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崇拜,以誰為中心?(章啟攀)

2021-02-21 OC舉目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2017.06.29

人類受造、活在這個世界上的目的是什麼?《威斯敏斯特信經》第一條告訴我們:「人活在這世界的目的是榮耀上帝,並且以祂為樂。」聖經在《以賽亞書》43章7節說:「就是凡稱為我名下的人,是我為自己的榮耀創造的,是我所做成,所造作的。」

這並不是說上帝缺少榮耀,需要人類為祂加上榮耀,才會變得更加榮耀。祂是榮耀的本體,一切的榮耀都是從祂而出的。如太陽光照大地,不需要什麼光使太陽更亮,因為它本身就是光體。榮耀上帝是我們的需要,是我們活在這個世界的意義。

如何才能榮耀上帝呢?當然,我們每天的生活與言行,都能夠用以榮耀上帝。上帝更要透過教會——基督的身體,彰顯出來。教會是基督用重價的寶血贖買的(參《林前》6:19-20)。我們在教會中榮耀上帝,是藉著教會的崇拜來實現的。

筆者願從聖經所啟示的崇拜原則出發,就當今教會崇拜的現狀,做一些探討。

一、聖經中的崇拜原則——以上帝為中心

受世俗文化與後現代主義思潮的影響,而今人的思想模式與意識形態,「無形地開始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為出發點的生活哲學,同時也影響著個人與社會的發展,教會在其中也不能倖免……特別是教會公眾的崇拜生活。要……崇拜的事上有真正的歸正與更新,必須要撇棄文化負面的影響,歸回聖經所啟示的真理原則中來。」(注1)

聖經所啟示的崇拜原則,到底是什麼呢?主耶穌受洗之後,魔鬼把主耶穌帶到高山上,以萬國與萬國的榮華試探祂,而條件是拜魔鬼。對此,耶穌回答:「當拜主——你的上帝,單要事奉祂!」(《路》4:8)我們看到了非常清楚的原則:唯有上帝是我們敬拜的對象與中心。

真正的敬拜,如蕭壽華牧師所說:「是人對聖經所啟示的神做正面的回應,並以神為敬拜的中心。在崇拜中,我們按聖經所啟示的原則,誠心的承認神的偉大、智慧、全能。藉著詩歌、禱告、奉獻,把我們的尊崇獻上,確認祂是配得的,祂理應得到我們完全的崇敬。」

從新舊約聖經中的一些例子,我們可以清晰看到,上帝是敬拜的中心(注2):

1. 從摩西會幕看

以色列民從埃及出來的時候,上帝藉著摩西,把百姓帶到了西乃山,頒布十誡與律法,設立了敬拜的條例與禮儀。上帝吩咐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建造會幕,並親自啟示了會幕的藍圖(參《出》25:8-9、40)。

會幕分3層,有外院、聖所、至聖所。會幕的裡層是至聖所,在至聖所裡有上帝的約櫃與施恩座。這裡是上帝與以色列民顯現與說話的地方。大祭司一年一次帶著牛羊的血進入至聖所,與上帝會面。

從《出埃及記》可以看出,會幕是以色列人敬拜的中心,至聖所是會幕的中心,約櫃、施恩座是至聖所的中心。可見,上帝是祭司事奉的中心,是以色列全民敬拜的中心。上帝在律法中明確指出,在以色列境內不可有任何的偶像,除了上帝不可拜其他的神。因為上帝是獨一創造萬物的主(參《申》6:4),除祂以外再無別神。

2. 從教會的功能看 

教會是蒙上帝呼召、重生之人的聚集。教會是基督的身體,是以耶穌基督為元首的。教會的主要功能,是傳福音,見證主,把人帶到上帝面前,在教會裡成長,一同敬拜上帝、事奉上帝、榮耀上帝。教會是主耶穌用寶血所贖買的,是聖靈的殿(參《徒》20:28;《林前》6:19-20;《弗》2:19-22)。

故此,教會一切的事工都當以上帝為中心,靠主耶穌的名而做。教會若失去了這個目標,一切都失去意義。

3. 從天上的敬拜看 

《啟示錄》第4章所描述的天上的敬拜場景中,我們看到了永坐寶座的主、我們的上帝,並天上的大敬拜。我們看到了上帝的偉大、尊貴與榮耀——祂不單是教會敬拜的中心,更是世界的中心、宇宙的中心!

