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花教薩迦派與「道果法」,先修善,再破我執,除一切見

2020-12-12 普通人看世界

薩迦派是藏傳佛教中一度十分興盛的教派。因為它的主寺在後藏薩迦地方,所以就稱薩迦派,薩迦就是灰土的意思。薩迦派寺廟牆上常刷塗紅、白、藍三色條紋,俗稱花教。該派的發展與衰落與元朝政權的興亡密切相關,在歷史上曾起過獨特的作用。

薩迦派大致始於公元11世紀後期,創始人是貢卻傑布。其時西藏地區經濟、文化都有了新的發展,前弘期所傳的密教經典和宗教儀軌越來越不適應社會發展。一些遠見卓識的佛教大德們開始重新翻譯大量佛書,新密咒的翻譯傳播也日益興盛。貢卻傑布眼光不凡,首先在經濟上採取了改革措施,推行初具雛形的封建農奴莊園制。在宗教上貢卻傑布也胸懷遠大,廣學新密教法,在義理上另立宗門,創立了所謂「顯密兼攝,完滿具足,而無錯謬之道」的道果法和一整套宗教儀軌。1073年貢卻傑布創建薩迦寺,薩迦派正式形成了。貢卻傑布的兒子貢噶寧布在宗教義理、修持方面自成一派宗風,薩迦派在他手中得到興旺發展,所以薩迦派後世尊貢噶寧布為薩迦一祖。

薩迦派真正在政治上獲取重要地位和在社會上廣泛傳播應算在四祖薩班和五祖八思巴時期。

薩班的佛學造詣很是精深博大,通達大小五明,著述達19種之多,如《三律儀論》、《正理藏論)、《薩迦格言》等對藏傳佛教和藏族文化發展影響很大。公元13世紀30年代,蒙古統治者舉兵西徵,作為穩定後方的措施,元太宗窩闊臺的兒子闊端派大將達爾汗臺吉多達率軍入藏,鞭影起處直卷到熱振寺一帶。多達入藏,了解到西藏政治權力與各教派寺廟緊密相聯的特點,便向闊端建議,選用當時實力較為雄厚的薩迦教來維持在西藏的統治。於是闊端向薩班提出邀請。

薩班本人則協調各派勢力,充當西藏地區的代表人於1247年到涼州與闊端見面會談。經過妥協後,元朝統治者在西藏以薩迦派為代理勢力建立了一整套的統治體制。因而薩班在西藏劃歸元明統治的過程中可謂作用巨大。

薩迦五祖八思巴是薩班的侄子,談判時即已隨薩班到涼州1251年薩班歸寂,八思巴繼承了他的地位。八思巴對元帝的影響極大,這方面在整個藏傳佛教史上也難以再找一個可相提並論的人物。

薩班在世時八思巴已深受元朝王室的信任。八思巴的道法很高明,1253年,忽必烈親自請他為自己授密教灌頂。1260年忽必烈即位後,封八思巴為「國師」,並賜玉印。後又封為帝師,開了授封帝師的先河。帝師的權力很大,掌管全藏的宗教事務,同時還對藏區長官的任免有建議權,所以八思巴可以說是元王朝的一個顯赫的政治人物。

思巴在文化上貢獻也很大。1269年,他奉忽必烈的詔請創製「蒙古新字」,被加封為「大寶法王」。後來,八思巴又進言忽必烈,請求元朝中央免除西藏寺院的一切賦稅負擔,驛使、官兵不要沿途住宿寺院,都得到忽必烈的認可。此舉對於藏區佛教文化的發展作用極大。同時,元朝統治者對藏僧大加賞賜,僧侶官員中貪汙盛行,元朝國庫入藏幾達半數,對內地危害程度很深。

