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海派前期的先驅者,對後世影響深刻,為何今日鮮有人知?

2021-01-13 藍鷹書畫

他是海派前期的先驅者,對後世影響深刻,為何今日鮮有人知?

文/錢毛毛

王禮(1831-1879),字秋言,號秋道人、蝸寄生、白蕉研主,祖籍位於江蘇吳江,雖然他的家鄉在江蘇,可他卻長期居住在上海。

自幼便喜愛繪畫的他,在後來有幸拜於沈榮門下,得其真傳,在繪製花卉畫的時候,設色妍麗秀美,意韻敦厚,出入北宋年間的畫法。

當時的王禮十分擅長各種題材的繪畫創作,學沈石薌的花鳥,學陳洪綬的人物等等,每種題材的畫作都有涉及。

在當時的畫壇上,屬於海上畫派較為早期的傑出畫家之一,作為一名畫家,他給後世留下了諸多傳世的佳品,而作為一名藝術道路上的開拓者。

他對後世畫家頗有啟發與影響。彼時,他與張熊齊名上海,是海上畫派開宗者之一,為海上畫派的發展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奠定了海派之後的發展。

在王禮眾多傳世的畫作當中,尤其以《花下雙雞圖》《蕉梅錦雞圖》等圖最為著名,這些畫作也成為了他獨具特色的代表作品。

他的寫意花鳥畫風格獨具特色,勁秀瀟灑,畫風清新,在構圖方面更是格外注重「開合」與「疏密」之別。

在整幅畫面當中,花、葉和杆都是相對而言比較集中的,無論是筆墨、線條、還是色塊,都在畫面上以分片的形式呈現在觀者眼前,富於層次感。

畫面之上,疏鬆的地方就特別的疏鬆,而密集的地方就特別密集。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海上畫派中眾多畫家的先驅者,王禮的獨特畫風對後來畫家的畫風,產生了很大影響。