4.小結

從以上的例子中,我們看到了一個不變的總原則——崇拜,是以上帝為中心。

這裡所說的上帝,是指三位一體的神:聖父、聖子、聖靈。我們唯有清楚認識上帝的三而一的特性,才能在敬拜中保持平衡。保羅‧康安說:「基督徒的崇拜特徵,取決於上帝藉啟示所顯示出來的本質。這啟示基本上是三而一的。所以,廣義來說,三一神觀無可避免地構架了崇拜方向。」(注3)

在敬拜的時候,有人可能只注重聖父的位格,有人只注重聖子耶穌,有的人則注重聖靈。這是偏頗的。三位一體的上帝的三個位格,在我們的敬拜中應得到同等的尊重。因為我們所敬拜的上帝,是完整不可分割的一體。「在敬拜上帝的時候,我們會說:天父,或者主耶穌,或者聖靈。但在我們稱呼每一個的時候,都包括上帝的全部。」(注4)

三一神是我們敬拜的對象,如保羅所說:「我們兩下藉著祂被一個聖靈所感,得以進到父面前。」(《弗》2:18)就是說,我們被聖靈感動,靠著聖子耶穌,來到父面前,與上帝相交、對話。正如密克斯所言:聖靈上帝授權我們敬拜祂,聖子上帝是崇拜的創始者,而父上帝乃是創造我們,使我們有潛能,可自如地回應祂對我們無盡的愛,使我們能滿心喜樂和感謝祂(注5)。

二、教會崇拜的現狀反省

進入21世紀,在現代與後現代思潮的影響之下,教會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包括崇拜方面。

1. 崇拜自我中心化

什麼是崇拜自我中心化呢?就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崇拜方式。置身功利社會,事事講求快、有效率,不在意過程,只要以最短時間達致目的。

「消費文化」的全面滲透,已徹底改變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不要以為消費主義只影響人的外在生活,它更是一種建立自我身份的方法——高舉理性的人說「我思故我在」,消費主義者則說「我消費故我在」(注6)。我們不難發現,這句話正表達出以個體為主的個人主義。

受世俗主義潮流的影響,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教會的崇拜也變得越來越自我中心了。從前那種對主的單純、專一,越來越少。參加聚會,目的性越來越強。在崇拜中,越來越注重個人感受、追求感官上的滿足。

例如,有人為了有釋放或興奮的感覺,會播放抒情的音樂,會使用電子樂、打擊樂器;有時大哭,有時大笑——我不反對在崇拜中哭與笑,但不應該是純粹的情感發洩,而應該是聖靈感動的情感流露。「我們要時常提醒自己,我們所敬拜的對象永遠是上帝自己。

在崇拜中,如果我們沒有按上帝的本質,以心靈和誠實去敬拜祂的話,一切都將變得毫無意義。因為,我們崇拜的目的不是為了自己的感受與得失,而是讓上帝在我們的崇拜中得享受,得榮耀;盡心、盡意地把一切感謝、讚美、敬拜獻給祂。」(注7)

因此在崇拜中,任何影響我們與上帝關係的人、事、物,都應該撇除。因為,上帝永遠是我們敬拜的中心。

2. 崇拜禮儀世俗化

而今的社會,早已被「世俗主義」侵蝕到不可逆轉。許多教會在不知不覺中,認同了世俗的價值觀。特別是在崇拜的禮儀上,包括歌唱的方式、講道的方式、所用的樂器等,都隨波逐流。

有些教會認為,只要能引人信主,用任何方法敬拜都沒關係,可以使用舞蹈、小組領唱、現代樂器、投影機加大屏幕、掛彩旗,歌唱讚美時都站立,手舞足蹈。誰都可以上臺,參與帶領崇拜,隨意分享經文。在講道方面,不再注重解經,而是注重心理輔導及實際生活指引……這一切,都是世俗化的表現。

「只要能引人信主,任何方法都可用」,絕對是錯誤的(雖然錯誤的方法也可能取得一些成效)。我們必須知道,不可功利性地衡量崇拜的價值。重點是,信徒在崇拜中、崇拜後的見證,成為了傳福音的管道(注8)。一切的禮儀必須聖化,回歸聖經真理,有屬靈的表徵意義。

