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隻東方白鸛天津魚塘偷吃被放炮驅趕,護鳥志願者:連鳥都不讓混...

2020-12-18 河青新聞網邯鄲新聞

1500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遷徙到天津,但保護區內沒有食物,只能飛到周邊魚塘偷吃,魚塘經營戶每天放炮轟趕。

「真的連鳥都不讓混口飯吃嗎?這麼珍稀的鳥,如果餓死在天津,我作為天津人感覺是最大的恥辱。」11月4日,天津護鳥志願者王建民接受華商報記者採訪時,動容地呼籲加強野生動物保護應落到實處。

東方白鸛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全球數量不到3000隻

>>>瀕危物種

全球不到3000隻 堪比大熊貓

「我們目前統計的數量應該在1500隻左右,11月3日早晨我們挨個清點,因為還有飛出去的,我們調查是1389隻,今天(11月4日)早晨再去清點,它們都分散了,就不太好統計了,我們今天見到的是1100多隻。」

東方白鸛,屬於大型涉禽,常在沼澤、溼地、塘邊涉水覓食,主要以小魚、蛙、昆蟲等為食,性寧靜而機警。

「太珍貴了,東方白鸛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而且是瀕危物種,全球才3000隻不到,它堪比大熊貓。」今年61歲的王建民介紹,他們核心志願者有20多人,「我們已經監測十幾年了,和往年相比,東方白鸛從東北黑龍江1000多公裡飛過來,天津和河北唐山這個地方是最重要的鳥道的咽喉地帶,尤其是對東方白鸛這麼一個珍稀物種,他們非常依賴這個棲息地,飛到這裡必須得補充體力,它們在天津滯留一個月到一個半月,等天再冷的時候整個都凍了冰,才繼續奔向下一站越冬地——鄱陽湖。」

王建民介紹,這個遷徙的必經地離鄱陽湖還是比較遙遠的,「體力好的話能堅持飛到鄱陽湖,但很多是飛不到的,這就是千萬年來造就了它的習性。」

從東北飛臨天津和河北唐山,這是東方白鸛最重要的遷徙必經地

>>>難以覓食

棲息地被佔無奈只能到魚塘吃魚

王建民表示,近些年來,由於棲息地被侵佔,比如填海濱海溼地消失,導致東方白鸛失去棲息覓食地。「本來它們不應該依賴到魚塘來吃魚的,可現在除了魚塘,其他地方找不到棲息的環境和所需的食物,所以沒有辦法,只有到這個地方來吃魚塘的魚。」

王建民介紹,一些魚塘經營戶就放鞭炮來驅趕,「什麼『二踢腳』,文明一點的就敲桶敲盆,每天都拉好多炮去……他們沒有當著我們的面放,但我們拍攝了放炮驚起東方白鸛的畫面。」王建民表示,在城市市區不允許放炮,但在野地裡並沒有規定不能放炮。

王建民告訴華商報記者,東方白鸛飛到魚塘吃魚,這樣的現象已經持續好幾年了。「之前很少,雖然也有,但沒有像今年這麼嚴重,三四年前,我們保護區像這樣的魚塘也在養,都是承包給個人,也是這個季節,候鳥回遷的時候,他們開始出魚,他們把鯉魚、草魚、鰱魚等大魚都撈走了,剩下小魚也撈不了多少,保護區裡不允許放炮趕鳥,保護區都會幹預,這就形成了東方白鸛來保護區的習慣,它們知道這裡有吃的。」

護鳥志願者拍攝的魚塘經營戶用於驅趕東方白鸛的「雙響炮」

>>>體力不支

餓得皮包骨 瘦得翅膀下垂收不回

據王建民觀測分析,今年之所以這種情況最嚴重,一方面的原因是位於天津濱海新區東側的河北曹妃甸溼地,今年也開始「退養還溼」,「把養殖戶全部清退了,保護區不允許有經營活動,不允許對外承包養魚,但到5月初連水都沒給放進去,一片乾枯,等於溼地功能就喪失了,東方白鸛回遷飛到曹妃甸一看,沒有吃的,就直接飛到天津,剛好這個季節大小魚塘正陸續出魚,它們應該在保護區上空盤旋,這裡也是它們的家,一直找不到吃的,它們餓得不行,我們監測的情況是比較實際的,它們飛到這裡時,有的已經餓得皮包骨,瘦得翅膀都垂下來都收不回去了,說明體能已經到了極限,有些體力不支的可能就無法飛走了。」

