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人體是一個精密的機器,那血管就是其中連接零件的電線,出現任何問題,都可能會對人體造成健康威脅。
而雙腳屬於血液循環的最末梢,此處血液的流速最慢,也最能反映出下肢血管的健康狀況,所以血管堵不堵,可以先看看雙腳的狀態。
花園小區的張大爺最近挺鬱悶的,自己都60、70歲的人了,還是頭一回遇上這「稀罕事」。
原來,張大爺的右腳出現了「二次發育」,眼看著越長越大,左右腳的鞋碼都差了2碼,張大爺想不通:「這是為啥呀?」
後來張大爺實在忍不住了,跑去醫院裡檢查,醫生說張大爺這是患上了「下肢動脈閉塞」,下肢血管堵了,右腳的血液循環不暢,這才讓它「越長越大」。
這是雙腳反映血管堵塞情況的典型案例,這種下肢血管出現堵塞的情況,常見於老年人,於此伴生的往往還有小腿抽筋、麻木等症狀。
在中醫中,雙腳被譽為「人體之根」,就像大樹的根系,和人體內臟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出現任何問題都應當足夠重視,避免病情進一步發展。
若雙腳出現以下三種感覺,當心血管已經堵塞
1、畏寒,紫紺
人體的血管就是一條條小「河道」,當流通受阻時,雙腳就會因為供血不足,出現發紫、寒涼的症狀,平時可以在睡前看一下自己的大腳趾,如果是冰涼且發紫,那就代表神經末梢的血液循環不暢,需要儘早調整。
2、麻木,動不了
我們都知道,大腦是我們的「總司令」,一切的行動都受大腦的控制,當你出現一側身體,或者一隻腳麻木,且短時間內使不上力時,需要考慮是否是腦動脈血管出現了阻塞,腦部是否出現微小血栓,影響了正常的生理活動。
一旦出現該症狀,請儘早到醫院就診,避免病情進一步加重。
3、出現間歇性跛行
當你在正常走路時,腿部突然失力、抽筋,可能是血液過於黏稠和腿部血管變窄造成的,如果在靜坐一會兒後得到緩解,需要首要考慮血脂問題。所以重視雙腳的健康狀況,能夠儘早發現問題,並「對症下藥」,抑制病情的進一步發展。
穩定血脂,抑制血栓,建議做好3件事
1、 飲食減栓
民以食為天,食物才是人體健康的根本,大部分血栓的形成,都和不良的飲食習慣有關,建議日常的飲食做到4個字——「粗、少、素、淡」。
儘量少吃高油、高脂、高糖的食品,這些食物都會對血管健康造成影響,加速血管的老化,引起血壓高、血糖高等慢性心血管疾病,不利於健康。
2、喝水減栓
血液的主要成分是水,經常喝水能夠幫助稀釋血液,減少血管內雜質沉積,對於預防血栓產生有一定的作用,建議在喝水時加入一朵有機青馳菊,幫助起到更積極的效果。
菊花本身就有「利血氣」的功效,其中以有機青馳菊效果最為突出,研究發現,青馳菊中含有豐富的黃酮類物質,能夠加快對脂質的轉化,抑制脂質凝集在血管壁,達到減栓目的。
青馳菊中的胺基酸能夠加快物質運輸,提升血管的供血和供氧能力,降低缺血性卒中的風險;此外,菊花中的硒元素屬於抗癌物質,國際醫學上也經常用於預防細胞癌變,每天攝入一些,降低細胞病變風險,增強血管的彈性。
3、運動減栓
我國《居民膳食指南》中寫道,建議成人每周至少進行5次中低等強度的運動,累計時長至少達到150分鐘。
適量的運動能夠幫助改善下肢血液循環,增加氣血流動,對於血管的暢通有不少好處,能夠抑制血栓繼續成長,提升機體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