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鳥鴛鴦緣何「留宿」北京-光明日報-光明網

2020-12-16 光明數字報

    【生態話題】 

    鴛鴦,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吉祥鳥、愛情鳥,因其形態優雅、羽色華麗,深受人們喜愛。在北京市民的記憶裡,鴛鴦通常只在春秋遷徙季和夏季繁殖季現身。眼下正值寒冬,仍有不少鴛鴦活躍在市區公園尚未封凍的水域。在它們明豔羽飾的點染下,古城的柔波中平添了幾分生機和野趣。

    它們從哪兒來,靠什麼生存?是什麼吸引著它們「留宿」北京?如何讓北京留住更多的鴛鴦?為了讓更多人關注北京冬日裡的這些美麗之鳥,並積極投身於保護行動中,本報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學者和野生動物保護工作人員。

1.北京城區的鴛鴦越來越多  

    北京有多少只鴛鴦?日前,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公布的城區冬季同步調查結果為509隻。

    然而,在20世紀90年代以前,鴛鴦仍是老北京人眼中的罕見旅鳥,只在遷徙途中路過北京,並不作長時間停留。此後,北京地區開始有少量鴛鴦繁殖和越冬的記錄。北京師範大學鳥類專家趙欣如回憶,2004年夏天,他在北京懷沙河、懷九河地區科考時曾發現鴛鴦的繁殖種群。那時,鴛鴦在北京城區尚不多見。

    「最近幾年,北京城區的鴛鴦數量越來越多了,而且一年四季都能見到。」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救護體系建設與管理科科長史洋告訴記者,有一部分鴛鴦結束越冬後並不遷徙,似乎已成為留鳥。

    據記者了解,自2009年起,北京動物園「野生鴛鴦保護項目」團隊在城市公園和郊區河湖累計野化放飛人工育幼的鴛鴦300餘只,實現了野外順利存活並成功繁殖後代,有效壯大了北京本地野生鴛鴦種群。

2.候鳥「留宿」是對北京的「頒賞」  

    鴛鴦為什麼選擇「留宿」北京?趙欣如指出,北京地區的自然環境為鴛鴦這類樹棲遊禽提供了基本的生存條件。「北京是因水而興的城市,著名的『燕京八景』有一半是溼地景觀。散布於北京城中的河湖溼地,為鴛鴦提供了白天遊弋、取食的場所,市區公園和古代園林裡的高大樹木,則成為鴛鴦絕佳的隱蔽空間。」此外,鴛鴦屬雜食性鳥類,繁殖季以昆蟲、小魚蝦等動物性食物為主,春秋季主要以青草、嫩葉、漿果等為食。「儘管冬季野外食物匱乏,但城市公園定期人工投餵以及不封凍水域裡的動植物,都為鴛鴦提供了比較充足的過冬口糧。」趙欣如說。

    史洋認為,部分公園水域不結冰也是鴛鴦「留宿」北京的重要原因。記者日前走訪發現,玉淵潭公園櫻花湖邊有人工噴泉擾動湖面不致封凍,北海公園北門閘口的急流洩入北海後在一定範圍內仍未結冰……幾處水域均有數量可觀的鴛鴦扎堆活動。「鴛鴦是反映生態環境優劣的『指示計』,它們的居所必須要有清澈的水源,也要有豐饒的森林。美麗之鳥選擇北京,是對這座城市的『頒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世界遺產專家委員會委員聞丞博士評價。

3.「居大不易」的瀕危之鳥  

    雖然北京城區一年四季都能見到鴛鴦,但北京市民或許想像不到,生活在身邊的美麗鴛鴦曾面臨滅絕的風險,而且即使現在,也是「居大不易」,生存狀況不容樂觀。

    北京是全國最為缺水的大城市之一,在南水北調工程和各類保護水資源措施落地前,「十庫九旱」的景象就真實發生過。「溼地退化,生態系統多樣性下降,一度威脅著北京地區鴛鴦的生存。」趙欣如指出。

    「住房」是繁殖季鴛鴦在北京遭遇的一大難題。據史洋介紹,鴛鴦築巢偏愛樹洞,北京市區公園中,不少老樹古樹都有洞,成為繁殖季鴛鴦的首選。「然而,出於保護古樹名木和遊人安全的考慮,不少樹洞被填充封閉,而現有人工巢箱的數量又難以滿足鴛鴦的需求,以致發生鴛鴦為搶奪巢箱打架的事件。」

    「有時,城市溼地建設中並未充分考慮到鴛鴦的生活習性,將河湖灘地作了硬化處理。一方面,造成鴛鴦無處歇腳;另一方面,鴛鴦幼鳥在河道中受到硬化堤岸阻擋不易上岸,遇到天敵時難以及時躲避。」聞丞告訴記者。

    人們通常認為鴛鴦在水中活動覓食,但陸生植物其實也是鴛鴦非常重要的食物來源。聞丞認為,城市植被種類單一可能引發鴛鴦的「糧食危機」。

4.野生鴛鴦保護在行動  

    目前,我國已將鴛鴦列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和《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易危」物種。在業內專家看來,儘管鴛鴦目前尚未達到極度瀕危的狀態,但人們有責任讓這樣的物種生存、繁衍、發展。

