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聞解事」「一蓑煙雨任平生」,蘇東坡咋就這麼灑脫?

2020-12-27 羊城派

東坡賞梅 資料圖

蘇東坡是世界級的大名人。2000年法國《世界報》評選上一個千年影響世界的12位人物,他是唯一入選的中國人。

蘇東坡為何能入選?概而言之,涉及品性、人格、精神、才華等多方面。

《世界報》評蘇東坡為「千年英雄」 圖/眉山網

首先,他品性高潔,追求真善美的人生至高境界;他智慧而堅韌,寬容而豁達,無論遭遇什麼挫折,「一蓑煙雨任平生」。他人格獨立,思想自由,有平等觀念,「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

他既反對王安石的激進變法,又反對司馬光盡廢新法,對國家和民族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對民生疾苦有切膚之痛;他有擔當精神,勇於仗義執言,為弱勢人群說話;他重實幹,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所到之處,修橋、治水、浚湖、救災等,都是惠民之舉……

他是中國文人的代表性形象 紀錄片截圖

當然,更為人熟知的是他卓越超世的才華,這是他為後人稱道和喜愛的最突出因素。

晚清著名學者王國維總結中國最傑出的詩人時,列出四個耀眼的名字:屈原、陶潛、杜甫和蘇軾。他說:「三代以下詩人,無過屈子、淵明、子美、子瞻者。」

在這四人中,蘇東坡不只是個優秀的詩人、詞人,還是優秀的散文家、優秀的書畫家、優秀的學者、優秀的知識分子,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

雖然在某一領域很難說獨步古今,但要論融通了那麼多領域的全才,蘇東坡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屈原賦《離騷》 資料圖

王國維對四詩人的評價還有後半句:「此四子者,若無文學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

確實,蘇東坡之所以在民間為人稱道,才華之外,更重要的是人格。

對此,復旦大學的黃玉峰教授曾將蘇東坡與多位傑出古人作對比。他說:與屈原比,蘇軾多了一份自我,少了幾分愚忠;與陶潛比,蘇軾多了一份經歷,少了幾分寒閒;與韓柳比,蘇軾多了一份豁達,少了幾分悲觀;與李白比,蘇軾多了一份責任,少了幾分狂漫;與杜甫比,蘇軾多了一份大度,少了幾分怨言;與程朱比,蘇軾多了一份童心,少了幾分刻板……

如此比下來,蘇東坡真堪稱「完美」,是理想化的人物!

陶淵明也是蘇東坡一直仰慕的人 資料圖

然而弔詭的是,如此「完美」之人,面對的卻是極其「不完美」的人生。

蘇東坡的性格率直、剛正、較真,得罪了很多人,樹了很多政敵,仕途難免四處碰壁。他一生大起大落,有1/3時間都是在貶謫中度過的。

他的一生,有時是尚書,有時是太守,有時是階下囚,更多時候是被放逐的貶官,沒職務,沒收入,沒自由,還要自己想辦法養家餬口。

蘇東坡一生顛沛流離 紀錄片截圖

而在生活的磨難中,他的人性之光依然熠熠生輝。

他走向江湖、民間,變得更接地氣,僧侶、道長、山野漁樵、販夫走卒等都成了他的朋友。他對身邊人、對生活充滿了愛,饒有興趣地體味生活之美。在黃州,他開荒種地;在惠州,他釀酒、烹飪;在儋州,他總結生蠔的吃法……還樂在其中記述於文字,忙不迭地和親人朋友分享。

紀錄片截圖

東坡肉 資料圖

林語堂在《蘇東坡》中評價說:「他的一生是載歌載舞,深得其樂,憂患來臨,一笑置之。」「蘇東坡過得快樂,無所畏懼,像一陣清風度過了一生。」這又提及他為人稱道的人生態度:他在困境之中也能發現生活之美,自在從容,自得其樂,這實在是一種大境界。

後世很多文人、學者、士大夫,都以模仿蘇東坡的生活態度為時尚。

一蓑煙雨任平生。東坡詞意圖 資料圖

在他生活的北宋時代,政敵的打擊讓他離廟堂越來越遠,生活的磨難卻讓他的心越來越真。他原本就是個大智慧的人,經歷波折後更是大徹大悟。生命的最後時光他獲赦北歸,途中寫下一首詩:「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自題金山畫像》)這或是調侃之作,也或是他內心的真實流露。

