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41洲際彈道飛彈,能夠攜帶十幾個核彈頭,超遠距離目標實現精準打擊,是我國最先進的戰略性武器之一,一經問世便在世界上掀起足夠的威懾力。然而,有誰能想到,當今擁有如此強大核彈的國家,在短短幾十年前,軍工業幾乎還是一片空白呢?1964年,中國獨立製造的第一顆原子彈於新疆羅布泊試爆成功,中國也成為了繼美蘇英法之後全球第五個擁有原子彈的國家。段時間內取得世界矚目的成就,這一切都離不開背後為祖國建設付出巨大努力的愛國科學家們。
錢學森的名字你一定不會陌生,他讓中國飛彈、原子彈的發射至少提前了20年,被大家親切地稱為「中國飛彈之父」。錢學森早年赴美留學,師從大科學馮·卡門,並且成為了他最重視的學生。錢學森也不負眾望,在物理學上刻苦鑽研,逐漸成為實力新秀,在美國的物理界已經是小有名氣。但他始終記得自己是中國人,即便身在遠洋,也一直心繫祖國。
1949年,得知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後,錢學森便毅然放棄在美國一片光明的前途,想要回歸為祖國的建設貢獻力量。然而,當時想要回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再加上錢學森出眾的才識,美國那邊自然不願意輕易放人。美軍上將就曾高度評價錢學森說:「無論在哪裡,他一個人都值美軍五個師」,足以體現錢學森的科研價值。
回國的路途可謂一波三折,錢學森甚至被懷疑為洩露機密情報,被美方監禁。直到後來他通過寫信給國內人士聯繫上總理,通過國家出面才最終得以實現自己的歸國計劃。1955年,錢學森和家人滿懷欣喜地登上駛向中國的輪船。那一刻,他感慨萬千。
在歸國途中,其實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那就是錢學森曾經在船上收到一份「神秘電報」,內容其實很簡單,先是表達了對於他回國的喜悅之情,同時又再三叮囑他途中一定要小心,「沿途切勿下船」,最後表示當他到岸後,會安排好人進行接待。
這份電報字裡行間都流露出對錢學森的關切之情,雖然是囑咐他要小心謹慎,但語氣卻十分親切和藹。當時錢學森理所當然地認為是國內的父親發給他的,所以他也不敢鬆懈,在船上的20天時間,他一刻也沒有離開。
到了中國後,錢學森終於見到了思念已久的親人。當他與父親碰面後提起此事,父親卻表示自己並沒有發過電報。兩人皆是一頭霧水,但電報的內容也是出於他的立場考慮,所以他並沒有對此深究。一直到50年後才真相大白,他終於知道了發報人是誰,原來這份神秘的電報是中國外交部發給錢學森的。當時美國雖然批准了錢學森的歸國請求,但保不準中途還會再生枝節。外交部又不方便直接露面,便以錢學森父親的口吻給他發送了這份密電,以此來保護他的安全。
新中國正是擁有了像錢老這樣的愛國科學家,才會發展得如此迅速。他們不為名利所動,在工作上兢兢業業,只為報效祖國。我們應當對這些科學家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如今的中國不再是沉睡的獅子,它昂首挺胸,必然要驕傲地一步步走上世界的舞臺。我們相信,中國在未來一定能夠取得更加輝煌奪目的成就,令世界各國心服口服!
現在看來,美國軍官金貝尓那句廣為人知的對錢學森的讚美之言「一人能抵五個師」,似乎並不足以概括錢老對於新中國建設與發展所做出的的巨大貢獻。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閻肅曾評價錢學森:大千宇宙浩瀚長空,全納入赤子心胸。驚世兩彈衝霄一星,盡凝鑄中華豪情,霜鬢不墜青雲志。壽至期頤回首望去,只付默默一笑中。
若想要了解錢學森的傳奇一生,首推的就是葉永烈所著的《走近錢學森》。
作者在書中首次披露諸多鮮為人知的史料和照片,全書奠定了「知識就是力量」的積極格調,我們可以在閱讀中學習到錢老的科學探索精神以及深沉的愛國主義情懷。
讀者朋友們可以點擊下方的橫條連結,去了解和購買這本《走近錢學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