3. 崇拜音樂流行化

教會崇拜最大的改變是在音樂上。一直沿用的傳統聖詩,被流行短詩所取代。不管歌詞或旋律,都採用現代流行的風格。容易上口的短歌,可以重複頌唱一小時,會眾易投入,宗教感情完全釋放出來。而那些經得起時間考驗、曲詞皆優的傳統聖詩,卻被視為「太重」或「過時」……這其實已陷入了世俗的「主觀感受主義」及「實用主義」。

這類型短歌音樂,甚至創造出另一種「聖禮」,成為人體驗上帝同在之媒介,構建出上帝與敬拜者之間的一種神秘關係——崇拜者高舉雙手,反覆歌唱,顯得很屬靈、很滿足(注9)。

我們必須撫心自問:當萬籟俱寂時,自己是不是一樣可以感動?還是沒有這些音樂,我們就不能和上帝親近了?感官的刺激,終究象是使用嗎啡,一旦上癮,劑量就得一次比一次大,例如排場、音效、燈光,必須一次比一次豪華。那麼,我到底是被詩歌感動呢?還是被旋律?我的淚水是出於聖靈的感動?還是硬被音樂「擰」出來的(注10)?

不適當的歌唱,會破壞崇拜的精神與目的,使崇拜亮起紅燈。

三、對教會崇拜的建議


1. 神學院、教會要教導「崇拜學」與「禮儀學」

雖然不同的教派、不同的教會,有不同的敬拜方式,但崇拜的原則,應該是相同的。如果神學生在神學院沒有學好「崇拜學」、「禮儀學」,出去帶領教會就可能不知所措——要麼放棄帶領崇拜的責任,要麼只好模仿大教會的崇拜方式,學唱別人唱的詩歌,要麼隨便讓沒有信仰根基的弟兄姊妹,在主日崇拜擔任領唱,向會眾傳遞錯誤的神學理念……

為了教會有更好的崇拜規範,神學院、教會都應教導崇拜學、禮儀學。

2. 教會應建立完整的聖樂系統

牧者應多方協助聖樂同工,為教會建立完整的聖樂體系,為上帝國度培養音樂人才。可以建立兒童詩班、少年詩班、青年詩班、成人詩班,以至樂齡(長者)詩班,等等。並組織樂團、手鍾隊等,讓彈奏樂器的弟兄姊妹,也有機會服事上帝。如此聖樂體系,不僅造就教會的音樂人才,更讓教會的弟兄姊妹不論年齡大小,都能以音樂服事上帝。

教會當重視聖樂教育,加強信徒對聖樂的認識,引導信徒多欣賞聖樂,在聖詩、聖樂中與上帝有更深切、更甜蜜的交通,得到靈命的造就。並且,讓一些有音樂才能與負擔的弟兄姊妹,參加更高的聖樂訓練與神學訓練。還可以建立專門的聖樂部門,進行更有效的服事。

3. 教會要建立正統的崇拜神學

耶穌指出:敬拜上帝在於「心靈與誠實」(參《約》4:24)。「誠實」原文或作「真理」,也就是說,敬拜上帝要按真理來敬拜。一切程序、禮儀、音樂、詩歌內容及講章內容等,都要受真理的約束與規範。

學者指出,敬拜使用的音樂,與聖經與神學是密不可分的。預備禮拜時,必須站在神學的立場,就禮拜本身,及其與音樂的互相關係做出分析,才能找到理想的互動方式。故處理這些問題時,除音樂學、禮拜學之外,更須仰賴神學批判(注11)

有的音樂人,因缺乏詩詞及神學方面的素養,無法發現歌詞有神學問題,亦不知其是否與禮拜程序相吻合(注12)……可見,建立崇拜的神學基礎與批判,是何等的重要!

神學可使得音樂不只達到音樂本身的目的,神學還能指明音樂的來源,歸榮耀於上帝的創造。音樂可避免神學成為純粹理性,感動人心思考神學的宗旨,歸榮耀於上帝。神學需要音樂,音樂也需要神學,二者密切的配合,可在禮拜中發揮最大的功能。音樂、禮拜與神學,三者均應追求信仰上的真、善、美,且不斷地進步、成熟,才符合基督福音的精神,及耶穌對人的要求(注13)。

結語

現今教會需要反省,何為以上帝為中心的教會崇拜。基督徒跟上帝的關係,應當是恆常的、永久的,所以基督徒敬拜上帝,也應當是固定的、持恆的,就如吃飯、睡覺一樣,不可或缺,不可不行,也不可隨感而行、隨緣而作(注14)。

