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襲來︱流傳日本的八思巴怪談

2021-03-04 澎湃私家歷史

文丨康昊

當蒙元和高麗的使節潘阜、趙良弼帶著國書抵達日本,東海對岸的島國開始面臨「蒙古襲來」的威脅之時,無論是京都的朝廷,還是外交經驗匱乏的鎌倉幕府,對於這個新生的草原帝國仍極度缺乏了解。面對高麗與元朝數次的通信和通使,京都的朝廷一度草擬了題為《贈蒙古國中書省牒》《贈高麗國牒》的回信,但因鎌倉幕府的反對而未能送出。有趣的是,《贈蒙古國中書省牒》中有「蒙古之號,於今未聞」的語句,足以看出當時日本對蒙古知識的缺乏。

但與此同時,蒙古帝國快速興起、擴張的情報仍在通過商旅或入宋僧之口不斷傳入日本。東大寺僧凝然(1240-1321)在《五教章通路記》中記述:「近比宋人多來,予親問彼魏國分齊。彼答雲,言魏國者,自宋朝杭州行在京,北行三千二百餘裡有之,彼國即有百二十餘州,彼太原府,在此國中,今者為蒙古王所伐取矣。」凝然讀到唐代華嚴僧法藏的《華嚴五教章》,見法藏自署「魏國沙門」,遂向居住在日本的宋人詢問魏國的所在。宋人告訴他,魏國有太原府,已被蒙古所攻佔。太原早在凝然出生以前就已經被蒙元軍隊攻克,但這樣的情報對於當時的日本人來說仍然是新鮮的。1276年南宋投降,陸秀夫、文天祥等尚在抵抗,1277年六月八日,「宋朝滅亡,蒙古統領」的情報就已傳到日本(《建治三年記》)。處於對外貿易窗口的大宰府率先從宋商那裡獲得情報,而後便上報了朝廷。

自此以後,儘管日本對元朝來說仍是「不臣之國」,但日本的統治者對這個海對岸的世界帝國的興趣逐漸增長。弘安之役(1281)以後,蒙古使節、高麗使節仍陸續赴日。最後的高麗使是1292年十月抵日的金有成。而後更為著名的當然是1299年抵日,擔任元朝國信使的浙江普陀山寶陀寺住持、江浙釋教總統一山一寧。一山一寧抵日後的第二年(1300),京都東福寺將南宋禪僧無準師範法語等若干資料進獻給鎌倉幕府執權北條貞時(1271-1311)。根據宮紀子的研究,進獻物還包括耶律楚材所著《西遊錄》的寫本(東福寺《普門院經論章疏語錄儒書等目錄》也收錄此書,註明「蒙古國湛然居士西天遊行記也」)。北條貞時極有可能是想通過這部成吉思汗帳下重臣的著作了解元朝的訊息。在一山一寧抵日後不久,中日貿易的海上商路重新開啟,大批僧侶、海商湧入元朝。大量關於元朝政治、經濟、社會的情報得以通過禪僧和海商匯入日本。

▲耶律楚材

在日本眾多關於元朝的記述中,本文重點想要講述的是兩則關於日本「異國降伏祈禱」對手的記載。在《異國降伏祈禱與「神國」》中,筆者提到,元日戰爭不止是蒙元·高麗聯軍與日本武士們的對決,還是一場「神與神的戰爭」。對此,研究元代軍制和軍禮的周思成在2019年出版的《大汗之怒:元朝徵伐日本小史》一書中敘述:「1274年農曆九月的一天傍晚,在五臺山最深處,峰巒明晦之間,有一座重兵層層圍守的佛寺……數百名身穿紅色僧袍、頭戴高帽的西番和尚,正結跏趺坐閉目祈禱。其中有人手持數珠,更多的則是持著形狀千奇百怪的法器,口中念念有詞。精通梵文的人如在一旁偷聽,或許不難明白他們口誦密咒的大意:黑色短身大威雄,制服暴惡右勾刀……」

周思成將這場「諸神之戰」視作「大黑天神」與「二十二社」的對決。這個表述非常耐人尋味。大黑天,這位印度來的神明在元代叫做摩訶葛剌或者瑪哈噶拉、麻曷葛剌,是盛行藏傳佛教的元代的護國之神。如今,我們在杭州的寶成寺摩崖造像中仍然能看到這尊金剛怒目的神靈的樣貌。摩訶葛剌在蒙古滅宋戰爭期間曾備受忽必烈君臣的信仰,蒙元軍隊將這尊神當作戰神來崇奉,忽必烈也曾命帝師八思巴(1235-1280)的弟子膽巴國師到五臺山修密法祀摩訶葛剌。《佛祖歷代通載》記載:「初天兵南下,襄城居民禱真武,降筆雲,有大黑神,領兵西北方來,吾亦當避。於是列城望風降附,兵不血刃……實乃摩訶葛剌神也。」就是說真武大帝作為南宋軍民信仰的神靈,在與蒙元軍神摩訶葛剌的「鬥法」中敗下陣來,這才有了元朝入主中原的局面。因此,當蒙元帝國將要發兵日本之時,元朝治下的藏傳佛教僧侶們也在向神靈祈禱,期盼摩訶葛剌能夠帶給他們又一次勝利。