人生何謂逆境順境,面對現實,活在當下,發現生活之美,發掘內心之樂,塵埃中也能開出花來。

蘇軾詩《自題金山畫像》 資料圖

在人生盡頭,他留給兒子的遺言,是一首禪意十足的詩《觀潮》:「廬山煙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這是他的人生感悟:迷濛的廬山煙雨,壯闊的錢塘大潮,無緣親至總心存遺憾,看過之後才覺悟,原來的妄念不過如此。

他告訴兒子,人不必有太多執念,能夠放得下,方得自在與從容。

央視紀錄片截圖

人生如夏花與流星,燦爛、耀眼,但倏然間就會消逝、湮滅。有生之時,當珍重、熱愛,積極、樂觀,恬淡、從容……從蘇東坡身上我們看到,人要追求完美,也要接納不完美,方得坦然、自在與從容!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梁澤銘

審籤 | 吳瑕

實習生 | 李思運

相關焦點

  • 一蓑煙雨任平生
    一蓑煙雨任平生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第二中學 九(21)陳怡霖煙雨朦朧,清風匝地。
  • 一蓑煙雨任平生,一路坎坷一路歌!
    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首詞通過野外途中偶遇風雨的生活小事,於簡樸中見深意,於尋常處生奇景,表現出蘇軾曠達的胸襟,寄寓著超凡脫俗的人生理想。
  • 蘇東坡:一蓑煙雨任平生,坦然吟笑向前行
    蘇東坡不贊成變法的一些激進措施,讓老百姓未受益反受害,他便自請外任,遠離是非之地。但東坡的不滿在言語和詩文中也有些流露,於是被言官何臣等人羅織罪名,被捕下獄,史稱「烏臺詩案」。蘇東坡因此而被貶至當時的下等州黃州。
  • 蘇東坡:一蓑煙雨,得大自在
    一蓑煙雨任平生。」「一蓑煙雨任平生」,一說到「平生」,就由眼前的這個實錄實情,伸展開來、穿越了時空。「煙雨任平生」,就是說「我一生的境遇,我一生的姿態,都是如此」。這樣一來,「煙雨」就有一個深層的比喻義,它就不只是自然界的風雨,更是人生的風雨歷程。「一蓑煙雨任平生」這一句,寫得非常好,是一個警句,也可以說是一個妙句。
  • 學蘇軾「一蓑煙雨任平生」
    你知道蘇軾什麼時候開始叫蘇東坡的嗎?這裡有個鮮為人知的故事。
  • 高建榮:竹杖芒鞋輕勝馬 一蓑煙雨任平生
    竹杖芒鞋輕勝馬 一蓑煙雨任平生《千古話東波》讀後感高建榮      友贈予一書,曰名《千古話東波》,為作者歷時九年著述而成,該書以章回演義的形式書寫了蘇軾起起落落的一生,描寫了蘇東坡初次佐郡鳳翔府時所展現的精明吏才,歌頌了他徐州任上的抗洪勤政精神,刻畫了任職杭州時的豐偉業績,也記錄了他立朝時「道不同,不相與謀」的傲然風骨。
  • 一蓑煙雨任平生,願我們的人生都能像蘇東坡一樣灑脫、曠達、知足
    古人說知足常樂,大多數人都只是把這句話掛在嘴上,真正需要知足時,卻總覺得自己還擁有的太少,等到再多一些,就該知足了。正是這種再多一些就知足的心態,讓我們一生都在求而不得的痛苦中掙扎。我並不反對追逐,追逐和我們所說的知足並不是對立面。人的一生是該不斷進取,正如稻盛和夫先生所說,每天都該努力生活,讓今天的自己優於昨天的自己,讓我們在離開這個世界時帶著比出生時更高貴的靈魂。
  • 蘇軾的「一蓑煙雨任平生」是什麼意思,他的風波到底定了沒
    這句「一蓑煙雨任平生」出自蘇軾的《 定風波 》,是點睛之筆。《定風波》是蘇軾的代表作之一,是蘇軾的一生遭遇、心志、人格的寫照。創作於「烏臺詩案」後,蘇軾被貶黃州,沒有俸祿,仕途低谷。此時他已經過了不惑之年,經歷了人生起起伏伏的磨難。
  • 定風波·蘇軾 | 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
    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譯文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趕上了下雨,拿著雨具的僕人先前離開了,同行的人都覺得很狼狽,只有我不這麼覺得。過了一會兒天晴了,就做了這首詞。不用注意那穿林打葉的雨聲,何妨放開喉嚨吟唱從容而行。
  • 【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第四場: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
    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嘉賓康震點評:蘇軾真是說不清、道不盡的灑脫,尤其是他在黃州的時候,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詩篇。蘇軾一生三次遭貶,每一貶謫經歷,不僅沒有讓他消沉,反而給中國文化史奉獻了最輝煌的篇章。