註:

1. 黃達強,《崇拜的更新》(香港:建道出版社)頁18。

2. 鄭麗霞編,《宣道會崇拜模式指引》(香港:宣道出版社,2003版)頁62。

3. Paul W.Hoon , The Integrity of Worship (Nashville :Abingdon Press, 1971) P.114

4. 同1,頁24。

5. 參:密克斯,《敬拜上主的喜樂》(臺北:使者出版社),頁45-46。

6. 關啟文、張國棟編,《後現代文化與基督教》(香港:學生福音團契,2002。),頁283。

7. 李映嬌編,《宣道會北角堂崇拜手冊》(宣道出版社 2000版)頁3-4。

8. 朱裕文,《現代崇拜》,頁4。

9. 曾立華,《世俗主義下的崇拜取向》。《教牧期刊》第4期(1997年11月),頁35-36。

10. 葉啟祥,《生命飛揚時我就高唱:敬拜讚美的迷惘與整全》,Saturday, 27 September, 2003, 16:25:21,下載自http://www.pctpress.com.tw/news/2514-2.htm#信仰言論版,頁3。

11. 駱維道,《音樂、禮拜與神學的初步對話》,頁157-158。

12. 同上,頁162。

13. 同上,頁173。

14. 馮錦鴻,《現代敬拜與教會更新》,頁15。

作者為浙江溫州教會全職傳道人。

 

返璞歸真的敬拜

從靜默的敬拜詩歌彈起

有道無靈叫人死,有靈無道叫人狂——如何敬拜才能榮耀上帝?

發掘一位敬拜帶領者(Finding a Worship Leader)