▲杭州寶成寺麻曷葛剌像

事實上,摩訶葛剌的傳說也記載在14世紀日本著名的軍記物語《太平記》當中。對此,筆者曾在《「西番帝師」與「亡國先兆」:日本康永四年山門嗷訴敘述中的宋元佛教》一文中介紹了這段記載。

《太平記》是講述從鎌倉幕府滅亡到建武政權建立、室町幕府擁立北朝並展開全國性的南北朝動亂經過的軍記物語,是日本軍記文學的傑作,篇幅遠超《平家物語》《保元物語》《平治物語》。並且,由於《太平記》原本成書於南北朝動亂當中,雖存有多個不同系統的寫本或版本,但仍可以視作研究日本14世紀史的重要史料。《太平記》卷25(依西源院本)花費了大段篇幅來敘述1345年天台宗延曆寺向禪宗天龍寺發起的「嗷訴」(以「神意」為後盾的寺院武裝暴力示威行為)事件。據《太平記》記述,當時的朝廷公卿就禪宗與天台宗的優劣展開了辯論,其中公卿柳原資明發言(其他版本所記的發言人有差異):

如今,禪僧的心操法則,皆與之相悖。因此,宋朝有位真言師,作為西番帝師,修摩訶迦羅天法,護持朝廷。帝師上天之下,一人之上,因而禪僧無論是怎樣的大寺長老、大耆舊,若是途中遇到帝師,也只能屈膝跪地,參會朝廷時,則伸手脫履為禮。

柳原資明這段話是說,禪僧在「宋朝」(其實是元朝)早已違背祖師定下的法則。在元朝,有位西番來的真言僧,擔任帝師之職,禪僧見了他都得俯伏下拜。並且,這位帝師修摩訶迦羅天法,護持王權。這裡的摩訶迦羅天,正是元朝的護國之神摩訶葛剌。《太平記》對西番帝師以摩訶迦羅天法護持王權的記述,與帝師八思巴的形象是一致的。

▲八思巴

除了這段簡短的記載之外,《太平記》卷28還有一節「太元軍之事」,再次出現了帝師八思巴的形象。卷28的背景是日本的南北朝動亂,所述主題是細川清氏與細川賴之的戰鬥。康安元年(1361),室町幕府重臣細川清氏投降南朝,轉而進攻京都,次年在贊岐與細川賴之交戰敗死。而後,《太平記》為了說明細川賴之的謀略,特地舉了帝師八思巴的例子作為比較:

大宋國四百州一時滅亡,為蒙古奪國,皆是西番帝師之謀略。探尋其草創之處,宋朝治世已三十七代,滅亡時是幼帝。當時,大元國主老皇帝,尚是吐蕃一個諸侯。無時無刻不在謀劃著「如何攻取宋朝四百州、雲南萬裡、高麗三韓」……這老皇帝,有併吞太元、宋國、高麗三國,當王天下之瑞相……蒙古滅宋,雖合天運,實則完全是帝師一人之謀略。

這是一段有些讓中國讀者摸不著頭腦的敘述。首先,《太平記》把八思巴刻畫為一位足智多謀的軍師,認為蒙元滅宋成功乃是八思巴的功勞。再者,《太平記》的作者顯然不能將蒙古和吐蕃分清楚,把忽必烈說成了吐蕃的諸侯。然而,更加荒誕的敘述還在後面。

▲細川賴之

《太平記》卷28接著說,一日,忽必烈在夢中與宋帝對峙。忽必烈與宋帝開始像《西遊記》裡的「車遲國鬥法」一般變化起來。宋帝變化為獅子,忽必烈遂化身為羊,羊驚恐萬分,兩隻角和尾骨也折了。於是忽必烈夢醒,驚魂未定,便找來帝師八思巴。八思巴為忽必烈解夢說,羊這個漢字就是王上面兩點,下面一豎,折的兩隻角就是兩點,尾骨就是一豎,因此這個夢就是說您要做天下之王的意思。宋帝雖然如獅子,但是卻已有自滅之相。其身中有毒蟲,必危害其身。宋人之中,必有人懷有二心,能與我軍裡應外合。

