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媽媽我是最不能看這樣的電影,一部電影下來鼻頭髮酸,哭的稀裡譁啦,久久不能釋懷。
電影講的是傈僳族一個七歲的男孩子瓦娃和他的姐姐那香溜索上學的故事,瓦娃家住在江的另一邊,江上沒有橋,只有一條滑索,村子裡的人外出只能溜索過江。他每天最大的樂趣就是接從江對岸放學溜索回來的姐姐那香。他今年都七歲了,早到了上學的年齡,而且他早就學會了溜索。可是他媽媽卻嚴厲禁止他溜索過江,害怕出事。瓦娃是個聰明且活潑的孩子,好幾次他都偷偷溜出去,直到姐姐那香因為要抓住給他買的鞋,掉入江中再也沒回來。瓦娃再也沒說過一句話。雖然後來江上架起了浮橋但那香卻是永遠無法回來了。
看著一個孩子從開朗到沉默,從希望到絕望,從健康到生病忍不住心揪起來。孩子還那麼小卻已經要承受失去親人的痛苦。雖然我們現在很多地方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仍有一些偏遠地區相對貧困,那裡的孩子不管是在教育上還是生活上都比較困難。電影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那麼冷的天孩子們一個個卻還穿著涼拖鞋上學,有時候我就在想孩子不都是小天使麼?天使不就該打扮的漂漂亮亮,用最好的東西麼?可是現實就是他們連雙出門的鞋子都沒有,這怎會不讓人心疼?
看看他們,再看看自己的孩子簡直就是在蜜罐裡,鞋子衣服不說最貴吧但質量都是好的,還有各種各樣的零食,書籍,玩具,常常是一個不順心還撒潑耍賴。現在想想是不是太慣著他們了。
在外打工的瓦娃的爸爸回來了,他決定以後不出去了就在家裡陪著瓦娃,對於瓦娃是幸運的,可是那香卻永遠感受不到這份父愛了。就目前來說留守兒童還是挺多的,這也是我們現在面臨的一個大問題。也許物質生活對孩子的給予通過我們的努力還是有機會提高的。但是精神上的撫慰與安全,在孩子幼年時期缺失就是缺少,怎麼也補不回來了。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個孩子因為想爸爸媽媽了自己一個人在父母離開的高鐵站呆坐了一天,他不知道自己的父母去了哪裡,也不知道他們什麼時候回來,心中的喜悅與傷心無法說與母親聽。如果這是你的孩子,你難道不傷心嗎?我們努力工作的目的無非就是讓孩子過上好日子,高興的日子。
不如回家問問遠在故鄉的孩子他高興嗎,開心嗎?願不願意和父母同甘共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