當加爾文遇見盛曉玫

聯繫我們

投稿:editorial@oc.org,請務必註明「投稿給《舉目》」。並附中英文姓名、筆名(若不想用真名發表)、電郵、地址及作者簡介或相關照片。

轉載:請先致郵editorial@oc.org獲得許可,並了解相關注意事項。

相關焦點

  • 教會崇拜禮儀中顏色和符號使用的神學意義
    使徒約翰在《啟示錄》描述永恆中的崇拜,同樣展示了崇拜禮儀的神聖和一致性,雖然潔白的細麻衣為永恆中崇拜的主要色彩旋律(3:3—5,18;4:1—6;7:9—17;19:5—16),但足以說明崇拜中色彩使用的重要。早在初期教會和教父時代一直延續在不同的節期和崇拜中使用不同的色彩。通過聖經和神學了解崇拜中合理恰當的使用色彩和符號,可以幫助教會和信徒對上帝表達更豐富的崇拜。
  • 音樂在教會崇拜中的重要作用
    此外,在基督教的崇拜中,音樂也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要素,不僅表達人對上帝的讚美、信靠、祈禱,同時也能淨化人們的思想、陶冶人們的情操。以下我們透過音樂在崇拜中的功能也藉此去看待音樂在崇拜中的重要性。一、讓人主動投入。歷史上,基督徒崇拜非常強調崇敬和讚美,會眾以歌頌表達讚美。音樂最基本的功能之一,是讓每一個人參與。
  • 重拾崇拜的莊嚴--餘達心
    作者:餘達心(香港中國神學院院長)在短短二十年間,教會的崇拜觀念和實踐經歷了重大的變化,最明顯便莫過於教會音樂方面。教會傳統音樂式微不在話下,最使人感到可惜的是,過往教會在培育音樂藝術和美感擔任著重要的角色,這傳統如今卻瀕於失傳。然而,這樣明顯的變化也不過是表層而已,真正令人關注的反而是音樂背後的崇拜心態與信念。
  • 崇拜禮儀與聖樂 | 第四章 崇拜的禮儀與神學
    2、創造與救贖的故事3、上帝是誰?我是誰?崇拜中我們是實施者、崇拜者,上帝是接受崇拜的。上帝是永恆、自由永有、至美至善至真、獨一的神,祂是創造者。我們是受造者,是寄居的。在早期教會中,信徒受洗加入教會之前所需要的基本真理教導,即以此信經為準則;一般教會的教導也以此為根基,而教會信仰之純正與否也以是否符合信經的教導為考核。在早期教會受逼迫時,信徒皆秘密地信守此信經,直至逼迫結束。而何時成為公共崇拜的一部分則不可考。
  • 此人是誰?竟讓拿破崙與希特勒都如此崇拜?
    拿破崙對此人的崇拜可謂溢於言表,拿破崙是何等心高氣傲,何等意氣風發,能讓拿破崙如此高度讚譽的人物,絕對不是等閒之輩,而且不會比拿破崙弱。此人是誰?能讓拿破崙如此崇拜?答案是巴巴羅薩。法西斯魔頭希特勒在1941年指揮550萬大軍向蘇聯發動進攻,為此他制定了一個計劃並命名為「巴巴羅薩計劃」,希特勒曾不無得意地說:「當巴巴羅薩計劃開始實施時,全世界將大驚失色。」為什麼希特勒將這次行動稱為「巴巴羅薩計劃」,是因為對巴巴羅薩的崇拜。巴巴羅薩是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紅鬍子腓特烈一世。
  • 香港基督教協進會發布「恢復崇拜聚會指引」
    日前,香港基督教協進會於官網發布了「向全港基督教和正教會教堂就恢復崇拜聚會指引」,包括教堂的預備、進入教堂時的防疫、崇拜聚會的安排等幾個方面的信息,為教會恢復聚會做出了很好的引導。下文為「指引」的具體內容:1.
  • 中國靈恩派教會的風險
    例如,在亞洲的韓國,靈恩派教會的領袖趙鏞基等人所提出的「第四度空間」理論,實際上就是一種將極端化的靈恩派思想與韓國本土的鬼神信仰相融合的產物。在非洲的中南部,很多由靈恩派建立的獨立教會不僅對祖先崇拜和多妻制等土著習俗採取狂熱態度,而且其創立者常常被看作本人半神的教主。
  • 誰有權柄定教會和人為異端?(很多人都越過基督了)
    誰有權柄定教會和人為異端?
  • 寶雞市曙光教會獻殿邀請函
    00   讚美    易蓮英傳道  14:00—14:30   崇拜    主持:陳劍 傳道曙光教會老年聖詩班獻詩、主日學獻詩  14:30—15:30    證道:王 紅牧師15:30—17:30   讚美節目   組織:易蓮英傳道岐山教會、扶風教會、十裡舖教會、曙光教會讚美節目    7月13日(周四)
  • 基督教的迷信遺蹟-由聖徒到聖物的崇拜
    殉道者受到崇拜,以至於一旦有人願意殉道,就有一大批基督徒在旁邊保護,不準許任何人幹擾他的殉道。殉道者如此之多,以至於形成一股潮流,讓教會當局不得不下令非得教會認可不算殉道的禁令,以防止不必要的犧牲。信徒也需要新的聖徒來崇拜,需要新的聖徒來激勵基督徒。於是聖徒開始由殉道者轉變為德才具備的主教或者修道院長,以及為教會做出巨大貢獻的信徒。這些人為了基督教事業犧牲的雖然不是生命,卻是自身的世俗欲望和世俗生活,他們以苦修的方式見證著基督教信仰。這種不犧牲生命,在國教化之後的殉道模式被稱為白色殉道,以區別早期的紅色殉道。但是隨著蠻族入侵加上異教衝突依然存在,所以那些紅色殉道依然時有發生。