    「鴛鴦保護項目,不僅僅要保護鴛鴦這一個物種,也要保護適合鴛鴦及其他野生鳥類的棲息環境,這對於維繫整個城市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意義。」北京動物園重點實驗室崔多英博士指出。據他介紹,北京動物園實施的鴛鴦遷地保護工作正在幫助壯大野生鴛鴦種群,使其脫離瀕危處境。

    「考慮到在人口密集的城區很難劃定大片棲息地,北京市正在計劃為某些物種劃定生物多樣性示範區。如果發現有確定的鴛鴦聚集地,會考慮納入相關規劃。」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處處長張志明表示。

    對傷病個體進行救護,也為北京鴛鴦增設了一道安全保障。據悉,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自2006年以來已成功救護138隻鴛鴦,其中127隻放歸野外。但負責主持鴛鴦科學調查項目的史洋坦言:「針對北京地區鴛鴦的科學調查近兩年才剛剛起步,繁殖習性、種群分布、遷徙路線等科研數據的匱乏,仍是目前鴛鴦保護工作開展的現實制約因素。」為此,他呼籲廣大市民能積極參與到鴛鴦保護工作中來,包括加入科學調查項目、參與野外放歸、協助懸掛人工巢箱等——「我們每個人都是城市生態的守護者,都應該也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建立一個人、鴛鴦與自然環境和諧共生的美好家園」。

    (本報記者 徐譚)

