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胃癌晚期,我不想死」:除了照顧好自己,沒人能救你

2020-12-26 喜歡蹦迪的中年少女

前一段時間,有個關注我2年的讀者給我留言:

「新冠肺炎不是唯一的疾病。我媽沒得新冠,卻得了癌症,醫生說恐怕撐不過半年。」

她還說:

去醫院,怕被感染新冠;不去吧,又耽誤癌症治療;我爸很糾結,我哭了3天3夜;不知道該怎麼辦......

我一邊安慰,一邊給她轉了點錢。

通過這件事,我想了想:類似這樣的情況,一定不少。

於是,我查了一下:

2017年,中國380萬人患癌。

而且,1分鐘至少有4人因癌症死亡。

冰冷的數字背後,是300多萬個家庭,失去了最摯愛的親人。

是的,不止新冠,還有癌症。

事實上,這並非危言聳聽。

癌症,這個曾經聽著很遙遠的疾病,似乎離我們越來越近。

中國癌症年輕化,愈演愈烈

最近,在B站看過一個肺癌晚期患者的Vlog。

博主虎子,分享了自己的癌症經歷。

有一天,他爬樓梯時胸口疼痛,於是去醫院拍了CT。

結果一出來,已是肺癌晚期,醫生說:

即使手術,希望也很渺茫。

這猶如晴天霹靂,將虎子徹底擊碎:

36歲的年紀,上有老下有小,還得了絕症,太難了!

雖然他痛苦得不行,但為了家人,又不得不勉強積極面對。

於是,他開始和病友互相鼓勵。

然而沒多久,卻親眼目睹20多位病友去世。

這讓他深刻意識到:

癌症,真的是太可怕了!

視頻結束時,他還勸誡網友:

不要覺得自己年輕,身體壯,就離癌症很遠;

也不要因為工作忽略了身體,理想抱負在病情面前都是浮雲。

看到這裡,我真的是為虎子感到擔憂:

才36歲,這麼年輕,就身患癌症,實在太可惜了。

以前,我感覺,得癌症的應該都是老年人吧。

可是,我錯了。

在查閱很多官方資料和數據後,我發現:

中國現在得癌症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了。

難道,癌症年輕化,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了嗎?

癌症找到你的時候,才不管你是多少歲

去年,《陳情令》主題曲原唱,35歲的吾恩,宣布了患癌消息:

一開始,他左下肋作痛,以胃炎治療幾次後,效果並不明顯。

後來,他「胃痛」復發,於是決定去做腸胃鏡檢查。

檢查時,醫生說問題不大,但有「皮革胃」的傾向,建議CT複查。

吾恩聽不懂,還以為是胃很強韌的意思。

但查到「皮革胃」就是癌症晚期時,他直接懵了!

以防萬一,他聽取了醫生意見,去做了CT。

一天後,他拿到報告,上面寫著:

「組織黏膜內見異型細胞,考慮為低分化癌可能。」

醫生告訴他,病情兇險,需要馬上住院安排手術。

頓時,吾恩懸著的心沉入了谷底。

雖然心裡很慌,但他逼著自己冷靜下來,並做了兩件事:

1、把病情告訴朋友,讓他們幫忙打聽專家醫生和醫院;

2、做好心理準備,將病情事實和治療手段告訴父母。

回家後,他一夜未眠,甚至開始懷疑人生:

自己善良務實,沒做過壞事,為什麼癌症偏偏選擇了他?

在微博裡,他說了一句令人痛心的話:

「我不到35歲,雖然過得知足,但還不想死啊……」

無獨有偶,《聲入人心》中,20歲的陸宇鵬也曾爆過患癌經歷。

參加節目評選時,他在舞臺上撥弄了好幾次耳返。

出品人好奇,問他為什麼這麼做?

