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家潭 | 關於八思巴文字印釋讀的幾點體會

2021-01-07 慶堂心相

關於八思巴文字印釋讀的幾點體會

文/孫家潭

元代遺存的官私印中主要是以民族文字「八思巴文」最為典型。「八思巴文」是由西藏僧人八思巴仿造藏文字母改制的一種文字,並以他創研而命名。初期使用於蒙古官方軍事往來密文,形體近似方體漢字,自左而右,自上而下按照音節拼寫。世祖至元六年(公元1269)二月頒行天下,作為譯寫一切文字的國書。後稱為蒙古國字、蒙古新字。元朝滅亡後逐漸廢棄使用。下面以藏品舉例介紹。

(1) 元代八思巴文官印「項城(等處)軍民(義兵)千戶所彈壓(之)印」

八思巴文官印照片

印蛻

印背託片

元代八思巴文官印,此印作朱文以豎式分作五行排列,印文釋讀自左而右,自上而下。八思巴文字印釋讀順序與漢文字印恰恰相反。為了便於觀察,上圖印文中八思巴文位置與對讀漢字相對應。印背鑿款,右:「項城軍民千戶所彈壓印」; 左:「中書禮部造 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此官印餘藉助照那斯圖老師《蒙古字韻校本》依字對照,印面八思巴文字印文釋讀應為:「項城(等處)軍民(義兵)千戶所彈壓(之)印」,發現印背鑿款省略了(等處)、(義兵)和(之)字。這種背款省略文字做法,在元代八思巴文字官印中時有出現,此官印收錄在2011年照那斯圖出版的《元國書官印匯釋》。

(2)元代龜鈕(左右拼合兼子母)六印面符合押印

巴斯巴文私印照片

此押印釋讀,上部子印為單字:收,接下來是押印兩側與底印,分別為:堪合、封、□□、市易、□□。此押印底部主體印面組合後應該是正方形,它是由原來的左中右三印體對合而成,目前我們看到的僅為中間部分,兩側印遺失。所以底部印面文字不完整而無法解讀,最後一印文字中,因下面一字鑄造時有留銅,印文結構無法確定。 此印藉助《蒙古字韻校本》作對照解讀,頂部子印為單字印,見《校本》116頁第七字頭,其下對讀的漢字有「收」;勘合,上面一字見《校本》120頁第八字頭下,對讀漢字有「堪」,下面一字見131頁第三行字頭下有漢字「合」,據此解讀為「堪合」;封,見《校本》28頁第八行第一字頭下,對讀有漢字「封」;市易,上面一字見《校本》53頁第一字頭下,有對讀的漢字為「市」,下面一字見54頁第二字頭下,對讀的漢子有「易」,《辭源》968頁:市易,買賣交易。

以上解讀,收、勘合、封,在目前資料中都見有專家學者釋讀(或見有同類漢字押印),在國家博館物館出版的館藏印譜中也都有類似實物印介紹。而「市易」一印則屬於首次釋讀,未見有專家解讀先例,屬於新發現的專用印。

此印龜鈕,分上下四層,左中右三體對合,共計六個印面,集多種不同功用印於一體,堪稱元代符合印典型。

(3)元代八思巴文字私印「天水郡審訂記」此押印蛻是一位收藏家提供並求解讀。

印面

觀察印面文字為豎式,分三行,每行兩字,釋讀順序以左上角第一字開始,順至中行、右行。此印印文按照印面八思巴字位置順序解讀為:「審訂隴西郡記」。這方押印文字中「 審訂」置於「隴西郡」前面,屬於語法上的倒裝句,常規以地名在先,應為「隴西郡審訂記」。印文中最後一字「記」,在唐宋以來的官私印中多見,「記」就是「印」,古代璽印流變,不同時期有不同稱謂。 為了便於觀察,筆者將此印文字與對讀的漢字做對應示意出來,同時也將《校本》中對應的八思巴字、漢文字詞條作裁剪如下:

原印面八思巴字對應釋讀漢字示意

《校本》中裁剪原圖

於此說明一點:在書中裁剪的詞條第一字「審」,眉頭上並列標註有兩個形體相近的八思巴文字,仔細觀察兩字左上角結構有所不同,左面一字為」斜角」、右面一字為」直角」,兩者有區分,其對應的漢字也不相同。但這個字在實物印使用中是不加以區分。我們看到藏家提供的印蛻第一字即為「直角」。而在釋讀時我們找到了「斜角」字下所對應的漢字「審」,將此印順利解讀。這一點是當年照那斯圖老師在信中特別指出的,他老一句話,如勝讀十年書。如果不具備此常識,解讀會增加難度。 有關八思巴文字押印的解讀於此談幾點體會:

(1):我們在《校本》書中看到眉頭標註的八思巴文字書體我理解為「手書體」,而在遺存的實物印中,見到的八思巴文字入印書體近乎「疊篆體」,其結構平直不見彎筆,兩者之間字構並不等同,後者是將文字「印化」是為了便於入印。在解讀八思巴文字印時,其印文中的「疊篆體」要與「手書體」之間的對應要準確,不然解讀會繞彎路。

(2):八思巴字官印釋讀相對容易,可以藉助印背鑿刻的漢字款作對應。而私印解讀較難,私印無背款,常見的兩字押印,豎式直讀則由上至下,若兩字橫置的,有時左讀,亦有時右讀,似無定法。官印是由中書禮部頒發,文字嚴謹;而私印則是民間鑄造,相對混亂。

(3):八思巴文字是以一字對讀若干漢文字,一方二至三字的八思巴文字印有時對讀的漢字達一二百字之多,如何做到解讀準確,我們只有熟悉古代漢語以及元代專用詞語等,有助於我們對八思巴字押印解讀。 如上所說,「市易」一印,在《校本》中當找到對應的漢字「市」字時,首先聯想到「市井」一詞,古時井邊常聚集人群而形成交易,由「市井」、「市肆」的啟發而找到對應的漢字「易」。「市易」一詞,在《三國志·吳志·全琮卷》即有記載,宋王安石新法之一有「市易法」,史載支持了此印的釋讀。

《蒙古字韻校本》

《八思巴字與元代漢語》

這裡再介紹兩本學習八思巴文字的工具書,上文說到了《蒙古字韻校本》照那斯圖、楊耐思編著,2004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又重新再版了《八思巴字與元代漢語》羅常培、蔡美彪編著,此書囊括的內容豐富。因為愛好古印收藏,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曾先後到北京民研所拜訪照那斯圖與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的蔡美彪兩位老師,使我獲益匪淺。

記(八思巴字)收(漢字)

有關八思巴文字頒行初期,資料記載「凡有璽書頒降者,並用蒙古新字」但又恐一時不見得都能認識,所以「仍各以其國字副之」①。上文我們介紹的八思巴文官印的背後有了漢字鑿款。在元朝遺存的押印中,我們經常會見到一方印文中即有漢字,也有八思巴文字,它屬於「不同文種」入印,這種印式自元朝所創立,其後朝延續使用(清朝)。文隨時代,它凸顯了中古時期八思巴文字印的獨特面目。

我國有著悠久歷史,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各民族為祖國的文化發展做出貢獻。今春五月在首都舉辦《風從草原來-內蒙古自治區八思巴文篆刻藝術展走進北京師範大學》活動,挖掘元代蒙古民族八思巴文的研究與篆刻創作,促進民族團結,弘揚篆刻藝術,意義深遠。

今整理舊稿成此小文,感謝主辦單位提供的機會,談一點學習體會,請大家指正。

① 《八思巴字與元代漢語》 第一篇 緒論 9頁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4.5.

