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水餃巨頭隕落,曾年賺15億,「引狼入室」後痛失心愛企業

2020-12-27 騰訊網

在我國本土餐飲行業中,餃子一直都是熱門的創業項目,多年以來,餃子行業中誕生了很多知名品牌。

有句諺語說得好:「舒服不過倒著,好吃不過餃子。它不僅是北方人的主食,而且常與重大節日、事件聯繫在一起,尤其在春節期間

網上曾流傳這麼一個段子編:

全國有「扛把子」喜家德,南有袁記雲餃做鮮食,大娘為了你包水餃,「後起之秀」小恆水餃,從南到北「老先鋒」東北餃子王,更別提上了船就下不來的船歌魚水餃……

在《2019年中國快餐行業70強》榜單中,除了我們耳熟能詳的肯德基、麥當勞等快餐之外,還有一家中式快餐位列榜單之中,它就是靠「賣餃子」登上榜單的大娘水餃。

一、靠一盤水餃年入15億

說到大娘水餃,相信多數人都不會陌生,作為一個全國連鎖品牌,它曾是水餃巨頭,巔峰時期全國門店數高達450店,年入15億。

1996年,43歲的吳國強負債50萬,在常州商廈內一拐角處開了家小餐館,因為持續的虧損,嘗試「轉型」的他把餐館改成了水餃店,取名大娘水餃。

為了將生意做得更好,吳強國親自調製餃子餡,確定大娘水餃的口味。由於用料足,味美汁多,外加餃子皮很薄,深受食客們的喜愛。

2003年,大娘水餃在江蘇、上海、浙江等地已經陸續開出了50多家店鋪。2004年的時候,吳國強還把店開到了澳大利亞。

此後,不斷擴大門店規模,到了2013年,大娘水餃已經擁有了450家門店,年營業收入超過15億元,員工超過7000人,而吳國強也成了餐飲業的代表,富豪榜的常客。

二、引狼入室,痛失心愛企業

然而,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花甲之年的吳國強個人精力有限,又沒有合適的接班人,然後始考慮把企業交給專業的團隊。

2013年,吳國強不僅引入了專業的管理團隊,還積極與外資合作,希望企業發展再上一個臺階。這原本是好事,誰知不料卻「引狼入室」,被踢出局。

2014年,大娘水餃被歐洲最大私募股權基金公司CVC收購後,CVC持股90%成為控股股東。而吳國強僅剩10%的控股權,彼時雖然還可以繼續擔任董事長和顧問,但已經喪失了基本的話語權。

正所謂,資本比人更強勢,也更有話語權。其實從這個控股比例來看,人家就是要把你排除在外,然後拿到品牌的控制權,

事實上,CVC團隊的引入,不僅沒能讓大娘水餃有更好的發展,反而還價格大漲,甚至出現了偷工減料的現象。

最終,在大資本CVC的操控之下,每隻餃子的重量從20g減到17.5g,主要湯品主料也相應減少了10%。

受此影響,大媽水餃2014—2015年兩年銷量接連下滑,甚至還出現了關店潮。遺憾的是,眼看著自己經營多年的品牌口碑被毀於一旦,吳國強也是追悔莫及。

後來,吳國強與CVC的關係越來越差,他被公司管理層排除在外。更為過分的是,在2015年大娘水餃的年會上,身為創始人的吳國強,不僅沒被受邀參加,反而還被20多個保安攔在酒店門外。

在消耗掉大娘水餃的品牌價值之後,CVC對運營和管理也沒有了興趣,為了急於將這個「燙手山芋」拋出,2017年的時候,CVC將大娘水餃所有權打包賣給格美集團,完成收購事宜後,迅速離開了市場。

至此,格林豪泰擁有大娘水餃100%的股權,而吳國強卻被資本逐出局了,這一幕不禁令人唏噓不已。

三、結語

如今,身在局外的吳國強,雖然還有想法帶領大娘水餃東山再起,但沒有股權和話語權的他也只能眼巴巴的看著自己一手締造的大娘水餃走向衰落。

還是那句話,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有時候,企業與資本的聯姻並非壞事,關鍵是要選對合作對象,盲目的引進外來資本,更是不太明智。

