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思巴,來自西藏的蒙古帝師

2021-02-23 蒙古小站


給忽必烈灌頂,為新帝國創字

呂文利(中國社科院中國邊疆研究所副研究員)

人物簡介:八思巴(1235年—1280 年),西藏薩迦人。1260年,被忽必烈奉為國師。1264年統領元朝管理全國佛教的專門機構總制院,1269年製成蒙古新字,1270年被晉封為「帝師」「大寶法王」。

「忽必烈薛禪汗於世聞名,此聖者請來呼圖克圖八思巴喇嘛,使將一切經咒音譯為畏兀兒文(指畏兀體蒙文)。廣泛建立對佛的三信仰,盡使宗教弘傳發展,使全世界普享太平之福,猶如昔日聖轉輪王般名揚四方。」

這是17世紀初蒙古文史書《阿勒坦汗傳》中的一段話,講述了忽必烈請西藏喇嘛八思巴來蒙古傳播佛教的故事。八思巴在西藏歷史上舉足輕重,他不僅是忽必烈的老師,更是將藏傳佛教帶出西藏,將漢、蒙古等文化帶入西藏的重要人物。

幼年聖者

八思巴是西藏高僧,出身於著名的昆氏家族。昆氏家族發跡於8世紀初葉,1073年,家族中的昆·貢卻傑布在本波山下創建薩迦寺,創立薩迦派。經過200多年的發展,薩迦派逐漸在西藏站穩腳跟,成為有名望的宗教派別。

1235年,八思巴出生於吐蕃薩迦(現西藏薩迦縣),因是藏曆木羊年,故小名叫「類吉」,即「小羊人兒」之意。八思巴是長子,出生時其父桑擦·索南堅贊已經52歲,父親老年得子,因此倍加寵愛這個兒子。

關於八思巴的出生,還有一個傳說。相傳有一次,索南堅贊正在修行毗那夜迦法,見毗那夜迦神(藏傳佛教中的象頭財神,人形象面)前來,用象鼻將他高高託起,送到須彌山(佛教中一小世界中心)山頂,說:「你看!」索南堅贊驚魂未定,不敢看遠,只是瞥見了衛(以拉薩為中心的前藏)、藏(以日喀則為中心的後藏)、康(川西、甘青等藏區)三處地面。毗那夜迦神說:「本來你看見的地方將歸你統治,但是因為你沒有快看,所以你就沒有統治的緣分了,衛、藏、康三處將歸你的子孫後裔統治。」可是那時索南堅贊已年過半百還未有子嗣,就向毗那夜迦神求願得子。於是毗那夜迦神就到貢塘地方(現西藏吉隆縣)的高僧薩頓日巴身前,說:「桑擦一再向我祈求,願能統治衛、藏、康三處地面,他本人無此等緣分,只有他的兒子當是住世的菩薩,發願教化南瞻部洲之大部,你應前往他家,轉生為桑擦之子,治理衛、藏、康三處吐蕃地面之大部,請你按我的願望轉生!」

就這樣,高僧薩頓日巴轉世成為索南堅贊之子八思巴。因此,八思巴天賦異稟,讀寫五明(大五明包括聲律學、正理學、醫學、工藝學、佛學;小五明包括修辭學、詞藻學、韻律學、戲劇學和星象學)不教即通,並說自己的前世是薩頓日巴。薩頓日巴的兩位弟子聽說後,前來驗證,當時八思巴正與其他小孩在一起玩,見到他倆後,立刻認出了他們,問說:「你們來了嗎?」兩位弟子說:「認識我們嗎?」八思巴直接就說出了兩人的名字。兩位弟子因此對八思巴心生敬仰。有一次,八思巴跟隨伯父薩迦班智達,會見朗日巴地方來的僧眾,八思巴對其中一位老僧說:「你是我的近侍扎西頓珠!」當這位老僧獲知八思巴是自己的上師轉生之時,老淚縱橫。