孫家潭2018年3月於沽上慶堂

相關焦點

  • 曹學曾:《一方元代八思巴字與漢字組合符合押印的釋讀》
    母印為漢文楷書「福」字,子印為八思巴字,釋讀過程頗繁瑣。八思巴字是我國文字史上一朵清新的小花,蒙元時期曾作為「譯寫一切文字」的「國書」廣為流行,並在西藏一直保留至今[2]。八思巴字產生於忽必烈執政時期,當時蒙古統治疆域不斷擴大,尤其是進佔漢地後,漢族成為主要統治對象。
  • 孫家潭:《慶堂藏戰國時期楚系三合式官璽的釋讀及其它》
    慶堂藏戰國時期楚系三合式官璽的釋讀及其它孫家潭孫家潭,1948年生於天津。印文兩字釋讀:「(廠+交)鈢」印面半圓形,直徑1.9、通高2.6釐米。青銅質。此為左半印,印體內側平面上見有雙凸形榫,頂端有垂直穿孔與外側聯通,原印對合後為圓柱形。印文豎排,上面一字形結構為「廠」與「交」相組合,下面一字為「鈢」(璽),印面中僅見左側偏旁「金」(半個字),另一半則在相對應的半印上。此璽印文排序近似於湖南省博物館一方。
  • 孫家潭 | 慶堂吉金文字
    近來,在微信群裡見到有印人刻銅印,想起八十年代初我也刻過的幾方銅印,回憶起一段往事。上面這方「張」(朱文)字印,當時是給內蒙古的著名畫家張俊德老師刻的,是以楷書體仿元押印風格,是一方紅銅印。當時張俊德老師在內蒙古東勝群眾藝術館工作。此印收錄在1996年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孫家潭印存》。
  • 孫家潭 : 螽斯衍慶~鳴蟲雅趣
    接下來再介紹一方清代「螽斯堂印」玉印。此印臥獸紐,朱文,觀察印面文字屬於減底碾制坨磨,屬於典型傳統工藝製作。文人多情總是能整出與」秘戲」相關的事來……再說「螽斯堂印」,此印十餘年前由無錫尋得,據轉讓者稱此印早年由津門流出……沒想到居然它又轉回天津來。有關此印文字內容,聯想到前面說到的「螽斯門」,感覺這方玉印不大像世俗人家所用之物,但民間收藏,手手相遞,何人之用已無從知曉。
  • 八思巴與臨洮大寺
    1253年,時年19歲的八思巴以博學和謙遜有禮被忽必烈奉為上師,並在軍中為忽必烈一家傳授灌頂。  1260年3月忽必烈在開平即位。1258年,忽必烈召集佛道二教的代表各17名,在他面前進行辯論,八思巴代表了佛教方面參加了辯論,結果獲勝,從此他愈受忽必烈的器重。1260年忽必烈在上都稱帝,封八思巴為國師,授以玉印,令其統領天下僧眾。
  • 八思巴
    八思巴出生於藏曆木羊年,故小名叫「類吉」,即「小羊人兒」之意。八思巴是長子,出生時其父桑擦·索南堅贊已經52歲,父親老年得子,因此倍加寵愛這個兒子。他是薩迦班智達的弟弟索南堅贊的兒子,因而薩迦班智達是他的伯父。關於八思巴的出生,還有一個傳說。
  • 八思巴與臨洮府
    其餘大小事務因上師心慈,如誤為他人求情,鞏不能鎮國,故上師不要講論及請求」的協議,遂封八思巴為國師,賜羊脂玉印、奉獻黃金及珍珠鑲嵌的袈裟、僧衣、僧帽、金座、傘蓋等供養。後來的事實證明,上述協議忽必烈一生都一一付諸實行,「百年之間,朝廷所敬禮而尊信之者,無所不用其至。
  • 關於如何閱讀一本書的幾點體會
    關於如何閱讀一本書的幾點體會 2020-12-11 17: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八思巴,來自西藏的蒙古帝師
    1235年,八思巴出生於吐蕃薩迦(現西藏薩迦縣),因是藏曆木羊年,故小名叫「類吉」,即「小羊人兒」之意。八思巴是長子,出生時其父桑擦·索南堅贊已經52歲,父親老年得子,因此倍加寵愛這個兒子。關於八思巴的出生,還有一個傳說。
  • 八思巴歷史功績
    元朝第一代帝師八思巴(亦可寫作「巴思八」)生於款(hKhon)氏貴族之家,從伯父薩斯迦·
  • 對袖珍阿文印章印文的釋讀
    印章為阿拉伯文,陰刻,文字雕刻得十分深峻、飄逸、優美。文字筆者請同心阿拉伯語翻譯學校黑生明校長進行了釋讀為阿拉伯文「9」「倆木」「1」「3」「雅辛」「穆罕默德」「哈凱勒嗨」等,約20個字符。但其上阿文字意尚無人釋讀,筆者結合文獻資料進行釋讀,先羅列出來,並與各位民族研究專家、學者進行探討。