比如說,任伯年寫意花鳥風格的產生,就是受到了他的影響。任伯年的寫意花鳥,是後世人們更加熟知的畫風畫法,而這著名的畫法正是從王禮、朱夢廬等一派而來的。

—END—

本文系陳曉輝美術館作者原創,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有八聖,其中七聖家喻戶曉,為何劍聖卻鮮有人知?他是誰
    常言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各行各業,都有出類拔萃之人,當業務能力專一到極點,登入化境者,也就被稱之聖,而在中國古代的歷史上,也有八聖的封號,他們分別是文聖、畫聖、詩聖、醫聖、茶聖、武聖以及劍聖,至於名字,相信大部分讀者也是耳熟能詳,其中文聖為孔子,畫聖為吳道子,詩聖為杜甫,醫聖為張仲景,茶聖為陸羽,武聖是關羽,不過相比於家喻戶曉的七人,為何劍聖的名字卻是鮮有人知
  • 丁允恭「性醜聞」為何此時爆?有人猜測:陳其邁與「海派」鬥陳菊
    高雄藍營議員認為女主角願意站出來,誰給的勇氣很重要,與「海派」圍剿菊系舊勢力關聯性不無可能。有「菊系」議員則認為,這時間點打反而影響最輕,只會鎖定個人私德問題,最好的時機點早就過了。丁允恭捲入性醜聞風波,擔任高雄市府新聞局長期間不但劈腿4女、逼墮胎,還在局長室發生性行為,引起輿論撻伐。而丁允恭9日遭爆料一早即發聲明火速請辭神隱,請辭也獲準,不過話題也不斷延燒。
  • 宋代之後的楷書大家,他的愛情故事傳為佳話,書法造詣鮮有人知
    宋代之後的楷書名家,他的愛情故事傳為佳話,書法造詣鮮有人知。說到趙孟,大家一定會想到他與夫人管道昇的愛情故事。可是又有誰知道他的祖上曾經在中國顯赫一時,他的祖上曾是皇家後裔,他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十一代孫,也是秦王趙德芳的嫡系子孫。
  • 此人被譽為詞中李商隱,只可惜作品卻鮮有人知
    而有一位詞人被後世譽為詞中李商隱,其作品卻鮮有人知,他便是南宋時期傑出的婉約派詞人——吳文英。在他的詞中,或傷戚宋室的衰微,或隱喻南宋君臣的偷安,或描寫山河的凋敝荒涼,或痛悼被迫害的忠臣良將。同時,又夾雜著對人世滄桑的感嘆,將家國之感與身世之痛融為一體,其沉鬱哀傷之情隨處可見。不知是其沒生在好時代還是作品風格太過悲情,吳文英的作品並未被後世過多的推崇與關注,但這並不能否定其卓越的文學天賦與詞中成就。
  • 雲南這個地方被當做「世外桃源」,鮮有人知也鮮有人來,美如畫!
    雲南這個地方被當做「世外桃源」,鮮有人知也鮮有人來,美如畫!
  • 老話常說:「三十不發,四十不富」但下半句更為現實,卻鮮有人知
    相比詩歌,俗語更加通俗易懂,並且更加蘊含生活真諦,所以在民間十分受歡迎,實用性也不是詩歌可以比擬的,對後世有著極其深刻的警醒作用。比如這句「三十不發,四十不富」孔子曾經提到過「三十而立」。30歲可以說是一個人的黃金年齡段了,褪去了20歲的青澀和稚嫩,有了40歲的穩重和成熟,身體的各項機能也都活力十足,對於這個世界也有了更加高深的認知。
  • 麥迪35秒13分人盡皆知,為何31秒12分卻鮮有人知?
    NBA球員在聯盟裡要是有一項非常出彩的成績的話,就會被聯盟銘記,就會被載入史冊,比如麥迪的35秒的13分,已經成為了他的名片。但其實聯盟裡也有一位球員打出了一項很驚豔的成績,在31秒的時間了砍下12分的得分,但卻鮮有人知,遠沒有麥迪的名氣大,這究竟是因為是什麼原因?
  • 麥迪35秒13分人盡皆知,為何31秒12分卻鮮有人知
    NBA球員在聯盟裡要是有一項非常出彩的成績的話,就會被聯盟銘記,就會被載入史冊,比如麥迪的35秒的13分,已經成為了他的名片。但其實聯盟裡也有一位球員打出了一項很驚豔的成績,在31秒的時間了砍下12分的得分,但卻鮮有人知,遠沒有麥迪的名氣大,這究竟是因為是什麼原因?
  • 「蚩尤」到底為何物?後世記載是如何評價他的?
    實在是一個狠服從的女孩子,他百依百順的由我們替他塗抹起來,裝扮起來。實好比一塊大理石到了我們手裡,由我們雕成什麼像。」 上古時期的失敗者蚩尤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根據後世的許多記載,都將其說成了「反賊、兵器製造者、戰神」這一類的人物。那麼,蚩尤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黃帝與炎帝為何又要對其趕盡殺絕呢?一起來看一看吧!
  • 「匯講壇」聽上海市社聯主席王戰解碼海派文化起源
    九月匯講壇,邀請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席王戰,他以「從世界中國學看海派之源」為題,闡釋「為何海派文化是對江南文化的豐富和拓展」。▼點擊播放,聆聽王戰演講因此,當聽到代表上海文化的海派文化發源地,在繁華的徐家匯,不少人都存有疑問。其實,海派文化不單是上海文化,也不能拘泥於上海史的角度去研究。我到過寧波、南通,他們說我們也有海派文化,你不能獨吞說海派文化就是上海的。那為什麼我一直在說海派文化的發源地在今天的徐家匯土山灣地區呢?要了解海派文化的淵源,需要先從江南文化乃至中國文化的不同階段著手。
  • 海派文化是什麼?上海藝術家們這樣說
