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箭頭處「藍色字」,關注我們哦!!
【內容提要】恩格斯是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光輝典範,這源於他對馬克思主義的認知和觀點,即他的馬克思主義觀。恩格斯始終堅持和捍衛馬克思主義,深刻揭示馬克思主義理論品質,全面掌握馬克思主義嚴整體系,準確凝練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始終倡導用科學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特別是根據變化的時代條件發展馬克思主義;始終創造性運用馬克思主義,徹底踐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的宗旨;始終積極推動馬克思主義時代化、大眾化,為廣大無產階級和勞動者通向馬克思主義搭建階梯。恩格斯的馬克思主義觀的基本特徵和主要精神,具體體現為科學性、創新性與實踐性的有機統一。重溫和概括恩格斯的馬克思主義觀,有利於在新時代獲得寶貴的思想滋養,彰顯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更好地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
【關鍵詞】恩格斯馬克思主義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作者簡介:姜輝(1969-),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成員、當代中國研究所所長、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院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北京100732)。
2020年是恩格斯誕辰200周年。恩格斯是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之一,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締造者,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開創者和引路人,是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革命導師。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恩格斯被譽為「馬克思的第二個我」。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系統深刻闡述、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精心構建以及馬克思主義創立創新、詮釋傳播作出了巨大貢獻,從而使他成為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光輝典範。在馬克思逝世後,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的堅持、捍衛和發展,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指導、推動和影響,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從而使他成為整個文明世界即資本主義世界中最卓越的學者和現代無產階級的導師。他知識淵博、思想深邃,集思想家、革命家、實踐家於一身。他的思想和行動鑄成時代豐碑。恩格斯的馬克思主義觀就是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的立場和態度、觀點和看法。世界和時代的發展變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拓深化,不斷向馬克思主義者提出新的課題、新的任務,重溫和領會恩格斯的馬克思主義觀,有助於新時代對馬克思主義的堅持和發展,深刻把握馬克思主義的真諦和精髓,將使我們獲得新的思想理論滋養;重溫和領會恩格斯的馬克思主義觀,對于堅持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對於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於推動21世紀世界社會主義,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一、恩格斯始終堅持和捍衛馬克思主義,維護馬克思主義體系的完整性和正確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在馬克思主義的創立和發展中,恩格斯既有和馬克思一起作出的共同貢獻,也有在馬克思逝世之後作出的獨立貢獻。恩格斯終其一生都在捍衛發展這一科學理論。1844年2月,《德法年鑑》創刊號在法國出版。在這同一期刊物上,馬克思發表了《論猶太人問題》和《〈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恩格斯發表了《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和《英國狀況——評託馬斯·卡萊爾的〈過去和現在〉》。後來,恩格斯寫道:「我們在一切理論領域中都顯出意見完全一致,從此就開始了我們共同的工作。」馬克思恩格斯畢生的勤奮工作,成就了他們的共同事業,使他們名垂史冊。1844年9—11月,馬克思恩格斯合寫了《神聖家族》。1845年,他們又合寫了《德意志意識形態》。在這一過程中,他們逐步完成了各自政治立場和世界觀的轉變,即從唯心主義者向唯物主義者、從革命民主主義者向共產主義者的轉變。在此基礎上,馬克思恩格斯開始清算形形色色反動的、保守的或空想的社會主義思潮,整理自己的思想成果,完善自己的理論體系,並將其與工人運動的實踐相結合,為著手建立國際無產階級革命政黨作準備。