八思巴他3歲就會口誦真言、心咒修法,大家都很奇異,紛紛稱其為「八思巴」,即藏語「聖者」之意。

成為帝師

在八思巴成長的過程中,整個中華大地發生著劇烈變化。蒙古崛起,西藏也籠罩於蒙古鐵騎的塵埃之下。1239年,蒙古的兵鋒直指西藏, 1240年,蒙古大汗窩闊臺之子闊端派兵攻入西藏。蒙古人想找一位西藏高僧進行談判,就選擇了八思巴的伯父,薩迦派教主薩迦班智達貢噶堅贊。

1244年,闊端給薩迦班智達寫了一封邀請信,信中表面上是邀請薩迦班智達來涼州(現甘肅武威)商量西藏日後的安排,實際上卻是恐嚇他「如果不來就讓西藏生靈塗炭」。已經63歲的薩迦班智達根據當時的形勢,大膽做出決斷:去!之所以去,一方面是他不願見到西藏血流成河,另一方面,他也想藉助蒙古人的力量加強自己在西藏的勢力——當時西藏教派眾多,競爭激烈,若要勝出,必須依靠強大的外部勢力。

於是,薩迦班智達不顧體弱多病,帶上了他的兩個侄子,即10歲的八思巴和6歲的恰那多吉上路了。兩年後,3人到達涼州,並在1247年正月見到了闊端,開始了改寫蒙藏歷史的會談。這次會談實際上是薩迦班智達和闊端商談如何在保證西藏各種勢力利益的前提下,使西藏歸附蒙古。會談結束後,薩迦班智達給西藏的民眾寫了一封言辭懇切的信,促使西藏歸附了蒙古。在此期間,因為薩迦班智達醫術高超,治好了闊端的舊疾,於是藏傳佛教深受闊端的信服。

薩迦班智達和兩個侄兒在涼州住了下來,八思巴繼續跟著薩迦班智達學習佛教知識,而恰那多吉則穿上蒙古服裝,學習蒙古語言。後來,恰那多吉娶了闊端之女,蒙藏貴族之間形成了聯姻關係,也符合薩迦昆氏家族以一子繁衍後代的傳統。

1251年11月,薩迦班智達在涼州幻化寺圓寂,年僅17歲的八思巴成為薩迦派教主。1253年夏天,忽必烈的軍隊到達六盤山、臨洮一帶,請八思巴到軍營一敘,雖然有的史書記載之前八思巴就與忽必烈見過面,但這次是八思巴第一次以教主身份會見忽必烈。忽必烈先是詢問了藏族歷史和薩迦班智達的情況,隨後話鋒一轉,表示要派人去西藏攤派兵差、收取珍寶。這下八思巴急了,連忙說:「吐蕃不過是邊遠小地方,地狹民困,請不要攤派兵差。」八思巴再三陳請,忽必烈充耳不聞,八思巴說:「如此,吐蕃的僧人實無必要來此住坐,請放我們回家吧。」正當兩人僵持不下時,忽必烈王妃察必的「枕邊風」起了重要作用,她對忽必烈說,八思巴要比很多老僧在知識功德方面強許多倍,應該將他留下。

於是,忽必烈與八思巴再次會談,問他:「你的祖先有何功業?」八思巴說:「我的先輩曾被漢地、西夏、吐蕃等地的帝王奉為上師,故威望甚高。」忽必烈不了解吐蕃的歷史,就問:「吐蕃何時有王?這與佛書所說不合,必是虛妄之言。」八思巴就將吐蕃之王曾與漢地交戰,吐蕃獲勝,後又與漢地聯姻,迎來公主與本尊神像的經過敘述一番,說佛書雖然不載,但有文書記載,查閱便知。

