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故事」我和愛人去駐村|三都自治縣中和鎮獨寨村駐村幹部韋...

2021-01-09 天眼新聞

我叫韋昌慧,是貴州省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縣公安局網絡安全監察大隊大隊長。2019年年初,作為網絡安全監察大隊唯一的女同志,我主動報名參加這次偉大的脫貧攻堅戰。不想,公布的名單中,我發現愛人也是下沉幹部中的一員。當時,有人就勸我,夫妻兩人去一個就行了,還要人在家照顧讀小學的兒子。可是,既然有了這個機會,我豈能放棄?和愛人商定後,把年幼的孩子交給年邁的父母,夫妻雙雙去駐村!

韋昌慧(右)分享群眾的喜悅

駐村第一天,我從一名公安局的大隊長,變身為駐村工作隊副隊長、網格員。雖然之前也一直在做脫貧攻堅工作,但和以前不一樣的是這次包保任務加倍了,責任也更大。雖然只是2249個網格中的一員,但是一個網格沒做好,都有可能全盤皆毀。駐村後,工作對象和以前的本職工作也完全不同,變成了有時候可能連語言都不通的群眾,工作的夥伴也都是從各部門匯集在一起的新人,為了保證各項工作能順利開展,我認真領會相關文件精神,認清新的工作職責,熟悉新的工作夥伴,迅速轉變角色,投入到全新的工作中。

韋昌慧(右二)動員老人到新房子居住

在駐村工作隊中,雖然我是唯一的女同志,但是從不以這個為藉口去推脫工作,反而事事衝在前面。一起下沉駐村的新同事,大多是90後,上班時間短,幾乎沒有什麼基層工作經驗,面對突然上手的脫貧攻堅工作,他們不知道做什麼,怎麼做。為了不拖整個工作隊的後腿,每次收到工作指令,我都要認真領會精神,梳理出工作要點,和同事一起完成各項工作。三都自治縣公安局在獨寨村包保了共12個村民小組,雖然我只包保了其中一個村民小組,但是其他小組需要幫忙,我也積極參與。雖然工作上是帶頭人,但是生活中是大姐姐,我嚴格要求自己,關心戰友,確保工作有質有量,不拖全村後腿。

韋昌慧(左二)慰問留守兒童

從讓村民「怕」到讓村民「盼」。最難做的工作是群眾工作。剛到村裡,村民都知道村裡來了個女警官,因為十年前,我在這個轄區當過派出所的戶籍民警,很多村民都認識我,跟他們說話,不管對不對,礙於我是警察,他們都不敢提意見。慢慢的接觸多了,民村見到我敢說話了,但是說的最多的,就是「要不要發豬呀?」「有沒有補助呀?」通過溝通,知道村民並沒有理解國家脫貧攻堅的真正意義,以為當貧困戶好,當貧困戶國家就會發錢、發物,於是紛紛爭當貧困戶。

韋昌慧把留守兒童當成自己的孩子,她就成了小朋友的「理髮師」

我明白村民需要幫扶的,更多是「志」和「智」,而不是物。通過一次次入組入戶,召開院壩會,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告訴村民們脫貧攻堅的目的和意義,漸漸地,村民不再開口要錢要物,知道幸福生活是靠自己努力奮鬥得來的,組織的各種培訓學習,也開始積極主動去參加,看到村民們思想有了轉變,我知道自己的努力沒有白白付出。

韋昌慧給愛護環境、打掃衛生的小朋友送小禮品

在村裡工作一段時間後發現,最突出的問題,不是沒房住、沒衣穿、沒學上,而是環境衛生髒亂差,不僅室外髒,室內也髒。剛開始,都是駐村隊員在打掃,群眾在一邊看著,完全置身事外,隊員說寨子裡髒,他們總說:「垃圾都是孩子扔的,他們還小不懂事」。於是,我從學校入手,利用孩子們早操時間,放學時間,去給他們宣傳保護好環境衛生的重要性,給他們宣傳垃圾食品的危害性,帶孩子一起打掃上學路上的垃圾,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將孩子形成的好習慣影響著家長,現在村寨變得漂亮了許多。

室內衛生髒亂差的本質原因是父母大多外出打工,孩子沒人教、沒人管,於是我擼起袖子說:「我來教,我來管」。每到一戶,都要到老人和孩子的臥室去看看,棉被厚不厚,床單髒不髒,室內亂不亂,如果是孩子,就教他們講衛生、疊衣服、疊被子,是老人,就把他們當成自己父母,給他們鋪床換被,清理垃圾。通過多次教育和示範,村民家裡的環境衛生都有了很大改變,偶爾有髒亂差的地方,看到我去,他們就會說:「我知道那裡髒了,我馬上打掃,你不要動」。