1847年6月,馬克思恩格斯指導創建了共產主義者同盟,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國際性的無產階級政黨、第一個共產黨。在恩格斯撰寫的《共產主義信條草案》《共產主義原理》的基礎上,馬克思恩格斯合寫了《共產黨宣言》,該書於1848年2月首先用德文在倫敦發表。《共產黨宣言》是共產主義者同盟的綱領,是無產階級政黨的「完備的理論和實踐的黨綱」,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第一個綱領性文獻,它標誌著馬克思主義的創立。《共產黨宣言》對當時流行於歐洲的形形色色的社會主義思潮與流派進行了剖析和批判,揭露了它們的階級實質和錯誤根源,從而劃清了科學社會主義與其他社會主義的界限。列寧指出:「這本書篇幅不多,價值卻相當於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還鼓舞著、推動著文明世界全體有組織的正在進行鬥爭的無產階級。」
馬克思恩格斯還一起參加了第一國際的領導工作,與當時工人運動中的形形色色的非科學社會主義流派,如蒲魯東派、巴枯寧派、工聯主義展開針鋒相對、毫不妥協的鬥爭,反對各種曲解割裂馬克思主義的庸俗派別,初步確立了馬克思主義在國際工人運動中的主導和指導地位。1878年,恩格斯在《反杜林論》這部被譽為「百科全書式」的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對杜林的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作了徹底清算,深刻闡釋了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三個組成部分以及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繫,第一次把馬克思主義作為一個不可分割的、嚴密而完整的科學理論體系呈現出來。
馬克思逝世後,恩格斯決心完成馬克思的夙願,在精心整理馬克思手稿基礎上,進行大量創造性工作,整理出版了《資本論》第2卷和第3卷,為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作出了獨創性貢獻。1884年10月15日,恩格斯給老朋友約翰·菲利浦·貝克爾的信中明確說道:「自從我們失去了馬克思之後,我必須代替他。我一生所做的是我註定要做的事,就是拉第二小提琴,而且我想我做得還不錯。我很高興我有像馬克思這樣出色的第一小提琴手。當現在突然要我在理論問題上代替馬克思的地位去拉第一小提琴時,就不免要出漏洞,這一點沒有人比我自己更強烈地感覺到。而且只有在時局變得更動蕩一些的時候,我們才會真正感受到失去馬克思是失去了什麼。」儘管恩格斯一直說「馬克思是天才」,而自己只是「第二小提琴手」,但他的卓越成就、巨大貢獻、偉大人格,使馬克思的「第一個我」和「第二個我」不可分割,這位第二小提琴手絕對不是簡單地排名第二。對於恩格斯,馬克思則寫道:「他真是一部百科全書。白天也好,夜裡也好,吃飽了也好,空著肚子也好,隨便什麼時候他都能工作,文章寫得飛快,機靈得像個鬼。」馬克思在給恩格斯的信中寫道:「坦白地向你說,我的良心經常像被夢魘壓著一樣感到沉重,因為你主要是為了我才把你的卓越才能浪費在經商上面,使之荒廢,而且還要分擔我的一切瑣碎的苦惱。」馬克思還說,恩格斯是「當代社會主義最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恩格斯擅長的領域是語言、軍事和自然科學。恩格斯寫的文章極富邏輯和條理,明白曉暢,並具有令馬克思所讚賞的善於抓住複雜問題之本質的能力。
1880年,恩格斯把《反杜林論》中的「引論」的「概論」部分、第三篇的第一部分「歷史」和第二部分「理論」改編為一篇新文章,即《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在這篇文章中,恩格斯指出:「這兩個偉大的發現——唯物主義歷史觀和通過剩餘價值揭開資本主義生產的秘密,都應當歸功於馬克思。由於這兩個發現,社會主義變成了科學。」恩格斯還指出:「現代社會主義,就其內容來說,首先是對現代社會中普遍存在的有財產者和無財產者之間、資產者和僱傭工人之間的階級對立以及生產中普遍存在的無政府狀態這兩個方面進行考察的結果。」社會主義從空想變成科學的標誌,是馬克思恩格斯共同撰寫並於1848年發表的《共產黨宣言》。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觀與剩餘價值理論為理論基石,創造性地建構了以「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為中心思想的科學社會主義話語體系。這一話語體系以其科學性與革命性相統一、對人類社會發展方向論證無可辯駁的解釋力和說服力、前所未有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新型理論與實踐的感染力和號召力,獲得了廣大工人群眾的認同和接受。恩格斯科學詮釋馬克思主義,與馬克思的理解保持了高度一致,捍衛了馬克思主義的本真精神。他們為揭示人類社會歷史規律,為認識現實、解釋現實提供了遵循。
