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諾瓦:英王在歐洲大陸的領地如何被普魯士吞併

2021-01-08 船長趣談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長,歡迎乘坐鸚鵡螺號,尼摩船長帶你遨遊知識的海洋。

漢諾瓦是英國王室在歐洲大陸的領地,但在1866年卻被普魯士吞併,那麼漢諾瓦是如何成為英王領地的,普魯士又是如何吞併漢諾瓦的,船長為你細細道來。

一,漢諾瓦選侯國

漢諾瓦選侯國(黃色)

1692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利奧波德一世為了嘉獎不倫瑞克-呂訥堡公爵恩斯特·奧古斯都在大土耳其戰爭(歐洲各國對抗奧斯曼帝國的戰爭)的貢獻,將他提升為選帝侯,自此不倫瑞克-呂訥堡公國成為不倫瑞克-呂訥堡選侯國,因為首都在漢諾瓦,所以又稱漢諾瓦選侯國。1698年恩斯特·奧古斯都逝世,其子格奧爾格·路德維希成為漢諾瓦選帝侯。

喬治一世

1714年英國女王安妮無嗣而終,由她的表哥格奧爾格·路德維希繼承英國王位,成為英王喬治一世,自此漢諾瓦與英國共同推戴一個君主,結成共主邦聯,漢諾瓦成為英王在歐洲大陸的領地。喬治一世只會德語,不會英語,因此不出席內閣會議,任命首相替自己處理政務,成為英國首相制度的開始。

二,法國入侵

七年戰爭

喬治一世成為英王后漢諾瓦保留獨立的議會與政府,接受英王駐漢諾瓦總督的監督。1719年瑞典在大北方戰爭失利,被迫將不萊梅-瓦爾登公國割讓給漢諾瓦。七年戰爭(1756年-1763年)時,為了防止法國入侵漢諾瓦,英國與普魯士結成同盟,共同抗擊法國。1757年法軍佔領漢諾瓦,不久被英普聯軍擊退。

拿破崙帝國

1801年在拿破崙的壓力下,普魯士佔領漢諾瓦,此後漢諾瓦在法國與反法聯盟手中多次易手。1806年法軍佔領漢諾瓦,1807年拿破崙將漢諾瓦併入威斯伐倫王國,由其弟傑羅姆·波拿巴擔任威斯伐倫國王。

三,漢諾瓦王國

漢諾瓦王國

1813年反法聯軍打敗法國,消滅威斯伐倫王國,漢諾瓦重新被英國控制。1814年維也納會議,英王喬治三世將漢諾瓦選侯國提升為漢諾瓦國王,加入德意志邦聯。1837年英王威廉四世去世,其侄女亞歷山德麗娜·維多利亞成為英國女王。因為漢諾瓦實行薩利克法典,嚴禁女性繼位,因此維多利亞無法成為漢諾瓦國王,由威廉四世弟恩斯特·奧古斯特繼承漢諾瓦王位,英國與漢諾瓦的共主邦聯結束。

四,普魯士吞併漢諾瓦

恩斯特·奧古斯特一世

恩斯特·奧古斯特成為漢諾瓦國王后,在漢諾瓦實行專制統治,廢除其兄威廉四世實行的自由主義憲法,要求所有公職人員宣誓效忠自己。漢諾瓦人對此十分不滿,哥廷根大學的7位教授發表抗議信,抗議他的專制統治。恩斯特·奧古斯特十分生氣,將7位教授的職位解除,將其中三人驅逐出境。1848年歐洲革命爆發,漢諾瓦的專制統治受到打擊,被迫實行自由主義憲法。

格奧爾格·弗裡德裡希·亞歷山大·卡爾·恩斯特·奧古斯特

1851年恩斯特·奧古斯特病死,其子格奧爾格·弗裡德裡希·亞歷山大·卡爾·恩斯特·奧古斯特成為漢諾瓦國王。格奧爾格五世繼續實行專注統治,同議會頻繁發生衝突。1866年普奧戰爭爆發,他支持奧地利,反對普魯士,拒絕普魯士解除武裝、保持中立的要求。普魯士趁機入侵漢諾瓦,將漢諾瓦變為普魯士的省,漢諾瓦王國滅亡。格奧爾格流亡海外,呼籲歐洲列強介入漢諾瓦事務,但是沒有得到支持。

總的來說因為英國君主無嗣而終,使得漢諾瓦君主成為英王,使得英國與漢諾瓦組成共主邦聯。英國因為漢諾瓦多次介入歐洲事務,成為英國在歐洲大陸的負擔。最後普魯士統一德國時,英國為了牽製法國,並沒有反對德國統一,使得漢諾瓦王國滅亡。