    丁申陽(中)現場寫「福」字「腔調。1月15日,首期「海•尚」藝術沙龍在亞振海派藝術館舉行,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攜手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亞振海派藝術館,共同推出海派藝術傳播傳承系列活動,包括線上沙龍與線下視頻,聚焦海派藝術傳播與傳承,推動藝術融入生活、藝術走進大眾。今日的上海,傳統與現代,中式與西洋,時尚與懷舊,各有各的精彩,展現了海派文化的魔力和源源不絕的發展動力。
  • 吳昌碩再傳弟子|海派傑出書畫家倪志錦
    海派是中國近現代繪畫傳統最為深厚的繪畫流派,它不僅孕育了多位近現代中國繪畫史上的大師巨匠,更重要的是,海派的繪畫傳統幾乎深刻地影響了整個中國近現代繪畫的發展。而在近現代畫壇中,大寫意花鳥畫又是海派繪畫傳統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存在。特別是從吳昌碩以來,海派大寫意花鳥畫的筆墨傳統與審美,深刻地影響著中國大寫意花鳥畫壇的走向與發展的趨勢。
  • 揭秘三國:被埋沒的天下第一武將,呂布趙雲都打不過他,名字卻鮮有人知
    舉報   眾所周知《三國演義》這部影視劇帶有很多玄幻色彩,並且成功打造了蜀漢集團為正統,而曹操就是欺君罔上的奸雄,但這並不影響大家對
  • 北京有個免費公園,被稱為「北國小江南」,位於正陽門但鮮有人知
    如今,當人們選擇旅行時,他們不再受到許多人步伐的限制,他們已經登上了世界的大舞臺,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資源大國,不僅在於生態資源、財產資源和旅遊資源,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北京有個免費公園,被稱為「北國小江南」,位於正陽門但鮮有人知。
  • 最厲害的鮮有人知
    最厲害的鮮有人知我們中國的歷史文化底蘊是非常豐富的,除了優秀的精神文化,還有許許多多關於古代傳說的故事也流傳了下來。周星馳主演的電影《唐伯虎點秋香》裡,有著這麼一句臺詞「我左青龍,右白虎,老牛在腰間,龍頭在胸口!」。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是古代所記載的四象神。
  • 蘇軾最冷門的一首詩,開頭名流千古,全詞卻鮮有人知!
    蘇軾最冷門的一首詩,開頭名流千古,全詞卻鮮有人知!宋朝是一個文化很繁榮的朝代,出了很多的大詩人,其中就包括蘇軾,他是宋朝文化繁榮的代表也是最高成就著,被稱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創作了許多的千古名詩,也改革了詞體,讓詞的地位得到了大大的提高,而在他眾多的詩詞,有一首詩很冷門的詩,這首詩開頭一句可謂名流千古,但全詞卻幾乎鮮有人知,這首詩正是《西江月》。
  • 南澳島風景「賽過」三亞,消費水平比三亞低,遊客卻鮮有人知
    每次有人提起海島一遊,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三亞,因為三亞可以稱得上國內最火爆的海島遊好去處,三亞的開放,遊客一直都是有增無減。正是由於三亞的人氣爆棚,使得其他海島都很嫉妒。但是隨著三亞人氣越來越旺,遊客數量日漸增多,三亞的消費水平也變得越來越高了。
  • 海派黃酒「蟹」逅醉美金秋
    石庫門品牌系列中的品鑑級黃酒「錦繡12」,採用升溫冷凍技術過濾,完全去掉影響黃酒口感的沉澱和雜質,讓酒體變得清澈透明,更大限度地保留老酒自然的風味;包裝時尚典雅,與琥珀色的酒體相互映襯,透露出沉穩高貴又不張揚的格調感。品蟹時,一勺鮮美銷魂的蟹黃,一口上海味道的老酒,別有一番小資情調。  配大閘蟹的酒,還要選擇口感相對清爽的黃酒。
  • 中國三大鮮有人知的神秘墜龍事件,「龍」在地球是否真的存在過?
    我們常常強調自己是龍的傳人,可卻沒有誰見過"龍",而很多史書上卻記載了龍的出現,今天咱們就來看看上世紀中國三大鮮有人知的神秘墜龍事件,看看龍在地球是否真的存在過?當時樸實善良的村民抱著對龍的天然崇敬,就跑回了村子叫上其他村民,挑著桶給這條"龍"澆水,等第二天村民再去看的時候,發現"龍"已經消失不見了,可沒過幾天,有人在遼河一個叫鴨舌島的地方又發現了這條"龍",這時的它已命懸一線,身體出現多處腐爛,據說還會發出牛一般的哀嚎聲。
  • 他是清代「王學」殿軍,對後世史學影響深遠
    其發展脈絡也是眾說紛紜,到了清代,「王學」這一思想史資源再一次被啟用,其中一位人物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他就是邵廷採。梁啓超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說他:「時清聖祖提倡程朱學,孫承澤、熊賜履輩揣摩風氣,專以詆毀陽明為事,念魯常侃侃與抗不懾。蓋陽明同裡後輩能倡其學者以念魯為殿」。邵廷採 字允斯,一字念魯,餘姚人。早年曾與另一位清學大師毛奇齡交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