恩格斯非常注重維護馬克思主義著作原貌和思想完整性。在這方面,恩格斯為馬克思主義者樹立了榜樣,我們要繼承、發揚恩格斯以堅定立場持守、弘揚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度和精神實質。馬克思恩格斯在較長一個時期都把他們的學說稱為「新理論」或「科學社會主義」,經常使用「共產主義」的概念來表達自己的理論和世界觀。但是,馬克思的反對派則提出「馬克思主義」這一概念並作為貶義詞使用,如俄國無政府主義者巴枯寧等。另外一些法國的「馬克思派」雖自命為「馬克思主義者」,但他們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和認識並不準確。因此,馬克思說過:「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馬克思主義者。」馬克思講這句話是有背景和原因的。
馬克思去世後,一些先進工人和社會主義者開始從正面的意義上使用「馬克思主義」的概念,並提出「尤其要感謝馬克思主義的理論」。1886年8月18日,恩格斯在《給奧古斯特·倍倍爾的信》中研究、論證了「馬克思主義」的含義,並同意從正面的意義上使用「馬克思主義」的概念。關於馬克思、馬克思主義,恩格斯這樣寫道:「我不能否認,我和馬克思共同工作40年,在這以前和這個期間,我在一定程度上獨立地參加了這一理論的創立,特別是對這一理論的闡發。但是,絕大部分基本指導思想(特別是在經濟和歷史領域內),尤其是對這些指導思想的最後的明確的表述,都是屬於馬克思的。我所提供的,馬克思沒有我也能夠做到,至多有幾個專門的領域除外。至於馬克思所做到的,我卻做不到。馬克思比我們大家都站得高些,看得遠些,觀察得多些和快些。馬克思是天才,我們至多是能手。沒有馬克思,我們的理論遠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所以,這個理論用他的名字命名是理所當然的。
恩格斯也曾批評一些人沒有認真閱讀和準確理解馬克思的著作,就以「馬克思主義者」自居。他提出要做名副其實的馬克思主義者。他說:「像馬克思這樣的人有權要求人們聽到他的原話,讓他的科學發現原原本本按照他自己的敘述傳給後世。」他在談到如何學習《資本論》時指出,「對於那些希望真正理解它的人來說,最重要的卻正好是原著本身」。原原本本閱讀一些經典著作,才能真正淬鍊學習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看家本領。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要求的那樣:「把讀馬克思主義經典、悟馬克思主義原理當作一種生活習慣、當作一種精神追求,用經典涵養正氣、淬鍊思想、升華境界、指導實踐。」
二、恩格斯倡導用科學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根據變化的時代條件發展馬克思主義
恩格斯是堅持真理、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表率。他既堅持真理,又從實際出發,倡導以科學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恩格斯有一句名言:「社會主義自從成為科學以來,就要求人們把它當做科學來對待。」「我們的理論是發展著的理論,而不是必須背得爛熟並機械地加以重複的教條。」他始終反對簡單化、教條化和公式化地對待馬克思主義。譬如,他在批評北美社會主義工人黨的領導人對馬克思主義採取學理主義和教條主義的態度時指出,他們以為只要把理論背得爛熟,「就足以滿足一切需要。對他們來說,這是教條,而不是行動的指南」。恩格斯終其一生始終強調用科學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他留下了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的一段經典名言:「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
根據變化的時代條件,恩格斯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恩格斯提出要更多地從方法論的意義上來科學地理解和運用他和馬克思的理論和著作。恩格斯公開發表了馬克思的《哥達綱領批判》,撰寫了《1891年社會民主黨綱領草案批判》等著作,更重要的是,1883年以後恩格斯為一系列著作的再版所寫作的序言和導言,對馬克思的重要著作,對他和馬克思共同完成的重要著作的寫作、再版的時代背景、社會歷史條件、科學價值、理論精髓,結合新的時代條件作了進一步闡釋。在這些論著中,恩格斯重申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科學性、正確性和發展性、開放性。在資本主義發展出現了新變化和新情況的背景下,這些論著回答了工人運動中的新問題,武裝了無產階級,指導和推動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馬克思恩格斯指出:「原則不是研究的出發點,而是它的最終結果;這些原則不是被應用於自然界和人類歷史,而是從它們中抽象出來的;不是自然界和人類去適應原則,而是原則只有在符合自然界和歷史的情況下才是正確的。這是對事物的唯一唯物主義的觀點。」恩格斯還指出:「只要進一步發揮我們的唯物主義論點,並且把它應用於現時代,一個強大的、一切時代中最強大的革命遠景就會立即展現在我們面前。」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之所以具有偉大的生命力,源於他們的思想是科學的真理。