相關焦點

  • 普法戰爭時,普魯士為何不借法皇投降、法國混亂之機吞併法國?
    這些與普魯士的軍事改革造就的歐洲大陸最強大的陸軍和最優秀的軍官團隊,以及新式後膛槍炮等先進裝備有機結合,使普魯士軍隊裝備精良、保障充足、機動迅速,戰鬥力大大提高。除此以外,更重要的是普魯士對戰爭早已精心籌劃,充分準備。
  • 把普魯士由公國變成王國,奠定霸業根基
    1684年腓特烈一世與漢諾瓦選侯恩斯特·奧古斯特的長女索菲·夏洛特結婚。二,爭奪繼承權但1688年腓特烈一世一成為普魯士公爵,立即宣布條約無效。三,普魯士公爵普魯士公國1688年腓特烈一世即位為普魯士公爵,廢除了4個弟弟對普魯士的繼承權,避免了普魯士的分裂。不久腓特烈一世的表哥荷蘭執政威廉入主英國,成為英王。
  • 遭「萊茵聯邦」威脅、被拿破崙肢解,普魯士如何走向改革之路
    不過,也正是因為這兩場戰爭,導致普魯士面臨在歐洲大陸遭受孤立的局面。加之地處德意志西北部的普魯士地形平坦、易攻難守,所以如何拱衛領土成為歷代君主的為政要務。為了改變這一局面,腓特烈大帝利用歐洲大國之間的矛盾、頻繁展開外交磋商,將其擴張目標對準了東邊日益衰落的波蘭。
  • 普奧戰爭:普魯士奠定在德意志邦聯中的霸主地位
    1864 年8 月1 日,丹麥國王克裡斯蒂安向普魯士和奧地利割讓了兩塊領地的所有主權。兩塊領地暫時由兩國聯合派軍駐守,其未來命運還要等待德意志邦聯的決議。照此時的情形來看,兩國的順利合作似乎將開啟一個二元霸權的和諧時代。這確實是奧地利想要的結果,俾斯麥也盡己所能蒙蔽奧地利。
  • 為何普魯士統一德國時沒有包括奧地利
    最後普魯士的實力超過奧利地,選擇了小德意志方案統一德國。三,放棄大德意志方案的原因一,歐洲列強不希望德意志統一英國實行大陸均勢政策,希望歐洲大陸維持均勢,並不希望歐陸出現一個超級強國,獨霸歐洲。法國為了維持歐洲大陸的霸權,並不希望德意志統一。神聖羅馬帝國時期法國就一直通過各種方法阻撓德意志統一,維持法國在歐洲的霸主地位。俄羅斯的目的是吞併整個歐洲,並不希望德意志統一。英國當時擁有廣闊的海外殖民地,綜合實力位居世界第一。
  • 從1848革命到普魯士統一三部曲,德意志帝國鐵與血的統一
    1815維也納會議上,王朝再次君臨歐洲大地。但是大革命和拿破崙戰爭帶來的思想成果,已經隨著黑格爾,歌德,貝多芬等先賢,用藝術,哲學,文學深入德意志人心中。德國人民的統一意志自拿破崙戰爭結束之後,王權和封建又籠罩了歐洲大陸,在1815維也納會議上,奧地利建立了一個鬆散的"德意志邦聯"。
  • 普魯士王國之普魯士崛起
    最後普魯士擊敗奧利地,完成了德意志的統一。那麼普魯士王國是如何建立與滅亡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布蘭登堡與普魯士條頓騎士團領地自此轉變為普魯士公國,阿爾布雷希特成為普魯士公爵。但普魯士公國是波蘭王國的附庸國,受波蘭控制。阿爾布雷希特及其子孫就是以後布蘭登堡-普魯士的母系祖先,普魯士公國就是以後布蘭登堡-普魯士中普魯士的源頭。
  • 七年戰爭,普魯士一挑四大強國,靠什麼贏得最後勝利?
    在歐洲大陸上普魯士以一國之兵力對戰俄國、法蘭西、奧地利和瑞典四大強國。法國在西,奧地利在南,俄國在東,瑞典在北,普魯士可謂「四面楚歌」,並且這四個大國的領土面積和人口數量都不在普魯士之下。戰爭過程異常艱難,戰鬥相持不下,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大帝幾乎彈盡援絕,曾兩次想自殺,但最終還是頑強地挺了過來。那麼,普魯士究竟靠什麼能夠以一敵四,抵擋住四大強國的圍攻?
  • #歷史# 英格蘭史綱——漢諾瓦王朝至今
    喬治一世於是成為了漢諾瓦和英國的君主,一人統領這兩塊領地。不過喬治一世在漢諾瓦出生,英語不熟練,所以就不參加內閣會議了,改由財政大臣沃波爾主持,沃波爾被認為是英國第一任首相,這便是首相制度的開端。喬治一世和其兒子喬治二世都不說英語,雖然喬治二世不像其父親一樣三天兩頭往漢諾瓦跑,但是他骨子裡仍然是個德國君主。
  • 一直被法國「壓制」的普魯士,憑藉什麼「復仇」成功,翻身奪霸權?
    1815年,拿破崙戰敗於滑鐵盧後,法蘭西第一帝國正式結束,自此歐洲命運的天平開始偏向他的對手—的意志,法蘭西自此永久性地失去了主宰歐洲大陸的機會。此時,耶拿戰役戰敗後的德國,通過國內一系列改革措施,國力迅速崛起。1861年,威廉一世就任普魯士國王,次年任用「鐵血宰相」俾斯麥。