而後就進入八思巴的重點戲份。《太平記》記載,當時蒙宋兩軍正式在揚子江兩岸對戰。宋朝的守將是丞相、上將軍伯顏——沒錯,就是那位滅宋元軍統帥伯顏——此外還有襄陽守將呂文煥、副將軍賈似道。蒙軍因中宋軍計策大敗,損失三百萬騎。戰敗之後,忽必烈再次尋求八思巴的意見。得到八思巴的獻計之後,忽必烈與他約定,使他代代為帝師。隨後,八思巴便喬裝打扮,親赴江南。到達宋境臥底之後,八思巴果然巧施手段,招募宋人死士一名,並以離間計除呂文煥、伯顏、賈似道,宋軍不戰而降,臨安開城,南宋滅亡。八思巴儼然變成了一位隻身犯險的高級間諜。最後,《太平記》再次總結道:蒙古滅宋,雖合天運,實則完全是帝師一人之謀略。

《太平記》的這段荒誕記載在中國史籍當中難覓出處,應當只是《太平記》作者的道聽途說。不僅混淆了蒙古和吐蕃,還將率元軍滅宋的伯顏當成了宋朝一方的將領。不過《太平記》的這段記載並非當時日本人筆下唯一的蒙元滅宋敘述。譬如,入元禪僧中巖圓月就曾在文集中寫道:

南宋鹹淳九年,北丞相伯顏,將兵百萬,出淮泗,順流而下,江南望風降附。南國當時但理會科場明堂等事,而不畫一籌,坐以待亡。明年正月,百官士庶,迎伯顏於高亭,行在百姓家,各貼好投拜三字。

顯而易見,作為有長時間在元朝留學經歷的禪僧,中巖圓月的敘述就要靠譜得多,但比起中巖的記述,《太平記》這近乎荒誕的書寫更能反映出充斥著五花八門、稀奇古怪的元朝情報的14世紀日本真實的狀況。並且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在不曾有過入元經歷的《太平記》作者的筆下,經過了數十年的對元朝交往,元朝也已不再是「大元賊徒」,忽必烈與八思巴都被刻畫成足智多謀的英雄人物,忽必烈更是「當王天下」的明主。儘管「異國降伏祈禱」還未結束,「元寇」記憶仍然殘存,但「蒙古襲來」事實上已經翻篇,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本專欄在接下來的幾期將會來討論這個問題。

參考文獻
宮紀子:《モンゴル時代の「知」の東西》下之上,名古屋:名古屋大學出版會,2018年。
那木吉拉:《論元代蒙古人摩訶葛刺神崇拜及其文學作品》,《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4期。
張羽新:《瑪哈噶拉——元朝的護國神——從柳貫<護國寺碑銘>談起》,《世界宗教研究》1997年第1期。
康昊:《「西番帝師」與「亡國先兆」——日本康永四年山門嗷訴敘述中的宋元佛教》,趙軼峰、彭衛、李振宏編:《中國古代史研究的國際視野》,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9年。
佐伯弘次:《蒙古襲來以後の日本の対高麗関係》,《史淵》第53號,2016年。
村井章介:《蒙古襲來と異文化接觸》,荒野泰典等編:《倭寇と「日本國王」》,東京:吉川弘文館,2010年。
周思成:《大汗之怒:元朝徵伐日本小史》,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9年。

