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8日,由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北京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北京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大眾化與國際傳播協同創新中心聯合主辦的「馬克思主義與人類反貧困」——紀念恩格斯誕辰200周年、列寧誕辰15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即「小世馬會」)舉行,來自中國、美國、英國、德國、澳大利亞、希臘等國30位知名學者和140餘名學生通過網絡視頻會議的方式參加會議。在上午、下午和晚上三個時段中,共有24名學者作主旨報告和主題發言,多人參與討論互動。專家發言主題集中,質量高、水平高,會議氣氛熱烈、討論深入,為聽眾奉獻了一場精彩的國際網絡學術研討會。
北京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於鴻君教授首先祝賀本次會議隆重召開,對來自國內外的專家學者表示熱烈歡迎。他以「新時代貧困治理的中國經驗與世界意義」為題為研討會作了主旨報告。於鴻君結合新中國治理貧困的歷程分析了中國解決貧困所開展的工作和所積累的經驗,對中國經驗的世界意義進行了總結。於鴻君強調中國反貧困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治理貧困植根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他強調了中國反貧困中堅持「共同富裕」目標的堅守,指出鄉村集體經濟振興對中國反貧困的作用,對毛澤東開啟中國反貧困道路、致力於改變「一窮二白」落後面貌、鄧小平「兩個飛躍」的思想與實踐,特別是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繼承發展中國共產黨幾代領導人反貧困的持續接力,以前所未有的創造性和實踐性推動治理貧困的價值、目標、歷程和成就進行了高度評價,同時結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前景作出展望,強調要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於鴻君致辭並作主旨報告
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仰海峰教授代表學院全體師生對與會專家學者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感謝。在主題發言部分,他著重就紀念恩格斯這一主題進行了分享,從恩格斯與馬克思共同創立馬克思主義、開啟馬克思主義系統化闡述和推動馬克思主義哲學實踐化三個方面論述了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貢獻。
仰海峰致辭並作主旨發言
參會學者來自亞洲、美洲、歐洲、大洋洲,由於時差原因,會議安排了上午、下午和晚上三個發言時段,分別由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白雪秋教授、康沛竹教授、郇慶治教授主持。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首席教授程恩富,中共中央黨校原副教育長、一級教授王懷超,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艾四林,英國倫敦國王學院阿爾弗雷德教授,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弗裡德爾·奧託·沃爾夫教授,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克里斯多福·奈蘭教授,澳大利亞格裡菲斯大學馬克林教授,希臘馬其頓大學斯塔沃斯·馬羅蒂斯教授,英國倫敦大學大衛·發森菲斯特副教授,英國諾桑比亞大學保羅·布萊克利奇教授,美國麻薩諸塞州大學大衛·科茨教授,美國密蘇裡大學李中今助理教授,北京大學哲學系王東教授、豐子義教授,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黨委書記餘淼傑教授,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夏慶傑教授,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白雪秋、孫代堯教授、康沛竹、郇慶治、程美東教授、李少軍教授、魏波教授、林緒武教授、宋朝龍研究員、劉慶霖助理教授等專家學者進行了學術講演。學者們分別從中國反貧困的實踐與過程、價值與意義、經驗與智慧、馬克思與西方學者關於貧困理論的比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意義、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角色、中國對聯合國千年目標的貢獻、美好生活需要的人學思考、中國經貿發展對反貧困的貢獻、全球貧困與馬克思主義分析方法的價值、反貧困與人的發展、資本主義解決貧困問題的能力與限度、恩格斯與列寧對馬克思主義貢獻、「馬恩對立論」駁議等角度進行了發言和討論。
部分與會嘉賓線上合影
與會專家集中就反貧困和紀念恩格斯、列寧這兩個主題發表了意見並進行了研討,一致高度肯定了新時代中國反貧困的偉大成就、基本經驗,對中國在反貧困方面的做法及給世界提供的中國智慧和方案表示欣賞。與會學者也充分肯定了恩格斯、列寧在豐富、發展和實踐馬克思主義上的歷史貢獻,既分析了恩格斯對馬克思思想的貢獻,也辨析了「馬恩對立論」「馬恩割裂論」的錯誤。
本次會議開幕式由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孫蚌珠教授主持,由宇文利教授作了總結。
孫蚌珠主持會議開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