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部學習會·我的駐村故事|駐村「詩」話:一次「長徵」和4條朋

2020-12-26 大眾日報

□王仕強

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2019年6月,二胎不滿半歲時,我主動要求下派,申請到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一線戰場去。7月,根據組織統一安排,我被選派到下小峰村擔任第一書記。

下小峰村,位於淄博博山區池上鎮鎮政府駐地西北約6公裡,是進出山東魯山森林風景區的必經之村。全村總戶數460戶,人口1134人,現有脫貧享受政策貧困戶88戶135人。

如今距離2019年7月23日正式進村的第一天,已過去1年多時間了,車輛裡程表上也已刻下了具有長徵意義的2.5萬公裡的駕駛距離。一年多的時間說長也不長,說短也不短,但真正擼起袖子、挽起褲腿,腳上沾滿泥土,身體力行體味過派駐村的四季輪作、春夏秋冬後,很多瞬間都被定格為了永久記憶。

「山洪斷路阻前進,把傘憑欄徒悲吟。只恨笨虎無兩翼,不能飛山護村民。」這是2019年8月11日我發的一條朋友圈。

駐村工作不久,下小峰村便在前期大旱之後又經歷了百年不遇的颱風「利奇馬」引發的特大洪澇災害。2019年8月10日,下午在村加班加點起草完駐村兩年幫包規劃後,我返回沂源老家探望在家獨守的父親。眼看雨是越下越大,多年的山村生活經驗讓我覺得有些隱憂,不放心村民,第二天天還沒亮我便又匆匆冒雨折回了村裡,可在行駛至入村唯一道路小峰口大橋時,還是被爆發的山洪阻擋住了前進的道路,當時我心急如焚,有感而發。

這次洪水,村裡受災最嚴重的是一戶姓劉的獼猴桃種植戶。5畝即將待收的獼猴桃園被無情的洪水瞬間衝刷,果實被衝走、枝幹被衝刷地鋪了一地。看著劉大爺絕望的眼神,我的淚水在眼裡打轉卻忍著最終愣是沒讓它掉下來。不假思索,我跳入洪水還沒完全退去的獼猴桃園,用手一次一次深入水中,撈起枝幹上殘存的獼猴桃果,一個兩個三個,劉大爺終於緩過神來,也加入到了果實搶收的隊伍中,最終在我們的努力下挽回了一些損失。

災後重建階段,我又聯繫到了劉大爺兒子所在的單位淄博市魯山林場,他們派出單位的森林消防隊員,支援村裡完成道路、橋梁淤積物清除的同時,參與到了劉大爺獼猴桃園的重建工作中來,隊員們還自發為劉大爺捐款3500元。當這筆捐款和我從派出單位協調的志願幫扶物資一起送到劉大爺手裡時,劉大爺拉著我的手說,「小王書記,謝謝你,如果沒有你,我真不敢想明天會是啥樣子,其實當初我連死的心都有了。」在以後的日子裡,劉大爺和我成了忘年交,無論煩心事還是開心事他都會找我說說話、嘮嘮嗑。

抗擊颱風「利奇馬」的那些日子裡,白天,我深入受災一線,與村民一起開展生產自救,搶收桃、獼猴桃,最大限度減少村民財產損失。晚上,我發揮自身優勢,通過網絡平臺、媒體力量,做好救災宣傳,凝聚社會力量。2019年9月,我因在「抗馬救災」期間表現突出,被授予「淄博市抗擊颱風搶險救災先進個人」。

「乍暖還寒天更藍,三小齊力護家園。疫情防控終有止,山花爛漫無人閒。」這是2020年1月27日我發的一條朋友圈。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大年初三,我提前結束假期返回村子,第一時間加入到了村阻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值班中來。這是在上中下三小峰村一同設置的值班處,看到雪後的藍天、齊心的村民,對疫情過後春暖花開農忙時的期盼與嚮往有感而發。

疫情期間,農村是薄弱口,也是最易忽略的「關卡」,村裡口罩、消毒液、值班保暖大衣等物資都相當匱乏,我看在眼裡,急在心上,當即發動家人為村裡籌集2800元的防護物資,這也是村裡第一批防護物資。隨後,村83歲老黨員、貧困戶李同和、劉持蘭夫婦來到村委找到我,把多年辛苦攢下的2000元交給我說,「小王書記,謝謝您為我們村做的,我一個共產黨員來說,應該為國家分一點擔憂,我積攢了幾個錢,就和老伴商量把這幾個錢捐給黨組織多買兩片藥給受災疫的人,希望他們早日恢復健康。」還有村民說,「你看人家第一書記都帶頭捐款、值班了,咱作為小峰人更應該跟上啊」。最終,疫情防控期間,下小峰村村內黨員、群眾捐款捐物合計達2萬餘元,村60餘名黨員、群眾自願參與到了疫情防控值班中來,用實際行動保護自己家園的安全。

