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徐繼澤,來自黔南州委政研室。2016年4月21日下午,在將近4個小時的舟車勞頓後,我到三都水族自治縣周覃鎮心合村任第一書記。
一個下午,我就從鬧市置身邊遠的窮鄉僻壤中,一時間還適應不過來。當天,送我來駐村的單位領導和接收我的當地領導都心疼地說,明天就是星期五了,你還是回去過周末,下星期一再來吧。我謝絕了他們的好意,倔強地抿抿嘴,眺望遠處暗淡的深山老林。如果連這一點點孤獨和失落都不能承受,我又何談主動請纓來駐村幫扶,又何談當好第一書記?安營紮寨結束後,已是月明星稀蛙聲一片。那一夜,我將自己的QQ和微信呢稱全部更改為「我在心合等你」,卻未曾料到,這一改就是5個年頭。
榮獲「感動三都」脫貧攻堅十佳人物,徐繼澤(左)接受電視採訪
這五年,一次次心酸,一張張笑臉,一聲聲問候,一句句謝謝,平凡著亦不平凡。每一天,我都被感動著,我也感動著他人——2016年6月18日清晨,一位老爺爺突然跌跌撞撞地「闖」進我的辦公室。「聽他們說,你是新來的第一書記?」老人握住我的手,未語淚先落——由此揭開了孤兒韋興威的悽涼身世。韋興威兩歲那年,父親意外離世,母親攜妹離家出走至今杳無音信,靠爺爺奶奶撫養和政府救濟完成初中學業。為減輕爺爺奶奶的生活負擔,年少懂事的韋興威放棄了未完成的高中學業,選擇離校前往江蘇常州打工掙錢。
心合村三位耄耋之年老人給徐繼澤和駐村工作隊寫來感謝信
跟隨韋興威的爺爺來到她家,眼前情景觸目驚心,那搖搖欲墜的小木屋飄風漏雨、家徒四壁,讓我感慨萬千。在與韋興威電話溝通之後,我連夜含淚寫下了《回不去的校園》《因為有你,校園不再是夢》《有心無畏有愛無懼》等文章,並及時上傳到個人QQ空間,次日醒來已被親朋好友們轉發評論,紛紛表示要資助這個懂事的女孩。同時,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紛紛慷慨解囊相助,最終韋興威得以重返校園,還考上了大學,而她家小木屋也在國家危改政策補助下變成了磚混樓房。在韋興威讀書畢業後,徵得她和愛心人士的同意,我又將剩餘的善款在村裡設置了「心合村愛心助學款」,資助心合村的大學生。2020年8月,心合村7名被錄取的大學生得到了「愛心助學款」資助。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心合村的希望。
徐繼澤(前)在查看中藥材長勢
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韋興威的身世讓我垂淚,同樣讓我憂傷的還有韋榮準。2017年,剛當上父親的韋榮準查出患有嚴重的心臟病,原本還比較殷實的家底在輾轉多地治病後很快一貧如洗。聽聞消息,我立即組織村支「兩委」前往韋榮準家核實情況,並按照程序申報該戶為低保貧困戶,又協調了一些物資進行應急救濟。同時,我自己掏腰包購買嬰幼兒衣服送到這個不幸的家庭。
徐繼澤(中)和村民在種植中藥材
像這樣「自掏腰包」的事,在我駐村的這些年多得不勝枚舉。孤兒韋萬招、韋引就,父親去世母親失聯的少年韋榮道、韋興旺,五保老人蒙哉、楊美等,均因為我經常「自掏腰包」的善舉而被我感動著,同時他們的質樸也感動著我。順利考上大學的韋榮道,在大三那年積極應徵入伍,在部隊得到表彰後從甘肅給我捎來當地特產;剛上小學的孤兒韋引就遠遠地看到我進寨子,就跑過來拉著我的手去她家坐;智力殘疾的老人楊美在路上偶遇我,竟然放下她的草擔子,咿咿呀呀地比劃著從內兜裡摸出錢要送給我;每年端節邀請我去共度佳節的群眾更是絡繹不絕,因為不能及時一一前去,好多群眾就將端節特色主菜——「魚包韭菜」冷凍貯藏一個多月,直到我上門前去。每每遇到類似的情景,常常會讓我淚溼眼眶。2018年5月,因為墊資給村民們購買農資應急生產,我身無分文,知道情況後的父母悄悄將500元錢塞在我的背包裡。
