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遷徙到天津,但保護區內沒有食物,只能飛到周邊魚塘偷吃,魚塘經營戶每天放炮轟趕。
「真的連鳥都不讓混口飯吃嗎?這麼珍稀的鳥,如果餓死在天津,我作為天津人感覺是最大的恥辱。」11月4日,天津護鳥志願者王建民接受華商報記者採訪時,動容地呼籲加強野生動物保護應落到實處。
東方白鸛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全球數量不到3000隻
>>>瀕危物種
全球不到3000隻 堪比大熊貓
「我們目前統計的數量應該在1500隻左右,11月3日早晨我們挨個清點,因為還有飛出去的,我們調查是1389隻,今天(11月4日)早晨再去清點,它們都分散了,就不太好統計了,我們今天見到的是1100多隻。」
東方白鸛,屬於大型涉禽,常在沼澤、溼地、塘邊涉水覓食,主要以小魚、蛙、昆蟲等為食,性寧靜而機警。
「太珍貴了,東方白鸛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而且是瀕危物種,全球才3000隻不到,它堪比大熊貓。」今年61歲的王建民介紹,他們核心志願者有20多人,「我們已經監測十幾年了,和往年相比,東方白鸛從東北黑龍江1000多公裡飛過來,天津和河北唐山這個地方是最重要的鳥道的咽喉地帶,尤其是對東方白鸛這麼一個珍稀物種,他們非常依賴這個棲息地,飛到這裡必須得補充體力,它們在天津滯留一個月到一個半月,等天再冷的時候整個都凍了冰,才繼續奔向下一站越冬地——鄱陽湖。」
王建民介紹,這個遷徙的必經地離鄱陽湖還是比較遙遠的,「體力好的話能堅持飛到鄱陽湖,但很多是飛不到的,這就是千萬年來造就了它的習性。」
從東北飛臨天津和河北唐山,這是東方白鸛最重要的遷徙必經地
>>>難以覓食
棲息地被佔無奈只能到魚塘吃魚
王建民表示,近些年來,由於棲息地被侵佔,比如填海濱海溼地消失,導致東方白鸛失去棲息覓食地。「本來它們不應該依賴到魚塘來吃魚的,可現在除了魚塘,其他地方找不到棲息的環境和所需的食物,所以沒有辦法,只有到這個地方來吃魚塘的魚。」
王建民介紹,一些魚塘經營戶就放鞭炮來驅趕,「什麼『二踢腳』,文明一點的就敲桶敲盆,每天都拉好多炮去……他們沒有當著我們的面放,但我們拍攝了放炮驚起東方白鸛的畫面。」王建民表示,在城市市區不允許放炮,但在野地裡並沒有規定不能放炮。
王建民告訴華商報記者,東方白鸛飛到魚塘吃魚,這樣的現象已經持續好幾年了。「之前很少,雖然也有,但沒有像今年這麼嚴重,三四年前,我們保護區像這樣的魚塘也在養,都是承包給個人,也是這個季節,候鳥回遷的時候,他們開始出魚,他們把鯉魚、草魚、鰱魚等大魚都撈走了,剩下小魚也撈不了多少,保護區裡不允許放炮趕鳥,保護區都會幹預,這就形成了東方白鸛來保護區的習慣,它們知道這裡有吃的。」
護鳥志願者拍攝的魚塘經營戶用於驅趕東方白鸛的「雙響炮」
>>>體力不支
餓得皮包骨 瘦得翅膀下垂收不回
據王建民觀測分析,今年之所以這種情況最嚴重,一方面的原因是位於天津濱海新區東側的河北曹妃甸溼地,今年也開始「退養還溼」,「把養殖戶全部清退了,保護區不允許有經營活動,不允許對外承包養魚,但到5月初連水都沒給放進去,一片乾枯,等於溼地功能就喪失了,東方白鸛回遷飛到曹妃甸一看,沒有吃的,就直接飛到天津,剛好這個季節大小魚塘正陸續出魚,它們應該在保護區上空盤旋,這裡也是它們的家,一直找不到吃的,它們餓得不行,我們監測的情況是比較實際的,它們飛到這裡時,有的已經餓得皮包骨,瘦得翅膀都垂下來都收不回去了,說明體能已經到了極限,有些體力不支的可能就無法飛走了。」
王建民回憶,2019年志願者曾救助一隻東方白鸛,「它已經餓得就剩一層皮,正常體重應該是十五六斤,但它的體重才6斤多,還受了傷,都站不起來。」
>>>它很聰明
就是偷吃 不是理直氣壯上那去吃