面對外國資本老滑頭,吳國強輕易就將90%的股權拱手讓給他人,沒有了話語權,也失去了對大娘水餃的控制權。嘔心瀝血大半輩子,最後卻只能以悲劇收場。

看到了吧,這就是歐洲資本機構,他們收購的目的很明確,那就是賺快錢。一旦發現品牌價值喪失,就會轉手將其賣出,時至今日已經有無數的中國品牌證實了這一點。

作為餐飲消費品,如果失去了原本的初心,只顧賺錢,最終也會失去這個市場。今天大娘水餃的遭遇,也值得我們所有的企業警醒和反思。

資本市場從未停止腳步,「資本故事」一直在繼續。

情況就是這麼一個情況,這是不容迴避的。

相關焦點

  • 又一水餃巨頭沒落,曾年收15億,創始人引狼入室,卻被資本踢出局
    餐飲市場如此龐大,自然吸引了很多中外餐飲巨頭布局其中。這麼多年佔據頭部的基本上都是肯德基、麥當勞這些國外連鎖品牌。當然海底撈這幾年發展得也不錯,上市之後開始下沉至三四線城市,不過海底撈老闆已經移民新加坡。所以很多土生土長的餐飲品牌,生存空間越來越小。不僅面臨內外部競爭,還要提防資本入侵。
  • 「水餃大王」年賺15億,後「引狼入室」參加公司年會都被拒
    現在在市面上的餃子品牌還是挺多的,不過在眾多的餃子品牌當中,大娘水餃的名氣可是一直都很大的,它的招牌產品松仁三鮮餃、三菇餃、素三鮮餃甚至還被評為中國名點。而大娘水餃餐飲集團有限公司還曾先後獲得中國餐飲百強企業、中國快餐十佳品牌企業、江蘇省誠信單位等榮譽。
  • 它曾是水餃巨頭,門店有450家,年入15億,外資收購後銷量銳減
    張蘭創建俏江南後,在國內發展得非常好,為了更美好的美好明天,張蘭引進外資,最後卻失去了俏江南的控股權。張蘭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創辦的心血成為別人的公司。與張蘭有類似經歷的還有大娘水餃的創始人吳國強,大娘水餃也正是今天這篇文章想要講述的品牌故事。大娘水餃曾是水餃巨頭,頗受食客們的喜愛,巔峰時期全國門店數高達450店,年入15億。
  • 「水餃巨頭」倒了?曾經開店450家,年賺15億,如今門店紛紛關閉
    所以當時大娘水餃也被很多人熟知,而它的創始人吳國強,是在1996年的時候創辦了當時的常州商業大廈美食園,這也就是大娘水餃的前身了。剛開始發展美食園的時候,沒想到會如此火熱,因為當時吳國強邀請了一位來自東北的退休大娘來包餃子,自己做餃子餡,沒想到一炮而紅,很快吳國強就專門做水餃生意,做的是越來越火。因為好的餃子味道,讓很多人流連忘返,於是開的美食園的餃子是很受歡迎的。
  • 國產水餃巨頭的「悲劇」,創始人被趕走,水餃被偷工減料,怪誰?
    這一快餐品牌可以說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像火車站、機場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同時各種大型商場、路邊小店也是隨處可見。因此,大娘水餃的規模可以說是十分龐大了。 不少人表示,大娘水餃不僅餃子沒有以前味道好了,就連湯底的味道也變了。那麼,是什麼讓原本不少人心中的「國民快餐水餃」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呢? 說到這裡,我們就不得不提一下大娘水餃的創始人吳國強了。早在1996年,吳國強就在常州的一家美食園裡開了一家水餃店,而這家水餃店也就是大娘水餃的前身。
  • 中國「水餃巨頭」倒了?花費半輩子心血年入15億,創始人卻被趕走
    根據在2019年所公布的「快餐企業70強」榜單中,除了我們耳熟能詳的肯德基、麥當勞、漢堡王這類的洋快餐還是依舊高居榜首之外,也有一家中式快餐企業憑藉著自身賣水餃,躋身擠進榜單前70強的好成績當中,這便是「大娘水餃」。相信大家對於大娘水餃並不陌生,在每個城市的繁華地段都能看到這個品牌。可以說是火遍了國內的大江南北。