「鬥轉星移寒暑間,春意西寨七彩歡。振興扶貧雙不誤,綠水青山帶笑顏。」這是2020年3月31日我發的一條朋友圈。

當時,以博山和尚坊為背景拍攝的電視劇《綠水青山帶笑顏》正在湖南電視臺熱播中。看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有感而發。

駐村工作後,為增加村集體收入,變「輸血」為「造血」,我與村「兩委」結合村莊實際,探索建立了「黨支部+村集體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新型經營發展模式。家鄉的發展也吸引了許多年輕人的加入,大學生劉茜便是返鄉大潮中的一員,回村之前她是一名鎮上的幼兒教師,現在她的身份是村集體公司「淄博池峰鄉村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的總經理,用她的話來說,「我現在幹勁十足,我覺得大學生返鄉創業現在是一種嘗試和時尚,今後是一種必然與趨勢,你看現在國家講鄉村振興戰略,我們已走在了前面,咱們的『魅力下小峰』商標下目前已有鍋餅、小米、麵粉等多種特色農副產品了」。

「霜白秋深寒已邁,不誤時光在西寨。丹凡姊妹暖人心,小峰院裡幸福開。」這是2020年10月24日我發的一條朋友圈。

下小峰村現有70周歲以上老人116人。駐村不久,經實地調研後修建村「幸福院」的想法便在我腦海裡紮下了根,也寫在了兩年幫包計劃裡。這是村「幸福院」九九重陽節開業前一天,因需在村準備開業儀式,深夜看到對象發來的兩個幼女的視頻後,有感而發。

從有最初的想法,到單位大力支持,到領導出面協調淄博市福利彩票銷售管理中心出資10萬元修建村「幸福院」,到最後正式投入運營,正好一年時間。「幸福院」的建設過程,其實就是我駐村過程的一個縮影。前段時間,省扶貧核查組入戶核查貧困戶脫貧情況,在張連美大娘家中,面對省核查組領導問詢,張大娘回答到,「我現在可滿足了,第一書記可比我的孩子還要好,幫我修了愛心小路、蓋了茅廁、刷了白牆,這日子過的是一天比一天有勁,真希望小王書記能在我們村多幹兩年,如果他幹不了,組織也得再給我們派一個像他一樣的」。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我把這句話當作座右銘並記在了《下派幹部工作日誌》的扉頁,時刻提醒鞭策著自己,要撲下身子真真正正實實在在為老百姓辦點實事好事,讓他們切實感受到黨的溫暖、感受到社會的關愛,能有更多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

(作者系淄博市委宣傳部派駐下小峰村第一書記 )