恩格斯既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典範,也是創新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典範。有人認為,恩格斯晚年的思想背離了原初的馬克思,這是對恩格斯思想的誤讀和偏離。恩格斯在晚年洞察資本主義的新情況、新變化以及國際工人運動的新發展、新要求,他始終堅持一個原則,就是一些具體的戰略策略需要結合現實的變化和要求作出相應調整。他在《共產黨宣言》中以及此後為《共產黨宣言》各種文本所寫的七篇序言中,展示了一個基本思想,即他們所「闡述的一般原理整個說來直到現在還是完全正確的」,但這些原理的實際運用,「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恩格斯反對把馬克思及他本人的理論不顧實際條件地照抄照搬。在第二國際成立前後,歐美各國工人階級相繼建立自己的政黨。針對國際工人運動出現的教條化傾向,在致左爾格等人的信中,恩格斯作出了嚴厲批評,指出:「德國人一點不懂得把他們的理論變成推動美國群眾的槓桿;他們大部分連自己也不懂得這種理論,而用學理主義和教條主義的態度去對待它,認為只要把它背得爛熟,就足以滿足一切需要。」
恩格斯強調了分析和考察各國革命的具體環境和條件的重要性,主張不能盲目照抄照搬別國實踐和做法,也不能不顧實際拘泥於或者主觀任意歪曲馬克思和他本人的個別詞句或論斷,要根據各國的實際來確定革命的手段和策略。他注重研究新情況,對馬克思逝世後資本主義發展出現的新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敏銳地捕捉到資本主義發展中出現的「競爭已經為壟斷所代替」等新現象;他洞察國際工人運動的新發展、新要求,對暴力革命、合法鬥爭、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等問題提出新認識。他撰寫的諸多著作都是奠基性、開創性、系統性的,《反杜林論》《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自然辯證法》《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等,在今天看來,哪一部著作不是人類思想史上劃時代的經典呢?學習恩格斯的馬克思主義觀,就是要在堅持真理的基礎上,不斷解答新時代提出的新課題,在推進實踐中不斷創新理論。
三、恩格斯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徹底踐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的宗旨
一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就是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們的後繼者們不斷根據時代、實踐、認識發展而發展的歷史。這是因為「馬克思主義是隨著時代、實踐、科學發展而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體系,它並沒有結束真理,而是開闢了通向真理的道路」。恩格斯非常注重科學理論發揮指導改造世界的作用,徹底踐行了馬克思指明的「問題在於改變世界」的宗旨以及馬克思指出的「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的論斷。恩格斯說過:「我們決不想把新的科學成就寫成厚厚的書,只向『學術』界吐露。正相反,我們兩人已經深入到政治運動中。」他一貫強調理論和實踐結合,積極投身批判和反抗舊制度。馬克思恩格斯指出,工人階級及其要求是現代經濟制度即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必然產物,這一經濟制度在造成資產階級的同時,也必然造成並組織無產階級。因此,能使人類擺脫現在所受的災難,並不是個別高尚人物善意的嘗試,而是組織起來的無產階級所進行的階級鬥爭。馬克思恩格斯對工人階級的功績,簡要地說,就是他們教會了工人階級自我認識和自我意識,用科學代替了幻想。「無產階級的解放應當是無產階級自己的事情。」恩格斯曾留下一段名言:「我們的目的是要建立社會主義制度,這種制度將給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給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質生活和閒暇時間,給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這一段論述內蘊著馬克思主義「為人類求解放」的真諦。
