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園蔬。碧水溪魚。笑先生、網釣還鋤。小窗高臥,風展殘書。看北移山,盤谷序,輞川圖。白飯青芻。赤腳長鬚。客來時、酒盡重沽。聽風聽雨,吾愛吾廬。笑本無心,剛自瘦,此君疏。——【宋代】辛棄疾《行香子.白露園蔬》
白露簡介
白露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十五個節氣,也是秋季的第三個節氣。每年09月07日-09月08日時太陽到達黃經165°時交節。它與處暑、寒露、及霜降等節氣一樣,都是表示氣候變化的節氣。
這個時節,早晚溫差加劇,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露水。而傳統文化中,每個季節都有屬於自己的五行屬性。不同的屬性決定了季節不同的顏色。秋季五行屬金。五色屬白,故而秋露也被稱為「白露」。白露節氣的開始,標誌著涼爽秋季的正式到來。
白露時間
白露是在公曆每年09月07日-09月08日之間,即太陽位於黃經165°。
2020年白露時間:09月07日 12:07:54,農曆庚子鼠年七月(小)二十,黃帝紀元4717年07月20日。
白露氣候
白露時節氣溫逐漸下降。正所謂露從今夜白,天自此日涼。但是由於我國的疆域實在是遼闊,各地呈現不同的氣候特點。當長江流域還在渴望第一場秋雨的時候,西南地區東部、華南和華西地區卻已經陰雨連綿。東南沿海,特別是華南沿海甚至還可能出現大暴雨。
中國農民很早就發現「白露」的露水與天氣存在某種關係,並將之總結成農諺,「幹霧露陰,溼霧露晴」。意思是如果白露時節,露水多的話,那麼今天就是個大晴天。反之,就是陰天,甚至還可能會有雨水。現代科學研究也已證實了此句農諺的準確性,雖然不是100%,但也相當準確。他們雖然沒經過科學系統的學習,卻能直指露科學本意,不得不說是一件神奇的事情。
白露三候
白露三候:第一候鴻雁來;第二候玄鳥歸;第三候群鳥養羞。意思是說:白露時節,北方的嚴寒氣候不再適合候鳥的生存,鴻雁,即大雁與玄鳥,即燕子依次飛往溫暖的南方貓冬,那些不會遷徙的鳥類也開始為了能順利熬過食物短缺的冬季,而提前儲備過冬口糧了。
白露習俗
(1)白露茶:
民間有「春茶苦,夏茶澀,要喝茶,秋白露」的說法,此時的茶樹經過夏季的酷熱,白前後正是它生長的極好時期。白露茶不似春茶那麼嬌嫩、不經泡,也不似夏茶那樣乾澀、味苦,而是有一股獨特的甘醇味道,仿佛在時間中熬出了最濃烈的品性。
(2)祭禹王:
白露時節也是太湖兩岸的漁民祭祀禹王的日子。禹王即傳說中的治水英雄大禹,當地人稱之為「水路菩薩」。為了尋求他的庇護,白露時節,兩岸的人紛紛趕往湖心小島的禹王廟進行祭祀。據清《太湖備考》所載,禹王香期一般為七天,前三天祭拜,後三天酬神,最後一天還要送神。
白露食材
白露時節,氣候乾燥,養生應當以養肺潤燥為主,日常飲食不宜吃辛辣之物,而應該多吃性平味甘或甘溫之物,以及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的平補食品。譬如柚子、百合、白蘿蔔都是不錯的選擇。
而銀耳也是一種很適合白露時節食用的食物。傳統醫學認為銀耳味甘、性平,歸肺、胃、腎經;有補脾開胃、益氣清腸,滋陰潤肺的作用。現代研究也表明,銀耳中富含膠質、多種維生素和17種胺基酸及肝糖。其中還含有一種重要的有機磷,能夠消除肌肉的疲勞。
白露食譜
(1)銀耳露(來自網友美廚娘cindy):
【材料】銀耳 半朵、紅棗 30 克。
【調料】冰糖 些許。
【做法】
① 銀耳清水泡發,清洗乾淨後掰成小朵,紅棗去核切片。
② 將銀耳、紅棗放入豆漿機/破壁機,加入清水至水位線,大概1400毫升。
③ 煮開後,根據個人口味,加入適量的冰糖調味。
(2) 鹹梅蒜蓉蒸鰻魚(來自網友米媽私廚):
【材料】鰻魚 1條(600克)、紅椒 1/2 個、蒜 若干、鹹梅 2 粒。
【調料】生抽 1勺、白糖 10克。
【做法】
① 鰻魚用溫水洗淨身上粘液,切花刀。
② 倒入調料,抓勻醃製20分鐘左右。
③ 裝盤入鍋,大火燒開後,放入蒸15分鐘,即可上桌。
白露常識
白露時秋意濃濃,萬物蕭瑟,草木凋零,人們容易受到外界壞境的影響,而產生一種不可抑制的感傷情緒,即所謂的「傷春悲秋」。因此,此時需要格外注意保持心境的平和,切忌大悲大喜,以免傷心、傷神、傷身,可以藉助寫字、靜坐、彈琴等方式來放鬆心境。
適當地多出去走走,曬曬太陽,也有助於改善情緒。研究表明,充足的日照,能夠促進腎上腺素、甲狀腺素以及性腺素的分泌,這將大大改善情緒低落、精神抑鬱等各種不良心理。不妨趁著晴天多曬曬太陽吧。
本文系岐黃問答獨家稿件,禁止一切形式的轉載、盜用以及洗稿,未經同意擅自盜用,將追究到底。
今日互動:你們家鄉過白露時節有別的什麼講究嗎?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