徵稿啟事!大眾日報客戶端「幹部學習會」邀您講述「我的駐村故事」##_FORMAT_GT_####_FORMAT_GT_##

相關焦點

  • 幹部學習會·我的駐村故事|一根駐村接力棒,幫助老村展新顏
    中共山東省委組織部、沂南縣農業農村局2017、2018年相繼派駐了楊大勝、左世福和我到這裡組成第一書記工作組,如何讓這個省扶貧工作重點村緊緊抓住發展機遇?我們團結帶領幹部群眾,四處協調資金、項目,服務群眾、改善民生,切身感受到村莊可喜變化的村民無不交口稱讚。
  • 幹部學習會·我的駐村故事一根駐村接力棒,幫助老村展新顏
    中共山東省委組織部、沂南縣農業農村局2017、2018年相繼派駐了楊大勝、左世福和我到這裡組成第一書記工作組,如何讓這個省扶貧工作重點村緊緊抓住發展機遇?我們團結帶領幹部群眾,四處協調資金、項目,服務群眾、改善民生,切身感受到村莊可喜變化的村民無不交口稱讚。
  • 幹部學習會·我的駐村故事|打出黨建「組合拳」,工作隊這樣為幫
    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掌握村情民意11月中旬,工作隊萊州市總隊專門下發通知,組織各駐村工作組做好摸排調研工作,撰寫高質量調研報告,配合萊州市委市政府和鎮街黨委政府摸清重點幫扶村問題癥結,圍繞五大振興,突出基層黨建和產業振興主攻方向,制定村莊發展規劃。
  • 幹部學習會·我的駐村故事|改造廢舊房屋實現多贏,變廢為寶是咋
    □宋雙雙 2019年7月,我光榮的成為「萬名幹部下基層」濟寧市派鄉村振興服務隊的一員,來到了魚臺縣王魯鎮,包保幫扶村張廟村。「這個小姑娘到了村裡,大熱天的也不戴個帽子,來家喝水喝水……」每次到村,村口86歲的陳保家爺爺就會拉著我們去他家裡涼快,往我們包裡放他自家種的黃瓜,讓我和隊友心中滿滿的親切和感動。
  • 【駐村故事】藏北幾那「索羅」
    七月的拉薩微風習習,遍地的油菜花香更是沁人心脾,不經意間離開那曲市申扎縣巴扎鄉幾那村已有半年時間。每每翻看駐村相冊,總會想起那段幾那時光,無數場景一次次展現在眼前,今天就從我的駐村隊友索羅講起。  索羅,即索朗羅布的簡稱,藏語意為「有福氣的寶貝」。
  • ...初心的駐村幹部|黃果樹旅遊區黃果樹鎮石頭寨村駐村第一書記陳俊
    3年來,我始終以石頭寨村7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為己任,以石頭寨村全面實現小康為目標,帶領駐村工作組及村兩委幹部積極奮戰在脫貧攻堅戰役第一線,實現了7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目標,推動了石頭寨村鄉村振興。
  • 怒江峽谷搏激流 變「給我上」為「跟我上」——記李躍華的駐村故事
    傳達2019年第四期駐村工作隊員大講堂視頻會議精神,並就駐村工作隊員如何抓好黨建工作、推進甘蔗生產、搞好坡改梯任務的落實進行安排部署......」起初,他每天都詳細地記錄著這樣的駐村扶貧日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為工作重點後,他和村裡的黨員幹部每天認真巡查和執守,經常深入村裡的幾個卡點巡查蹲點執守至凌晨1、2點鐘。沒有時間天天寫日記了,就改為每周寫一次兩次,記錄脫貧攻堅工作中那些有意義的事。
  •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傳好駐村「接力棒」,盡銳出戰「拔...
    幫扶幹部中,除王仲德、王碧在沙營鎮掛職黨委副書記以外,其餘10名幹部全部在村擔任第一書記或駐村幹部。他們一任接替一任,讓「接力棒」既傳得穩,更傳得好。在這支教師扶貧工作隊的帶領下,曾經以貧窮落後為「代名詞」的關嶺縣紙廠村、大田村一躍成為全縣產業示範村。
  • 守初心紮實駐村幫扶 爭當脫貧攻堅先鋒隊——廣西梧州市萬秀區駐村...
    近年來,萬秀區紮實開展「一幫一聯」活動,組織116個幫扶單位、70名駐村工作隊員、1017名幫扶幹部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他們工用實際行動詮釋著黨員幹部的忠誠擔當,把辛勤和汗水鐫刻在萬秀區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廣袤大地上。
  • 【駐村故事】王靜雅的村與家
    就這樣,儘管心中有太多的不舍和難受,她還是背上行囊匆匆告別了家人,來到了離家400公裡外的駐村點,放下行李,駐村之帆正式起航。巴合提別克滿意地對王靜雅說:「看得出來,你是真心實意為我辦事的,沒有把我的事推來推去,謝謝你!」 感激的言辭雖然不多,但凝結著巴合提別克對駐村工作隊和王靜雅的認可和信任。忍住悲傷,舍小家,為大家5月中旬開始,王靜雅的朋友圈裡的話語起了微妙的變化,她開始躲在房間裡默默的流淚。
  • 幹部學習會·我的駐村故事|籤約那一刻,我的眼眶溼潤了