19世紀80年代以後,國際工人運動進一步向橫廣方向發展,擴展到整個歐洲和北美大陸。年邁的恩格斯密切注視著社會主義運動在各地的發展,廣泛了解各國的歷史和現狀,與各國社會主義政黨和工人運動活動家保持經常的聯繫,不時地向他們提出建議和忠告。恩格斯反覆教導各國社會主義者要從本國的條件出發,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獨立地決定本國革命的方針和策略。他說:「馬克思的歷史理論是任何堅定不移和始終一貫的革命策略的基本條件;為了找到這種策略,需要的只是把這一理論應用於本國的經濟條件和政治條件。」我們的理論「是一種歷史的產物,它在不同的時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時具有完全不同的內容」。馬克思逝世後,恩格斯獨自肩負起指導國際工人運動、整理和出版(或再版)馬克思遺著、捍衛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培養各國年輕的社會主義活動家和理論家的重任。晚年的恩格斯將自己的全部精力和心血奉獻給人類解放事業。他不僅從事繁重的理論研究工作,回答實踐提出的新問題,還以極大熱情指導各國的工人運動,指導各國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創立發展,指導成立第二國際。
在恩格斯的指導和推動下,1889年7月,國際社會主義工人代表大會(即第二國際)在巴黎召開。隨後,在他的關懷和指導下,第二國際聯合各國工人政黨,開展了反對無政府主義和改良主義傾向的鬥爭。1893年8月,恩格斯在歐洲大陸旅行期間出席了正在蘇黎世召開的第二國際的第三次代表大會,這是恩格斯唯一的一次參加第二國際的代表大會。如果說馬克思恩格斯共同指導和影響了共產主義者同盟、第一國際,那麼恩格斯則指導和影響了第二國際。
恩格斯在晚年承擔了整理、出版馬克思未完成的《資本論》第2、3卷手稿的浩大工程。他夜以繼日地抄寫、整理、補充、編排,累得多次生病,花了整整11年時間,才完成了這部偉大的著作。1885年7月,《資本論》第2卷出版。1894年12月,《資本論》第3卷出版。在他主持下,1887年1月出版了《資本論》第1卷英文版。他還再版了馬克思的其他著作以及共產主義者同盟的著名活動家威廉·沃爾弗、格奧爾格·維爾特等人的作品,並籌備出版馬克思全集。恩格斯說:「我喜歡這種勞動,因為我又和我的老朋友在一起了。」列寧曾引用奧地利社會民主黨人阿德勒的話說:「恩格斯出版《資本論》第2卷和第3卷,就是替他的天才朋友建立了一座莊嚴宏偉的紀念碑,無意中也把自己的名字不可磨滅地銘刻在上面了。」1883年,恩格斯在《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中指出:「他的英名和事業將永垂不朽!」
這句話,也同樣適用於恩格斯。今天,我們完全可以說:「恩格斯的英名和事業將永垂不朽!」19世紀八九十年代,恩格斯繼續在各個思想領域內從事理論研究工作,全面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寶庫。1884年10月,《家庭、私有制和國家起源》一書出版,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第一次系統探討了人類社會的史前史,揭示了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起源、發展及其消亡的規律和家庭的變遷史。1886年4月至5月,發表了《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1890年和1893年,他先後發表《沙皇俄國政府的對外關係》和《歐洲能否裁軍》,分析了19世紀90年代初歐洲國際關係的特點和趨勢,揭露了沙皇俄國是歐洲反動勢力的堡壘,闡述了無產階級對戰爭、和平和革命問題的基本觀點和方針。針對德國社會民主黨和第二國際內部右傾機會主義思潮日益抬頭的情況,1891年1月發表了馬克思的《哥達綱領批判》並為之作序,3月再版了《法蘭西內戰》並撰寫了導言,6月撰寫了《1891年社會民主黨綱領草案批判》,1895年初,他為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鬥爭》單行本撰寫了導言。恩格斯在這些導言中集中地捍衛和發揮了馬克思主義訴諸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理論。1894年11月,他撰寫的《法德農民問題》論述了無產階級政黨爭取農民同盟軍、引導農民走向合作制的原則、方針和政策,批判了法國工人黨和德國社會民主黨在農民問題上的右傾錯誤。他指出,在農民佔人口多數的國家裡,「為了奪取政權,這個政黨應當首先從城市走向農村,應當成為農村中的一股力量」。正如毛澤東所評價的,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之所以能夠作出他們的理論,除了他們的天才條件之外,主要地是他們親自參加了當時的階級鬥爭和科學實驗的實踐,沒有這後一個條件,任何天才也是不能成功的」
四、恩格斯積極推動馬克思主義體系化、大眾化,為廣大無產階級和勞動者通向馬克思主義搭建階梯
恩格斯曾經指出:「一個民族要想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則指出:「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復興,也同樣一刻不能沒有理論思維。」