王建民現場觀察,「東方白鸛很聰明,它就是偷吃。」常常傍晚的時候,幹活的人都收工了,東方白鸛就飛到魚塘邊,「魚塘基本都幹了,四周有淺灘有小魚,因為大魚都出走了,大魚它們也吃不動啊。它很聰明,它就是偷吃,不是理直氣壯上那兒去吃,而是偷偷的,看周圍沒人才過去偷吃,一旦發現有動靜就立刻飛走。」
王建民表示,魚塘經營戶很清楚不能傷害鳥類,所以也沒有做天網罩住魚塘。「那個面積太大,成本也很高。」
>>>委屈挨罵
經營戶把怨恨撒在護鳥志願者身上
作為護鳥志願者,王建民摸清了魚塘經營戶的路數和行情。「魚塘經營戶養鯉魚、草魚和鰱魚,他們把大魚撈走賣錢了,剩下的坑底子裡的主要是鯽魚,是自然生長的,稍微大點兒的鯽魚就批發到市場裡賣,再小一點的兩三公分左右的又沒人吃,他們打增氧劑撈上來賣給別人當飼料。」
王建民訴苦表示,「昨天(11月3日)晚上,一個魚塘的坑底子被鳥襲擊,不到兩個小時把魚都給吃沒了,因為已經找人商量好價賣掉了,結果第二天來了一看,坑底子裡的魚都讓鳥給吃了,還有一些10公分大小的鯽魚也被啄得傷痕累累,也不好賣了,所以買家就不想要了,但不要還不行,雙方說好了價,結果買賣雙方就打起來了,最後把怨恨都撒在我們志願者身上,說我們護鳥給他們損失有多大?這該誰管呀?就轟我們罵我們,我們也受了好多委屈,事實上這個委屈是替政府受的,我們天天被人家罵……」
王建民提供的現場視頻顯示,一位買家表示:「花4萬塊錢買了兩個坑底子,但無形中2萬塊錢讓它們給我『禍禍』了,沒人出這個價,要還沒人要,不敢藥,轟也轟不走,這不就賠了嗎?上哪兒說理呀?誰管呀?要是藥死了才有人管,但藥死犯法呀,誰敢藥呀,要敢藥,兩萬多早全賣了。」
護鳥志願者認為,如果用炮仗驅趕前來覓食的東方白鸛,大群被轟得四分五裂,大大增加了被盜獵、或者誤食清塘劑的風險。
炮仗聲驚起東方白鸛
>>>解決之道
護鳥志願者建言建立生態補償機制
承包魚塘魚吃光了,誰來認這個損失?王建民表示:「這個地方本來就是鳥的棲息地,是人為了獲利把它變成魚塘,又不讓鳥來吃,鳥不都被餓死嗎?」他認為,國家提倡保護野生動物應該重在落實舉措。
他向華商報記者提出了他的建議:「以前就提出要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如果提供補償,魚塘經營戶就不放炮了,就不抱怨了,其實問題很好解決,大魚一出,小魚也賣不了多少錢,加上人工成本,乾脆就不要出了,政府提供補償,把這些小魚留給候鳥吃,等於政府把魚塘底子給買過來,多好的事啊。」
「這點錢個人都出得起,政府一定也能拿得出?」王建民表示,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可以形式樣,比如政府可以減免魚塘承包費用。
遷徙的東方白鸛襲擊魚塘,承包戶受了損失,究竟該不該管呢?「我們真的連鳥都不讓混口飯吃嗎?這麼珍稀的鳥,如果餓死在天津,我作為天津人感覺是最大的恥辱,就好比誰家過日子,來個要飯的已經走不動了,你不得給口飯吃?這是人最基本的善良的體現,如果說不給他吃的,他沒走幾步,大雪漫天,他餓死在離家不遠的地方,第二天開門看見了,到死你都不會安寧,況且東方白鸛這麼珍貴。」
王建民告訴華商報記者:「去年這個時候我們就反映過這個問題,希望再次呼籲引起政府部門的重視。」
>>>管理部門
留小魚給候鳥越冬要和養殖戶溝通
能否由管理部門出面,將魚塘經營戶的坑底小魚收購,給遷徙的東方白鸛保留越冬的「口糧」呢?
11月5日,天津當地林業局野生動物保護科一位負責人向華商報記者表示:「這些工作我們也在做,一直在跟養殖戶溝通,一直在商量,爭取能給留一些東西讓鳥去吃,但這個事情咋說呢,畢竟還是人家的東西,剩下的坑底小魚要麼處理,要麼就不要了,但能不能留給鳥吃,這個不是我們能說了算的,要看養殖戶自己,要協商,看人家是否同意,要看人家的態度。」
這位負責人解釋為什麼東方白鸛要飛到魚塘覓食,「因為保護區裡沒有吃的,魚塘出魚時水位是降低的,而且魚會達到很高的密度,就算出完魚,塘裡的水很少,剩下的魚雖然數量不多,但密度很高,鳥覓食很容易,所以就大量飛到魚塘來吃。」
來源:華商連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