  • 【聖袍春秋】教會禮袍的由來
    最近英國的《獨立報》報導,今年二月,英國聖公會總議會將討論一個議案,議案如果獲得通過,那麼英國聖公會的牧師很快就會被允許在聖餐崇拜中脫去傳統長袍,改穿休閒服。注意的是,這套袍服自四世紀起就成了基督教會聖職人員的標準服飾並有了專門名稱:白色緊身袍被叫做白長袍(Alb),披肩之後被稱為聖帶或領帶(Stole),外罩的鬥篷外袍被稱為祭披(Chasuable)。
  • 為中國教會禱告
    然而,不是為中國,是為基督。在沿海設立宣教中心,進行社會關懷,興建學校、醫院,出版書刊。 教會的復興,少不了他們同心合意的恆切禱告。因禱告是信徒靈命的呼吸,是聖靈賜給人能力的渠道,是復興教會的最大動力。同時也少不了使徒們順服聖靈的差遣,為主剛強壯膽,傳揚福音,所以教會大復興。宣教士為基督所受的苦,沒有白受,他們的血沒有白流,今天的復興離不開他們的付出……我們要效法忠於主的宣教士們,為完成基督的大使命捨生忘死。
  • 中世紀西歐聖母崇拜為什麼興盛?
    信仰的表述以《聖經》為核心。其核心信念在於愛上帝,以及愛人如己。其在中世紀的主要變化,主要有教徒逐漸放棄了隱修,而積極參與到世俗生活中去。以及最主要的一點,逐漸從聖徒崇拜發展到聖母崇拜,人們開始尊崇聖母瑪麗亞,新教堂也多是以聖母名義建立,譬如巴黎聖母院。
  • 杭州市基督教鼓樓堂與臺北懷恩堂聖詩班舉行「兩岸聯合崇拜」
    2019年7月21日上午,臺北懷恩堂聖詩班來到杭州基督教鼓樓堂開展聖樂交流,雙方藉主日崇拜之際舉行「兩岸聯合崇拜」。市基督教兩會孫彰道主席、會長張耀法牧師,浙江省基督教兩會辦公室副主任孫奕同工及800位弟兄姊妹參與崇拜。聯合崇拜由鼓樓堂朱潔明牧師主禮,徐清牧師證道並祝福。
  • 基督教丨是誰在處心積慮地破壞教會合一?
    使徒保羅針對哥林多教會的紛爭預以嚴厲地責備,使徒的教訓當然不是僅針對哥林多教會,更是警誡歷代教會!他寫給以弗所教會的信中,對教會應該有的真理樣式進行了闡述,他吩咐每一個蒙召的基督徒,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並且,使徒保羅強調身體只有一個、聖靈只有一個,信徒蒙召同有一個指望,任何破壞教會合一、試圖拉幫結派、分裂教會的行為,都出自邪惡、敗壞的撒但,必召致主神的咒詛和嚴厲地審判!
  • 歷史資料 | 英國教會的改革
    「最高治權法案」為英國教會帶來重要的改變,這改變不是在教義上或崇拜儀式上,而是在教會的行政管理上。而且這項改變只是國王取代教皇的地位,成為教會元首。雖然是個大改變,但不能算是改教運動。亨利八世把路德看成異端,早於公元1518年寫了一本攻擊異端的書,題名為「論七聖禮」,教皇為此書特封他為「信仰的護衛者」。
  • 詩班在崇拜事奉中的角色
    新約書卷不提及詩班想當然是因為教會處身於不利於基督教的時勢。教會處處屢屢遭受逼迫,甚至崇拜也要在暗地裡舉行,這樣的聚會又如何能有堂煌華麗的詩班呢!但事實上,早期教會承受猶太教的傳統,若說沒有音樂事奉是不能想像的事。這樣說來,在兩約中間的猶太會堂崇拜中,沒有聖樂事奉也同樣是不可想像的事。因此,我們要相信舊約與啟示錄之間的崇拜歷史中,必毫無疑問地存在歌唱讚美的事奉。
  • 牧者強調主日崇拜的重要性
    張牧師在此提醒會眾,最近有異端邪教專門到教會、到教堂「欺騙人」,說是帶人去「查經」、去到追求長進的「好地方」,然後拉人離開教堂,對此,會眾一定要堅決抵制。講道中,張牧師特別對教堂主日崇拜中的每個程序作了講解,從聖經、教會、信徒不同方面作了說明,提醒會眾每個環節都要同心參與。崇拜程序如下:一、宣召:《詩篇》95篇1、7節呼召大家「來啊」,我們要向上帝敬拜。
  • 事奉講章:詩班在崇拜事奉中的角色
    那是在大衛王立定心意為耶和華建聖殿後(代上十七),耶和華向他啟示一切有關聖殿的建設樣式和工作。如此,詩班的班次、工作和樂器理所當然地包括在內了,因為經文說:「(靈)又指示他(大衛)祭司和利未人的班次,與耶和華殿裡各樣的工作,並耶和華殿裡一切器皿的樣式。」
  • 江蘇神學院舉辦成立20周年慶典暨感恩崇拜
    10月16日為院慶慶典和感恩聖餐崇拜,中國基督教協會駐會副會長單渭祥牧師,江蘇省民族宗教事務局副局長繆文軍,金陵協和神學院、東北神學院、安徽神學院、江西聖經學校等基督教神學院校代表,江蘇神學院全體師生及江蘇省內部分地區基督教「兩會」代表及基督教界特邀嘉賓等共300餘人參加了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