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上實現雷射雷達!MIT 在讀博士拿獎學金創立公司,產品 3 年內或...

2020-12-09 雷鋒網

作為一項高精尖技術,「雷射雷達」被用於航天、測繪、自動駕駛等領域,但體積、成本、工作環境等因素仍對其有所制約。

其實早在 2016 年 8 月,MIT(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就聯合 DARPA(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給出了一個解決方案:將雷射雷達傳感器封裝到單晶片上, 尺寸僅 0.5 毫米×6 毫米(下圖是雷射雷達和一枚十美分硬幣的對比圖)。

這一設計被稱為 lidar-on-a-chip,採用 CMOS 晶圓廠的 300mm 製造工藝,一顆傳感器的生產成本在 10 美元左右,相比市面上的雷射雷達傳感器來說簡直是白菜價——據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旗艦出版物 IEEE Spectrum 當時報導,商用高端雷射雷達系統的價格在 1000 到 70000 美元之間。

那時,MIT 光子微系統小組就希望將體積大、價格高的機械雷射雷達系統集成到微晶片上,實現量產。

如今,MIT 和 DARPA 的雷射雷達傳感器研發工作仍在繼續。不久前 MIT 展示了新型固態 lidar-on-a-chip。2020 年 12 月 1 日,IEEE Spectrum 發表了一篇報導,講述了 MIT 是如何推進下一代雷射雷達傳感器發展的。

MIT 成立 Kyber Photonic 應對挑戰

所謂雷射雷達即 LiDAR,是以發射雷射束探測目標的位置、速度等特徵量的一種雷達系統。雷射雷達傳感器通過掃描波長 850-1550 納米的光束、利用反射的光信號建立區域三維地圖,從而提供空間信息。不論是白天還是夜間,雷射雷達都能提供高解析度及明確的範圍和速度信息。

其工作原理是,向目標發射探測信號,將反射回來的信號與發射信號進行比較並作適當處理,從而獲得目標的眾多參數。

雷射雷達能夠獲取三維地理信息,不僅能作軍事用途,相關數據也被廣泛用於資源勘探、城市規劃、農業開發、環境監測、交通通訊、防震減災等眾多方面。

工業界,自動駕駛、機器人(比如掃地機器人、物流機器人)、無人機、乃至 iPad Pro 2020 和 iPhone 12 Pro 系列中,均有雷射雷達加持。

雷射雷達傳感器可幫助自動駕駛汽車探測到其他車輛、自行車、行人以及道路上任何構成潛在危險的障礙物,它獲取到的信息至關重要,因而也被稱為是自動駕駛汽車的眼睛。

誠然,測距雷射雷達有望使得機器以非常高的精度觀察世界並對機器進行導航,但在雷射雷達被自動駕駛車輛和機器人廣泛使用之前,雷射雷達傳感器需要大量生產,性能需要提升,成本也需要比目前的商用系統成本(幾千美元上下)低兩個數量級。

MIT 表示:

全自動駕駛汽車的應用空間更加凸顯了雷射雷達行業面臨的性能與發展挑戰。

雷射雷達面臨的具體要求比如:

單位成本約 100 美元;200 米範圍以外反射率在 10% 左右;最小視野(FOV)為水平 120°、垂直 20°;角解析度 0.1°;每秒至少 10 幀,每幀十萬像素;製造速度每年數百萬個。2020 年年初,MIT 成立了一家名為 Kyber Photonic 的公司,旨在通過新的集成光子設計來解決上述挑戰。

Kyber Photonic 聯合創始人、CEO Josué J. López 在萊斯大學獲物理學學士學位,在 MIT 獲理學碩士學位,目前在 MIT 攻讀電子工程博士學位。

他在下一代成像和傳感技術方面擁有十年的經驗,是非營利組織 Activate 2020 Fellow,獲得了由 DARPA 支持的一項為期兩年的獎學金(這項獎學金旨在幫助科學家們將創新成果推向市場)。

在 DARPA 的支持下,MIT 在 Kyber Photonic 的一個小組設計了新型固態 lidar-on-a-chip 結構。MIT 表示:

