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幾代人撫養一個寶寶,真是「含在嘴裡怕化了,頂在頭上怕飛了。」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爭相撫養的事例不少,都只在注重給寶寶一個良好的環境成長,大多忽略了寶寶的生活、學習習慣的養成,關係到寶寶長大後的性格與擔當。
俗話說:窮養兒,富養女。現在不管家庭條件好與壞,不管是男寶寶還是女寶寶並沒有窮養富養之分,在寶寶的開銷上家長都捨得,不求最好,只求更好;而且,家長之間的攀比也逾演逾濃,一爭高低。
一是培養寶寶養成正確的飲食規律,追著寶寶餵飯的習慣不可取,既不安全,也不健康,8個月至2歲的寶寶是最佳養成坐著吃飯良好習慣的年齡段,開始家長抱著寶寶或坐在餐椅上進食,因勢利導,循序漸進,養成寶寶坐著吃飯的良好習慣。
二是寶寶學走路,開始雖然步履蹣跚,也難免會跌倒,這是一個必經的過程,開始跌倒時需要家長去扶,但後來跌倒了(只要不是很嚴重時),家長應該鼓勵寶寶自己爬起來,即時鼓勵寶寶:「真乖、真棒。」逐漸讓寶寶明白消除什麼事依賴別人的念頭,從而培養寶寶今後自立自強。
三是多數家長在寶寶跌倒或者諸多讓寶寶哭鬧的事時,家長反映出來的是:「哦,是它把你搞跌倒了,我們把它挖了」,又或者說:「是他打你了,我們打他」等等,這樣長而久之,就會讓寶寶以為什麼事都是別人的錯,怪罪於他人,不利於寶寶的健康成長,此時應該因勢利導,告訴寶寶,「是你自己不小心跌倒了,下次要注意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