韋昌慧組織的「小手拉大手」清理寨子垃圾活動 

這兩年來,返鄉的村民看到家裡的變化很高興,說孩子他們也教過,但是不聽,老人他們也管過,但是不讓,現在他們發現,孩子和老人都願意讓我教,讓我管。聽到這些話,我心裡很安慰,我知道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村民從「怕」我變成了「盼」我,希望我能多到家裡來走走看看,帶著他們把日子過得越來越好。

韋昌慧組織召開小組發展會議 

和愛人同步駐村,我無怨無悔。雖然我只是一名小小的網格員,但是我在崗位上守初心、擔使命,克服家庭的困難、工作的困難,默默地履行著一名共產黨員的職責。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高榮華 整理

編輯 徐微微

編審 王璐瑤 施昱凌

相關焦點

  • ...是我最幸福的事丨三都水族自治縣中和鎮拉佑村駐村幹部譚榮高
    我叫譚榮高,是三都水族自治縣公安局的一名民警,再過7個月我就要退休了。2018年5月,我到三都縣中和鎮拉佑村開展駐村扶貧工作,我主要包保馬聯二組16戶的貧困戶。 進村工作後,經過一段時間的入戶調查走訪,我所包保的16戶貧困戶生活較為困難。
  • 「我的脫貧故事」我的精神「永不彎腰」丨三都水族自治縣中和鎮...
    我叫石本端,今年29歲,是三都水族自治縣中和鎮紅星村安岜組的一名水族村民,肢體四級殘疾。 曾幾何時,我也和同齡人一樣上大學、打籃球,高興時跳躍、興奮時奔跑……大二時,一場突如其來的病魔突然降臨到我身上,經四處尋醫,最終診斷為強直性脊柱炎。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五年,感動他人,同時也被他人感動丨三都自治...
    我叫徐繼澤,來自黔南州委政研室。2016年4月21日下午,在將近4個小時的舟車勞頓後,我到三都水族自治縣周覃鎮心合村任第一書記。一個下午,我就從鬧市置身邊遠的窮鄉僻壤中,一時間還適應不過來。當天,送我來駐村的單位領導和接收我的當地領導都心疼地說,明天就是星期五了,你還是回去過周末,下星期一再來吧。我謝絕了他們的好意,倔強地抿抿嘴,眺望遠處暗淡的深山老林。如果連這一點點孤獨和失落都不能承受,我又何談主動請纓來駐村幫扶,又何談當好第一書記?安營紮寨結束後,已是月明星稀蛙聲一片。那一夜,我將自己的QQ和微信呢稱全部更改為「我在心合等你」,卻未曾料到,這一改就是5個年頭。
  • 從「科技特派員」到「扶貧戰士」——追記廣西大化瑤族自治縣駐村...
    從「科技特派員」到「扶貧戰士」——追記廣西大化瑤族自治縣駐村工作隊員莊寧斌光明日報記者 周仕興 光明日報通訊員 黃煉5月16日,廣西大化瑤族自治縣舉行莊寧斌同志追思會,追授莊寧斌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優秀駐村工作隊員」。
  • 【我的扶貧故事】韋大永——駐村一年 收穫一生
    我叫韋大永,2019年3月開始,我下沉駐三都縣三合街道苗龍村扶貧。鬥轉星移,瞬間即逝,至今已有近兩個年頭,回想期間種種仿佛就在眼前。因此,我不顧家人的反對,不聽親朋的勸告,毅然選擇了下沉駐村開展扶貧工作,特別是在2020年6月,按照縣委組織部的安排,我從一般駐村工作隊員轉換成了第一書記,成為了群眾們的「韋書記」,身上更是多了一份責任,從此,我回家的日子更少了,村民變成了我最熟悉的人。
  • ...到「扶貧戰士」——追記廣西大化瑤族自治縣駐村工作隊員莊寧斌
    原標題:從「科技特派員」到「扶貧戰士」 5月16日,廣西大化瑤族自治縣舉行莊寧斌同志追思會,追授莊寧斌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優秀駐村工作隊員」。該縣幹部群眾300多人,懷著沉痛的心情為莊寧斌送別。 莊寧斌是大化雅龍鄉鎮西村駐村工作隊員,5月9日下午在回縣城對接扶貧工作途中發生車禍,倒在了跋涉過無數次的扶貧路上,年僅50歲。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沿河情愫丨沿河自治縣夾石鎮堰田村駐村幹部...