八思巴說的正是唐朝松贊幹布迎娶文成公主的故事,於是忽必烈翻看漢地史籍,發現這些在《唐書》裡都有記載。此後八思巴又說了些典故,經驗證都是真的,於是忽必烈對八思巴佩服有加,請求他傳授喜金剛灌頂(藏傳佛教重要儀軌之一)。但八思巴又提出一個條件:「受灌頂之後,上師坐上座,要以身體禮拜,聽從上師之言語,不違上師之心願。」忽必烈哪裡肯接受?察必又出來圓場:「人少的時候,上師可以坐上座。但當王子、駙馬、官員、臣民聚會時,汗王坐上座。」就這樣,忽必烈以八思巴為上師,奠定了後來元朝以藏傳佛教為國教、設立帝師制度的基礎。

全國佛教領袖

八思巴一直追隨忽必烈,兩人共同經歷了與忽必烈弟弟阿里不哥的奪位大戰以及建立元朝的過程。1260年12月,在與阿里不哥的戰爭初步取得勝利後,忽必烈返回燕京(現北京),任命八思巴為國師,授以玉印,讓八思巴統領釋教,八思巴由此有了全國佛教領袖的地位。

成為蒙古大汗後,忽必烈考慮到青藏高原交通不便,對政府管理、軍隊後勤供應以及商旅往來都造成嚴重影響,決定建設通往西藏的驛站。在八思巴的支持下,忽必烈主要建了一條從青海通往薩迦地區的驛站。八思巴則對西藏佛教界頒了法旨,要求全力配合建設。此後,從青海到薩迦,一共建了27個大驛站,保障了往來暢通。

1264年,忽必烈遷都大都(現北京),改年號為至元,設置了管理全國佛教的專門機構——總制院(後改名為宣政院),由八思巴統領。封八思巴的弟弟恰那多吉為白蘭王,命兄弟倆返回薩迦地區去完成建立西藏行政體制的任務。

1276年,在太子真金的護送下,八思巴回到薩迦,自任薩迦法王,任命本欽釋迦尚波統領西藏13萬戶,為薩迦派在西藏實行政教合一的開端。在文化交流方面,他把西藏的藝術帶到了內地,又把內地的印刷術、戲劇藝術傳到了西藏。

八思巴還鑽研創造蒙古新字。在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前,蒙古人還沒有自己的文字,先後使用過畏兀兒蒙古字、波斯文、漢字、西夏文等。忽必烈深感統一的文字對統治的重要性,就把這個任務交給了八思巴。經過多年的摸索和多人的智慧,八思巴最終在藏文字母的基礎上,創製出一套方形豎寫的拼音字母,即後來所稱的八思巴字,並將它呈給忽必烈。1269年2月,忽必烈下詔頒行蒙古新字於全國。1270年,八思巴被晉封為「帝師」「大寶法王」,另賜玉印。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元」,元朝建立。

1280年11月22日八思巴圓寂,享年46歲。據說八思巴年幼時,曾夢見自己手拿一根有80節的藤杖,但到第四十六節處就彎曲了,第二天向薩迦班智達說起時,薩迦班智達對他說:「這預示著你的歲數,所以到46歲時要格外留心。」想不到一語成讖。

特殊的時代產生特殊的人物,正當亂世之際,藏傳佛教走出來一個八思巴,用他的智慧,贏得了統治者的尊重,由此也奠定了藏傳佛教的地位,大大促進了西藏與中原的連通、漢藏文化的交流,對西藏的歷史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可以說,他是西藏歷史上繼松贊幹布之後的又一位具有廣闊視野的傑出人物。

