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偷襲珍珠港後,美國為何仍堅持先歐後亞的戰略

2020-12-12 騰訊網

日軍偷襲珍珠港後,美國為何仍堅持先歐後亞的戰略

德國在41年登陸不了英國。英國面向歐洲一邊幾乎沒有海灘,全是礁石和懸崖,以德國海軍實力,41年前想登陸英國是不可能的。贏得雙方空軍水平差不多,但英國的防空和預警體系非常全面,而德國沒有戰略空軍的思想,全是戰術空軍,都是空中大炮,飛不了這麼遠,這是軍事上說。政治上英國是孤懸海外,維穩成本高,海外殖民地多,架子大,與其要英國本土,不如消化英國殖民地。再加上東邊蘇聯也是野心勃勃。

美國就算完全不出兵歐洲,只以租借法案支援英國和蘇聯,歐洲戰場也不可能崩潰。德國無任何可能攻入英國本土,因此大西洋壁壘上的部隊是必須保留的。美軍介入之前英軍也能取得阿拉曼戰役的勝利,說明北非戰場沒有美軍也是能穩住的。而如果非洲軍團和大西洋壁壘都無法轉向東線,蘇聯肯定依然可以從史達林格勒打到柏林。美軍參與歐戰,只是為了儘可能和蘇聯瓜分戰果,保證自己戰後的利益而已,而不是說沒有美國歐戰就會輸。

生產力,舉個例子比如日本損失10艘,美國損失15艘。可是同一時期,美國生產25艘,日本只生產4艘,這明顯就是銳減。生產線全開的美國暴兵能力絕對恐怖,就這一點日本長不了,一個資源極度缺乏的國家,陸海軍子彈,零件居然不能通用,海軍的飛機陸軍不讓停,被打下來也不能停,陸海軍內耗這根本沒勝算。

當年,日本發動戰爭獲得的利益,很多都流向美國,去購買石油鋼鐵等戰爭物資,而在他侵略中國的早期,各種縱容,但是到珍珠港之前,發起的全面禁運,解禁的條件是日本人退出中國。除非日本人在二戰前全面倒向美國,否則日本人面臨的問題是想獲得更多的利益,得加大在中國的掠奪,但是和平的掠奪手段被英美壓制住的情況下,只能通過侵略,但是侵略中國又在某種程度上動了英國的現在的利益和美國人將來的利益,這就使得日本的國家戰略,在美國人暗中操控下,慢慢走向美國人給他們安排的路子上。