與目前最先進的雷射雷達相比,這一設計視野相當廣闊、控制方法簡單,並有希望通過集成光子學產業的晶片規模製造方法,將規模擴大到數百萬個單元。

新型固態 lidar-on-a-chip 結構

IEEE Spectrum 拆解了該結構的兩個關鍵概念。

一是固態,即不使用活動部件,消除了機械模式的故障。

二是 lidar-on-a-chip,指將雷射、電子、探測器和光學光束控制機制全部集成到晶片上。

正是由於這一架構可以充分利用與 CMOS 兼容的材料、半導體行業建立的晶片規模製造方法,現存的雷射雷達難題有望被解決。正如 IEEE Spectrum 在報導中所說的那樣:

一旦最終的解決方案被證實,我們就可以預期,雷射雷達傳感器就像電腦、手機內部的集成電路一樣,每年生產數億個。

具體來講,MIT 光子學團隊和 MIT 林肯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合作開發了固態光束轉向的替代解決方案。

過去 3 年,研究人員已經設計、製造並在實驗中成功演示了一種新的固態波束控制架構,這一架構可在近紅外環境下工作。

下圖是基於平面透鏡的光束轉向架構示意圖:近紅外雷射通過光纖耦合到晶片上,雷射穿過由馬赫-曾德爾幹涉儀(MZI,主要用於觀測從單獨光源發射的光束分裂成兩道準直光束之後,經過不同路徑與介質所產生的相對相移變化)開關樹形成的光開關矩陣,然後光線被饋送到一個平面透鏡中,平面透鏡既可準直光,也可將光轉向,通過光柵將其散射到平面外。

下圖是晶片的二維橫截面,整個水平視場被從波導發射的光束覆蓋。

基於此,一個解析度為 0.1° 的 100° FOV 雷射雷達系統也能實現了。可以說,這一架構能夠滿足雷射雷達應用所需的 FOV 和解析度要求。

實際上,這一方案的其中一處靈感來自於羅特曼透鏡(Rotman lens)。

20 世紀 50 年代後,隨著跟蹤雷達、衛星通信等領域對多目標應用環境的要求增加,基於準光學原理的透鏡多波束技術出現,而羅特曼透鏡則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項技術。無需有源電子相位控制,羅特曼透鏡就能在微波環境下實現無源波束形成網絡。

與此同時,為滿足雷射雷達 200 米的射程要求,研究人員還為相干檢測方案(MIT 稱之為調頻連續波,FMCW)設計了系統,而不是傳統的利用飛行時間(ToF)的檢測方式。

據了解,FMCW 的優勢在於:可提供瞬時速度信息、不易受其他光源幹擾。儘管成本、產量等因素還未得到驗證,幾家射程超過 300 米的雷射雷達廠商已成功演示了 FMCW。

那麼,該結構效果如何?

研究人員使用光纖耦合可調雷射器對波長 1500-1600 nm 的平面透鏡光束轉向進行了測試。測試證實,新型固態 lidar-on-a-chip 的 FOV 可達到水平 40°、垂直 12°。經過一番調整後,其 FOV 甚至達到了水平 160°、垂直 20°。

下圖顯示了晶片在平面透鏡光束的控制下紅外圖像組成的動畫。

展望未來,MIT Kyber Photonic 研究人員表示:

我們的最終目標是,在未來的兩到三年內實現一個錢包大小的雷射雷達晶片單元,並且擁有一條清晰的生產路徑,實現低成本、高可靠性、高性能和可擴展性,適用於自動駕駛汽車等行業。

引用來源:

https://spectrum.ieee.org/tech-talk/semiconductors/design/kyber-photonics-solid-state-lidar-on-a-chip-system

https://spectrum.ieee.org/tech-talk/semiconductors/optoelectronics/mit-lidar-on-a-chip

https://www.ll.mit.edu/news/mit-spinoff-building-new-solid-state-lidar-chip-system