恩格斯高度重視以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武裝和教育無產階級並指導國際工人運動的推進。恩格斯立足於無產階級的需要,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通俗化,撰寫文章和著作、在工人群眾中發表演說、親自參加國際工人運動,宣傳科學理論。恩格斯以通俗性的筆觸再現了馬克思主義的核心思想,使廣大無產階級和其他勞動群眾能夠更快地吸收馬克思主義的精髓要義。《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被馬克思稱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入門」。在恩格斯的努力推動下,《共產黨宣言》《資本論》以多種語言發行,影響深遠。這些文本的行銷滿足了大眾的閱讀需求,使馬克思主義以一種易於為大眾接受的方式傳播,逐漸成長為廣大工人群眾的話語體系,產生了廣泛的理論效力與社會效應。馬克思主義時代化、大眾化,使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
恩格斯是馬克思真摯的戰友。恩格斯說:「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家。」同馬克思一樣,恩格斯從青年到晚年,批判和反抗封建專制制度,帶領無產階級開展革命,指導國際工人運動,他不畏艱險,推動無產階級的解放,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恩格斯在一生中都銘記和踐行了自己的諾言:「我將以我還餘下的有限歲月,和我還保有的全部精力,一如既往地完全獻給我為之服務已近五十年的偉大事業——國際無產階級的事業。」恩格斯將自己的一生獻給了全人類的解放事業。他為謀求人類解放,為實現共產主義理想,生命不息,戰鬥不止。1890年11月28日是恩格斯七十周歲誕辰,各國工人運動的領袖都寫信向他表示祝賀。恩格斯則寫了一封公開信,充分表露了他的寬廣胸懷和高尚品格:「我只是有幸來收穫一位比我偉大的人——卡爾·馬克思播種的光榮和榮譽。因此,我只有莊嚴地許約,要以自己的餘生積極地為無產階級服務,但願今後儘可能不辜負給予我的榮譽。」
恩格斯的馬克思主義觀的基本特徵和主要精神,具體體現為科學性、創新性與實踐性的有機統一。重溫和概括恩格斯的馬克思主義觀,有利於在新時代中獲得寶貴的思想滋養,彰顯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更好地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恩格斯與馬克思一樣,也關注到中國。在《自然辯證法》《反杜林論》等著作中,恩格斯全面列舉了中國的一系列發明創造及這些發明創造傳入歐洲的時間、途徑、作用,其中有蠶、養蠶業,火藥,印刷術等。不僅如此,更為重要的是,恩格斯把中國與世界歷史聯繫了起來,當作世界歷史進程中的一個環節,當作論述自己世界歷史思想的重要例證。早在1857年4月初,恩格斯在為《紐約每日論壇報》撰寫的文章中就論述了英國侵略者在廣州挑釁之後出兵中國的可能性。恩格斯在文章中闡釋了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英國所採取的軍事行動的起因和過程。恩格斯認為,英印為毒害中國而進行的鴉片生產,是「唯一導致更帶毀滅性的直接後果(但不是對本國人民,而是對他國人民)的一個部門」。恩格斯把鴉片戰爭界定為「海盜式的戰爭」「海盜式的中英戰爭」「極端不義的戰爭」等。恩格斯說,長江兩岸和平怕事的居民過了將近二百年的和平生活,現在才第一次經歷戰爭。1857年,在《波斯和中國》一文中,恩格斯把中國的社會制度稱作「這個世界上最古老國家的腐朽的半文明制度」。對於這種衰朽狀態,恩格斯描述道:「這裡又有一個這樣的帝國,它很虛弱,很衰敗,甚至沒有力量經受人民革命的危機,在這裡,就連一場激烈爆發的起義也都變成了看來無法醫治的慢性病;它很腐敗,無論是控制自己的人民,還是抵抗外國的侵略,一概無能為力。」恩格斯認為,中國傳統的經濟體系「是通過嚴格排斥一切對抗成分而人為地維持下來的」,曾經長期處於「全盤排外的狀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恩格斯高度肯定中華文明對人類文明進步的貢獻,科學預見了『中國社會主義』的出現,甚至為他們心中的新中國取了靚麗的名字——『中華共和國』。」馬克思、恩格斯是這樣說的:「中國的社會主義跟歐洲的社會主義像中國哲學跟黑格爾哲學一樣具有共同之點。」
馬克思、恩格斯的另一段話講道:「當我們歐洲的反動分子不久的將來在亞洲逃難,到達萬裡長城,到達最反動最保守的堡壘的大門的時候,他們說不定就會看見上面寫著:……中華共和國自由,平等,博愛。」馬克思還指出:「過不了多少年,我們就會親眼看到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國的垂死掙扎,看到整個亞洲新紀元的曙光。」