陸宇鵬控制不住情緒,當場哭了,緩過來後講述了原因:

自己原本是國家二級遊泳運動員。

後來因為腫瘤,不得不切掉右耳,這才轉型學了聲樂。

他聲稱不想賣慘,但一想到患癌的「黑暗歲月」,就忍不住痛哭……

看到他們的經歷,我心裡很不是滋味。

他們都很年輕,而且也有自己的人生規劃。

殊不知,一場突如其來的癌症,就瞬間改變他們的生活。

就像那句話說的:

明天和意外,我們永遠也無法預測哪時候會來。

千萬不要覺得自己年輕,就覺得癌症和自己沒有關係。

它找上門的時候,才不管你是多少歲。

生活並非全是玫瑰,還有刺人的荊棘

如果癌症會挑年齡,那麼29歲的凌晨,一定想不到自己會「中標」。

凌晨,是一名長相甜美的美妝博主。

打開她的社交主頁,你會覺得她和普通女孩一樣。

愛漂亮,愛化妝,還經常在網上「撒狗糧」,生活令人羨慕。

然而,29歲那年,她突然被確診淋巴癌。

這一切來的太突然,但她又不得不面對。

在抗癌「長徵」裡,她不斷分享著自己的故事:

從身上出現第一個針孔,到後來變成無數個;

從藥物副作用導致掉發幾根到一抓一大把……

在說到掉發時,她表情絕望,卻憋著眼淚不屑地說:

「切,頭髮反正會再長出來的。」

後來,不忍心看到每天掉發的她,決定主動剃光頭髮。

理髮當天,她逞強地對理髮師說:

「為了痊癒,來吧。」

可隨著理髮師用剪刀剪短,到直接用推子,她表情出現了微妙的變化。

前一秒還吐舌頭作怪,下一秒噘著嘴,終於沒忍住哭了起來……

凌晨發布了這段視頻後,引發了400萬人觀看。

很多人表示:

癌症逼得一個美妝博主剃光頭,簡直太殘忍了!

是啊,但與此同時,我們不得不承認,癌症真的離我們不遠。

幡野廣志,37歲,是日本小有名氣的攝影師。

前幾年,他和妻子生了一個白白胖胖的兒子。

家庭事業雙收的他,從來沒想過自己有一天會得血癌。

醫生告訴他,這種癌症的治療存活率僅1%,最多可活3年。

廣志絕望地哭訴道:

我的兒子,還有10 年小學畢業;

13年初中畢業,16 年高中畢業;

但我卻連看著他幼兒園畢業的機會都沒有了……

面對這巨大的打擊,他辭去工作,放棄社交,甚至想要自殺。

但看著可愛的兒子,他心裡千萬個不甘心。

為了多陪陪兒子和家人,他還是接受了治療。

每天,他都要面對難以忍受的疼痛,晚上也要依賴藥物才能睡著。

後來癌細胞擴散,他甚至不得不藉助輪椅行動……

廣志的故事看哭了好多人,也讓人們意識到生離死別就發生在我們身邊。

疫情期間,方艙醫院的戲精哥夏斌因為短視頻走紅。

最近,他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去年,妻子患了卵巢高鈣血症小細胞癌,後又不小心感染新冠肺炎。

自己拍視頻,主要是為了妻子開心。

雖然兩人很堅強,但最令他頭疼的,是妻子的罕見癌症,還沒有有效治療方案。

網友既為他們的愛情感動,又替夏斌的妻子惋惜:

為什麼好好的生命,會患上可怕的癌症?

剛察洛夫曾說過這樣的話:

「生活中並非全是玫瑰花,還有刺人的荊棘。」

我很討厭這樣說,但很多時候,生活的本質就是殘酷。

你可能上一秒還在享受高光和鼓掌,下一秒就被絕症壓得喘不過氣來。

別以為癌症離你很遠,它就發生在我們身邊。

生命來來往往,來日並不方長

我身邊就曾有2位親人,不幸得癌症去世。

還有一個29歲的年輕朋友,去年也是患癌走了。

為此,我深感悲痛。

看了2017年的中國癌症數據後,更是讓我震驚:

全國每天約10000人確診癌症;

中國新發癌症病例佔全球第4;

中國癌症發病、死亡每年新增4%……

另外,全球20-39歲的癌症發病率,十幾年就增長了近80%。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癌症年輕化的悲劇,真實發生在我們身邊:

2011年4月,復旦女博士于娟患癌去世,她兒子才不到2歲;

2015年1月,34歲的姚貝娜患癌離世,父親3年不敢聽女兒的歌;

2018年7月,37歲的劉凌峰胃癌晚期,提前為自己選好墓地……

劉凌峰癌症前後對比圖

為什麼這麼多人,年紀輕輕,就得癌症去世?