  • 隱藏在山東的民營「巨頭」!年營收曾超阿里1000億,一天賺10億?
    提及我國的民營企業,很多人都會先聯想到華為、蘇寧等, 實際上我國民營企業中有很多「巨頭」,它們實力也一點都不弱,甚至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個民營企業曾經年營收超阿里巴巴千億。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有人知道嗎?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早已經進入到世界500強榜單中,並且已經登榜多年了其排名也在不斷的增長。
  • 創始人被「踢出局」,水餃被偷工減料,大娘水餃「變了味」?
    每當說起把苦心經營了數年的企業拱手讓人的創始人時,很多人或許會想到俏江南的張蘭、蒙牛的牛根生以及萬科的王石等。其實,除了張蘭、牛根生與王石之外,大娘水餃的創始人吳國強也在其中。對於大娘水餃這一品牌,相信很多人並不感到陌生,在很多城市中,無論是機場還是車站,都會有大娘水餃店的身影,就連很多大型商場或者小城鎮中都有它的存在,由此足以看出其店鋪規模之龐大。不過,在最近年間,大娘水餃的口碑與生意卻是大不如前,很多人還曾表示,大娘水餃變了味,不僅水餃不如先前好吃了,甚至連湯料都不比以前的充足。
  • 又一電商巨頭隕落,曾比肩淘寶丶京東,如今卻連工資都發不出!
    又一電商巨頭隕落,曾比肩淘寶丶京東,如今卻連工資都發不出!如今我們進入了網際網路時代,網絡技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 不管男女老少,都紛紛可以靈活地使用各種網際網路產品,而網際網路技術的高速發展也帶動了電子商務的快速進步,這些年各大電商品牌拔地而起,拋開淘寶丶京東丶蘇寧這些巨頭,像拼多多丶聚美丶唯品會……這樣的二線品牌都賺得金缽滿滿,可見電子商務的火爆,在我國還有這樣一家巨頭,輝煌一時,曾不把淘寶丶京東放在眼裡,但如今卻連員工工資都發不出來。
  • 又一水餃巨頭倒了,創始人被趕走,餃子還被偷工減料,誰的錯?
    但在近兩年來,大娘水餃店似乎關了很多,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大娘水餃不如以前好吃了,湯底也不如以前好喝了,甚至這一品牌還從很多地方都消失了。作為一個曾經十分輝煌的全國性連鎖品牌,如今的生意和聲譽也都大不如前了,但是這樣一個曾經十分受人歡迎的品牌為何會突然變了呢?這還得從它的創始人說起。
  • 又一國產巨頭隕落,曾連續18年問鼎全國銷冠,如今已落魄無人識
    到目前為止,中國的機動車數量已經達到3.1億輛,其中汽車2.17億輛。汽車工業之所以發展這麼快,一方面是汽車這種交通工具受到社會的青睞;另一方面汽車工業綜合性強且經濟效益高。中國汽車工業取得輝煌成就的根本原因是改革開放。特別是自從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世界上幾乎所有的主要汽車工廠都在中國投資。
  • 又一家餐飲巨頭倒下?曾開店800家,年賺4.5億,如今破產清算
    又一家餐飲巨頭倒下?曾開店800家,年賺4.5億,如今破產清算!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各行各業都在發展,除了本土企業以外,外資也在進入中國,開始不斷的搶佔市場,現在本土企業發展空間越來越小,很多企業本來發展挺好的,但是由於無法適應激烈的競爭,最後不是被收購就是破產清算。
