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是怎麼死的?關羽真的如後人說的那麼傳奇嗎?

2021-02-13 向前看世界 向後看歷史

關羽,子云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名將,自桃園結義後,跟隨劉備徵戰南北打天下。武藝超群,位居蜀國五虎上將第一。那麼關羽是怎麼死的,是怎麼失了荊州?

荊州是出入川陝的咽喉之地,是三分天下後的戰略重要之地,如果關羽沒有丟掉荊州,蜀國持有荊州、益州,諸葛亮就沒必要六出祁山,早就平定了中原。

赤壁之戰後,劉備得了荊州,任徐庶為軍師,親率大軍入川助劉璋抵禦張魯,實則圖謀川蜀之地,留諸葛亮與關羽鎮守荊州,有諸葛亮守家,無後顧之憂。入川後,劉備犯合計,沒有正當的理由,強取西川難免落得天下罵名,即使得了西川也會失民意,這與劉備的戰略理念相悖,正是由於這些猶豫,導致徐庶死於落鳳坡。

徐庶死後,劉備大軍節節敗退,不得不將諸葛亮召往前線。諸葛亮接到戰報後,不得不趕赴西川,但是諸葛亮走後,荊州必將陷入危險之境,諸葛亮深知關羽的性格,為人驕傲,荊州乃重中之重,得之不易,但是關羽的名望高,荊州也只能交給他,臨行前,反覆叮囑關羽要結好孫權,防備曹操。

219年,在諸葛亮的輔佐下,劉備成了西川主,消息傳到荊州,關羽大喜,士氣大振,率軍北上取樊城,樊城守將曹仁不敵,死守。曹操以于禁為將,督7軍救曹仁,同時命徐晃率軍進駐宛城。8月,山河決堤,淹于禁等7軍,關羽乘機攻擊,龐德不降被殺,于禁投降;曹仁沉白馬堅守樊城。關羽以偏將攻襄陽,自己親自攻打樊城,並於樊城北布下陣地,以防北方曹軍援兵;同時派人向附近郡縣策反,荊州刺吏胡修、南鄉太守傅方投降,許昌以南部分官吏也暗中策應關羽;陸渾人孫狼聚眾暴動,響應關羽,鄴城魏諷乘機企圖發動政變;即所謂「威鎮華夏」。曹操聽取司馬懿、蔣濟等人意見,與孫權結盟,同時命徐晃率軍救曹仁,並命名將張遼火速援曹仁。

孫權接獲曹操書信,欣然答應攻取荊州。便將取荊州的任務交給大將呂蒙。呂蒙到陸口,探子報告說沿江都有烽火臺,荊州軍馬也有所防備。呂蒙悶悶不樂,便躺下稱病不出。孫權便派女婿陸遜去看他,陸遜知道呂蒙無病,卻勸他裝病辭職。

孫權依計召呂蒙往建業養病,於是攻打荊州之事,便讓年輕的陸遜接替。陸遜故意派人送信給關羽,信中對關羽大肆吹捧。關羽從此鬆懈了對荊州的防備,並將荊州的兵力調往樊城。孫權得知荊州防務空虛,便拜呂蒙為大都督起兵攻荊州。呂蒙將戰船偽裝成商船,精兵扮成商人,騙過烽火臺的守兵。

當夜二更船內精兵殺上岸來,佔了烽火臺,拿下了荊州。公安守將傅士仁見荊州已失,又對失火之事對關羽懷恨在心,便到荊州投降了。孫權要他去南郡勸說糜芳,最後糜芳也投降了。屯兵於陽陵坡的曹將徐晃得知東吳攻下了荊州,也出奇兵攻下了偃城、四冢。

關平兵敗,逃回大寨告訴關羽,荊州已失,關羽卻不相信。徐晃兵到關羽寨前,關羽箭傷未好,仍親自出陣與徐晃大戰八十餘回合。曹仁也因曹操領兵前來相助,便殺出樊城,徐、曹兩下夾擊,關羽不敵敗走。

關羽引兵渡過襄江,探馬報說荊州失陷,又說公安、南郡守將投敵。關羽大怒。昏絕於地。待關羽醒來,便依趙累之見,一面派人往成都求救,一面去奪回荊州,以為安身之地。曹操見樊城已無危險,便不再追擊,反而觀看東吳與關羽交戰。