除了外部環境因素,更多的還是由於平時工作太拼命,以及個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所導致:

經常熬夜、抽菸、酗酒……

當然,我也不是一味反對努力工作。

我只是想說,雖然工作、應酬、娛樂都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還是你的身體。

雖然做到這樣的平衡,很難。

但我們又必須做到。

你要知道,生命來來往往,來日並不方長。

喬建議大家,一定要心存敬畏:

敬畏規則:萬事萬物有其規律,必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敬畏親人:當你生病後,會帶給親人痛苦,而這也會讓你更難受;敬畏自己:不要為了尋求刺激、追逐名利,而不斷摧殘自己的身體;

人的生命如此脆弱。得了重病以後,我們拿什麼來面對死亡?

金錢?名望?信念?

都不是。

很多時候,也許我們都顛倒黑白、捨本逐末了。

就像著名哲學家叔本華曾說:

人類所能犯的最大錯誤,就是拿健康換取其他的身外之物。

別再透支身體了,真的會死。

相關焦點

  • 結束八年愛情長跑,剛籌備婚禮突然確診胃癌!29歲姑娘想不通:平時沒...
    「第一反應是這不可能,我什麼症狀都沒有,吃得下睡得著,怎麼會是胃癌呢?頂多就是偶爾不吃早飯,忙起來的時候點些外賣,很多人都這樣,只有我最倒黴嗎?」 她不知道自己是怎樣一步步挪到醫院長椅上坐下的,陸瑾急於找一個最信任的人肯定自己的想法——是醫院弄錯了。她摸出手機,給男友林振發了一條微信「報告拿到了」。 不出1分鐘,林振電話打過來了。
  • 27歲女孩常常不按時吃飯 一年內反覆腹痛患胃癌
    吃飯常常不能按時,一年內反覆出現上腹隱痛  一周兩個年輕患者,患上胃癌命運各不同  「我女兒還有救嗎,她才27歲」  本報通訊 金南星 本報記者 張冰清  這或許是一段很殘忍,但真實的對話。  「我女兒還有救嗎?她才27歲……」  「胃癌發現得太晚,多處轉移、情況很差,目前沒有有效的方案可以延緩生命,我們能做的就是減輕她的痛苦……」  問話的是小張的媽媽,談話間氣氛一度接近冰點。  聽到問題的時候,浙大四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虞衛華心中一顫,但是這個事實必須由她親口說出。
  • 胃癌晚期還能手術嗎?專家呼籲:晚期患者別開刀,開一個死一個
    這是2017年,上海瑞金醫院原副院長朱正綱在「第十一屆全國胃癌學術會議」說的一段話。 引起了一陣熱議。 朱正綱院長說的是癌症。很多人不解,手術是根治癌症的主要手段,也是目前治癌的主流方式,為什麼朱正綱院長卻不贊同開刀?到底,開刀對癌症患者是好是壞?
  • 胃癌晚期的58歲阿姨「腹水難收」,但最終癌細胞被這樣「燙死」!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通訊員 馮婷婷 記者 吳朝香 58歲的王女士確診胃癌晚期,腹腔有大量積水。「以前,我覺得自己過得每一天都是賺的,沒想到還能活過來。」2017年4月,58歲的王女士出現腹脹,腹部增大、疲乏無力的症狀,去醫院檢查CT考慮胃癌晚期、腹腔轉移伴大量腹水,而胃鏡提示:印戒細胞癌,屬於胃癌中預後最差的病理類型。這對王女士一家無疑是晴天霹靂。要知道胃癌到了晚期治療難度較大,如果不採取有效的治療措施,那麼患者的生存期非常短,一般在一年之內,甚至可能低於三個月。
  • 40歲,胃癌晚期:人生最大的驚喜就是「虛驚一場」
