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曉新聞網--拂曉報訊 昨日,記者從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獲悉,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宿州市、縣(區)兩級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共接受消費者來訪、諮詢6257人次,接到投訴494件,共計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152.39萬元。同時,通過入盟企業內部和解機制解決投訴10659件,為消費者挽回損失156.1萬元。
在494件消費投訴中,根據投訴性質分析,價格141件,佔28.54%;售後服務108件,佔21.86%;質量85件,佔17.21%;合同74件,佔14.98%;其他53件,佔10.73%;虛假宣傳12件,佔2.43%;安全7件,佔1.42%;人格尊嚴6件,佔1.21%;計量5件,佔1.01%;假冒3件,佔0.61%。其中,價格、售後服務和質量佔據了消費者投訴的前3名。
據市消保委相關負責人介紹,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口罩等防疫物品漲價、店家有貨不賣和口罩質量等成為投訴焦點;涉及蔬菜、米麵油等生活必需品價格方面的諮詢、投訴驟增;各類宴會、旅遊團、賓館退訂退費問題諮詢投訴明顯增多。在中小學停課期間,由於學生在家上網課接觸手機頻次增加,再加上家長缺乏有效監督,發生多起未成年學生使用手機購買大額遊戲幣等虛擬產品的投訴。
下半年,合同類消費糾紛特別是預付式消費成為投訴難點。健身房老闆「跑路」、教育培訓機構倒閉、酒店餐飲關門等現象頻發。消費者持有的預付費卡,有的被增加使用條件,有的因經營者倒閉無法使用。我市多家健身會所出現店面轉讓、關閉轉卡甚至倒閉現象,引發群體消費維權事件。為防止經營者惡意逃避責任,市消保委及時向相關行政部門發出建議函,建議在群體性投訴得到妥善處理前,暫緩經營者辦理註銷手續。同時發布《理性對待健身行業各類促銷活動》消費提醒,引導廣大消費者科學規避風險,謹防低價「陷阱」。
鞋服質量及售後服務仍是消費者關心的重點。關於服裝鞋帽的消費糾紛分為線上線下兩個方面:線下實體店服裝鞋服類投訴表現為,消費者退換貨時,商家推諉不予調換或不主動不積極;線上消費投訴主要表現為消費者網上訂購服裝,商家不予發貨或收貨後實物與圖片不符、有色差、質量差或退貨後不予退款等問題。今年,市消保委聯合市市場監管局約談消費者反映較為集中的3家電商企業,針對電商企業利用微信小程序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電子商務法》中的網絡購物7日無理由退貨規定,擅自給消費者無理由退貨設置障礙或收取30-50元不等的廣告費,且消費者無法聯繫客服、投訴不能及時處理等問題提出整改要求。同時,約談我市多家線下耐克品牌專賣店,要求提高服務意識,及時回應消費者訴求。
交通工具類投訴主要體現在汽車投訴方面,反映的問題主要有:續保押金和定金問題。消費者反映購車時被要求繳納續保押金或不按約定退還押金;商家不按合同履行承諾等問題,汽車「三包」期內出現質量問題不能按照汽車「三包」規定履行「三包」服務、二手車車況與承諾不符卻不退、不進行售後服務問題;售後服務質量和從業人員技術水平有待提高,汽車噴漆與車身顏色不一致,汽車變速箱異響、抖動,發動機提速不正常等多次維修仍不能排除故障等。
此外,2020年度投訴季節性特點明顯。夏季高溫與冬季低溫時期,消費者對空調、冰箱、熱水器等需求量增大,對家用電器的虛假促銷宣傳、購買後安裝不及時、售後維修推諉投訴較為集中;冬季關於電動車電池達不到購車時承諾的續駛裡程問題投訴增多。
在此,市消保委提醒廣大消費者,要樹立理性的消費觀。購買商品和服務前,要詳細了解相關情況;籤訂合同時,要明確自己和商家的權利與義務;付款後一定要索要相關收費憑證。如果遇到問題和糾紛,可以與商家協商解決,也可撥打「12315」熱線,依法維權。 (記者 王雲)
【關閉】【列印】 責任編輯:王亞東① 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註明來源及作者。
②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儘快與本網聯繫,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