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曾經說過:「茶館是三教九流會面之處,可以容納各式人物。一個大茶館,就是一個小社會。」老舍先生創作於1957年的《茶館》代表了他話劇創作的最高成就。2010年7月陳寶國領銜主演的39集同名電視劇《茶館》首次在央視開播。由話劇改編而成的電視劇並沒有改變劇作本身原汁原味的內容,反而增添了很多更能表現當時北京城內老百姓生活環境、政治環境和思想認知的細節內容。在原來僅有三幕的話劇基礎上創作的39集電視連續劇對原著內容不減反增,一幅老北京四九城的生活圖景就通過視覺向觀眾展現出來。
話劇分為三幕,電視劇同樣也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描繪了裕泰茶館掌柜王利發青、壯、老三個年齡階段的生活。這三個時期也分別代表了裕泰茶館的鼎盛時期、低潮時期與悽慘收場。時間跨度稍大,但事件之間聯繫緊密。話劇本身只用很少的文字單一的場面就向我們展示了個性人物如此之多、時間跨度如此之久的老北京的生活現狀,可見作者的創作水平之高超。電視劇中大量引用了原著中的原版臺詞,把掌柜的迎客聲、當差的罵人聲、大傻楊的叫喊聲等等一系列具有老北京特色的聲音都一一傳送到觀眾的耳朵裡。與此同時更多與原著相關的內容事件的補充更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可見編劇的良苦用心。
第一幕幕啟,地點在北京裕泰茶館,此時是清朝末期,官僚腐敗、太監幹政。維新變法失敗,大街上到處在抓康梁亂黨。以龐太監為頭目的朝廷官吏不分青紅皂白,在大街上只要碰到是南方口音的人就抓回衙門,讓家人拿銀子來贖人。電視劇中為表現出這些內容添加了寡婦張秀英和她的弟弟張春和兩個人物。張春和被太監誣陷為康梁同黨抓進大牢,最終被押赴刑場開刀問斬。可見當時窮苦百姓在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壓迫下生活是多麼艱難。
抗日戰爭結束,日本鬼子被打跑,可百姓生活仍不安寧。國民黨腐敗無能,依靠美國支持發動內戰,美國士兵開著吉普車在北京城內橫衝直撞,出了好幾條人命。國民黨政府非但坐視不管還向美國點頭哈腰。電視劇中補充了這段鏡頭:王掌柜妻子王淑芬肩膀扛著剛剛拼了老命才買回來的麵粉,本來已經手腳不伶俐的她因為一時疏忽被後面疾馳而來的美國吉普車撞個正著,頓時麵粉灑落,鮮血滿地。在國民黨統治下,其官員亂用職權、搜刮民財、謀取私利,老裕泰茶館也最終被沈處長霸佔,王掌柜也被逼自殺。
在電視劇中有這樣一個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鏡頭:王掌柜、常四爺、秦仲義三人在裕泰茶館準備紙錢為自己祭奠,紙錢漫天飛舞,「四角兒的跟夫,本家賞錢一百二十吊!」之後王掌柜一把烈火把自己和茶館一同變成了灰燼。這是對黑暗的舊社會的祭奠。王掌柜生不逢時,他生活的年代恰恰是中國最黑暗的年代,他已經明白了自己的命運,帶著對現實的失望離開了。
在話劇中王掌柜是上吊死亡的,而在電視劇中王掌柜則是通過一團烈火來表達自己內心壓抑了一輩子的怒火,他逢人就說拜年的話,面對官府的欺壓他從來不敢反抗,只願做個順民,安安穩穩開茶館、過日子,今天他把自己內心中的所有的不滿、抱怨、委屈、憤恨都通過這把烈火表達出來。這把烈火焚燒了舊社會所有的汙垢,照亮了中國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