薩迦派教法的核心是「道果法」。道果法的修持此處略去不談,以下是道果法的理論路線,歸結為「首應破非福,次則破我執,後除一切見,知此則為智」。

首應破非福。道果法首先從輪迴因果觀出發,說明人身十分難得,獲得各種善報更是難得。因而修道之人首先要修福報,即行善積德尊佛累功等等,如此則須破除一切惡念,禁止所有惡事。這樣破非福後,至少可以保證來世不入惡道,而生入善道(天、人、阿修羅)中,可以繼續修道。

次則破我執。「破非福」雖然可以保證來世不受苦楚,但畢竟屬於有為法的範圍,可得則可失,並不是根本的解脫境界。所以修福修到了一個限度,就應該追擊苦惱的根源。這個根源就是「我執」這個妄念,認為真有一個我存在,不知人身、意念等等都不過浮雲過客,反而執著不放,對外物追逐不休,自然墮入無邊苦惱之中。斷除「我執」,就去掉了苦惱之源。這是除我相的工作。

後除一切見,知此則為智。以上的諸種見解雖然正確,但畢競是針對煩惱的狀態而說的,如果真正解脫了話,那麼連什麼「破我執」之類的見解也是空穴來風,水花鏡月,不足為憑了。這就是說,一切見解都是針對當事人的狀態而建立的理論。好比對病開方,病好了,方子也即棄捨不用。當事人離開了煩惱的狀態,一切見解自然隨之消解。所以修法之人破我執必須破得乾淨,隨之一切正見邪見都如冰釋雲開。無所執著,這樣就可能達到涅槃的妙境。

薩迦派的佛教思想具有明顯揉合雜成的特點,論其來源有中觀自續派、中觀應成派、唯識相實派、唯識相假派等多種源流,論經典則有《華嚴經》《楞伽經》、《究竟一乘寶性論》、(密集法》、《喜金剛法)等,多種顯密經典。薩迦派佛教思想超越門戶之見,博採眾長自成體系的特點,可以看作是佛教藏化的重要表現。

元朝中期以後,蒙古皇室統治力量逐漸削弱,薩迦派內部爭權奪利之風盛行,其勢力逐漸衰弱微。不久,噶舉派的帕木竹巴勢力取而代之,掌握了藏區的政教大權。但薩迦派的教法並未因此煙消雲散,相反沿襲至今不衰。