相關焦點

  • 八思巴和蒙古新字 莽戈日圖
    1239年,蒙古崛起,次年,窩闊臺之子闊端派兵攻入西藏。蒙古人想找一位西藏高僧進行談判,就選擇了八思巴的伯父,薩迦派教主薩迦班智達。1244年,闊端給薩迦班智達寫了一封邀請信,信中表面上是邀請薩迦班智達來涼州(現甘肅武威)商量西藏日後的安排,實際上卻是恐嚇他。已經63歲的薩迦班智達根據當時的形勢,大膽做出決斷:去!
  • 八思巴
    淳祐四年(1244年),年僅十歲的八思巴來涼州(今武威市)學習漢文化與蒙古文化,同時學習漢地的天文、曆法、建築、風水、地理、儒學等,這為他以後成為大元帝師,走入蒙古帝國的政治舞臺中心奠定了雄厚基礎。蒙哥汗三年(1253年),忽必烈從受佛戒。中統元年(1260年),世祖即位,尊為國師,即大元帝師,使統天下佛教徒。
  • 百集紀錄片《中國通史》第七十二集:大元帝師八思巴(含解說詞)
    這裡是薩迦寺,在元朝,這裡不僅是後藏的中心,甚至是整個西藏的中心,因為薩迦寺誕生了一位法王,這位法王,不僅影響了薩迦寺的歷史,更改變了西藏的歷史,完成了歷史上真正的西藏與祖國的統一,這位法王就是洛追堅贊,大元帝師八思巴。
  • 八思巴與臨洮府
    他和忽必烈開創的中原皇室與西藏佛教領袖的宗教、政治關係格局,元、明、清三朝延續了七百多年。  在文化方面,八思巴創製了蒙古新字,豐富了祖國的文化遺產。他把西藏的宗教、醫學、藝術介紹到蒙古和內地,又把中原的文化介紹到西藏,使漢、蒙、藏各民族文化交流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同時,他對元代藏族的文學、史學、天文歷算、建築藝術的長足進步,起了巨大的促進作用,使藏族本身文化達到了新的繁榮。
  • 蒙古襲來︱流傳日本的八思巴怪談
    摩訶葛剌在蒙古滅宋戰爭期間曾備受忽必烈君臣的信仰,蒙元軍隊將這尊神當作戰神來崇奉,忽必烈也曾命帝師八思巴(1235-1280)的弟子膽巴國師到五臺山修密法祀摩訶葛剌。《佛祖歷代通載》記載:「初天兵南下,襄城居民禱真武,降筆雲,有大黑神,領兵西北方來,吾亦當避。於是列城望風降附,兵不血刃……實乃摩訶葛剌神也。」
  • 薩迦法王講述-06 | 榮耀的薩迦 喜悅的源泉-八思巴簡介
    從此八思巴逐步成為既是薩迦派的教主又可代表西藏地方勢力的顯赫人物,因而他對西藏地方乃至元朝中央政權起過重大作用。1253 年,八思巴應邀謁見忽必烈薛禪汗,當時忽必烈夫婦及其子女以世俗人拜見上師的禮節會面八思巴,他們共 25人先後在八思巴前受密宗灌頂。忽必烈向八思巴奉獻財寶作為灌頂的供養。
  • 八思巴與臨洮大寺
    元代是中國歷史上民族文化交流較為頻繁的朝代之一,在為民族文化交流作出傑出貢獻的學者中,八思巴應該說是最為突出的一位。
  • 八思巴歷史功績
    元朝第一代帝師八思巴(亦可寫作「巴思八」)生於款(hKhon)氏貴族之家,從伯父薩斯迦·
  • 八思巴蒙古新字的創製與元代宗教文化交流
    他幼年喪父,跟從伯父薩迦班智達(薩迦派第四任祖師)學習讀寫及佛學,以聰明穎悟著稱。他3歲時即能念誦咒語,8歲能背誦佛本生經,9歲時在僧眾集會上講說《喜金剛續第二品》,使眾人嘆服,稱他為「八思巴」(vphags-pa,意為聖者)。1244年底薩迦班智達因蒙古皇子闊端之召赴涼州商談西藏歸附蒙古汗國的事宜,八思巴及其弟恰那多吉隨同前往,當時八思巴年僅十歲。