  • 薩克森大公國:君主加入普魯士軍隊服役的德意志邦國
    薩克森-魏瑪-艾森納赫大公國(通稱薩克森大公國)是德意志中部的一個重要邦國,既親近普魯士,也是德意志的藝術文化中心,首任君主曾加入普魯士軍隊服役。那麼薩克森大公國是如何建立與滅亡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
  • 英王約翰:擁有半個法國的領地,為何還輸給了法王腓力二世
    無地王約翰是英格蘭歷史上的重要國王,他的父親亨利二世徵服了法國的一半地區,使半個法國成為英國的領地。但他在位時期卻將英國在法的封地輸給法王腓力二世。那麼約翰是如何將半個法國輸給腓力二世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 一,王室內鬥
  • 歐洲霸權爭奪戰爭——奧地利王位繼承戰
    長期統治歐洲大陸的神聖羅馬帝國早已在三十年戰爭的打擊下分崩離析,啟蒙思想家伏爾泰曾戲謔道:神聖羅馬帝國既不神聖,也不羅馬,甚至不是個帝國。雖然神聖羅馬帝國國力日漸衰落,但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依然佔據著帝國皇位,控制著歐洲大片領土,自然就成了英法等列強狩獵的目標。
  • 歐洲為什麼會有那麼多袖珍國家,還不會被大國吞併?
    9世紀的法克蘭帝國和教皇國 即使在拿破崙叱吒歐洲大陸的時候,他就不曾將任何一支軍隊開入梵蒂岡,還以自己的軍隊為梵蒂岡博得當時獲得了很多國家的認可與支持
  • 歐洲五個最強朝代:波旁、哈布斯堡、羅曼諾夫、霍亨索倫、漢諾瓦
    在歐洲歷史上,英國、法國、德國、奧地利、俄羅斯是古代和近代歐洲最強大的五個國家,這些國家都有朝代和改朝換代,筆者將會交叉介紹這五個國家最強大的朝代:漢諾瓦、波旁、霍亨索倫、哈布斯堡、羅曼諾夫,排名不分先後。
  • 在中東成立的條頓騎士團是如何演變為普魯士(德國)的?
    在黑暗的十字軍時期,歐洲湧現了很多騎士團。規模最大的騎士團有三個,號稱「三大騎士團」(聖殿騎士團、醫院騎士團、條頓騎士團)。其中的條頓騎士團在慶元四年(1198年)成立於今巴勒斯坦境內。有意思的是,成立於今巴勒斯坦境內阿卡的條頓騎士團後來演變為了歐洲中部的強國普魯士,也就是如今德國的前身。那麼一個成立於中東的條頓騎士團怎麼就到歐洲中部演變成了普魯士(德國前身)呢?第五次十字軍東徵失敗後,條頓騎士團幾乎失去了中東的全部領地,只得在歐洲流浪。
  • 世仇之間言和,世交之間宣戰,歐洲近代那場外交革命
    一、 世仇的握手言和法國和奧地利實際上是一對世仇冤家,雙方在歐洲大陸的各個領域和問題上都存在著糾紛。在義大利分裂成為多個邦國之後,歐洲的強國開始以各種名義對義大利的邦國實行保護政策。這種名義上的保護在實際上就是將義大利的公國納入自己國家的統治和版圖。這其中對義大利的爭奪最突出同時也是最激烈的兩個國家就是法國和奧地利。
  • 普魯士一統德意志的三場大戰!
    普魯士主要首腦!德國,位於歐洲西部,領土面積357000多平方千米,作為歐洲一霸,德國曾先後發動過兩次世界大戰,雖然都以戰敗告終,卻絲毫不影響它在全球的影響力。第一場大戰是普魯士跟丹麥之間的戰爭,戰爭是由兩個公國引起的,這兩個公國分別是什勒斯維希以及荷爾施泰因,普魯士跟丹麥都想將這兩個地方正式納入自己的領地,由此雙方便爭得不可開交。
  • 偏居一隅的普魯士,如何統一德國?
    在這些德意志諸侯國中,普魯士國家起步相對較晚。十二世紀時,神聖羅馬帝國在東北角的易北河畔建立了一個名為布蘭登堡的邊區。它與皇帝富饒的直轄領地——奧地利離得非常遠,而且窮得不行,素有「砂石罐頭」之稱。由於治下人口有限,軍隊也沒有多少兵,在三百年的時間裡,霍亨索倫家族主要是通過聯姻、購買而不是打仗,不聲不響地兼併領地,其中最重要、最有名的就是普魯士。普魯士公國本來由霍亨索倫家族的一個支系統治,1618年這個支系絕嗣。布蘭登堡選侯約翰·西吉斯蒙德聞風而動,以最快速度接管了普魯士。由於兩家早就存在姻親關係,皇帝和諸侯們對他的做法都挑不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