王建民回憶,2019年志願者曾救助一隻東方白鸛,「它已經餓得就剩一層皮,正常體重應該是十五六斤,但它的體重才6斤多,還受了傷,都站不起來。」

>>>它很聰明

就是偷吃 不是理直氣壯上那去吃

王建民現場觀察,「東方白鸛很聰明,它就是偷吃。」常常傍晚的時候,幹活的人都收工了,東方白鸛就飛到魚塘邊,「魚塘基本都幹了,四周有淺灘有小魚,因為大魚都出走了,大魚它們也吃不動啊。它很聰明,它就是偷吃,不是理直氣壯上那兒去吃,而是偷偷的,看周圍沒人才過去偷吃,一旦發現有動靜就立刻飛走。」

王建民表示,魚塘經營戶很清楚不能傷害鳥類,所以也沒有做天網罩住魚塘。「那個面積太大,成本也很高。」

>>>委屈挨罵

經營戶把怨恨撒在護鳥志願者身上

作為護鳥志願者,王建民摸清了魚塘經營戶的路數和行情。「魚塘經營戶養鯉魚、草魚和鰱魚,他們把大魚撈走賣錢了,剩下的坑底子裡的主要是鯽魚,是自然生長的,稍微大點兒的鯽魚就批發到市場裡賣,再小一點的兩三公分左右的又沒人吃,他們打增氧劑撈上來賣給別人當飼料。」

王建民訴苦表示,「昨天(11月3日)晚上,一個魚塘的坑底子被鳥襲擊,不到兩個小時把魚都給吃沒了,因為已經找人商量好價賣掉了,結果第二天來了一看,坑底子裡的魚都讓鳥給吃了,還有一些10公分大小的鯽魚也被啄得傷痕累累,也不好賣了,所以買家就不想要了,但不要還不行,雙方說好了價,結果買賣雙方就打起來了,最後把怨恨都撒在我們志願者身上,說我們護鳥給他們損失有多大?這該誰管呀?就轟我們罵我們,我們也受了好多委屈,事實上這個委屈是替政府受的,我們天天被人家罵……」

王建民提供的現場視頻顯示,一位買家表示:「花4萬塊錢買了兩個坑底子,但無形中2萬塊錢讓它們給我『禍禍』了,沒人出這個價,要還沒人要,不敢藥,轟也轟不走,這不就賠了嗎?上哪兒說理呀?誰管呀?要是藥死了才有人管,但藥死犯法呀,誰敢藥呀,要敢藥,兩萬多早全賣了。」

護鳥志願者認為,如果用炮仗驅趕前來覓食的東方白鸛,大群被轟得四分五裂,大大增加了被盜獵、或者誤食清塘劑的風險。

炮仗聲驚起東方白鸛

>>>解決之道

護鳥志願者建言建立生態補償機制

承包魚塘魚吃光了,誰來認這個損失?王建民表示:「這個地方本來就是鳥的棲息地,是人為了獲利把它變成魚塘,又不讓鳥來吃,鳥不都被餓死嗎?」他認為,國家提倡保護野生動物應該重在落實舉措。

他向華商報記者提出了他的建議:「以前就提出要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如果提供補償,魚塘經營戶就不放炮了,就不抱怨了,其實問題很好解決,大魚一出,小魚也賣不了多少錢,加上人工成本,乾脆就不要出了,政府提供補償,把這些小魚留給候鳥吃,等於政府把魚塘底子給買過來,多好的事啊。」

「這點錢個人都出得起,政府一定也能拿得出?」王建民表示,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可以形式樣,比如政府可以減免魚塘承包費用。

遷徙的東方白鸛襲擊魚塘,承包戶受了損失,究竟該不該管呢?「我們真的連鳥都不讓混口飯吃嗎?這麼珍稀的鳥,如果餓死在天津,我作為天津人感覺是最大的恥辱,就好比誰家過日子,來個要飯的已經走不動了,你不得給口飯吃?這是人最基本的善良的體現,如果說不給他吃的,他沒走幾步,大雪漫天,他餓死在離家不遠的地方,第二天開門看見了,到死你都不會安寧,況且東方白鸛這麼珍貴。」

王建民告訴華商報記者:「去年這個時候我們就反映過這個問題,希望再次呼籲引起政府部門的重視。」

>>>管理部門

留小魚給候鳥越冬要和養殖戶溝通

能否由管理部門出面,將魚塘經營戶的坑底小魚收購,給遷徙的東方白鸛保留越冬的「口糧」呢?