  • 薩迦派的炫目時光:元朝時期西藏人口的估算
    《西藏的教派時代》第九篇:八思巴在第一次回藏期間,完成了兩項重要的政治遺產:劃分十三萬戶、創立蒙古新字(八思巴文)。十三萬戶的劃分,徹底改變了西藏的政治版圖,將始於蒙哥汗時期,互不隸屬的萬戶之封,整合成了一個完整的行政體系,並和元朝的作業系統無縫對接。憑藉這番操作,薩迦派在蒙古人大碾壓的背景下,在西藏建了個小碾壓的背景。
  • 論西藏政教合一制度(續)
    他利用當時西藏地方內部各宗教集團和政治勢力不統一的時機,在藏曆第三饒迥的大虎年(公元1206年)派兵向西藏衛藏地區進兵,當時衛藏阿里各地的首領都沒法抵禦,請求歸順。薩迦教派的喇嘛首先與蒙古聯繫,從衛藏把佛教的許多佛像和經典帶到蒙古地區,這是佛教傳入蒙古的開始。
  • 薩迦派的炫目時光:來自內部的挑戰者
    很顯然,八思巴依舊保持清醒,在劃分十三萬戶的過程中,他用政治手腕嫻熟又拉又打,就是在保證薩迦派主導權的穩固。但身為元朝的帝師,八思巴不可能時刻坐鎮西藏,他不在期間,薩迦官員便顯露出了跋扈的一面。按照忽必烈的設想,西藏的管理權是要政教合一的。
  • 西藏花教薩迦派與「道果法」,先修善,再破我執,除一切見
    公元13世紀30年代,蒙古統治者舉兵西徵,作為穩定後方的措施,元太宗窩闊臺的兒子闊端派大將達爾汗臺吉多達率軍入藏,鞭影起處直卷到熱振寺一帶。多達入藏,了解到西藏政治權力與各教派寺廟緊密相聯的特點,便向闊端建議,選用當時實力較為雄厚的薩迦教來維持在西藏的統治。於是闊端向薩班提出邀請。薩班本人則協調各派勢力,充當西藏地區的代表人於1247年到涼州與闊端見面會談。
  • 謝光典:蒙古襲來時的西藏掘藏師:咕嚕搠思旺(Gu ru chos dbang, 1212-1270)的授記與教戒
    本文主要關注忽必烈建立元朝之前的大蒙古兀魯斯時期,隨著蒙古軍事與政治勢力對西藏政治社會不斷施加影響的過程中,以咕嚕搠思旺為代表的西藏掘藏師,在不同時期對蒙古政治軍事勢力的觀感,探討他們對此的反應與採取的對策,一窺寧瑪派掘藏師與當時政治社會之間的互動關係。
  • 西藏薩迦派與大黑天的淵源
    2010年12月28日,藏曆11月23日,是西藏薩迦寺冬季大黑天法會開始的日子。這天一早,全體僧眾在天井持法器,戴法帽,誦經,準備迎請大黑天護法神。早在阿底峽大師來到西藏時,看到薩迦奔波山上有兩頭野牛,曾預言說:「將來會有兩位大黑天在此建功立業」。大黑天護法神在釋迦牟尼佛住世時期已見記載,後為那蘭陀寺最大的護法神王。大黑天護法的極密法本由龍樹上師傳播,到大譯師仁欽桑波從印度金剛座迎請到西藏後,傳入薩迦昆氏家族。大黑天為八思巴的內屬之神。
  • 棄用西裡爾字母回歸老蒙文 一探蒙古文字誕生的歷史
    性聰慧,善言論,深通本國文字(畏兀兒文),乃蠻大揚可汗尊之為傅……太祖西徵,乃蠻國亡……帝善之,命居左右。是後凡有制旨,始用印章,仍命掌之。帝曰:『汝深知本文字乎?』塔塔統阿悉以所蘊對,稱旨,遂命教太子諸王以畏兀兒字書國言",從此蒙古人開始用回鶻文書寫蒙古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