相關焦點

  • 薩迦派的道果法
    薩迦派密教的道果法,是持「明空無執」或「生死涅槃無別」之見,即親證內心實相。因眾生不能認識把握此心性,就會生起能取、所取二執的現前煩惱及隨眠,此即是輪迴的根本俱生之無明。而一旦認識把握了自心實相,由無明所生的種種輪迴現象,就會解脫,消融於法界,獲得涅槃。因而,此心由於有無認識攝持的差別,而成為一切束縛輪迴和解脫涅槃之基(因)。所謂「輪涅無別」,是將明分有法(事物、現象)稱為「輪迴」;而有法之法性(本體)空分,則作為「涅槃」,此二者無別,故稱為「輪涅無別」。
  • 【藏傳佛教】薩迦派
    貢卻傑布(寶王,1034—1102),自稱是吐蕃貴族昆氏家族的後裔,亦名昆·貢卻傑布。 薩迦派的主要教法淵源於卓彌譯師,卓彌曾到印度學法多年,回藏後,修建牛古城寺,收徒傳法,著重闡揚「道果」教授。貢卻傑布以在家居士身份,用許多黃金向卓彌學法。他和他的家族原來都是寧瑪派信徒,修持舊派密咒法,從卓彌改學「道果」。1073年,他在後藏薩迦地方建造薩迦寺,遂成為此派創建的標誌。
  • 藏傳佛教薩迦派
    下士只求人天福報【49】,故以修善去惡為道,所謂去非福,中士者求出解脫輪迴,故須依顯教修心法門【50】,斷二執證空性,斷輪迴根,所謂破我執,上根者求徹底斷無明煩惱,清淨二障【51】即生成佛,所謂必須破一切見,主要還是要修習密法即道果教授,才可以徹證離戲法性之實相,獲得徹底解脫而成佛。本法門既是適應三乘人【52】的修道法門,故必須顯密兼修,以顯教打基礎,密乘為究竟。
  • 藏傳佛教知識簡介2:薩迦派
    這兩次法會和1409年宗喀巴大師在拉薩舉辦的祈願法會(藏語為「莫朗欽茂」,即傳昭大法會),合為西藏歷史上著名的三大法會。其他如黃教、花教、白教、紅教等顯密典籍經板也保存得十分完備。 原先康區有一種風俗,來德格印經的人自備印墨,付給印刷工人工資,就可挑選自己喜歡的經板進行印刷。
  • 薩迦派
    因見時人多修持舊譯密法,行為錯亂顛倒,他再修持舊密,亦難有殊勝成就,於是遵兄長之命,前往芒喀地方卓米大譯師那裡學法,獲得了新譯密續的教授與證悟。公元1073年,他在薩迦地方奔波日山觀察地形,於山坡白土中部的側面建立廟宇,此即著名的薩迦派祖寺——薩迦寺。薩迦,藏語意為「灰白色的土」,即以地名為寺名,後來也成了教派的名稱。薩迦寺自創建至今,一直是薩迦教派的中心。
  • 薩迦派介紹
    昆氏的祖先昆·魯益旺波澤真(龍王持壽)是藏族最早的七位出家人之一,從他開始,昆氏子孫數代修持蓮花生大師傳承的舊譯密咒法要,並且都親見了本尊,獲得了共同和最勝之成就。此後至昆?根確加布(寶王)時,他幼隨父兄學習舊譯密咒教法和經典,通達顯密教法。因見時人多修持舊譯密法,行為錯亂顛倒,他再修持舊密,亦難有殊勝成就,於是遵兄長之命,前往芒喀地方卓米大譯師那裡學法,獲得了新譯密續的教授與證悟。
  • 藏傳佛教 之 薩迦派
    因見時人多修持舊譯密法,行為錯亂顛倒,他再修持舊密,亦難有殊勝成就,於是遵兄長之命,前往芒喀地方卓米大譯師那裡學法,獲得了新譯密續的教授與證悟。公元1073年,他在薩迦地方奔波日山觀察地形,於山坡白土中部的側面建立廟宇,此即著名的薩迦派祖寺——薩迦寺。薩迦,藏語意為「灰白色的土」,即以地名為寺名,後來也成了教派的名稱。薩迦寺自創建至今,一直是薩迦教派的中心。
  • 薩迦派「不傳出寺廟圍牆的耳傳十三金法」
    昆氏的祖先昆·魯益旺波澤真(龍王持壽)是藏族最早的七位出家人之一,從他開始,昆氏子孫數代修持蓮花生大師傳承的舊譯密咒法要,並且都親見了本尊,獲得了共同和最勝之成就。此後至昆?根確加布(寶王)時,他幼隨父兄學習舊譯密咒教法和經典,通達顯密教法。因見時人多修持舊譯密法,行為錯亂顛倒,他再修持舊密,亦難有殊勝成就,於是遵兄長之命,前往芒喀地方卓米大譯師那裡學法,獲得了新譯密續的教授與證悟。
  • 薩迦派的歷史由來