作者單位:上海師範大學世界史系

相關焦點

  • 八思巴,來自西藏的蒙古帝師
    這是17世紀初蒙古文史書《阿勒坦汗傳》中的一段話,講述了忽必烈請西藏喇嘛八思巴來蒙古傳播佛教的故事。八思巴在西藏歷史上舉足輕重,他不僅是忽必烈的老師,更是將藏傳佛教帶出西藏,將漢、蒙古等文化帶入西藏的重要人物。
  • 八思巴和蒙古新字 莽戈日圖
    八思巴和蒙古新字莽戈日圖八思巴,本名洛追堅贊,他從小聰慧好學,八歲時能向人們講經,加上伯父薩迦班智達的良好教育,他後來除了在政治上成為一名顯赫人物外
  • 八思巴
    淳祐四年(1244年),年僅十歲的八思巴來涼州(今武威市)學習漢文化與蒙古文化,同時學習漢地的天文、曆法、建築、風水、地理、儒學等,這為他以後成為大元帝師,走入蒙古帝國的政治舞臺中心奠定了雄厚基礎。蒙哥汗三年(1253年),忽必烈從受佛戒。中統元年(1260年),世祖即位,尊為國師,即大元帝師,使統天下佛教徒。
  • 八思巴與臨洮府
    他以淵博的佛學知識,謙虛誠樸的品德,隨機教化的靈活,成功地使以忽必烈為首的蒙古皇室接受了藏傳佛教。忽必烈以八思巴為上師,對八思巴執弟子禮,對後來元朝以藏傳佛教為國教,並對各種宗教思想持寬容態度,對中國歷史上長期形成釋道儒三家共同發展,兼容其他宗教的思想文化格局的形成鞏固和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  在政治方面,八思巴是一位傑出的社會活動家。
  • 八思巴歷史功績
    元朝第一代帝師八思巴(亦可寫作「巴思八」)生於款(hKhon)氏貴族之家,從伯父薩斯迦·
  • 八思巴與臨洮大寺
    他七歲時已誦經教十萬言,能略通大義;九歲時在眾僧集會上講說《喜金剛續第二品》,使眾人嘆服,稱他為「八思巴」,意為「神童」。稍長,學富五明,故又稱曰「班彌怛」。1244年,薩迦?班智達應蒙古皇子闊端之召,赴涼州(今武威)商談西藏歸附蒙古大汗國事宜,他攜帶著九歲的八思巴和六歲的恰那朵兒只,用了兩年的時間歷盡艱難險阻才到達涼州,曾路過臨洮,並作停留。  1251年底,薩迦?
  • 蒙古襲來︱中日貿易與博多-寧波航線
    十月五日,蒙古、高麗聯軍攻下對馬島,十五日攻入壹岐島,而後由900艘軍船組成的龐大船隊出現在了九州島西北部的博多灣。十月二十日,蒙古、高麗聯軍在博多灣登陸,這就是東亞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第一次蒙古襲來」,或以日本的年號稱為「文永之役」。1281年六月,滅亡南宋之後的蒙元再度來襲,蒙古、高麗聯軍再度渡海出徵,南宋降軍也作為江南軍從慶元(寧波)出發投入戰場。
  • 今日發一則日本怪談
    日本是個很有神秘幽玄氣氛的國家,日本的恐怖電影如《咒怨》是跟多人心中的噩夢,不知道陪多少人度過了不眠長夜。我也喜歡刺激,但是又鼓不起看恐怖電影的勇氣,一般會選擇恐怖小說來滿足腎上腺素的激增。最近看了幾則日本的都市怪談,文筆非常真實,很有代入感,同時因為心裡知道故事發生在日本,距我的日常生活又有距離,不會恐懼到影響正常生活,看起來非常過癮。
  • 日本怪談:無釐頭還是童心未泯
    「妖怪」在日本常常被視為真事。展示分辨妖怪的方法,是各國怪談故事的一大萌點。而「照妖」而之後如何處置,便多少有文化性格的差異在了。日本畫家杉浦日向子的現代圖文怪談《百物語》中有這樣一則故事:村民打著奇特的鼓音,為一隻狸貓化成的行腳僧辦喪事(該「僧」前一陣子被狗咬死了)。問他們怎麼知道是狸貓呢?答曰,僧人講法到高興處,人話就說得不整全了。
  • 百集紀錄片《中國通史》第七十二集:大元帝師八思巴(含解說詞)
    在八思巴唐卡畫傳中,記載下了涼州會盟這一重要歷史時刻,13歲的八思巴全程參加了這次會談,他的聰穎博學給闊端留下了深刻印象,涼州會盟之後,薩迦班智達被闊端尊為上師,留在涼州白塔寺傳授佛法。八思巴被薩迦班智達指定為他的繼承人,天性聰慧的八思巴開始學習蒙語和漢語,為他後來創製蒙古新字埋下了伏筆。弟弟恰那多吉則奉命取闊端之女,穿蒙古服裝,習蒙古語言。
  • 這部動畫改編了許多廣為流傳的日本怪談