此時,徐晃領兵來見,曹操因他殺得關羽棄寨而逃,親自出寨迎接,並封他為南平將軍,駐守襄陽。關羽行至荊州,正在進退無路時,得知呂蒙用計來瓦解他的軍心,許多將士半路而逃。便憤恨地說∶「我生不能殺呂蒙,死了也要殺了他!」

關羽率軍繼續向荊州前進,一路與吳軍不斷戰鬥。走到一個山谷,被吳軍四面包圍。關平見軍心已亂,勸關羽到麥城駐紮,讓廖化到上庸向劉封、孟達處求援。劉封聽了廖化哭訴後,想前去解救關羽,但孟達卻盡說關羽的是非,使劉封一改初衷,不願出兵援救。廖化見哭訴無用,便往成都去了。

關羽身臨絕境,東吳便差諸葛瑾前來勸降,但關羽卻不為所動,說∶「若城破,最多一死而已。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我身雖死,卻可名垂丹青。先生不必多說,我要與孫權決一死戰!」諸葛瑾再三勸誘,最後仍然無功而還。

諸葛瑾回報孫權,呂蒙說他已有計策擒拿關羽,便讓朱然埋伏在麥城以北,潘璋引兵埋伏在臨沮。又令將士三面攻打麥城,只空北門。關羽不願困死麥城,欲從小路突圍前往西川。王甫勸他走大路,關羽說就是有埋伏,他也不怕。王甫見他不聽,便與關羽哭別。

關羽率關平等二百餘騎,從麥城北門衝出。走沒多遠,遇朱然伏兵四面殺來,關羽逃往臨沮。行到決石地方,潘璋引伏兵截路,將關羽等人用絆馬索絆倒,關羽被馬忠捉了。孫權愛關羽才德,勸他投降,關羽兩眼圓睜,厲聲大罵。孫權考慮良久之後,才叫人將關羽父子推出斬首。