  • 八思巴和蒙古新字 莽戈日圖
    1235年,八思巴出生於吐蕃薩迦(現西藏薩迦縣),為長子,出生時其父桑擦·索南堅贊已經52歲,父親老年得子,因此倍加寵愛這個兒子。據傳,高僧薩頓日巴轉世成為索南堅贊之子八思巴。因此,八思巴天賦異稟,讀寫五明(大五明包括聲律學、正理學、醫學、工藝學、佛學;小五明包括修辭學、辭藻學、韻律學、戲劇學和星象學)不教即通,並說自己的前世是薩頓日巴。
  • 關於展會的幾點個人體會
    對於展會組辦方,我說一下個人的幾點體會。黑陶石《回韶山》以上是個人對於展會的幾點粗淺體會。如果你也認可,歡迎留言評論,謝謝。
  • 百集紀錄片《中國通史》第七十二集:大元帝師八思巴(含解說詞)
    佛道大辯論,使八思巴一舉成名,成為一位名符其實的佛教領袖,也使佛教成為佔據主導地位的社會信仰。張云:八思巴在這個地方也非常精彩,給忽必烈也等於爭了一個面子,同時也讓忽必烈了解到,八思巴在這個佛教上的造詣。八思巴越來越受到忽必烈的尊崇器重,公元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後,年僅26歲的八思巴隨即被封為國師,授以玉印,任中原法主,統領天下釋教。
  • 薩迦法王講述-06 | 榮耀的薩迦 喜悅的源泉-八思巴簡介
    1253 年,八思巴應邀謁見忽必烈薛禪汗,當時忽必烈夫婦及其子女以世俗人拜見上師的禮節會面八思巴,他們共 25人先後在八思巴前受密宗灌頂。忽必烈向八思巴奉獻財寶作為灌頂的供養。 1255年,八思巴回藏從康區迎請那塘堪欽札巴僧格受比丘戒,完成佛教出家僧人生活中最莊嚴的儀式。不久,八思巴又返回上都。當時蒙古汗王對佛教、道教等不同派別的宗教, 還能夠比較公平地對待。
  • 瑪雅「偽文字」:無法釋讀的「另類」表達
    在陶器上尤其是口沿下方彩繪或刻寫文字,是瑪雅貴族隨葬品的傳統。麥可·寇最早提出這些銘文基本是有模式可循的,一般內容為「這是某某(墓主人名)用於飲用可可(或玉米)的杯子(或碗)」。但上述兩件陶器上的文字卻無法釋讀,或者說它們根本不是真實的文字,而是「偽文字」(Pseudo-Glyph)。
  • 蒙古襲來︱流傳日本的八思巴怪談
    大量關於元朝政治、經濟、社會的情報得以通過禪僧和海商匯入日本。▲耶律楚材在日本眾多關於元朝的記述中,本文重點想要講述的是兩則關於日本「異國降伏祈禱」對手的記載。在《異國降伏祈禱與「神國」》中,筆者提到,元日戰爭不止是蒙元·高麗聯軍與日本武士們的對決,還是一場「神與神的戰爭」。
  • 甲骨文你能釋讀多少個
    該項目將耗時5年,針對30多年來甲骨文在釋讀、分期斷代等方面的新成果進行補充。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吳曉鈴吳夢琳川大成立研究中心 專攻冷門「絕學」  在古文字研究上,四川已先行一步。  針對古文字研究意義重大、學習難度大、研究門檻高、學術研究及人才培養並不特別理想的現狀,省委宣傳部去年推動成立四川大學古文字與先秦史研究中心。
  • 【舊硯新銘】孫家潭 | 清"捫參歷井"成語典故硯刻銘
    【舊硯新銘】孫家潭 | 清"捫參歷井"成語典故硯刻銘 2018-04-14 20:42清捫參厲井成語典故硯。
  • 甲骨文你能釋讀多少個?
    該項目將耗時5年,針對30多年來甲骨文在釋讀、分期斷代等方面的新成果進行補充。川大成立研究中心 專攻冷門「絕學」在古文字研究上,四川已先行一步。在對甲骨文進行釋讀研究時,研究人員往往要按不同的字體和卜人進行分類,再在同一類卜辭中劃分早晚。斷代分得越細,就可以更細地區分在哪一代發生了什麼事,更準確地反映甲骨文所反映的歷史文化內涵,進而深入研究當時的卜法系統、卜筮制度及有關數術文化的內涵。從2016年起,已退休的彭裕商承擔了國家社科基金的這個重點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