  • 「養正課堂」一蓑煙雨任平生——高一語文(張歡)
    【養正課堂】一蓑煙雨任平生——高一語文(張歡)2020年6月19日下午第一節課,開封市回民中學語文組張歡老師在錄播室為大家呈現了一節精彩的詩詞鑑賞課。課上,高一一班全體學子充分展示了精準、誠正、豐富、成長的養正課堂。
  • 蘇軾在雨中寫下一首詞,「一蓑煙雨任平生」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態度
    「一蓑煙雨任平生」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一句話,這句話是北宋文學家蘇軾說的,出自於他的詞作《定風波》。「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字面的意思好理解,也就是說:一身蓑衣任憑風吹雨打,始終保持從容、鎮定,用樂觀的心態對待人生。
  • 一蓑煙雨任平生,看透了人生的沉浮!
    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的灑脫境界。你們知道蘇軾的放蕩不羈,豪邁灑脫,背後不為人知的經歷嗎?曾經的他,輝煌歲月。蘇軾出生於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號東坡居士,故人們都稱為蘇東坡。相傳他用奇特的做法烹飪出來的肉,人們不知道叫什麼肉,故而叫東坡肉。
  • 蘇軾最經典的宋詞名句,「一蓑煙雨任平生」,這七個字究竟啥意思
    「詩酒趁年華」、「天涯何處無芳草」、「一蓑煙雨任平生」。在這些詩句當中,「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出現頻率是最高的,這句宋詞出自蘇軾被貶黃州之時。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 蘇軾《定風波》:一蓑煙雨任平生 也無風雨也無晴
    於是他爽朗一笑,說:「不如歸去啊,為什麼要在意是風雨還是晴天呢?」北宋是一個文化繁榮、文人輩出的黃金時代。人們常說唐詩、宋詞、元曲,詞就是宋朝藝術成就最高的文學體裁。剛才我們提到的這位文人,他就是堪稱北宋第一才子的蘇軾「蘇東坡」,而他關于晴雨的獨到見解,正是出自他最知名的詞作之一《定風波》。
  • 年過花甲非落英,一蓑煙雨任平生(詩四首)
    今推薦劉國佼(儒子叟)老師新作《年過花甲非落英,一蓑煙雨任平生》七絕四首,請詩友和戰友們賞閱。一、七絕◎吾輩花甲非落英詩文/劉國佼(平水韻)繽紛無奈隨河水,寂寞潸然啜泣聲。花甲海邊追浪戲,一蓑煙雨任平生。
  • 一蓑煙雨任平生
    一蓑煙雨任平生道勢術,以勢養道,以術謀勢。有道無持,道乃虛空,有恃無道,其恃也忽。欲動天下,當動天下之心。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一蓑煙雨任平生。       東坡先生只用了三言兩語就寫盡了他一生的豪邁。      何謂泰然自諾,又何謂波瀾不驚?
  • 一蓑煙雨任平生,「竹杖芒鞋」是啥
    尤其是能夠代表他曠達生活的「一蓑煙雨任平生」,更是流傳甚廣。這一句宋詞出自他一首題目叫《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的宋詞作品。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此情此景,卻讓蘇軾來了幾分浪漫性質,非常浪漫地吟詠出了經典的「一蓑煙雨任平生」。但是在「一蓑煙雨任平生」宋詞之前,還有一句著名的「竹杖芒鞋輕勝馬」,應該如何理解?其實在蘇軾的詩詞當中,尤其是在黃州所寫的詩詞當中,竹杖芒鞋是經常出現的意象。
  • 一蓑煙雨任平生,蘇軾的快意人生,低到塵埃裡也要怒放生命的美麗
    尤其「一蓑煙雨任平生」一句,讓我們感受到歷經磨難後依然自然超脫的情懷。作者蘇軾,字子瞻,是豪放派詞人的主要代表,他的詩詞賦以及散文成就都極高,可稱為中國文學藝術史上的全才。作者一生懷珠抱玉,卻無法施展人生的抱負。一句「一蓑煙雨任平生」,足以說明作者曠達、瀟灑、從容的人生態度。面對懷才不遇的人生際遇害,「且陶陶樂盡天真」。
  • 一蓑煙雨任平生-蘇軾《定風波》賞析
    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正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我們讀一首詩,一定要了解他所處的時代,詩人經歷了什麼,才能更加懂得詩中傳達的意義。每一首詩,都是時代的反饋,詩人內心的獨白,無論詩人藉助什麼來表達,都是反映了人的心聲,詩人的想法和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