    大家好,我是洗馬君。 這兩天,有條短視頻在網上廣為流傳。 視頻裡的這位健美先生名叫詹沫若,今年33歲。 10歲時的一場車禍,他險些喪命,失去了右腿。 「沒有腿,我更要比別人強!」 詹沫若在讀中學時裝上了義肢,他給自己取名「刀鋒戰士」,他開始和自己的人生較勁。 進體校練舉重,普通運動員舉100公斤,他也舉100公斤;別的運動員3000米跑進12分鐘,他也要求自己跑進12分。
  • 胃癌晚期手術後能活幾年?綜合治療或可延長生存期
    對於胃癌晚期患者,「手術+化療」的常規療法已經很難有效抑制病情,其一,晚期患者腫瘤大多發生轉移,手術只能切除局部病灶,對遠端轉移腫瘤細胞可謂鞭長莫及;其二,晚期患者身體狀況日益低下,免疫力降低,手術可能會造成二次傷害,同時也難以承受化療藥物敵我不分的細胞殺傷作用。
  • 寧波一姑娘婚前查出胃癌,一度想分手!老王不放棄全心全意照顧!
    2014年1月下午,看到報告上「癌」字樣,小陸蒙了:第一反應是這不可能,什麼症狀都沒有,吃得下睡得著,怎麼會是胃癌?頂多就是偶爾不吃早飯,忙起來點外賣,很多人都這樣,只有我最倒黴嗎?小陸不知道怎樣挪到醫院長椅上坐下的。她摸出手機,給男友老王發了一條微信「報告拿到了」。
  • 23歲,癌症晚期:對自己不好,真的會死!
    她開始用思維導圖記錄自己的抗癌過程,分享自救指南。《翻滾吧!腫瘤君》劇照除此之外,我更是在朋友圈刷到了23歲江蘇男孩胃癌晚期的報導。23歲,癌症,晚期。 看到這三個詞聯繫到一起的時候,我腦袋嗡的一下,心裡一陣驚慌。
  • 81歲著名舞蹈家因胃癌去世,發現時已是晚期!醫生的話一定要聽
    中國著名舞蹈表演藝術家陳愛蓮11月21日凌晨因病去世,享年81歲。據中新網報導,陳愛蓮女兒透露此前陳愛蓮發現患胃癌,病程發展很快,查到時已是晚期,並發生骨轉移。陳愛蓮可以說是我國泰鬥級舞蹈藝術家了。圖片來源:湖南衛視舞蹈風暴陳愛蓮除了每周日休息以外,天天堅持練功。醫學檢測,她身體的肌肉年齡僅有三十歲。也正是因為如此,80歲高齡她還能有如此的精神頭和舞蹈狀態。圖片來源:湖南衛視舞蹈風暴這位泰鬥級舞蹈藝術家因為胃癌離世,讓人惋惜。
  • 37歲高管年薪百萬,生了二胎,癌症晚期:拿命換來的錢,一文不值
    01 我想給他們多存點錢,但後來發現我錯了 2018年6月初,37歲的阿峰在拉了幾天肚子後,發了條朋友圈調侃「感覺快要走到生命盡頭了」,結果,一語成讖。阿峰開始懊悔,作為頗有名氣的地產策劃人,他經常加班到凌晨,幾乎每天凌晨2點才睡覺,應酬也是家常便飯,抽菸、喝酒、熬夜是他的生活常態。 最拼的一次,他連續工作了70個小時。之前他就感覺身體不舒服,但沒放在心上,查出腹積水後仍然繼續出差。
  • 年僅29歲,拖成胃癌晚期!醫生嘆息:胃鏡不取病理等於「白做」
    胃鏡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檢查,但很多人聞之色變。對其一味躲避甚至延誤了疾病的診斷。小編接下來要講的一個病例,希望大家看了能有所啟發。 年僅29歲,拖成胃癌晚期!發現胃癌的機會,白白錯過。 29歲的小張,大學畢業後就職於某軟體公司,剛結過婚,兒子才1歲。
  • 37歲被查出胃癌晚期,他給世人的忠告讓人淚崩:願我們都有時間好好告別(附帶治療癌症特效方法)
    ;帶兒子去釣魚、野營、夜讀,開家長會;照顧好自己的身體,陪妻子走更長的路;……上面這些在普通人看來再平常不過的事情,對於37歲的劉凌峰來說,卻格外彌足珍貴。兩天後,醫生給他做胃鏡時,判斷他可能患有胃癌。檢查結果出來後,被確診為胃癌晚期……37歲的年輕人,兩個兒子的父親,家庭的頂梁柱,對於妻子王妮娜來說,這一切來得太突然。妻子不敢告訴他真相,只能躲著哭。
  • 29歲女子從胃疼到胃癌晚期用了100天,擺脫胃病,教你3招