相關焦點

  • 二戰美軍在亞太對日交戰,為何還要開闢第二戰場?先歐後亞戰略
    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美國對日宣戰,中美關係迅速上升到戰略夥伴關係,美國對華援助也從物資升級到人員參戰,飛虎隊、美軍第14航空隊和第20轟炸機隊陸續來到亞洲戰場。第二,莫斯科戰役,史達林正式提出第二戰場概念。
  • 日本炸了美國珍珠港,美國為什麼先不打日本,卻跑去打德國
    事實上,美國之所以對日奉行綏靖政策,目的就是引誘日本進攻強大的蘇聯,然後坐收漁翁之利。但日本卻不懂事,在諾門罕受挫後,轉而進攻法屬印度支那南部。 日本的「不聽話」行為激怒了美國,開始對其實行石油禁運。沒有石油,日本的戰爭機器將難以為繼。於是日本人偷襲了美軍的珍珠港,美國才正式對軸心國宣戰。
  • 日軍偷襲美國珍珠港之後 為何不佔領珍珠港?真相是什麼?
    珍珠港是美國在太平洋上的最大海軍基地,日本為什麼不佔領它呢?從當時的情況看,可能有能力佔領的。但僅僅是轟炸了一下,就撤回了。很快美國修復,利用這個極好的軍事基地,重創日本海軍。
  • 日軍偷襲珍珠港前,美國太平洋艦隊實力如何?8臺密碼機未給一臺
    為了成功偷襲珍珠港,山本等人不僅攻克了長途奔襲中的各種難題,而且追求攻擊效果。在他們看來,聯合艦隊主力傾巢而出,只為一舉殲滅美國太平洋艦隊,否則自感丟人不說,還招致陸軍的恥笑。因此,提高投彈命中率成為關鍵。
  • 歷史上的今天:日軍偷襲珍珠港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這一天上午,日軍突然襲擊了美國在太平洋的海軍基地珍珠港,美國太平洋艦隊主力全軍覆沒。日本為什麼要偷襲珍珠港呢?目的又是什麼呢?於是,日本最終決定孤注一擲向美國發起挑戰,偷襲美國在太平洋上的海軍基地珍珠港。珍珠港位於西太平洋夏威夷群島,是日本南進擴大戰爭的主要障礙,日本妄圖通過摧毀美國海軍主力,從東南亞獲取戰略資源。日軍為了襲擊珍珠港的計劃能夠順利實施,進行了周密準備。
  • 在美國的重壓之下,日軍只好偷襲珍珠港。虎!虎!虎!
    日本的石油只能維持半年的時間,日本明白,要麼從中國撤兵,停止對外擴張,外交上向美國靠攏。要麼自組旗幟,南下奪取戰略資源,繼續加強對外侵略。偷襲珍珠港是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構思出來的。日本資料顯示山本於1941年初開始考慮襲擊珍珠港。數月後,在做了一些預先考察後,他被批准開始準備這個行動。
  • 日本偷襲珍珠港公然挑釁美國,為何卻在太平洋戰場上慘敗?
    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重創美國太平洋艦隊,公然挑釁美國。美國總統羅斯福當即發布聲明,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拉開帷幕。日本敢偷襲珍珠港公然挑釁美國,必然是做了十分充足的準備,可日本為何卻在太平洋戰場中慘敗?
  • 二戰日軍偷襲珍珠港前,具體藏哪了?龐大航母艦隊美軍為何找不到
    【話說軍世】在海軍的戰艦序列中,航空母艦作為最大的上上武器裝備平臺,現代航母噸位已經超過了10萬噸,在二戰時代,剛剛成為海戰核心的航母,還沒有正式在「體格」上超過戰列艦,但是航母出動時,加上重巡洋艦和驅逐艦,也是一直龐大艦隊,為何,二戰日軍偷襲珍珠港前,4艘航母組成的龐大艦隊美軍找不到
  • 偷襲珍珠港解讀
    研究此次事件的成敗得失,有利於我們了解二戰歷史和今天美日關係之緣,對未來戰爭的偷襲戰也有一定借鑑或啟迪作用。偷襲珍珠港(英文:Attack on Pearl Harbor,日文:真珠灣攻撃)是指由二戰時期日本政府策劃的一起偷襲美國太平洋海軍艦隊基地——珍珠港的軍事事件。
  • 日本明知美國的強大,為何還要偷襲珍珠港,自信爆棚?
    很多人都說日本和美國的實力差距過大,偷襲珍珠港和美國開戰是自尋死路,但日本向來喜歡以小博大,有賭國運的傳統。甲午戰爭面對的清朝和日俄戰爭面對的沙俄,國力都遠比日本強大,日本卻都賭贏了。由於日本在亞洲各地發動的侵略戰爭,嚴重損害了美國的利益,在多次談判交涉無果後,美國對日本實施石油禁運和經濟制裁。沒有了石油,日本的所有戰機、軍艦、坦克全成了一堆廢鐵。雖然日本在眾多的佔領區獲得了大量的資源,但依然沒有發現一滴油,如果日本不能掌握石油,只能坐以待斃。
  • 二戰時期,明明日本打不過美國,可為什麼還要偷襲珍珠港?
    世界對於日本敢於對美國出手,進行偷襲的行為可以說是十分震驚,偷襲珍珠港不僅僅是對美國海軍基地的行動,同時也是美國被激怒,直接參戰的導火線,也是一個引子,引發了太平洋戰爭。珍珠港事件從短期和中期的角度來看是一次輝煌的勝利,這次的勝利使日本軍方受到了極大的鼓舞。