相關焦點

  • 龐德後人追殺關羽後人,是不是不仗義?關氏一族真的被滅了嗎?
    戰爭就是那麼殘酷,不知有多少無仇無怨的無辜百姓慘死屠刀之下。龐會因為父親被關羽殺了,對關家充滿仇恨,滅了關氏一族,也扯不上仗義不仗義。你要他跟誰講仗義?朋友之間才講仗義,他和關家並沒有任何交情,只有仇恨。滅關氏一族也很正常。哪有那麼多大度,不記仇的人,何況是殺父之仇。曹操不也是因為父親被陶謙所害,打到哪屠到哪嗎?這屠的可全是手無寸鐵的無辜百姓,所到之處,雞犬不留。
  • 蜀漢滅亡後,劉禪做了安樂公,那麼關羽、張飛的後人下場如何?
    有個成語叫「情同手足」,詞義很容易理解,指的是兩人的關係如手和腳,一日也離不開;比喻情誼深厚,如同兄弟一樣。《封神演義》第四十一回:「辛環曰:『名雖各姓,情同手足。'」這裡指代的是「異姓兄弟」,就如《三國演義》中的劉、關、張,他們在桃園行結義之禮,此生就兄弟相依了。
  • 忠義無雙的關羽真的驕傲自大嗎?
    在說關羽缺點的時候,「剛而自矜」似乎成為了標準答案,「剛」即耿直、自我;「矜」即自傲、自大。千古以來,後人認為關羽驕傲狂妄的文章如林垂史,其所論事例無外乎以下幾點。一:向諸葛亮寫信問馬超之才《三國志·關羽傳》記載:「羽聞馬超來降,舊非故人,羽書與諸葛亮,問超人才可誰比類。
  • 後人如何評價關羽?關羽為什麼會投降曹操?
    關羽忠於劉備,但歷史上關羽向曹操投降,曹操是劉備的敵人,關羽卻向曹操投降,這是不合理的。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給出了關羽投降的理由,說投降的時候講了條件:第一,投降漢,不投降曹;第二,保護劉備的兩個妻子;第三,當曹操接到劉備的消息時,立即離開他。
  • 關羽是怎麼死的(圖)
    水淹七軍之後,曹操約孫權夾擊關羽,起初孫權沒有馬上答應,相反是派使者去關羽那裡和親,迎娶關羽的女兒,關羽大怒,辱罵其使,孫權聞之,更加大怒,派呂蒙偷襲荊州。  孫權命呂蒙為主帥偷襲荊州,並親自率軍為後援。荊州重鎮江陵守將麋芳(劉備小舅子)、公安守將士仁因與關羽有嫌隙而不戰而降,呂蒙不費吹灰之力就遂次第攻陷荊州各郡。
  • 呂蒙究竟因何而死?慶功宴上關羽追魂一說乃無稽之談
    而他的死因也一直為人津津樂道,原因就是呂蒙是在關羽死後不久病發身亡的,有人說這是慶功宴上關羽來「索命」了。但無論從歷史角度,還是科學角度,我個人都不贊同這種觀點。從這場事件整體來看,不能說誰對誰錯,因為吳蜀劍拔弩張的時刻,必須削減對方的力量才能打出氣勢,況且荊州本來就是孫權的。這樣來看,關羽似乎就沒佔理了,而呂蒙恰恰成了奪回本國領土的正義一方。那麼重點來了,既然是理所應當,而且關羽是由於自己性格而死的,呂蒙沒必要為此而自責。而且對待關羽的家人,呂蒙更是問心無愧,不讓手下兵士傷及分毫,還重重處罰了不聽指揮的士兵。
  • 歷史上關羽是怎麼死的?三國關羽死因真相揭密
    關羽被民間尊為「關公」,又稱美髯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孔子齊名。
  • 關羽大意失荊州,荊州卻建設了一個關羽雕像,網友:這是羞辱關羽
    要說關羽當時有這麼厲害嗎?關羽在三國時候,的確是戰功赫赫,但是並不是第一。在很大程度上,後人把關羽給神話了,關羽現在在人們心中,就是正義或者忠義的化身。《三國演義》這部電視劇很多人都看過,大家都知道關羽大意失荊州,最後敗走麥城,被東吳大將呂蒙設計殺害,享年58歲。對於丟失荊州,這可能是關羽這輩子最大的失誤了。
  • 【品論三國】關羽為何必須死?他不死三國沒出路
    溫酒斬華雄、誅顏良斬文丑、千裡走單騎、過關斬將、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一時風光無限,為後人所津津有味。在關羽打威震三國的狀況下,短時間內失荊州、走麥城,兵敗身亡。這結局令後人唏噓不已,關羽敗亡確有蹊蹺,各家觀點小編詳述如下。觀念一、關羽自豪輕敵、自覺自大,沒看清局勢就孤軍北上。
  • 劉備說的漢室後裔,關羽,張飛是真的嗎?
    劉備是中山靖王之後嗎?無法驗證歷史記錄。但你能相信他敢說,關羽張飛?一百個不信在我心裡,我還是想在嘴裡喊「為幫扶中山靖王之後劉備匡扶漢室而戰!」。原因值得商榷。正文:草鞋小販劉備,怎麼突然去了揭竿而起匡扶漢房間?東漢末年,黃巾軍起義,天下一片狼藉。無數人藉機以鎮壓黃巾軍幫派扶漢室為理由增兵。其中有袁紹、曹操等。劉備呢?自然也隨潮起兵。
  • 劉禪投降後,張飛的後人沒有人動,為何關羽的後人被斬盡殺絕?