  • 年銷22億,山東獨一份的鮁魚水餃,被漁家子弟賣遍全球
    作為漁家子弟,他小時候常跟父親出海捕魚,感慨「那個年代,出海捕魚很危險,能平安歸來,船有收穫,吃上一頓鮁魚水餃,感覺棒極了。」於建洋今年56歲,威海榮成人,從小在海邊長大,夢想當一名船長。長大後,雖然沒有當成船長,但也一直與大海相伴,在當地的一家漁業公司工作,一路打拼,升到了廠長。
  • 又一家零售巨頭「隕落」!美國布克兄弟申請破產保護
    財聯社(上海,編輯 黃君芝)訊,新冠病毒無情地衝擊著全球各行各業,一些行業巨頭接連「隕落」。布克兄弟(Brooks Brothers),這個美國最古老、最有聲望的服裝品牌之一,也於周三(8日)向法院申請了破產保護。
  • |饅頭|點心|雲吞|餛飩|水餃_網易訂閱
    02 「餃子王」的風雲暗戰  2020年,喜家德全國618家門店,年產值30個億;袁記雲餃在短短的8年時間,門店數突破500家,年產值10個億,接近90%的加盟店。  兩者從一開始品牌定位就是不一樣的,喜家德堅持直營,做的是到店堂食生意;袁記雲餃選擇加盟,做的是生鮮外帶生意。
  • 論抗疫大決戰,河南企業A爆了:水餃大王、火腿冠軍、口罩一哥齊上陣
    拉橫幅、堵小路、改豫劇……河南的響應速度和防疫措施引發全網刷屏,鮮有人知的是,悶聲幹大事的河南企業更硬核。疫情爆發後,雙匯火腿、三全水餃等食企將上百噸食物連夜送出;牧原股份捐資2億元,胖東來捐贈5000萬,共度時艱;在被稱作「中國醫療耗材之都」的河南長垣,44家醫療物資生產企業提前復工,每天連軸加班生產百萬隻醫用外科口罩,數千套防護服,爭分奪秒供應一線醫護人員。
  • 從修車工到重慶首富,10年打造百強企業,今一年狂賺200億
    而在重慶,就誕生了一家摩託車巨頭企業,最初它只是個維修摩託車的小店鋪,之後逐漸成長為國內百強企業,它就是宗申集團。 1952年,左宗申出生於重慶,初中畢業後,左宗申便下鄉插隊了。1975年,左宗申回到了市裡,進入一家瓷廠做燒窯工。隨著改革開放的到來,國內掀起了一股下海潮,不甘現狀的左宗申帶著妻子一起下海創業。
  • 國產飲料巨頭「隕落」!銷量曾超越王老吉,今負債百億老闆跑路!
    國產飲料巨頭「隕落」!銷量曾超越王老吉,今負債百億老闆跑路!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是公認的飲料巨頭,由於掌握了碳酸飲料的秘方,在世界範圍內,還沒有哪家公司可以挑戰這兩家公司的地位,雖然像娃哈哈,中糧食品都在可樂方面有所發力,但是始終無法撼動這兩家巨頭的地位。
  • 日賺15億又如何?馬雲勁敵贏了全世界,卻輸給了中國
    然而網際網路的出現卻顛覆了很多人的認知,尤其網際網路企業的造富速度,更是令人嘆為觀止。之前騰訊公司發布財報,今年一季度營收超過千億,淨利潤超270億。換句話說,騰訊每天就能賺到3億人民幣。這不禁讓人想起另一家比騰訊還能賺錢的公司,除了業務範圍比騰訊廣闊以外,創始人的身價現在穩居世界第一,這就是貝索斯的商業帝國亞馬遜。
  • 又一服裝巨頭隕落!擁有8千萬用戶,估值30億美元,如今無人問津
    又一服裝巨頭隕落!擁有8千萬用戶,估值30億美元,如今銷聲匿跡!說到服裝,大家都記得凡客誠品吧,在幾年前,陳年和雷軍賣掉卓越網後,陳年創辦了凡客誠品,雷軍創立了小米,因為有雷軍的加盟,使得凡客誠品能夠在短期內在全國各地流行,在短短的幾年,凡客誠品擁有8000萬用戶,估值高達30億美元,但是現在凡客誠品已經銷聲匿跡了,很少看到關於凡客誠品的新聞,只有在微博上才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