11月5日,天津當地林業局野生動物保護科一位負責人向華商報記者表示:「這些工作我們也在做,一直在跟養殖戶溝通,一直在商量,爭取能給留一些東西讓鳥去吃,但這個事情咋說呢,畢竟還是人家的東西,剩下的坑底小魚要麼處理,要麼就不要了,但能不能留給鳥吃,這個不是我們能說了算的,要看養殖戶自己,要協商,看人家是否同意,要看人家的態度。」

這位負責人解釋為什麼東方白鸛要飛到魚塘覓食,「因為保護區裡沒有吃的,魚塘出魚時水位是降低的,而且魚會達到很高的密度,就算出完魚,塘裡的水很少,剩下的魚雖然數量不多,但密度很高,鳥覓食很容易,所以就大量飛到魚塘來吃。」

來源:華商連線

相關焦點

  • 鳥界「國寶」東方白鸛飛抵天津 卻讓這裡的漁民犯了愁
    近日,有報導稱,南下歇腳的東方白鸛沒有青睞天津的北大港溼地、七裏海溼地等溼地保護區。而是看上了保護區周邊的魚塘,它們成群結隊的從魚塘「偷魚」吃,有苦難言的魚塘主為了減少損失放鞭炮驅趕這些大鳥。東方白鸛為何不到旁邊的溼地保護區覓食?怎樣才能讓「歇腳」的東方白鸛在「吃得飽」「歇得好」的同時與人和諧共處?
  • 候鳥成「強盜」,魚塘變「食堂」,保魚還是護鳥?天津養殖戶誰都...
    不過,由於附近魚塘的魚更多,它們就在溼地歇腳,把魚塘當作「食堂」。這給當地養殖戶出了一道棘手的「選擇題」——保魚還是護鳥?他們似乎誰都「惹不起」。(小標題)光是東方白鸛,數量就是往年的三倍馮義豹,已經和東方白鸛「僵持」了近一個月。
  • 三千東方白鸛遷徙途中落腳天津魚塘,塘主急壞:魚蝦幾乎被吃完
    每年10月前後,東方白鸛離開位於中國東北黑龍江等的繁殖地,組群分批地往南遷徙,而天津是這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途休息補充能量的重要一站。食物短缺,導致今年東方白鸛集中在一些魚塘周圍出現,發生人鳥爭魚的場景。而對於天津的護鳥志願者來說,他們正在籌集資金,希望鳥兒能夠平安南遷。
  • ...對現有保護區的科學整改,徹底解決人鳥爭食矛盾 | 保護東方白鸛
    從2019年10月下旬起,兩千餘只東方白鸛陸續回遷到天津濱海新區、寧河等區域的魚塘取食,魚塘經營者放炮驅趕東方白鸛,造成取食困難,體力難以補充,南遷受到影響。去年的12月4日,在天津S103國道潮白河大橋西側魚塘,8隻東方白鸛經公安部門確認被魚塘主使用農藥毒死,另有3隻疑似中病毒死亡。
  • 翹首以盼 | 天津市東方白鸛保護會議順利進行,急盼落實
    10月28日,天津市規劃與自然資源局,各區林業局負責人及天津各溼地管理處負責人,與多位天津護鳥人王建民、劉懿丹、朱寶光等志願者進行座談會,商討東方白鸛在天津停歇過境期間的保護工作,為如何確保東方白鸛順利遷徒展開討論,並聽取志願者的保護意見和建議。
  • 【紫牛頭條】「鳥中熊貓」帶著獸夾艱難飛行讓人揪心!他們在野外...
    近日,一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在天津市郊被捕獸夾夾住,它艱難飛行的畫面牽動了很多人的心。經過當地護鳥志願者連續多日的不懈努力,12月6日下午成功將其誘捕,之後送往動物醫院做了腳趾切除手術。護鳥志願者王建民12月10日告訴紫牛新聞記者,這隻東方白鸛的恢復狀況良好,不久應該能夠重返藍天。
  • 在天津環渤海溼地,候鳥失途,人類一敗塗地
    它從一千米的高空一路滑翔盤旋,降到三四百米的高度,在魚塘上方繞了許多圈。緊接著,一大群出現了。王建民在這裡已經做了十年的護鳥志願者。他估算,10 月 19 日那天,100 多隻東方白鸛最先抵達天津,悄然降落在清河農場幾千畝的大魚塘。接下來,每天都有幾十或上百成群到達,到 11 月 1 日,這個數量已經增長到 1300 只。
  • 「鳥中熊貓」帶著獸夾艱難飛行讓人揪心!他們在野外蹲守3天救下它
    近日,一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在天津市郊被捕獸夾夾住,它艱難飛行的畫面牽動了很多人的心。經過當地護鳥志願者連續多日的不懈努力,12月6日下午成功將其誘捕,之後送往動物醫院做了腳趾切除手術。護鳥志願者王建民12月10日告訴記者,這隻東方白鸛的恢復狀況良好,不久應該能夠重返藍天。
  • 魚塘變「食堂」:國家保護動物吃光十幾萬斤魚,養殖戶卻「惹不起」
    這給當地養殖戶出了一道棘手的「選擇題」——保魚還是護鳥?他們似乎誰都「惹不起」。光是東方白鸛,數量就是往年的三倍馮義豹,已經和東方白鸛「僵持」了近一個月。他承包的魚塘,兩片寬闊的水面,被一條「穿心溝」分開,加起來1400多畝。去年,這片魚塘給他和股東們帶來了100萬元左右的收益。
  • 養殖戶卻誰都「惹不起」
    往年這時,天津養魚大戶馮義豹正忙著出魚,但今年撈魚不及時,魚塘卻近乎空空如也。「十幾萬斤魚,說沒就沒了。」站在離七裏海溼地不遠處的魚塘邊,老馮束手無策,語氣裡滿是無奈。「偷」走他魚的,是烏泱烏泱的候鳥,尤以成群結隊的東方白鸛最為惹眼。這些通體雪白、飛羽泛黑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從北向南長途遷徙,這裡是重要的「驛站」。