    冬至大過年,人間小團圓,我又想起了在夏津那700多天的日子。「我們的大棚棚膜和棉被已覆蓋好,這幾天就要種植了。」記得10月20日,我手機裡傳來夏津綠巨人項目負責人付茂凱發來的這個消息時,心裡激動的心情。2018年9月26日,作為大眾報業集團派出扶貧幹部,我被選派到夏津鄉村振興服務隊工作,今年10月份結束扶貧工作回到工作單位。
  • 甘肅積石山:駐村幫扶幹部就是我們的「新親戚」
    村委會辦公室裡,駐村幫扶工作隊長何生智和他的隊員們正圍坐在辦公桌前,和鄉包村組長朱虹、村支書和村委會主任一起學習。時值中午,窗外暖陽高照,例行學習完成後,他們商議起了工作計劃,決定圍繞農戶冬季生產生活,繼續開展入戶宣傳冬季安全知識,了解農戶生產生活動態。準備了一大包宣傳單和登記表,他們開始走訪入戶。
  • 中國中鐵四局扶貧幹部的女兒:跟著爸爸去「駐村」
    導 讀近日,新華社專題報導了中國中鐵四局派駐潁上縣汪李村扶貧幹部鄭加衛帶著女兒駐村扶貧的故事。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學習強國、中國婦女報等各大平臺刊轉。下面就請跟隨新華社記者的鏡頭和筆觸走進這對父女的溫馨故事跟著爸爸去「駐村」↑6月10日,楚思揚(前左三)在課間和同學一起玩耍。
  • 白沙駐村扶貧幹部著力暢通村民出行路
    白沙駐村扶貧幹部著力暢通村民出行路,帶領群眾發展庭院經濟好事做好實事做實 鄉村振興步履鏗鏘「這漫水橋修好了!以後再也不擔心經過這裡時會翻車了。」山泉順流而下,至此匯聚成小溪流,旁邊是成片的嶙峋怪石……這段長約30米、寬約2.5米的水泥漫水橋橫跨而過,使爾信村村民上山割膠的必經之路得以暢通。在漫水橋的東側,大約有2000畝橡膠林,村裡有四五十戶村民幾乎每天都經過這裡。路面崎嶇,加上長年累月的水流衝刷,使這條路變得尤為難行。
  • 「我的扶貧故事」山花爛漫時 踏上駐村路|修文縣灑坪鎮陽橋村駐村...
    2018年3月,在那山花爛漫時節,我來到山清水秀的貴陽市修文縣灑坪鎮陽橋村,開啟了我脫貧攻堅駐村幫扶的徵程。 我叫黃元宏,是灑坪鎮陽橋村駐村幹部。報到的第一天,作為市直機關幹部的我來到這個小山村時,看到一張張陌生的臉龐,內心十分忐忑不安。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駐村 用情幫扶|盤州市民主鎮李子樹村駐村...
    我叫黃後銀,是六盤水市水務局工作人員,2017年4月,單位說要派駐一名駐村幹部到盤州市民主鎮李子樹村,根據局黨組織的安排,我義無反顧地投身於脫貧攻堅的戰場。出身於水城農村的我做事接地氣,了解群眾的想法,很快適應了駐村幹部的工作任務和李子樹村的工作環境,迅速進入了戰鬥狀態,深入了解各家各戶的實際情況。李子樹村人口並不多,但是群眾矛盾突出,基礎設施薄弱。我和村支兩委狠抓基礎建設工作,充分發揮黨組織在基層中的戰鬥堡壘作用,排查矛盾糾紛,完善基礎設施。
  • ...扶貧故事」我和愛人去駐村|三都自治縣中和鎮獨寨村駐村幹部韋...
    可是,既然有了這個機會,我豈能放棄?和愛人商定後,把年幼的孩子交給年邁的父母,夫妻雙雙去駐村!韋昌慧(右)分享群眾的喜悅駐村第一天,我從一名公安局的大隊長,變身為駐村工作隊副隊長、網格員。雖然之前也一直在做脫貧攻堅工作,但和以前不一樣的是這次包保任務加倍了,責任也更大。雖然只是2249個網格中的一員,但是一個網格沒做好,都有可能全盤皆毀。
  • 創富路上 | 虞城縣人民法院駐城郊鄉土坷垃村工作隊員馮尚文的駐村故事
    ,並附上一句話:聽黨的話、重回農村、精準扶貧、不忘初心。於是,他用鏡頭記錄著黨和政府扶貧政策落實的過程和村民、村容、村貌的新變化,利用業餘時間撰寫了15篇駐村日記,通過微信發布後被今日頭條、網易新聞、搜狐網等新媒體轉發,點擊量累計超過25萬次。駐村日記得到了虞城縣委書記朱東亞、副縣長班春麗的批示,受到省脫貧驗收組組長丁世軍教授的高度肯定,同時也大大提高了土坷垃村的美譽度和知名度。
  • 一項使命、一份信念、一種幸福——我的駐村扶貧故事
    在深入推進大扶貧戰略行動中,銅仁市稅務系統扶貧幹部俯下身、沉下心、扶真貧,無論是產業扶貧、教育扶貧還是整村脫貧,一個個鮮活生動、可歌可泣的故事恰似一束束星光,匯聚光芒與能量,照亮脫貧攻堅之路。脫貧攻堅工作的推進來不及讓我有半點分心,在簡單的送別老書記後我也就開啟了我的駐村生活。然而「新手上路」在工作上難免會遇到很多不可預測的問題,雖然在那一個月的時間內我對當地語言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在真正工作當中還是無法獨立與老百姓進行完整的溝通,村裡大多數都是老年人,我聽不懂她們講話,她們也聽不懂我的「湖南普通話」,口語交談好像就是在比劃手勢。
  • 【我的扶貧故事】韋大永——駐村一年 收穫一生
    因此,我不顧家人的反對,不聽親朋的勸告,毅然選擇了下沉駐村開展扶貧工作,特別是在2020年6月,按照縣委組織部的安排,我從一般駐村工作隊員轉換成了第一書記,成為了群眾們的「韋書記」,身上更是多了一份責任,從此,我回家的日子更少了,村民變成了我最熟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