徐繼澤(左一)在參與規劃產業路
「爸爸,我想您啦!您去參加扶貧工作時,我才高到你的肘丫;現在,我已長齊您的花發……」女兒對我滿滿的思念,就是對我最大的獎賞。駐村以來,與家人聚少離多,父母先後生病住院都不能回城看望一下,更別說侍奉於膝前,但他們卻給予了最大的理解和支持,這些同樣讓人動容。「心合要唱致富歌,必須盤活夭扁坡。」這是我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兩年前的心合村沒有一樣特色產業,種的都是低效傳統作物,山坡上可謂是荒草叢生。要做產業,必須從上千畝的夭扁荒坡入手。築巢引鳳!在將夭扁坡泥濘崎嶇的山路變為機耕道再升級成產業路後,在我和脫貧攻堅工作隊長的提議下,心合村支「兩委」全體成員拿起鐮刀、輪起鋤頭淹沒在上千畝高過人頭頂的芭茅叢中拓荒。經過艱苦開荒勞作,夭扁荒坡搖身一變,成為了投資創業老闆們爭相競搶的「香餑餑」。經過研究,最後選擇三都縣鼎力茶葉種植公司流轉開發這片土地,種植茶葉精品——安吉白茶和黃金芽。為了做通群眾思想,駐村隊員拖著疲憊的身子夜入群眾家中擺談,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召開院壩會解答群眾的質疑。最終,接近兩千畝的茶園在這片沉睡了千年的大坡上得以建成,填補了周覃茶葉種植空白的歷史!
徐繼手繪的心合村產業發展圖
見證了夭扁大坡荒羌近百年後成為金山銀山的87歲寨老韋紹權,在2020年1月1日託人給我捎來了新年禮物——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謝信!1月22日,韋紹權老人又攜手另兩位耄耋之年的寨老給我和駐村工作隊寫了感謝信。凜冽的寒風中,三位老人互相攙扶著蹣跚地將感謝信送到村委會,倔強而執拗地非要親手將感謝信張貼在宣傳欄裡面,他們顫顫巍巍的身影至今讓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
徐繼澤用電瓶車為群眾運送愛心物資
2018年7月,三都縣舉辦了「感動三都脫貧攻堅十佳人物表彰盛典晚會」,觀眾席上的我被舞臺上一個個「舍小家顧大家」的脫貧攻堅人物和他們的故事感動得淚水漣漣,那位辭掉小學教師職業去種植中藥材帶動鄉親們致富的女研究生龍鳳讓我打心底敬佩。隔天,我誠邀她到村裡來調研,一起探討心合村的發展之路。由此,一臺「感動的晚會」促成了心合村和貴州龍鳳寶中藥材科技有限公司「聯姻」,該公司成功入駐心合村建成三都縣集中連片種植面積最大的中藥材示範基地。
周覃鎮心合村群眾寫給徐繼澤的感謝信
我做的不夠多,但是組織卻給我很多。我連續幾年駐村考核優秀,黔南州委組織部為我記三等功,我還獲得2019年「黔南州脫貧攻堅先進個人」,2018年、2019年三都縣「優秀黨務工作者」,2020年三都縣「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榮幸的是,2020年6月底,我入選年度「感動三都脫貧攻堅十佳人物」並出席了頒獎盛典。在三都縣人民大會堂,從被感動的臺下觀眾走到臺上,成為感動他人的故事主角,讓我深深體會到,駐村扶貧,就是一個不斷感動他人,同時被他人感動的過程。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高榮華 整理編輯 劉娟
編審 王璐瑤 施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