馬克思逝世後,恩格斯繼續關注中國並期盼著「亞洲新紀元」的到來。恩格斯逝世前一年,1894年的中日甲午戰爭,使中國受到致命打擊。恩格斯認為,中國長期「全盤排外的狀況,已由同英國人和法國人的戰爭而部分地打破了;這種狀況將由目前這場同亞洲人、即中國人最鄰近的敵手的戰爭來結束」。不管戰爭結果如何,都可以肯定,對於中國來說,「閉關自守已經不可能了;即使是為了軍事防禦的目的,也必須敷設鐵路,使用蒸汽機和電力以及創辦大工業。這樣一來,舊有的小農經濟的經濟制度(在這種制度下,農戶自己也製造自己使用的工業品),以及可以容納比較稠密的人口的整個陳舊的社會制度也都在逐漸瓦解」。總之,「古老中國整個傳統的經濟體系將完全崩潰」。恩格斯還認為,由於中國人在勞動力市場上的競爭迅速尖銳化,「資本主義徵服中國的同時也將促進歐洲和美洲資本主義的崩潰」。這種情況,構成了「一個奇妙的諷刺:資本主義生產只有中國尚待徵服了,最後它徵服了中國,但它本身在自己祖國的存在卻成為不可能了」。
關注實際、關注問題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特徵,解決問題是馬克思主義發展的秘訣或密碼。馬克思曾鮮明地指出:「問題就是公開的、無畏的、左右一切個人的時代聲音。問題就是時代的口號,是它表現自己精神狀態的最實際的呼聲。」問題是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變化發展著的實踐不斷給人們提出新的目標、新的認識課題和新的發展要求,這些都推動著人們去進行新的探索和研究。認識的目的在於改造世界。而所謂改造世界,通俗地說,就是解決問題,或者說,世界的改造是通過解決一個個問題去實現的。恩格斯尤其注重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恩格斯一再強調,必須把社會主義社會看作經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而不應把它當作一成不變的東西。恩格斯明確地指出:「我們是不斷發展論者。」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馬克思主義的學習、研究和運用,先後就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當代世界馬克思主義思潮及其影響、《共產黨宣言》及其時代意義等主題主持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等重要會議上作出關于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在新時代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既堅持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立場觀點方法,又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主要原則觀點作出了原創性、時代性、系統性的創新,以一系列獨創性觀點闡明馬克思主義本質特徵、精髓要義、科學體系、歷史貢獻、時代意義、現實價值、實踐作用和發展途徑等,形成了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體系,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飛躍。在當代中國,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面向未來,我們要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不斷推動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為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作出新貢獻。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
[2]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
[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
[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
[6]《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7]《列寧專題文集·論馬克思主義》,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文章來源:《馬克思主義研究》2020年第11期。
★ 備註:請在匯款留言欄註明刊名、訂期、數量,並寫明收件人姓名、詳細地址、郵編、聯繫方式,或者可以致電我們進行信息登記。聯繫方式
訂閱熱線:010-59366555
郵箱:qikanzhengding@ssap.cn
銀行匯款
戶 名: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開戶行:工行北京北太平莊支行
帳 號:0200010019200365434
郵局匯款
收款人: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期刊運營中心
地 址:北京市西城區北三環中路甲29號院3號樓華龍大廈A座1403室期刊運營中心
郵 編 :1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