    薩迦派是家族傳承,由歷代薩迦法王傳下來,距今已有九百年的歷史。這個法主、這個法座到現在沒有間斷。這個家族叫昆氏家族。  薩迦傳承分為薩、俄、擦三大派。薩迦寺,俄日寺和那爛陀寺,就是薩、俄、擦三大派的祖寺。  密宗道果法是藏傳佛教薩迦派的核心教法。道果傳承祖師,印度八十四瑜伽大成就者之一的毗瓦巴尊者,與藏漢兩地的因緣,可追溯到公元十一世紀。
  • 道果經在雪域藏地的傳承
    隨著佛教的發展公元十一世紀下半葉,在雪域藏地開始了佛教道果經的傳法世系。據歷史記載,在這一時期藏人到印度留學人數比前弘期多兩倍,印度佛學家來藏傳教的人數比前弘期多五十餘人。其中公元十一世紀從印度來到今西藏日喀則地區吉降的嘎雅達拉把道果經首次傳給藏地。
  • 薩迦派的歷史和寺廟---佛教薩迦派簡介
    噶當派的甲域瓦、多岡瓦、朗卡崩、欽·朗卡札、穹敦熱比繞支等大師,都從法王薩班和八思巴那裡領取過教誡的甘露。西藏能仁的後補——大鄂譯師的繼承人、學問的自在主秀巴欽波(大佔卜者)和年增巴·曲極僧格(法獅)等人,也從薩欽的親傳弟子久阿森受學了深義的成熟解脫。噶舉派和薩迦派的淵源同樣深遠。被視作眾噶舉派源頭的帕莫竹巴,依止薩欽十二年,著了道果的正文解釋。
  • 藏傳佛教紅教,白教,花教,黃教有什麼區別
    藏傳佛教中紅教,白教,花教,黃教有什麼區別?給大家介紹一下,那藏傳佛教他有幾個大派,四大教派,四個大派,那這個裡面今天講一下,這個四個大派。第一個就是紅教寧瑪派,第二個就是白教噶舉派、第三個是花教薩迦派,第四個是黃教格魯派,為什麼就黃、紅、白,這個是什麼呢,比如說紅教寧瑪派,做法式的時候,法師們戴的帽子是紅色的,所以他那個就為什麼叫紅教是這麼一個概念。那白教他傳的衣服是白色的,所以就叫白教噶舉派。然後這個花教薩迦派,他做法式的時候,這些大師傅們戴的這個帽子是花花綠綠的,所以叫花教薩迦派。
  • 薩迦派簡介
    在備受尊崇的精神領袖們,以不間斷的家族傳承引領之下,薩迦派形成了一個完整、豐富的學修系統。佛教最早傳入西藏可追溯至公元五世紀。七世紀時,佛教被認定為吐蕃王朝國教。公元827年,在當時新建於雅礱河谷中的桑耶寺,第一批僧人由先驅學者寂護大師(藏:zhi ba vtsho,梵:Shantarakshita)剃度授戒。
  • 攝心念佛交談:先修善,再學佛,這種方法可靠嗎
    攝心念佛交談:先修善,再學佛,這種方法可靠嗎(字幕是視頻的配套內容,建議與視頻結合觀看)阿彌陀佛 師父現在有一種說法做人的根基差 先學點善法善人道的善法 就是傳統文化把人的根扎牢了 然後再學佛法這樣更容易受益這種說法可靠嗎好 坐下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皈依佛 不皈依邪魔外道皈依法 不皈依外道典籍何為外道典籍除了經典以外 除了佛說的話以外通通都是外道《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很多的勸善篇吧
  • 《山法─西藏關於他空與佛藏之根本論》中譯序
    將近七百年以來,篤補巴這部論著是那些被佛陀了義法教所吸引的修行者之主要靈感來源。傑弗裡.霍普金斯讓西藏以外的佛法研習者得聞如此甚深啟示,我們對此至誠感謝。」  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藏傳佛教與文化研究之十四世達賴喇嘛教授Jos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藏傳佛教與文化云:「期盼已久的藏傳佛教偉大典籍之一—篤補巴《山法》—的譯本終於問世了。
  • 薩迦派的炫目時光:元朝時期西藏人口的估算
    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再敢沒有任何一個勢力敢觸其鋒芒。八思巴重構的地方行政體系,便是通常所說的薩迦地方政權。它在藉助蒙古人,但不完全依賴蒙古人的訴求上,達到了非常完美的平衡。某種程度上,你可把它理解為最早版本的西藏自治區。由於八思巴方案的睿智,這種治理西藏的方式,也被後世的中央政府多次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