    和你說個事。」2020年農曆新年放假前夕,單位領導打來電話告訴我,因為工作安排臨時有變,單位商議後決定派我替換同事前去銅仁市沿河自治縣夾石鎮開展駐村督戰工作。我剛新婚不久,擔心妻子有意見,但轉念一想,妻子是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絕不會不贊同我去,就這樣我答應了下來。新年剛過,我便到了沿河自治縣夾石鎮堰田村開始了我的第三次沿河駐村幫扶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有事就找張書記」丨三都自治縣普安鎮交梨村第...
    我叫張家歡,2018年4月,我從三都自治縣衛生健康局到三都自治縣普安鎮交梨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至今已有1000個日夜,這段經歷,成為我平凡人生中濃墨重彩的、刻骨銘心的一段經歷。「孩子,工作重要,組織需要你們,你就去吧!」上有老下有小的我,在母親的支持和鼓勵下,放下心中的「包袱」,毅然踏上了脫貧攻堅之路。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駐村 用情幫扶|盤州市民主鎮李子樹村駐村...
    我叫黃後銀,是六盤水市水務局工作人員,2017年4月,單位說要派駐一名駐村幹部到盤州市民主鎮李子樹村,根據局黨組織的安排,我義無反顧地投身於脫貧攻堅的戰場。出身於水城農村的我做事接地氣,了解群眾的想法,很快適應了駐村幹部的工作任務和李子樹村的工作環境,迅速進入了戰鬥狀態,深入了解各家各戶的實際情況。李子樹村人口並不多,但是群眾矛盾突出,基礎設施薄弱。我和村支兩委狠抓基礎建設工作,充分發揮黨組織在基層中的戰鬥堡壘作用,排查矛盾糾紛,完善基礎設施。
  • ...扶貧故事」我的「兩場戰役」|羅甸縣邊陽鎮聯興村駐村工作隊長...
    2018年11月5日,羅甸縣精準扶貧「誓師大會」的號角吹響,作為全縣駐村工作隊員中一員的我於11月7日,背起行囊、離開5歲多的兒子和朝夕相處且年邁的父母,奔赴扶貧一線。  一路上,我心裡忐忑不安,時而想著誓詞「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扶貧政策」,時而想著年邁父母和兒子,時而想著我去的那個村是什麼樣……邊陽鎮脫貧攻堅衝刺誓師大會早早的,村支「兩委」幹部以及兩名駐村幹部就在會議室等著我們三名工作隊員的到來
  • ...跨世紀」的扶貧工作者|都勻市小圍寨辦事處普林村駐村幹部吳傑
    我叫吳傑,是都勻市小圍寨辦事處普林村的駐村幹部。我的扶貧故事要從20世紀90年代講起。我從1993年開始,在都勻市兩個最邊遠的省級一類貧困鄉扶貧一線幹了12年,在中共都勻市委黨建辦具體負責全市黨建扶貧協調工作6年。
  • 「我的扶貧故事」我與管家村親上加親丨沿河自治縣曉景鄉管家村駐...
    沿河自治縣曉景鄉管家村有管、冉兩大姓氏,管家與老寨兩個自然寨長期通婚,十分親近。我妻子是管家村人,姓冉,所以我有姑公、老弟等稱呼,加上長期駐村,我也早與當地群眾感情深厚,管家人也成了我的「娘家人」。 我叫王鵬程,是沿河自治縣曉景鄉管家村駐村幹部。初來管家村,站在這個二類貧困村的土地上,我百感交集。村裡的土地資源匱乏,多數土地集中在村裡山高路遠的蓋上,全村有農業人口218戶720人,有建檔立卡戶55戶235人,貧困發生率為32.6%……看到這些數據,責任與焦慮一時湧上我心頭。
  • 【我的扶貧故事】銅仁玉玉屏駐村幹部殷家慧:做扶貧路上的貼心人
    我叫殷家慧,是貴州省銅仁市玉屏侗族自治縣委統戰部的一名工作人員。2019年6月,我主動申請駐村,成為朱家場鎮長華村的一名駐村幹部。  長華村位於朱家場鎮西南部,東與詹家坳村相鄰,南靠興隆村,西接大興村,北與岑鞏縣天星鄉河塘村接壤,轄區面積6平方千米,屬全縣14個深度貧困村之一。
  • 「我的扶貧故事」接好扶貧「接力棒」丨紫雲自治縣大營鎮芭茅村第...
