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沒有看過筆者之前關於各式泳姿划水路線的視頻講解你可能會產生一個大大的問號,多峰划水?什麼是「多峰划水」?
好吧,筆者可能需要用筆墨再大致解釋一下什麼是「多峰划水」,實際上蛙泳、自由式、蝶泳的划水軌跡基本都可以分為單峰划水與雙峰划水,而仰泳的划水軌跡則被分為雙峰划水和三峰划水。
這個「峰」其實說的就是「速度峰值」,對於初學者來說可能並不能區分運動員在划水時到底有哪些不同,但是如果你是一位晉級或者資深泳者你將很容易發現看似相同的划水路線實際上存在著很多細節差異。
如果細心觀察你會發現很多教練在教蛙泳劃臂時至少會出現兩種技術,分別為雙峰划水與單峰划水。
蛙泳劃手雙峰模式
第一種划水方式為:直臂外劃至肩寬時肘關節即開始彎曲形成非常明顯的高肘動作後再開始內劃,這種劃手方式外劃路線較長,高肘動作在外劃結束時形成。同時,因為手臂外劃超過肩寬就開始有向後對水的動作,所以此時會出現一個速度高峰。
當手臂開始轉為內劃時手臂因為明顯的變換方向就會使速度有所下降,再開始做內劃時速度峰值又會再次提高,此時整個划水路線出現兩個速度高峰,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雙峰划水。
蛙泳劃手單峰模式
另一種划水方式是:當手臂外劃超過肩寬時繼續直臂向外划水,再向外划動到一定寬度時手臂直接開始內划動作,此時的高肘動作是在內划過程中自然形成,因為外劃沒有向後的動作,所以整個外劃路線幾乎沒有推進力產生,而推進力貫穿整個內劃路線,此時速度中間沒有掉速,只會出現一個速度高峰,我們稱這種划水方式為單峰划水。
自由式和蝶泳的划水軌跡基本類似,主要區別在於蝶泳的外划動作更加明顯,而區別兩種不同划水模式主要基於內劃路線轉推水路線的轉換階段。
自由式、蝶泳劃手雙峰模式
我們把自由式、蝶泳的划水路線大致分為①抓水(外劃、下劃)、②內劃、以及③推水(外劃、上劃)。在做高肘抓水時略微向外的划動動作可以使上臂不會過早下壓引起阻力,這點之前的視頻講解過就不過多敘述。
抓水動作不會產生明顯的推進力,當我們抓水動作結束,手臂開始向內的划水動作(內劃)時會產生一個速度高峰,而當你的手臂向內划水的軌跡路線較長,到達或接近身體中線時再轉而向外、向上推水時,因為手臂對水方向的轉變動作就會使速度降低。當轉向完成後再次向外、向上開始推水動作時又會使速度再次出現高峰,整個划水路線出現兩個速度峰值,這就是雙峰划水。
自由式、蝶泳劃手單峰模式
與之相反,如果我們內劃時手臂向內的幅度比較小,在離身體中線較遠時就開始轉而開始推水動作,手臂轉換的方向或者說角度並不大,那麼整個內劃與推水的路線就會比較接近一條直線,那麼此時的內劃以及推水只會出現一個速度峰值,我們稱這種划水路線為單峰划水。
對於仰泳的劃手軌跡而言,有一點需要注意,仰泳的划水路線主要分為雙峰划水與三峰划水。是的,它沒有單峰划水模式,如果你在遊仰泳時手臂入水後直接兜個大圈向後划水是一個錯誤動作。
仰泳劃手雙峰模式
仰泳的基本划水路線主要為①下劃、②上劃、③第二次下劃(推水)、④出水。
上面的划水軌跡就是一個雙峰划水,下劃不產生推進力,上劃時因為手臂產生向後的動作所以會產生一個速度高峰,而當轉動方向開始第二次下劃時推進力會略微降低引起減速,在第二次下劃(推水)時又會產生一次速度高峰,隨後手臂出水,這就是仰泳的雙峰划水。
