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團發布內部信,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王慧文正式退休。
外界紛紛把目光放在這位身家百億,年僅42歲就功成名就的商業奇才上。
但美團最近身陷反壟斷浪潮和大數據殺熟輿論當中,王慧文作為美團「最能打的人」,在這個節骨眼離開,王興確定不唱一首《你快回來》嗎?
美團「最能打的人」
都說一個好漢三個幫,王興的創業路上,自然少不了別人的扶持,而王慧文無疑是最重要的一個。
美團從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到如今市值達2000億的商業巨鱷,王興功不可沒,王慧文同樣居功至偉。
來自於大學上下鋪的情誼,讓王興和王慧文在分工上也有著別樣的默契。王興掌控全局,王慧文則負責衝鋒陷陣。
美團最開始的切入點並非外賣,而是團購。彼時團購正是雷軍口中「風口上的豬」,誰都想站在風口飛起來,但爭的人多了,就會頭破血流。
千團大戰,燒光70億,團購經歷大洗牌,死者無數,活下來的寥寥。幸運的是,美團沒死。
但新問題接踵而至。團購「錢」景堪憂,美團必須重新找出路,否則還是死路一條。
2012年,美團開始積極尋找新業務,王興最終決定涉足外賣。
可外賣也是一個艱苦的生意。為了維持外賣業務,美團當時每天要燒光3億。
但王慧文不怕,因為他看到了外賣的前景,並在美團召開了外賣史上有名的「搶灘會」,誓要超越對手餓了麼,拿下市場。
美團因此士氣高漲,一舉拿下200城。到2019年,美團更是以誇張的65.1%市場份額穩坐頭把交椅。
王慧文也因此成為美團「最能打的人」。
離開究竟為何?
如今美團如日中天,王慧文也正值壯年,為何突然要告別自己戰鬥了10年的地方?
用馬雲的話說,員工離職,無非就是兩個原因,一個是錢沒給夠,另一個就是心裡委屈。
看起來王慧文坐擁百億身家,實屬人生贏家。但與他對於美團的貢獻對比,這份酬勞並不高。
美團上市時發布招股書,王興以11.4%股份獨佔鰲頭,但作為美團第二號人物的王慧文僅擁有6000萬股,比例不足1%。按照股份,王慧文甚至還不如穆榮均。
王慧文從2011年加入王興團隊,為美團嘔心瀝血10年,但得到的遠沒有付出多。
另外,王興和馬雲比起來,在對待「舊臣」上,也顯得不夠大方。
早在2015年,王慧文便同時兼任美團高級副總裁和外賣配送事業群總裁,兩年後,又接過生鮮零售、餐飲等重擔。
但直到他告別美團,也只是副總裁而已。這期間,張勇都成為阿里董事局主席,沈鵬也創立了水滴集團並擔任CEO。
說到底,王興還是捨不得與老同學分享自己的CEO桂冠。
王慧文離任,美團在內部信中用了很多個「感謝」,但對於一直腳踏實地做事的王慧文來說,他可能最不需要的就是這些東西。
王興前路未卜?
王興放手,王慧文功成身退,似乎一切都剛剛好,可真是這樣?
今年美團股價一路飆升,從3月的每股72.4港元,到11月的每股335.2港元,翻了不止3倍,總市值更是逼近2000億,讓美團成為僅次於阿里和騰訊的國內第三大網際網路巨頭。
但網際網路沒有過去時,只有進行時。一片繁華的背後,美團面臨的是更為嚴峻的現實。
根據最新財報顯示,美團一直以來賴以生存的外賣業務,經營利潤只有7.69億元。
與此同時,美團還在一個勁兒地加高抽成比例,讓商戶怨聲載道,也讓自身增長陷入瓶頸。
美團另外的酒店、旅遊和到店業務雖然利潤可觀,但增長率卻幾乎停滯。
美團急需新鮮血液,來支撐虛高的市值。
社區團購是美團盯上的獵物,只不過這次燒錢壟斷,再收割的把戲似乎走不通了。
近期國家掀起反壟斷浪潮,偏偏美團又被曝出大數據殺熟,正撞槍口。
王興想要像從前一樣野蠻生長基本告吹。
在此關鍵時刻,王興又失去一員大將,前路茫茫,這一次美團不知該去向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