  • 明知挑戰美國自不量力,為何日本還要孤注一擲偷襲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偷襲珍珠港拉開了太平洋戰爭的序幕,美國正式介入二戰,如今很多人都認為日本此舉是極為愚蠢的一步,先不說讓自己的軍事劇增,而且就論國力來說,美國在一戰後就已經超過了英國成為了世界第一,日本挑戰美國完全是自不量力,實際上日本高層也都知道這點,那為何日本還要孤注一擲偷襲珍珠港呢?真的是因為自大的原因嗎?
  • 偷襲珍珠港背後的氣象戰,日軍曾放9000氣球炸彈意圖轟炸美國
    最近,日本氣象專家古川武彥出版了一本新書《通過人和技術概述天氣預報史》,書中講到日本偷襲珍珠港能夠成功,一大原因,便是他們精準的天氣預報。下面,就來講講這場偷襲背後的氣象戰,也可從中一窺日軍對於戰爭是如何處心積慮。氣象預報成為軍事機密日本的氣象工作始於140多年前的明治初期,一些簡單的儀器,如溫度計等,全是海外購入。
  • 珍珠港事變後,太平洋艦隊覆滅,日軍為何沒佔領夏威夷?
    遠在東亞的日本法西斯內閣還沉浸的蘇聯即將垮臺的美夢中,他們向珍珠港上空的日本飛機發出了一個信號:「虎!虎!虎!」----這是要求軍隊對珍珠港美軍基地發起進攻的命令,日本海軍特混艦隊長途奔襲,以354架艦載機偷襲了美軍基太平洋艦隊基地珍珠港,擊毀美國艦艇40餘艘,美國損失了飛機26多架,傷亡4000多人。
  • 日本和美國在國力差距很大,為何山本五十六還敢發動珍珠港偷襲?
    實際上山本五十六隻是命令的執行者,對美國開戰的決定並不是山本五十六而是日本大本營做出的。山本五十六在接到了上級要對美國開戰的命令後,制定了「偷襲珍珠港」的作戰方案,可以說這個作戰方案是最符合當時日本與美國的實際情況的。
  • 密電,提前上報日軍偷襲珍珠港
    1941年12月8日上午8時,日本海軍聯合艦隊機動隊偷襲珍珠港成功後,擔任這次偷襲的空中指揮官淵田大佐下令,向偷襲珍珠港的艦隊司令官南雲發電報: 「TOH!HUH!HUHru!(虎! 虎!虎!)」並向東京轉發。只是,很少有人知道,早在日軍偷襲珍珠港前5天,在重慶歌樂山的叢林裡,國民政府軍政部軍技室的密碼破譯專家池步洲,就已經破譯了日軍偷襲珍珠港的密電!
  • 二戰:日本偷襲珍珠港始末,這是美國給日本挖的坑嗎?
    中日本海軍上將山本五十六在偷襲珍珠港成功後說的一句話。或許歷史上的山本並沒有說過這句話,但他確實有這種感覺,其後戰爭態勢的發展也如他所料,美國在此後不久後參戰,珍珠港事件成為二戰重大轉折點。負責制定偷襲珍珠港計劃的正是山本五十六。在前一年日軍進行的一次軍事演習中,山本看到日本航空兵的表現後對他的參謀長說:「偷襲珍珠港的計劃是可行的。」此後不久,山本開始著手計劃珍珠港之戰。山本遇到了許多阻力,日本海軍內部有人認為,偷襲珍珠港將迫使美國參戰,而且一支龐大的艦隊橫渡3500海裡不被發現,這是很難想像的。
  • 偷襲珍珠港:圖5是日軍瑞鶴號航母,圖6美軍2艘戰列艦一起沉沒
    歷史老照片:偷襲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軍在美軍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對美軍珍珠港軍事基地進行偷襲。美國從此進入二戰。圖為被日軍轟炸的美國平民區,房屋倒塌。歷史老照片:偷襲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航空母艦甲板上的戰鬥機即將起飛,前往珍珠港。
  • 珍珠港事件的背後:是誰把日本的「宣戰」變成了「偷襲」?
    許多人認為珍珠港事件是日本北上戰略失敗後,被美國捏住能源命脈的日本必須發動的孤注一擲的賭博;也有人認為是美國人設計好的陰謀,以珍珠港的軍事失敗激發起原本反戰的國民報復情緒,然後授權美國加入戰爭,並讓美國在戰後攫取了最大的利益。那麼珍珠港事件背後真的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嗎?本期我們就聊聊珍珠港事件背後的故事。
  • 偷襲珍珠港,美日兩國到底損失有多大?
    偷襲珍珠港我們先來看一看美國的損失,對於駐守珍珠港的美國海軍來說,日本的這次偷襲實在太突然啦,完全沒有一點防備。其次是軍艦的損失,當時珍珠港基地共有96艘船隻,日軍通過偷襲一共重創和擊沉了8艘戰列艦、3艘巡洋艦、3艘驅逐艦、8艘輔助性船隻,合計共30萬噸,基本上癱瘓了太平洋艦隊的作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