    2018年4月,從單位同事手中接過扶貧「接力棒」,我成為紫雲自治縣大營鎮芭茅村駐村第一書記,也是芭茅村的第三任駐村第一書記。作為安順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登記註冊科科長,我下鄉的時間比較少,芭茅村又是一個地處巖山地帶的深度貧困村,肩上的重擔不言而喻。初來芭茅村,村委會辦公樓已建成並交付使用,村裡已修建了296口小水窖……山多石多,土少缺水,調優產業結構,發展扶貧產業是芭茅村的一道坎。
  • 「我的扶貧故事」責任槓肩上 扶貧放心上|三穗縣桐林鎮捧相村駐村...
    我叫楊啟治,是三穗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派駐縣桐林鎮捧相村的一名駐村幹部。駐村兩年多的時間裡,我從對基層工作一無所知,到現在的得心應手,從來時的「愣頭青」,變成群眾的「知心人」。2018年,我有幸參加這場脫貧攻堅戰,這對於我來說一場挑戰,也是磨練好機遇。
  •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傳好駐村「接力棒」,盡銳出戰「拔...
    幫扶幹部中,除王仲德、王碧在沙營鎮掛職黨委副書記以外,其餘10名幹部全部在村擔任第一書記或駐村幹部。他們一任接替一任,讓「接力棒」既傳得穩,更傳得好。在這支教師扶貧工作隊的帶領下,曾經以貧窮落後為「代名詞」的關嶺縣紙廠村、大田村一躍成為全縣產業示範村。
  • 「我的扶貧故事」從手術臺到脫貧攻堅戰場丨三都水族自治縣南嶺村...
    我李明,三年前,我是黔南州人民醫院的一名口腔外科醫生,整天和病人、手術臺、手術刀打交道。2018年3月,按院黨委安排,我被派到貴州省為數不多的深度貧困縣——三都水族自治縣南嶺村任駐村「第一書記」。當我下派到這樣的環境中生活、工作,即將帶領導群眾脫貧致富時,許多村民和同事對我充滿懷疑。李明聯繫州醫院職工認購幫扶村的蓮藕  三年來,我與村民同吃同住,任何駐村事務親力親為。而給予我工作動力的要屬下面這些感人故事。
  • 「我的扶貧故事」不畏艱辛 砥礪前行丨惠水縣好花紅鎮百鳥河村駐村...
    我叫楊紅芬,是貴州黔南惠水縣好花紅鎮扶貧工作站的一名工作人員,同時也是惠水縣好花紅鎮百鳥河村的一名駐村幹部。2017年8月,因工作需要,有幸能成為鎮扶貧站其中一員並負責指導三都片區的業務工作。細細數來,從最初的包村工作轉戰到扶貧站,已不知不覺走過3個年頭,這其中的酸、甜、苦、辣,可謂百感交集。  回想剛剛到扶貧站的時候,從一名包村幹部到一名業務指導員,業務不熟悉的我是一頭霧水,如何指導片區八個村做到識別精準、幫扶精準、退出精準,貧困戶申報有哪些程序,教育、醫療、住房、搬遷都有哪些政策,問題接踵而至。
  • 「我的扶貧故事」從資料員到駐村幹部丨正安縣市坪鄉粗石村駐村...
    剛到鄉政府報導,在黨委政府的安排下我到扶貧辦工作,那時的扶貧辦只有我和主任兩個人,那時的扶貧工作才開始,從上到下都還沒摸清路子,算是摸著石頭過河。走訪群眾 2016年5月,鄉扶貧工作因為一次大檢查,全鄉貧困戶來了一場大清查。鄉黨委政府立行立改,召集全鄉幹部在各村組召開群眾會、院壩會。從這一天起,我算是真正的接觸了到基層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艱難困苦,玉汝於成丨黔西南貞豐縣魯貢鎮坡艾村駐...
    我是施鵬,在2017年有幸加入基層服務單位,正式走上工作崗位,也是這一天正式接觸了扶貧工作,接下駐村這根接力棒,與全國上下一起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駐村幹部與鎮民政辦工作人員到王澤伍戶核對住房信息,為王澤伍戶申請保障性住房接觸過的朋友都會經常這樣問我:「你剛畢業就被安排到村裡,在村裡扶貧都幹了些什麼呢,有效果嗎?」對此,我曾疑慮過,也想放棄過。如今,駐村的年頭過去了三個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