    而在這其中最讓人驚訝的就是劉禪投降後,張飛的後人沒有人動,而關羽的後人卻被趕盡殺絕。這對於都是五虎的人來說,確實讓人覺得費解,因為張飛和關羽同是劉備桃園結義的兄弟。而關羽的後人為何會落到這個下場,這是為什麼呢? 劉備關羽張飛
  • 關羽的武器真的是青龍偃月刀嗎
    說起三國的名將關羽,大家都耳熟能詳,一身綠裝鎧甲,一把長長的鬍鬚,左手捋著美髯,右手握著青龍偃月刀,被尊稱為武聖,更是忠義的化身,受到萬千人的敬拜。關羽話說關羽的兵器真的是青龍偃月刀嗎?根據史料記載以及出土文物來看,青龍偃月刀在宋代才出現,距關羽所處的三國時期相差近1000年。
  • 大刀關勝是關羽後裔嗎|陳學文
    其實很簡單,宋江要藉助關羽這個金字招牌壯大、發展梁山勢力,才有如此安排。 那麼,關勝果真是關羽的嫡傳後人嗎? 嚴格講,關勝只是水滸傳中虛構的一個人物,但施公寫108將,很多人都是有原型的。 關勝的原型主要是兩個,一個叫關勝,一個叫魏勝。
  • 劉備與關羽、張飛到底是什麼關係?關羽說了四個字解開謎題!
    《三國志·關羽傳》曾提到「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顯然劉備與關羽、張飛二人的關係確實很好,已經超過了一般朋友的程度了。而《張飛傳》中又提到「羽年長數歲,飛兄事之」,這雖然不代表關羽與張飛曾經義結金蘭,但是至少可以肯定兩人的關係也是很親密的。三、三國時期的其他人怎麼看待三人之間的關係?劉備入漢中後,封了四大將軍,關羽因為與黃忠同列,心中很不高興。
  • 關羽像前的沉吟
    關羽也就從此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從中平元年(184年)一直到死,關羽始終忠心耿耿地追隨劉備,「隨其周旋,不避艱險」。 關羽曾被亂箭射中,箭穿過他的左臂,後來傷口雖然癒合,但每當陰雨天氣,左臂常常疼痛。醫生說:「箭頭上有毒,毒素深入到了骨頭裡面,應當割開手臂到受傷處,刮去骨頭上的餘毒,然後這種病痛才能消除。」
  • 《三國演義》中,有人說關羽敗走麥城是諸葛亮故意的,是真的嗎?
    對於關羽的死,有人認為這是諸葛亮巧施妙計陷害的。其實不然,我們要認定諸葛亮陷害關羽,需要有證據,必須要搞清楚諸葛亮的動機。 但是很不幸的是,這兩樣東西我們都沒有找到,諸葛亮和關羽沒有矛盾,貌似關係還挺不錯的,諸葛亮對於關羽的脾氣,摸得很透,這使得諸葛亮能夠和關羽較好的相處。
  • 關羽姓氏之謎,山西古墓揭開秘密!龐會滅關羽滿門是真是假?
    作為三國風雲人物,關羽一生充滿了傳奇,生前威震華夏,死的轟轟烈烈,三國為其立墓,可謂三國是最具魅力的豪傑,但關羽也留下了無數謎團,其中之一便是關羽姓氏之謎。關羽本姓到底是什麼,姓關、姓馮、還是姓夏?山西古墓揭開秘密,原來這才是真相!
  • 曹操封關羽漢壽亭侯,只是第三等級的爵位,為什麼關羽很珍惜呢?
    說到關羽的漢壽亭侯,我們很有必要詳細說一說這個爵位本身。漢壽亭侯並不是一些人想像的漢·壽亭侯,或者換句話說,關羽並不是漢王朝的壽亭侯,而是封地為漢壽的亭侯。而關羽的漢壽亭侯,正是東漢時期列侯中的第三等級——亭侯。既然關羽的爵位只是列侯中的第三等級、最低等級,為什麼他卻用了一輩子?是劉備壓制關羽,不給他晉爵嗎?非也非也!那麼,張飛、馬超等人後來都被劉備晉爵為了鄉侯,張飛封西鄉侯、馬超封斄鄉侯,劉備為何不給關羽晉爵呢?
  • 關羽之死,誰才是真正的兇手?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關羽北伐襄樊,連連得手,水淹于禁七軍,威震華夏。此時魯肅已經在兩年前病逝,一向主張強硬對劉的呂蒙接替右部督職位,將武力奪取荊州提上議事日程,不僅說動了老闆孫權對荊州的不死之心,而且定下了具體的作戰計劃,首先是偽裝自己、麻痺關羽。於是,關羽很快得到消息說東吳猛將呂蒙病得不輕,帶薪休了長期病假,接替呂蒙主持荊州軍務的是年輕人陸遜。
  • 三國最大的謎案,劉備與諸葛亮真的非殺關羽不可嗎?
    一個傀儡漢獻帝被人所掌控,早已使大漢名存實亡,怎麼還非要保他不行?他被曹操把玩於股掌,為曹操所利用,怎麼還要聽他的,唯其所命?只要他存在,劉備就不能稱帝建國?那你關羽還捨生忘死跟從劉備幹什麼?更何況劉備曾認劉豐為義子,關羽還提出過反對意見,從這點,也足見關羽已經把劉備作為將來漢室的繼承者看待了。關羽是蜀漢不可多得的大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