

後來村裡的橋建成了,瓦娃走在橋上卻無比懷念娜香,走路上學的願望得以實現,而許願的人卻已不在!

一部評分很高的電影,沒有明星也沒有特效,卻是讓人看完心中的沉痛久久不能撫平。看哭了很多人,也讓很多人明白珍惜眼前的生活,再難還能難到連走路上學都是一種奢侈麼,在苦還能苦到每天都在拿性命在賭明天麼。

也許我們做不到支教那麼偉大,但有能力還是可以為貧困山區的孩子捐一本書或者一件衣服。力所能及,小愛匯成大愛,暖的人間六月天!

相關焦點

  • 《走路上學》:在溫暖的相機裡
    從從瓦娃的角度出發,採用線性敘事結構,使情節循序漸進,打動人心在電影開始的時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瓦娃這張姐姐那香用溜索上學的照片,這讓感受到孩子們的人上學很辛苦,環境也很危險。走路上學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但是對於馬集鎮的小學生來說,幾乎不可能實現夢想。然後是瓦娃鏡頭。
  • 蕉城11歲男孩患血管瘤 用腳後跟走路上學(圖)
    11歲,是個上學蹦蹦跳跳的年紀,但對於蕉城區飛鸞鎮蒲嶺村的小男孩蘇鴻健來說,出門玩耍是一種奢望。蘇鴻健出生9個月後,右腳被確診患血管瘤,因無錢醫治,病情一直拖著久未治癒。為了完成學業,患有血管瘤的蘇鴻健上學路上只能用腳後跟上學。  出生不久確診患血管瘤  今年32歲的蔡玉梅是蕉城區飛鸞鎮蒲嶺村人。蔡玉梅的兒子蘇鴻健今年11歲,在飛鸞中心小學讀四年級。  「他剛剛出生時腳上就有紅色印跡,當時我們還以為是胎記也沒注意。」
  • 多語種版電影《走路上學》講述他們如何歷經困難抵達夢想彼岸
    上半年被疫情阻斷的上學路,磨滅不了學生們求知的欲望;昨天被洪水暴雨阻斷的高考路,更是停止不了他們追逐夢想的腳步。有這樣一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同樣記錄了學生們在上學路上發生的故事。電影《走路上學》講述了生活在雲南怒江邊上的一對姐弟,為了到江對面學校去上學,每天不得不通過一根鋼索過江,稍有不慎就會掉入江中。
  • 續文《走路上學》——娜香和瓦娃
    續文 《走路上學》●都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影片中娜香爸爸因生計不得不去城裡打工,家裡留下媽媽和兩個孩子,娜香一邊上學,一邊照顧弟弟,媽媽因為之前發生的事情再也不能克服心裡溜索的恐懼,家裡的財米油鹽都是娜香負責買的
  • 《走路上學》:姐弟情深,詮釋難以割捨的親情,這種情感值得珍惜
    有一部電影卻讓我們看到了別樣的姐弟深情,讓人不得不感慨,這種親情是如此的溫暖,這部電影就是《走路上學》。1《走路上學》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大山裡生活的一對姐弟,從他們的視角出發描繪清新質樸的大山生活,和其他表現山村孩子的影片不一樣的是,這部電影有著非常獨一無二的天然和清新。
  • 好電影《走路上學》分享,艱難求學路
    昨天看完電影《走路上學》,心情久久不能平復,這是2009年的一部電影,描述的是貧困地區孩子艱難的求學路,電影中的姐姐娜香和弟弟瓦娃關係非常要好,弟弟每天都在江邊接放學回來的姐姐,而姐姐每天都是帶上溜索,穿著涼鞋,溜過怒江,辛苦走路才能來到希望小學讀書,然而有一天,溜索的繩子突然斷裂
  • 豆瓣8.0《走路上學》:一部鮮有人知的高分兒童電影
    很少看「兒童題材」的電影,但是偶然看見的這部《走路上學》,卻遠遠超過了我的預期值。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這部拍攝於2009年的兒童電影《走路上學》吧。之所以讓娜香溜索過河,原因只不過是她要上學,是她不得不出去。村主任笑話母親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畢竟瓦娃足夠聰明,又到了上學的年紀,他不能永遠被困在家裡。
  • 《走路上學》:姐姐墜河,弟弟自閉,他們的日常生活就是在冒險
    引語:在你為不好選擇交通工具犯難的時候,對生活在怒江峽谷邊或者是其他一些出行不便的山區孩子來說,走路上學都是一種奢侈。《走路上學》是一部2009年拍攝於雲南怒江州福貢縣的影片。電影截取一個生活在怒江邊上的普通家庭的生活場景,作為當地老百姓生活的一個縮影向我們展示。
  • 豆瓣8.2分電影《走路上學》,陳凱歌導演力薦,真人真事看哭了
    今日電影推薦《走路上學》,在豆瓣上的評分是8.2分。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孩子的故事,一個生活在貧困地區無法上學的孩子,簡單的「孩子片」看哭了很多成年人。害怕它的劇情是真人真事改編,這會給原本看戲的心情加上一道沉重感,而電影《走路上學》就是真人真事改編。雲南有一條江叫怒江,在怒江的邊上散落著幾戶人家,其中就有瓦娃一家,瓦娃的爸爸在外打工,媽媽在家務農,姐姐在怒江對面的小學讀書。
