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石本端,今年29歲,是三都水族自治縣中和鎮紅星村安岜組的一名水族村民,肢體四級殘疾。
曾幾何時,我也和同齡人一樣上大學、打籃球,高興時跳躍、興奮時奔跑……大二時,一場突如其來的病魔突然降臨到我身上,經四處尋醫,最終診斷為強直性脊柱炎。
病情日漸惡化,疼痛日益加重,我再也不能像正常人那樣行走自如,還無法彎腰,嚴重時只能臥床度日,給學習和生活帶來諸多的不便迫不得已,我忍痛離開了鍾愛的校園,退學回家治療。
得益於醫療扶貧政策的惠及,經多方求醫問藥,病情稍有好轉,我能再次站立行走,雖然步履蹣跚、雖然清晨起床時身體還是那麼的僵硬,身體的殘疾卻堅定了我更加要自食其力的決心。
2018年,我家獲得370羽林下養雞庭院經濟項目,看著患有腿疾的父親和風溼病纏身的母親那麼辛苦,我就試著幫助父母養扶貧雞。也許是命運的眷顧,我的扶貧雞茁壯成長,不僅為餐桌增色,還為端節添彩、鼓了腰包。
每一天我要提著飼料蹣跚下坡、上坡3至5次,短短幾百米的山路,一來一回要走上半個多小時。鄰居和村幹部常讚揚我。我笑著說:「我這是康復鍛鍊!」既然我不能繼續上大學,我就在網上學知識,雖然我不能像正常人那樣外出務工掙錢,我就在家當「雞司令」。
2019年,在包保幹部石昌任的積極幫助和倡導下,我潛心致力打造林下養雞產業。我利用自家和親戚的林地圍建30餘畝,建了雞棚3個,置辦了小型粉碎機,從300羽雛雞開始餵養,成活率在99%。
駐村幫扶幹部到石本端(右二)家走訪
駐村第一書記樊敏剛駐紅星村,第一個走訪的農戶就是我家,詢問我的病情、查看我的雞場,並和我這個預備黨員悉心交談,鼓勵我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我更加信心滿滿,一頭扎進山裡,通過網際網路不斷學習養雞技術、認真做好防疫。
林下養雞,不佔地方,植物、生物為雞提供天然飼料,這樣養出來的雞肉質緊實,口感鮮嫩,一到端節、春節等節日就有人上門購買、一搶而光,不愁銷路。這一年,我掙了1萬多元錢。
2020年,我家的包保幹部換成了張小研,幹部是換了,但是真心幫扶沒有變。她不僅時常關注我的「雞生意」,還和樊敏書記一道多方為我了解、對接「強直性脊柱炎健康扶貧工程」愛心公益項目,叮囑我按時服藥、保持健康心態、為今後的治療創造良好的條件。
2020年,我共養了500羽雞,心裡細細盤算:一隻土雞一般能長到三四斤。按今年的市場價格每斤27元計算,一隻雞能賣90元左右,扣除30元左右的飼料成本,一隻雞能賺60元左右,年收入近3萬多元不成問題。
石本端和他的「致富雞」
現在父母漸漸老去,身體也不好,只要我還能動彈,就要把這些雞餵養好,賣出好價格,自力更生、助家裡增收,不讓自己成為父母和家庭的負擔,等過段時間這一批雞出欄後,我還準備再買幾百羽雞苗,規模再擴大些,鞏固好我家的脫貧成效。
去年「七一」節,我已經成為一名正式的共產黨員,我要做好榜樣。貧窮並不可怕、殘疾也並不可怕,只要自身努力,有國家各項好政策的扶助,就一定會實現脫貧致富的夢想、收穫幸福的人生。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高榮華 整理
編輯 段嵐茜
編審 王璐瑤 韋一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