雷鋒網雷鋒網雷鋒網

相關焦點

  • 晶片上實現雷射雷達!MIT在讀博士拿獎學金創立公司,產品3年內或將...
    其實早在 2016 年 8 月,MIT(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就聯合 DARPA(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給出了一個解決方案:將雷射雷達傳感器封裝到單晶片上, 尺寸僅 0.5 毫米×6 毫米(下圖是雷射雷達和一枚十美分硬幣的對比圖)。
  • MIT聯合 DARPA將雷射雷達傳感器封裝到單晶片上
    其實早在 2016 年 8 月,MIT(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就聯合 DARPA(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給出了一個解決方案:將雷射雷達傳感器封裝到單晶片上,尺寸僅 0.5 毫米 × 6 毫米(下圖是雷射雷達和一枚十美分硬幣的對比圖)。
  • Mobileye自研雷射雷達 EyeQ6晶片2023年上市
    EyeQ6晶片2023年上市。 文丨楊晶 編輯丨小叮噹 據外媒報導,英特爾公司旗下的自動駕駛公司Mobileye的執行長周二制定了2025年自動駕駛汽車系統的計劃,該系統將使用自研的雷射雷達傳感器,而不是Luminar Technologies
  • 自動駕駛雷射雷達的顛覆者-Luminar|自動駕駛|雷射雷達|luminar|...
    如果從結果上來看,這些都是處於AutoPilot開啟狀態的汽車無法識別被測物體而導致的意外事故。但在技術層面上,早期特斯拉產品的傳感器配置和如今特斯拉產品的傳感器配置已經發生了質的改變。2016年之前的Model S使用的晶片是Mobileye公司的EyeQ3晶片技術,以單攝像頭為主,輔以毫米波雷達等傳感設備。
  • Ouster 的獨特思路:數字雷射雷達如何打破傳統雷射雷達的桎梏?
    上圖為 Ouster 雷射雷達產品對於自動駕駛來說,車載雷射雷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一領域也吸引了大批玩家蜂擁而入。包括今年 CES 上發布的超廣角雷射雷達 OS0 和遠距離雷射雷達 OS2,以及去年發布的中距離雷射雷達 OS1 在內,目前,Ouster 所有型號的傳感器均已量產,使用場景覆蓋自動駕駛、無人機、安防等多個領域。
  • 車載雷射雷達,黎明前的黑夜,抑或洗牌前的泡沫?
    汽車商業評論認為,雷射雷達近期廣受關注,和其性能的提升、適應能力的增強及價格的大幅下降有密切關係,但車規級高性能雷射雷達,是否能在短期內實現在量產車上的大規模使用,可能是決定主攻汽車領域的雷射雷達公司命運的關鍵。
  • 深度剖析國內主流VCSEL廠商在雷射雷達上的應用布局
    ;3)腔長量級與波長相近,甚至更小(半波長量級),故縱模間隔較大,可實現單縱模出射;4)可得到較大的馳豫振蕩頻率,從而實現較高的調製頻率;5)出射圓形光斑,易於與光纖耦合;6)封裝簡易,且可以形成二維雷射陣列;7)預期工作壽命達 10 萬小時及以上。
  • 自動駕駛雷射雷達的顛覆者--Luminar
    如果從結果上來看,這些都是處於AutoPilot開啟狀態的汽車無法識別被測物體而導致的意外事故。但在技術層面上,早期特斯拉產品的傳感器配置和如今特斯拉產品的傳感器配置已經發生了質的改變。2016年之前的Model S使用的晶片是Mobileye公司的EyeQ3晶片技術,以單攝像頭為主,輔以毫米波雷達等傳感設備。
  • 自動駕駛雷射雷達的顛覆者——Luminar(LAZR.US)
    如果從結果上來看,這些都是處於AutoPilot開啟狀態的汽車無法識別被測物體而導致的意外事故。但在技術層面上,早期特斯拉產品的傳感器配置和如今特斯拉產品的傳感器配置已經發生了質的改變。2016年之前的Model S使用的晶片是Mobileye公司的EyeQ3晶片技術,以單攝像頭為主,輔以毫米波雷達等傳感設備。而如今Model 3使用最新的英偉達自動駕駛晶片,處理速度遠超當年晶片水平。
  • 2020年汽車用雷射雷達行業研究報告
    目前僅有法雷奧的一款 4 線機械式雷射雷達實現了車規級的量產 搭載。對於 RoboTaxi 車隊來說,高昂的雷達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車隊的規模擴張;而對於 L3 乘用車來說,過高的雷射雷達成本和潛在風險也不在主機廠可接受範圍之內。
