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子云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名將,自桃園結義後,跟隨劉備徵戰南北打天下。武藝超群,位居蜀國五虎上將第一。那麼關羽是怎麼死的,是怎麼失了荊州?
荊州是出入川陝的咽喉之地,是三分天下後的戰略重要之地,如果關羽沒有丟掉荊州,蜀國持有荊州、益州,諸葛亮就沒必要六出祁山,早就平定了中原。
赤壁之戰後,劉備得了荊州,任徐庶為軍師,親率大軍入川助劉璋抵禦張魯,實則圖謀川蜀之地,留諸葛亮與關羽鎮守荊州,有諸葛亮守家,無後顧之憂。入川後,劉備犯合計,沒有正當的理由,強取西川難免落得天下罵名,即使得了西川也會失民意,這與劉備的戰略理念相悖,正是由於這些猶豫,導致徐庶死於落鳳坡。
徐庶死後,劉備大軍節節敗退,不得不將諸葛亮召往前線。諸葛亮接到戰報後,不得不趕赴西川,但是諸葛亮走後,荊州必將陷入危險之境,諸葛亮深知關羽的性格,為人驕傲,荊州乃重中之重,得之不易,但是關羽的名望高,荊州也只能交給他,臨行前,反覆叮囑關羽要結好孫權,防備曹操。
219年,在諸葛亮的輔佐下,劉備成了西川主,消息傳到荊州,關羽大喜,士氣大振,率軍北上取樊城,樊城守將曹仁不敵,死守。曹操以于禁為將,督7軍救曹仁,同時命徐晃率軍進駐宛城。8月,山河決堤,淹于禁等7軍,關羽乘機攻擊,龐德不降被殺,于禁投降;曹仁沉白馬堅守樊城。關羽以偏將攻襄陽,自己親自攻打樊城,並於樊城北布下陣地,以防北方曹軍援兵;同時派人向附近郡縣策反,荊州刺吏胡修、南鄉太守傅方投降,許昌以南部分官吏也暗中策應關羽;陸渾人孫狼聚眾暴動,響應關羽,鄴城魏諷乘機企圖發動政變;即所謂「威鎮華夏」。曹操聽取司馬懿、蔣濟等人意見,與孫權結盟,同時命徐晃率軍救曹仁,並命名將張遼火速援曹仁。
孫權接獲曹操書信,欣然答應攻取荊州。便將取荊州的任務交給大將呂蒙。呂蒙到陸口,探子報告說沿江都有烽火臺,荊州軍馬也有所防備。呂蒙悶悶不樂,便躺下稱病不出。孫權便派女婿陸遜去看他,陸遜知道呂蒙無病,卻勸他裝病辭職。
孫權依計召呂蒙往建業養病,於是攻打荊州之事,便讓年輕的陸遜接替。陸遜故意派人送信給關羽,信中對關羽大肆吹捧。關羽從此鬆懈了對荊州的防備,並將荊州的兵力調往樊城。孫權得知荊州防務空虛,便拜呂蒙為大都督起兵攻荊州。呂蒙將戰船偽裝成商船,精兵扮成商人,騙過烽火臺的守兵。
當夜二更船內精兵殺上岸來,佔了烽火臺,拿下了荊州。公安守將傅士仁見荊州已失,又對失火之事對關羽懷恨在心,便到荊州投降了。孫權要他去南郡勸說糜芳,最後糜芳也投降了。屯兵於陽陵坡的曹將徐晃得知東吳攻下了荊州,也出奇兵攻下了偃城、四冢。
關平兵敗,逃回大寨告訴關羽,荊州已失,關羽卻不相信。徐晃兵到關羽寨前,關羽箭傷未好,仍親自出陣與徐晃大戰八十餘回合。曹仁也因曹操領兵前來相助,便殺出樊城,徐、曹兩下夾擊,關羽不敵敗走。
關羽引兵渡過襄江,探馬報說荊州失陷,又說公安、南郡守將投敵。關羽大怒。昏絕於地。待關羽醒來,便依趙累之見,一面派人往成都求救,一面去奪回荊州,以為安身之地。曹操見樊城已無危險,便不再追擊,反而觀看東吳與關羽交戰。
此時,徐晃領兵來見,曹操因他殺得關羽棄寨而逃,親自出寨迎接,並封他為南平將軍,駐守襄陽。關羽行至荊州,正在進退無路時,得知呂蒙用計來瓦解他的軍心,許多將士半路而逃。便憤恨地說∶「我生不能殺呂蒙,死了也要殺了他!」
關羽率軍繼續向荊州前進,一路與吳軍不斷戰鬥。走到一個山谷,被吳軍四面包圍。關平見軍心已亂,勸關羽到麥城駐紮,讓廖化到上庸向劉封、孟達處求援。劉封聽了廖化哭訴後,想前去解救關羽,但孟達卻盡說關羽的是非,使劉封一改初衷,不願出兵援救。廖化見哭訴無用,便往成都去了。
關羽身臨絕境,東吳便差諸葛瑾前來勸降,但關羽卻不為所動,說∶「若城破,最多一死而已。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我身雖死,卻可名垂丹青。先生不必多說,我要與孫權決一死戰!」諸葛瑾再三勸誘,最後仍然無功而還。
諸葛瑾回報孫權,呂蒙說他已有計策擒拿關羽,便讓朱然埋伏在麥城以北,潘璋引兵埋伏在臨沮。又令將士三面攻打麥城,只空北門。關羽不願困死麥城,欲從小路突圍前往西川。王甫勸他走大路,關羽說就是有埋伏,他也不怕。王甫見他不聽,便與關羽哭別。
關羽率關平等二百餘騎,從麥城北門衝出。走沒多遠,遇朱然伏兵四面殺來,關羽逃往臨沮。行到決石地方,潘璋引伏兵截路,將關羽等人用絆馬索絆倒,關羽被馬忠捉了。孫權愛關羽才德,勸他投降,關羽兩眼圓睜,厲聲大罵。孫權考慮良久之後,才叫人將關羽父子推出斬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