    《裡世界郊遊》是由日本作者宮澤伊織著作和畫師shirakaba繪製插畫共同創作的以都市傳說為基礎的科幻冒險百合小說,動畫之前已經有了漫畫等衍生作品。《裡世界郊遊》是一部以眾多日本都市怪談為基礎的科幻冒險作品,動畫第一集中出現的電梯法則和扭來扭去的怪物就是由日本網絡上的怪談改編而來。其中「扭來扭去」(くねくね)是從2003年開始在日本網絡上流行的怪談。所謂「扭來扭去」是一種在田間或河邊看到的白色或黑色的彎曲的存在,據說如果知道它的真實身份,就會導致精神異常。
  • 薩迦法王講述-06 | 榮耀的薩迦 喜悅的源泉-八思巴簡介
    1253 年,八思巴應邀謁見忽必烈薛禪汗,當時忽必烈夫婦及其子女以世俗人拜見上師的禮節會面八思巴,他們共 25人先後在八思巴前受密宗灌頂。忽必烈向八思巴奉獻財寶作為灌頂的供養。 1255年,八思巴回藏從康區迎請那塘堪欽札巴僧格受比丘戒,完成佛教出家僧人生活中最莊嚴的儀式。不久,八思巴又返回上都。當時蒙古汗王對佛教、道教等不同派別的宗教, 還能夠比較公平地對待。
  • 日本最全鬼故事合集《全怪談》出版
    其實早在怪談被歸納成書,或被改編為影視作品之前,它們便與黃色笑話一同成了平民百姓打發漫漫長夜的必備法寶。提起「怪談」,想必大部分中國讀者第一個會想到的作者就是小泉八雲,他的《怪談》一書收錄了五十個誕生於日本民間的「鬼故事」,被廣為流傳。然而,若要提起「日本怪談的第一人」,小泉八雲卻不得不臣服於另一個並不為大眾所熟知的名字——田中貢太郎。
  • 孫家潭 | 關於八思巴文字印釋讀的幾點體會
    關於八思巴文字印釋讀的幾點體會文/孫家潭元代遺存的官私印中主要是以民族文字「八思巴文」最為典型。「八思巴文」是由西藏僧人八思巴仿造藏文字母改制的一種文字,並以他創研而命名。初期使用於蒙古官方軍事往來密文,形體近似方體漢字,自左而右,自上而下按照音節拼寫。世祖至元六年(公元1269)二月頒行天下,作為譯寫一切文字的國書。後稱為蒙古國字、蒙古新字。
  • 異聞:讓日本人不敢出門的都市傳說!詭異至極的人面狗怪談!
    世界怪談千千萬,日本怪談佔一半。相信不少小夥伴對於日本的都市怪談都很感興趣,今天就給大家講述這個怪談,可以說是日本最出名的怪談之一了,它曾經嚇得不少人不敢飼養寵物,也不敢在雨夜出門。這就是——人面狗怪談!
  • 蒙古襲來︱對馬島之「魂」_私家歷史_澎湃新聞-The Paper
    遊戲背景設定在1274年,也就是第一次「蒙古襲來」(弘安之役)之時,玩家扮演境井仁這麼一位日本武士與蒙元帝國的軍隊作戰。以「蒙古襲來」為背景題材的遊戲可以說十分罕見,能夠火到中國的恐怕僅此一部。但與遊戲中對馬島武士的英勇奮戰相比,真實歷史上的對馬島一役並沒有這麼精彩。
  • 蒙古襲來時的列島之壁:鎌倉時代的日本武士
    在《對馬之魂》裡,開篇80騎也將這種武士臨陣的氛圍渲染的非常好 在蒙古襲來的鎌倉幕府時代,高級武士們的主流戰陣盔甲還是所謂的大鎧。 鍛刀中的刀匠,很多名人名作流傳至今,在博物館內成為日本的國寶
  • 走進日本妖怪紀念館!深度體驗日本怪談文化
    日本怪談是日本文化中極具特點的一部分,一直以來,這些怪談文化都十分興盛。1964年,小林正樹根據日本小說家小泉八雲的同名短篇小說改編而成電影《怪談》,他以《黑髮》、《雪女》、《無耳芳一》、《茶杯中》為敘事文本,藉助多種藝術形式呈現的一部經典怪談電影,這些故事全部取材於日本民間傳說,可謂「日本聊齋」。
  • 子不語|江戶怪談:日本鬼故事裡的歷史與民俗
    由於故事多發生在江戶城町人文化最為繁榮的本所(東京都墨田區本所町),這些故事也以「本所七大不可思議」(實際故事數量不止七個)之名流傳下來。江戶時代前半段時間(17世紀),怪談大多記載在各類普通故事集中,如以明代中國小說集《剪燈新話》改寫而成的《奇異雜談集》(1687)、勸人向善的故事集《善惡報》(17世紀中期)等。
  • 從《地縛少年花子君》,看日本的「怪談文化」
    花子君人物形象日本怪談其實在很多電影電視動畫中都有體現,可見怪談在日本人心中已經成為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怪談由來已久,但之所以被多方面的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其實與日本人的生活環境和性格特點息息相關日本怪談文化1、日本怪談怪談概述據《古事記》中記載,怪談泛指在日本發生過的各種超出人類認知範圍的靈異現象以及異常行為,包括各種鬼怪變化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