  • 雷射雷達 看這一篇就夠了
    此外,中國市場上的雷射雷達晶片,特別是信號處理所需的元器件主要依賴進口,這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雷射雷達的生產成本,因此多家國內的晶片企業都在爭取通過各自的優勢技術填補上國內市場在此領域的空白。   Quanergy 成立於 2012 年,2014年推出其第一款產品 M8-1,並在奔馳、現代等公司的實驗車型上得到應用,M8 之後Quanergy 相繼發布的產品都開始走固態路線,採用了 OPA 光學相控陣技術,規模量產後將大幅降低傳感器價格。Ibeo 成立於 1998 年,是全球第一個擁有車規級雷射雷達的企業,其於 2017 年推出了全固態雷射雷達 A-Sample 樣機。
  • 英特爾子公司Mobileye正在研究內部雷射雷達傳感器
    集微網消息,日前,英特爾(INTC)旗下子公司Mobileye分享了其開發2025年自動駕駛汽車系統的計劃。天眼查顯示,Mobileye是一家以色列企業,自從創立起來十多年一直專注在ADAS(輔助駕駛技術)領域,提供能夠讓汽車觀察周圍世界的攝像頭、軟體以及其它組件。
  • Mobileye自動駕駛2025計劃曝光自研雷射雷達EyeQ6晶片2023年上市
    近日,外媒報導稱,英特爾公司旗下Mobileye執行長Amnon Shashua周二制定了2025年自動駕駛汽車傳感器系統發展計劃,該系統將使用內置的雷射雷達傳感器而不是Luminar提供的雷射雷達的單元。同時,Mobileye計劃繼續研發新的晶片,下一代晶片名EyeQ6預計2023年上市。
  • 雷射雷達行業主要呈現出哪些特徵?
    自動駕駛、機器人場景的放量應用,為雷射雷達注入新一輪活力。2020年新老玩家的同場競技中,雷射雷達行業主要呈現出哪些特徵?技術上又有什麼新趨勢?資本重點考量創業公司的哪些能力呢?   雷射雷達市場回暖 雷射雷達作為先進探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行業發展與應用場景深度綁定,其中,3個時間點很關鍵。
  • Mobileye自動駕駛2025計劃曝光:自研雷射雷達、EyeQ6晶片2023年上市
    文丨AutoR智駕 諾一Mobileye也要造雷射雷達了。近日,外媒報導稱,英特爾公司旗下Mobileye執行長Amnon Shashua周二制定了2025年自動駕駛汽車傳感器系統發展計劃,該系統將使用內置的雷射雷達傳感器而不是Luminar提供的雷射雷達的單元。
  • 從晶片到產品,國產毫米波雷達產業鏈全面梳理!
    雷射雷達以及毫米波雷達。2019年3月,發布第二代CMOS毫米波雷達晶片SoC-ALPS系列。Alps系列晶片集成了高速ADC、完整的雷達信號處理baseband以及高性能的CPU核。目前,加特蘭微電子在全球已與90多家客戶展開合作。
  • Mobileye將自主研發雷射雷達傳感器
    據外媒報導,12月15日,Mobileye執行長公布2025年自動駕駛汽車系統計劃,未來其系統或將使用自有雷射雷達傳感器,而非Luminar Technologies的雷射雷達產品。  2025年,Mobileye將自研雷射雷達傳感器。
  • 雷射雷達Aeva獲2億美元新融資
    據外媒報導,由兩位蘋果公司前工程師創立的雷射雷達初創公司Aeva從香港對衝基金Sylebra Capital獲得了約2億美元的新融資。此前,Aeva宣布與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InterPrivate Acquisition Corp.合併,交易後其市場估值為21億美元。
  • 不同於特斯拉的路線蔚來ET7搭載的雷射雷達是什麼?
    2)混合固態雷射雷達根據諮詢機構麥姆斯的定義,所謂「混合固態」是指對採用半導體「微動」器件——MEMS掃描鏡在微觀尺度上實現LiDAR發射端的雷射掃描方式。混合固態雷射雷達相比於機械式雷射雷達,其優點體現為,採用MEMS微振鏡替代了機械式產品中的宏觀掃描儀,利用MEMS微振鏡可將機械部件集成到單個晶片,並藉助半導體工藝生產,降低成本和產品體積。
  • 幾千塊能買雷射雷達,大疆進軍自動駕駛,旗下公司雷射雷達首亮相
    在 CES 2020 現場,大疆旗下 Livox 公司兩款可用於 L3 或 L4 級別自動駕駛的雷射雷達(LiDAR)新品正式亮相,一款名為「Horizon 地平線」,另一款名為「Tele-15」。這也證實了大疆進入自動駕駛領域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