相關焦點

  • 碧水保衛戰丨何家溝「留宿」候鳥群 首次發現花臉鴨
    碧水保衛戰丨何家溝「留宿」候鳥群 首次發現花臉鴨 2020-12-10 17: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守護非遺 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光明日報-光明網
    10位年度人物一一揭曉,20位提名人物集體亮相,非遺十大年度事件壓軸發布,由光明日報、光明網舉辦的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推選活動正逐漸成為非遺人的年度盛事。光明日報社總編輯張政表示,傳承和傳播「雙輪驅動」,共同推動非遺保護發展鏗鏘向前:傳承錘鍊的是「內力」,傳播則激活了「外力」;傳承是固本培元,傳播則是枝繁葉茂,讓非遺事業既湧動著內在的生命力,又外化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 陳祖武:經世致用 以文化人-光明日報-光明網
    【光明訪名家】      日前,記者一行前去探訪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著名歷史學家陳祖武。    1943年出生於貴州貴陽的陳祖武,少時萌生讀史喜好,遂篤嗜文史。    「早在幾十年前,我就是《光明日報》的作者了。」光陰荏苒,歲月如梭,從年輕學者到史學大家,陳祖武在《光明日報》先後發表《讀史可以知興替——談施琅與清廷統一臺灣》《漫談清代學術》《高尚之人格不朽之學術——紀念顧亭林先生誕辰四百周年》《〈清史稿儒林傳校讀記〉舉要》等諸多作品,與《光明日報》結下不解之緣。「讀《光明日報》是我幾十年的老習慣了。
  • 北京今年監測到的過境野生候鳥數量創新高
    由於地處亞熱帶向亞寒帶的過渡區,每年春秋季,北京都會迎來大規模的過境候鳥,而監測顯示,今年的候鳥數量再創歷史新高。  據調查,全球有八大候鳥遷徙通道,經過中國境內的共3條,其中北京處於「東亞-澳大利亞」遷徙路線上,每年過境南遷或北徙的候鳥、旅鳥達300多種。
  • 衣索比亞緣何爆發武裝衝突-光明日報-光明網
  • 北京2022冬奧徽寶三款印璽新品上市
    11月14日,北京2022冬奧徽寶系列產品發布會在北京工藝美術博物館舉行。經北京冬奧組委授權,北京冬奧徽寶青玉版、碧玉版、羊脂玉版三款徽寶特許商品當天上市。劉新武攝/光明圖片《光明日報》( 2020年11月15日04版)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 沙漠中的藝術館-光明日報-光明網
    【新書訪談錄】敦煌裡的中國 敦煌裡的世界——莫高窟藏經洞發現120周年新書訪談    光明悅讀    光明悅讀:敦煌藝術整體呈現出怎樣的氣象?如何體現中華民族博採眾長的文化自信?    趙聲良:自西漢以來,以儒家文化為核心的中華文化長期在敦煌發展,形成了深厚的積澱。
  • 冬候鳥「前哨部隊」到三明啦
    這是三明境內今年觀察到的第一批冬候鳥。與去年的首批冬候鳥到來時間9月10日相比,今年首批冬候鳥到來時間提前了7天。        冬候鳥是指冬天在本地區越冬,春夏則遷往高緯度或高海拔地區繁殖的鳥類。據資料統計,每年遷徙來到三明的冬候鳥有130多種,是旅鳥的2倍,是夏候鳥的4倍多。據悉,這與三明市所處的亞熱帶溫暖潮溼的氣候有關。
  • 松花江畔有個「過冬候鳥天團」
    「我每天早晨都會到這裡來看看,撒一把鳥糧,喂喂這些留守冰城的候鳥,希望它們能夠安然過冬」,兆麟公園鴛鴦守護人、市民車春虎告訴記者,今年冬天,「留守候鳥」數量和種類比往年翻了幾倍。常年在這裡觀察鳥類生活習慣的野生動物愛好者車春虎說,清溝裡最多能夠看到三四十隻過冬候鳥,平時也會有20餘只在一起嬉戲,往年這裡只有幾隻「留守候鳥」。車春虎說,這些「留守候鳥」,以綠頭鴨、斑嘴鴨為主,數量能佔到一半以上。還有5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鴛鴦,其中有2隻雄鳥、3隻雌鳥。鴛鴦的加入,為這支「過冬候鳥天團」增色不少。
  • 淮南「鴛鴦湖」成為生態文明名片,政協委員建議建立候鳥保護公園
    為此,淮南市政協委員孔匊在1月4日的政協淮南市第十五屆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發言,建議建立候鳥保護公園。兩隻鴛鴦在水中棲息。記者了解到,淮南市不斷加大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力度,其中九(龍崗)大(通)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項目成交尤為突出,使該區域生態環境好轉,越來越多的野生鳥類在此生息繁衍,「湖光瀲灩接晴空,鳥語風微花氣深」已成為淮南生態文明的一張靚麗名片。
  • 第九屆中國公益節落幕 光明網獲雙獎
    光明網訊
  • 大醫與大愛-光明日報-光明網
    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鬥中,北京協和醫院、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和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這三家協和醫院在武漢會師,成為抗疫隊伍中的重要力量。令人心懷崇敬的協和,它的實力究竟是怎樣建立起來的呢?
  • 罕見冬候鳥!來自西伯利亞的斑背潛鴨到明溪越冬
    經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部門確認,為斑背潛鴨,是全省少見的冬候鳥。明溪縣因此增加一個新的鳥種記錄。       「我是蹲守了二個雙休的時間才拍到的。」此次拍攝到斑背潛鴨的三明鳥類攝影愛好者張愛軍告訴說,眼下正值候鳥遷徙季,明溪縣迎來了大量的越冬鴛鴦,他最初是想拍攝鴛鴦的。沒想「歪打正著」,發現了斑背潛鴨的身影,雖然數量僅有一隻,但已十分難得。
  • 四大冬候鳥在杭州西湖集結完畢 引鳥友愛好者紛至沓來
    中新網杭州12月18日電 (江楊燁)12月18日,記者了解到,冬候鳥普通秋沙鴨已抵達浙江杭州西湖。至此,西湖邊的四大冬候鳥均已在西湖集結。天氣晴好的日子,杭州西湖斷橋上,會有一排駕著「長槍短炮」的鳥友,冬候鳥和鳥友愛好者「相映成趣」。
  • 張載的世界-光明日報-光明網
    【紀念張載誕辰1000周年】     時間:二〇二〇年八月二十三日    主辦單位:光明日報、國際儒學聯合會、孔學堂文化傳播中心、光明網
  • 你的科學素養 奠基健康中國-光明日報-光明網
    光明智庫:在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中,專門用了一篇三章的篇幅,對「普及健康生活」進行部署,強調要「強化個人健康責任,提高全民健康素養,引導形成自主自律、符合自身特點的健康生活方式」。結合此次疫情防控,您認為全民健康素養包括哪些方面?個人的自我防護對促進全民健康有何意義?
  • 2020企業校招光明大直播走進安踏集團
    7月9日15:00,關注光明網一直播(ID:29995967),光明日報、光明網帶你走進安踏集團,全方位了解這裡的工作崗位信息及人才培養體系。同時,還邀請了福州大學的老師解答大家關於求職的問題。準備求職或對企業感興趣的小夥伴記得提前上鬧鐘呦!
  • 弘揚「紅船精神」 建設「重要窗口」-光明日報-光明網
    在習近平同志概括提出「紅船精神」15周年之際,由光明日報社、浙江省委宣傳部和嘉興市委聯合主辦的2020「紅船論壇」,於8月3日至4日在浙江嘉興舉行。來自中央有關單位、社科理論界的領導和專家學者、獲獎論文作者代表齊聚一堂,就「弘揚『紅船精神』,建設『重要窗口』」的主題進行深入研討,推動「紅船精神」的研究闡釋、弘揚踐行再深入、再出發,為建設「重要窗口」凝聚精神力量。
  • 光明日報社:思想文化大報的全媒體表達
    同年6月16日,光明日報創刊7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在致光明日報賀信中指出,希望光明日報「堅守思想文化大報的定位」「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傳遞黨中央對廣大知識分子的殷切期待和熱情關懷,把廣大知識分子緊緊團結在黨中央周圍」。這個重要指示,透徹洞察光明日報的歷史傳統、深刻指出光明日報的發展方向,在全媒體時代賦予了光明日報新的使命與新的時代角色。
  • -光明日報-光明網
    【你問我答】    #光明智庫你來問#【長城國家文化公園有何特別?來聊聊!】千百年來,長城凝聚了無數人的熱血與智慧。為了更好地保護它,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呼之欲出。具體怎麼建,你關心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