仰泳劃手三峰模式
仰泳三峰划水與雙峰划水的區別主要在於多了一次上划動作,它的基本划水路線為①下劃、②上劃、③第二次下劃(推水)、④第二次上劃(推水)、⑤出水。簡單理解三峰划水就是:它把雙峰模式下的第二次下划動作拆分成兩部分,下劃與上劃。在推水時沒有選擇下劃推水到底後直接出水,而是增加了一個上划動作再出水。
之所以能多做出一個上划動作主要是因為運動員在第一次下劃與上劃時路線較短,而在第二次下劃時下劃到離水面更深的位置。這使他們第二次下劃時的路線被延長,可以選擇不將手臂直接推到底再出水,而是再改變方向上劃一次後出水。整個划水路線出現三個峰值①第一次上劃一次、②第二次下劃(推水)一次、③第二次上劃(推水)一次,這就是三峰划水。
之所以自由式、仰泳以及蝶泳都提倡使用峰值較多的划水軌跡主要是因為:
我們在向後划水時會將相同的水推向後方,而隨著這部分水向後移動的速度加快,我們的手臂就需要更快的速度才能追趕到水,否則這部分水給我們產生的反作用力就會減弱,使我們的阻力推進力減小。而在轉換划水方向時,我們就可以重新獲取新的、相對靜止的水,其產生的阻力推進力不會下降很多。所以儘管轉換對水方向時會有瞬間掉速的現象產生,但是整體而言推進力更足。
可能有部分泳者會覺得「這不是S型划水嗎?過時了!」再次重申一下:
過時的是手在划水時做出的不停改變對水攻角的搖櫓狀動作。這種類似折線的划水「路線」沒變,只不過沒以前那麼誇張而已,換句話說就是:阻力推進力佔推進力的主導地位,我們在划水時要全程保持手掌一直向後對水(不要做搖櫓動作),但是折線式的划水可以使你在轉換划水方向時獲取更多的阻力推進力,你也不需要用超越速度極限的劃手速度去追趕那些初期抓到的向後移動越來越快的水。
通過以上闡述你可能會想:既然雙峰模式划水推進力更足,那為什麼本文的標題會提到「除了蛙泳」?是的,蛙泳的雙峰划水的確會產生更大的推進力,並且它產生推進力時也更早,因為當雙手超過肩寬就有了向後的划水動作,但是有一點你需要注意:因為外劃路線的延長使整個划水路線的內劃路線縮短,這時的內划動作還沒有來得及產生最大推進力就需要前伸手臂,這使雙峰模式的內劃推進力最高峰沒有單峰模式在內劃時產生的峰值高。
我們知道當手臂內划動作結束時除了要馬上伸臂外你還需要立即開始收腿動作,而收腿動作是蛙泳阻力最大的時刻,所產生的掉速也最嚴重。所以此時如果你的內划動作產生的推進力峰值越高,那麼因為收腿動作產生的減速也就越低,所以雖然蛙泳的雙峰模式劃手推進力整體會更大,但是內劃速度最高峰值不如單峰劃手,所以蛙泳採用單峰划水軌跡的優勢性價比上是大於雙峰划水軌跡的。
有一點需要注意,雖然對於除蛙泳外的另外三種泳姿而言多峰划水更有優勢,但是多峰划水對手臂力量也擁有更高的要求,並且有些使用特定其它技術的遊泳者盲目使用多峰划水反而還不如採用峰值較少的划水軌跡更快。比如兩次腿的自由式就不適合採用雙峰划水,因為由於打腿次數較少,在一臂划水內劃時沒有異側腿的下打支撐平衡,此時過長的內劃路線以及過大的內劃角度就會導致身體的側向直線性遭到破壞反而使遊速更慢。
本文由中遊體育原創,每天分享一個遊泳小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