    導語:胃病是十分常見的一種病,十個人裡面或許就有九個人多多少少的都患有一些胃病,但是我們可千萬不要小看了胃病,拖得時間久了就很有可能拖成胃癌,很多人在胃疼的初期都不怎麼注意,總是很敷衍的吃點藥忍一忍就過去了,但是結果誰也想不到就能嚴重成胃癌的。
  • 郭永亮:想死救不活,想活絕處逢生
    活下來,是因為適應了環境,植物是這樣,人是這樣,當下的企業經營也是這樣!目前,經濟危機,大部分人手裡沒錢,無事可做。實體店危機,網際網路讓實體店舉步維艱,相繼關店,倒閉。想要活下去,就要絕處逢生,適應當下,順勢而為。PC端時代已經過去,現在是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微信網際網路,抖音等短視頻時代,流量在這裡,人在這裡。實體店的相繼倒閉,有三個原因:① 電商的平臺的影響。
  • 23歲癌症晚期!對自己不好,真的會死!
    她開始用思維導圖記錄自己的抗癌過程,分享自救指南。                         除此之外,我更是在朋友圈刷到了23歲江蘇男孩胃癌晚期的報導。
  • 她和團隊的研究成果將晚期胃癌治療有效率...
    她16歲考上南大,25歲博士畢業,是南大醫學院最年輕的博導,經過10多年努力,魏嘉和團隊創立的新型個體化選藥模式已經應用於臨床,將晚期胃癌治療有效率提高14%。從醫12年零投訴,她還經常為經濟困難的患者申請基金。
  • 33歲IT男確診胃癌中期!醫生說,他的情況很典型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得癌症的絕大多數都是中老年人,但近些年,很多癌種都呈現出患者年輕化的趨勢。就像陸瑾,她自己也想不通,明明才29歲,平時也沒有症狀,怎麼胃癌偏偏就找上了門?真正一過來就發現晚期的,相應的也會有比較明顯的症狀。「就像前面提到的陸瑾,發現的時候已經是中晚期了,雖說自己感覺此前沒有任何症狀,其實也和個人沒有太上心有一定關係。早期的胃癌確實無症狀或者症狀不明顯,但發展到中晚期的階段,胃脹、胃痛等情況應該也是出現過幾次的,但這種小細節,往往沒有多少年輕人會放在心上,當做普通胃病就過去了。」
  • 33歲男子確診胃癌中期!醫生說,他的情況很典型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得癌症的絕大多數都是中老年人,但近些年,很多癌種都呈現出患者年輕化的趨勢。就像陸瑾,她自己也想不通,明明才29歲,平時也沒有症狀,怎麼胃癌偏偏就找上了門?
  • 「我才27歲,我還不想死。」
    我真的太希望這一切都能發生了,以致於去幻想它成真,都會讓我心碎。或許這就是生命吧,脆弱,珍貴,又無法預測。要知道活著的每一天,都是老天贈與你的一份禮物,而不是權利。我才27歲,我還不想死。我愛我的生活,我很快樂,我虧欠那些愛我的人。但這不是我不想,就能不發生。我不想寫這樣一封「死亡注意事項」,讓你們害怕。
  • 胃癌晚期死前一天的徵兆
    疼痛是胃癌晚期症狀最為常見症狀之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疼痛部位以心窩部為主,有時僅為上腹部不適或隱痛,較典型的疼痛是痛而無規律,進食也不緩解。 癌症晚期會導致出現有大面積的擴散或者是轉移。所以臨床的症狀也是比較多的。可能會出現腹脹痛、食慾減退、消瘦乏力、噁心、嘔吐、腹瀉、腸梗阻、嘔血、黑便、貧血、發熱。賁門癌可有進食不順利感,進而發展為吞咽困難及食物反流。胃門癌易出現幽門梗阻的症狀。胃癌穿孔可出現腹膜炎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