  • 籤名徵集|關於呼籲重啟32隻不明原因死亡東方白鸛死因檢驗的公開信
    關於呼籲重啟32隻不明原因死亡東方白鸛死因檢驗的公開信尊敬的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尊敬的天津市規劃與自然資源局:您好!我們是關心天津東方白鸛保護的護鳥志願者。我們注意到,近期天津發生32隻東方白鸛不明原因死亡的情況,相應的死亡原因檢驗結果已於12月3日,經由媒體報導公布。
  • 護鳥兒飛翔,如音符在山水間流淌
    2009年,我第一次來到天津北大港,就被這裡成千上萬的候鳥迷住了。東方白鸛是這片溼地的明星物種,它們的全球種群數量只有數千隻,不僅是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還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評估為「瀕危級」。北大港是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區上的重要節點,從西伯利亞遠道而來的東方白鸛每年都在這裡稍作休息、補充能量,然後繼續飛往我國南方。那時,北大港溼地還有人捕鳥、毒鳥。
  • 護鳥兒飛翔,如音符在山水間流淌——四位愛鳥人的故事與心聲
    2009年,我第一次來到天津北大港,就被這裡成千上萬的候鳥迷住了。東方白鸛是這片溼地的明星物種,它們的全球種群數量只有數千隻,不僅是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還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評估為「瀕危級」。北大港是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區上的重要節點,從西伯利亞遠道而來的東方白鸛每年都在這裡稍作休息、補充能量,然後繼續飛往我國南方。
  •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踩中獵夾 救援正在進行!
    近日,在天津市近郊,護鳥志願者發現了一隻腿部夾著捕獸夾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
  • 國網天津檢修公司:深化社會責任落實 護航入境候鳥南遷
    12月15日,隨著天津地區氣溫的新一輪下降,天津東部地區白天最高溫跌至零下,駐足天津的候鳥開始了最後一批大規模的南遷。截至目前,入境天津的5000餘只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已基本南飛。  今年11月初,大量候鳥南遷途徑天津,天津地區迎來5000餘只東方白鸛駐足,此數量創20年來的歷史新高,遠超天津兩大溼地保護區的承載力,大量白鸛聚集私人魚塘「偷魚」,鳥漁矛盾激化,白鸛食物和安全面臨挑戰。
  • 鄱陽湖畔的「護鳥人」:十年守護只為候鳥「最後的家園」
    李韻涵 攝【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鄱陽湖畔的「護鳥人」:十年守護只為候鳥「最後的家園」中新網江西永修11月19日電 題:鄱陽湖畔的「護鳥人」:十年守護只為候鳥「最後的家園」作者 李韻涵 彭婧如 郎佳慧「為候鳥守住最後的家園,讓我非常有成就感。」
  • 東方白鸛又回來了……因為這裡愛它的人很多!
    保護東方白鸛的意識,也早已深深植入了當地百姓的心中。寒假期間,當地中小學學生們也義務加入到了保護東方白鸛的宣傳隊伍中……「藝高膽大」的東方白鸛,特別喜歡在高大的輸電鐵塔上築巢安家。高壓塔上就是高壓電線,鳥兒會不會有危險?鳥巢會不會給輸電線路帶來安全隱患?
  • 連雲港首次成功救助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
    幾天後黃在先的兒子小黃回家,發現這隻鳥長得頎長挺拔、氣度非凡,懷疑是國家保護動物,便聯繫了轄區民警,這才得知這隻大鳥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這下了不得了,因為東方白鸛是與丹頂鶴齊名的鳥中珍品。隨後,一場市民、志願者、民警、專家聯手協作的救援行動悄然啟幕。
  • 人間鳥道是滄桑――中國鳥人首次出境護鳥記事(13)
    從中國志願者所提交的資料上看,安德烈得知大家是來尋找洞庭湖蒼鷺「鷺鷺」的巢穴,同時也知道同行的世界自然基金會官員馬志龍在作東方白鸛的研究。所以,他對溼地範圍內的蒼鷺、東方白鸛準備了很詳細的資料。 (安德列和周自然共同為蒼鷺揭牌。) 開始,他給客人播放了一段用定點拍攝的視頻的蒼鷺的巢穴和育巢的過程,這正是大家需要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