  • 豆瓣評分8.2—《走路上學》,一部鮮有人知的兒童電影
    對於已經在上學的娜香來講,一種名為「滑索」的運動是她日常的活動,她必須通過滑索來到達學校,因為鎮上唯一的小學和娜香的家被怒江大峽谷隔開了。怒江大峽谷長且兇,足足兩百米的高度足以令人心驚膽戰。眼看瓦娃也到了上學的年紀,但每次家裡談起這件事的時候,媽媽都會瞬間變了臉色,因為娜香的媽媽曾經在滑索的過程中差點掉入江中,儘管瓦娃應該要上學,可媽媽總是以危險的藉口否決上學這件事,並讓瓦娃等待在外打工的爸爸帶他滑索,才可以上學。瓦娃有時坐在屋頂,望著怒江對面,幻想著姐姐娜香在學校的場景,夜晚時候,他聽著姐姐跟他說學校的事情和學習的內容時,他愈發對外界的事物感興趣。
  • 股骨頭壞死患者,正常走路不是奢望!
    42 歲的馮先生,雙側髖關節疼痛 10 多年,未進行系統治療,但是疼痛一直在持續,並逐漸加重,走路跛行,下蹲困難,活動受限。" 能正常走路,就是一件幸福的事兒。" 馮先生說道,家裡兩個孩子,年邁的父母,都是妻子一個人在照顧。如果自己的病情發展到不能治理的地步,還要妻子照顧自己,一想到這,他的心裡就五味雜糧,非常難受。
  • 柳州10歲男孩上學路上被狗狂追,摔傷膝蓋走路困難!狗主人說……
    本文轉自【柳州晚報】;9月3日晚上,網友@曉暉 向「晚報微姐」爆料稱,9月3日下午2時許,在城中區高新南路的市直機關三大院小區裡,一名10歲男孩上學路上突遇大狗,躲跑時不慎摔傷,好在大狗最後轉頭離開,男孩這才逃過一劫。
  • 《走路上學》千萬媽媽為之哭泣
    電影講的是傈僳族一個七歲的男孩子瓦娃和他的姐姐那香溜索上學的故事,瓦娃家住在江的另一邊,江上沒有橋,只有一條滑索,村子裡的人外出只能溜索過江。他每天最大的樂趣就是接從江對岸放學溜索回來的姐姐那香。他今年都七歲了,早到了上學的年齡,而且他早就學會了溜索。可是他媽媽卻嚴厲禁止他溜索過江,害怕出事。
  • 兒子患有腦癱父親自學醫術,上學被欺負,教兒子拳擊改變他的一生
    連世界拳王泰森和鄒市明,都被汪強圈粉了,被他的經歷感動過。汪強的身份很特殊,是一位腦癱患者,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很多腦癱患者,連走路都走不穩。但是汪強動作敏捷,沒有一點腦癱患者的樣子。汪強能有如此巨大的成就,就不能不提他的父親汪寶柱。事情從30年前汪強出生的時候說起。汪強母親早產,整整提前了3個月。
  • 【授權發布】(視覺天下)世界各地的學生上學
    譯:cod9法新社收集整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攝影師拍攝的關於學生的照片,這個圖集將給大家熟悉不同國家的生活狀態
  • 臺北空氣汙染太糟 走路族"傷心"高於搭地鐵族8倍
    華夏經緯網3月2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研究團隊最新一項研究,針對120名學生進行監測3年發現,走路上學的學生,暴露到的細懸浮微粒PM2.5不但是搭捷運學生的近2倍,對心跳速率的負面影響更高出搭地鐵8.6倍,走路通勤反提高未來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猝死機率。
  • 走路外八怎麼辦?
    「外八字」眾所周知是走路的一種模式,指的是腳尖過度向外、腳跟向內。相反則是「內八字」現在隨著網絡的日益強大,大家有什麼問題都上網一搜索,一片的答案,讓人們眼花繚亂。各種o型腿的知識也是鋪天蓋地,讓我們應接不暇。很多人探討o型腿與外八字走路的關係。
  • 光腳上學孩子更聰明?中國網友:不紮腳嗎
    文|小易育兒達人雖說日本僅是一個「彈丸之地」但是國民的想像力可真的超過了大半個世界人們的思想,很多奇葩的想法都是從日本開始興起的,前段時間日本開始流行「裸體教育」,幼兒園的小朋友都不穿衣服在教室裡授課,說是能讓孩子的性激素更好的分泌
  • 三年級作文:上學路上的風景
    篇一:上學路上的風景郭玥雯上學的路是我最常走,也是最熟悉的路。我每天要來回走4趟,但是媽媽要來回走8趟……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我的身體和知識都在成長,而這條路也記錄著媽媽對我的希望和愛。我們每天匆匆忙忙,就像打仗一樣。
  • 小朋友走路常常彎腰駝背?
    您有沒有發現孩子走路常常彎腰駝背?坐在地板上沒多久,就變成躺在地板上?總是要找有背靠的椅子坐,而且坐姿非常醜?您是不是會擔心孩子這些不良的姿勢,將來容易有脊柱側彎的問題?如果你有發現到這些問題,代表您孩子身體的肌力和肌耐力是比較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