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讀書為了什麼?可能有時候父母都沒搞懂,又如何讓孩子聽話呢

2021-01-09 張女子育兒

文|張女子育兒原創,當好媽,帶好娃,娃娃愛媽媽。(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

努力讀書為了什麼?滿口大道理講千遍,不如做好這些事兒

孩子成績差,不想上學怎麼辦?父母給孩子講了千萬遍為什麼要努力讀書的大道理,可能孩子依舊是無動於衷,最終還可能會感覺,自己讀書,是在為父母掙面子。你是否也曾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呢?

孩子,不讀書真的還有出路麼?

可能很多人都會認為,360行,行行出狀元。因此,在孩子心中,可能讀書並不是孩子喜歡的,也不是孩子們想要的,覺得讀不讀書無所謂,不讀書,依舊可以幹其他的。更有人天真地認為,讀書賺100萬,不讀書成商家大佬的。

殊不知,如果社會在進步,人們的文化水平日益提高,如果不讀書,文化水平不高,在這個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真的很難找到立錐之地。

對於一般家庭來說,家裡沒什麼背景家室,也不是什麼富翁,那麼孩子如果不讀書,很多時候,可能最終只能選擇去打工了。

對於很多底層人民來說,很多時候,都是在為了生存而奔波,哪裡有時間和精力去追逐自己的夢想。如果孩子不讀書,連追逐自己夢想的機會,都將失去。

如何讓孩子努力讀書?

說太多的大道理,不妨陪孩子一起看看這部紀錄片《窮富翁大作戰》,讓孩子從這些社會成功人士身上看到,讀書的意義。

節目中,邀請了社會各界成功人士,讓他們去體驗小攤販、流浪漢、清潔工等社會底層民眾的生活。這些成功人士,有著很強的自信心,認為自己這麼優秀,只要努力,依舊可以從社會底層,一步步走向成功,實現自己的夢想。其實這就像我們不想讀書的孩子一樣,認為自己不讀書,依舊可以出人頭地。

這些成功人士,認為自己能力出色,即使遇到任何困難和挫折,依舊可以在短時間內,憑藉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功。但也就是在節目中,當他們真正經歷了社會的殘酷現實後,他們才真正地體會到,很多社會底層民眾,可能很多時候,都為了生計而奔波,吃飽已經是最大的快樂和滿足了,根本就沒有時間和精力去規劃,去思考,來擺脫自己的現狀。

在殘酷的現實面前,那些打動人心的雞湯話,可能顯得就有點蒼白了。

節目中的一位大佬,曾很感慨的說過,「這個社會,正在非常嚴厲地懲罰那些讀不成書的人!」

讀書為了什麼?並不是為了考試拿高分,也不是為了父母或者自己掙面子,而是給予自己改變、突破,爭取到機會的基石。讀書雖然不是我們唯一的出路,但是讀書,卻是普通民眾擺脫現狀,成就夢想最穩健、最容易走的那條路。

我們為什麼要努力讀書呢?

為了夢想而奠定基礎

有一個很形象的比喻。就是小學沒有畢業的人,就像是一顆成長了1年的樹,作用不大,很多時候,只能當柴燒。而小學畢業的人,也是如此,出生社會的謀生手段,也就是外出務工,做一些繁重的體力活而已。

那些初中沒有畢業的人,就如一棵成長了幾年的樹,雖然比一年的樹,作用大些,但也有限,只能用它來做蓋房的檁條,初中沒有畢業的人也是如此,對於社會的作用有限,可能只能去做一些機械性的重複工作。

而高中畢業的人,也就如一棵成長了10年的樹,可以用來做家具了,而高中畢業的人,能力也會比前兩者要突出一些,可以做一些複雜的機械修理工作。

只有當我們上了大學,獲取了大量知識,能夠成長為了可以作為房梁、房柱子一樣的木材。我們也才能夠設計出高樓大廈、鐵路橋梁,為社會做出大的貢獻。

如果我們能夠成為碩士博士,那麼我們對社會的貢獻無疑更大,我們才能夠設計出一些我們世界沒有的東西,成就自己的夢想。更孩子講大道理,不妨用這些貼近生活的例子,給孩子舉例。

為了將來有更多的選擇

讀書雖然不能直接帶給我們財富,但是卻可以在我們獲取財富的時候,提供更多的方法和途徑,給予我們更多的選擇。就比如我們求職,在面試的時候,同樣能力的兩個人,但是學歷高的那個,往往更容易被招聘。

面對困難和挫折,有能力去應對

愛玩是人的天性,但孩子之所以能夠無憂無慮的玩耍,是因為有父母作為靠山,一些都有父母照顧著,但是隨著孩子的慢慢長大,父母能夠給予的幫助,卻會越來越少,父母也是不可能滿足孩子所有需求的,也不能一輩子照顧孩子,雛鷹終究需要自己飛翔的。

如果小時候,沒有積累足夠的知識與能力,那麼長大後,面對各種困難和挫折,只能無能為力。只要不斷學習,不斷積累,我們才有更多的知識去解決問題,才能更好地面對社會的複雜問題。

讀書雖然不是萬能的,但是讀書卻是普通人實現屌絲逆襲最為簡單的方法。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沒有殷實的家境,沒有主角般逆天運氣,那麼想要成功,我們就需要給自己多增加一些機會,讀書可以在痛苦的時候,給予自己更多的選擇。

說句心裡話

讀書的目的,真的不是為了和別人比成績,也不是為了父母有誇耀的資本。而是在將來,能夠有追求幸福的機會和權利,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而不是被迫地,為了生活工作,而不停奔波。

想要孩子努力讀書,不僅需要給孩子講明這些道理,還需要陪著孩子一起讀書,從小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做好孩子的榜樣,不養讓孩子和自己一樣,整天拿著手機,看電視,消磨時光。你的一言一行,比你說千言萬語更加有用。你知道麼?

(所有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

※ 作者簡介:張女子育兒,從事育兒工作10餘年,家裡有2個調皮鬼。多平臺帳號同名,優質育兒領域原創作者,專注分享科學育兒知識,與寶寶一起健康快樂成長。如果你在育兒路上有什麼困惑,可以關注我。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讚、留言、轉發、評論哦。你對我的一次微小鼓勵都是我不斷前行的動力~

相關焦點

  • 孩子,讀書是為了什麼?
    孩子的父親接受媒體的採訪:孩子偽造通知書僅僅為了父母開心。為了父母開心!聽罷,我有一種特別心酸的感覺。因為孩子是復讀生,他知道父母供他讀書不易,也知道自己的成績對不起父母,為了哄父母開心,於是就假成績來欺騙。傻孩子啊!
  • 是什麼原因讓你努力讀書?
    那些愛你的人都努力,爭取讓你有驕傲的機會,自己有什麼資格不努力。從那個時候他就下定決心努力讀書。每個人都會有不同讀書的原因,來看看他們的原因吧。他平時不是個特別愛看書的人,但會花更多的精力去維護這樣那樣的人設,讓自己看上去更加優秀。父母也沒有對自己說過一定要認真讀書,只有讀書才能出人頭地的話。
  • 讀書為了什麼?給孩子看看這幾張圖片,就可以明白很多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孩子讀書不努力咋辦?不妨給孩子看看這幾張圖片,小孩子也能看懂父母對於孩子的愛,有時候是矛盾的。父母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但父母又希望孩子能夠成龍成鳳,因此,對孩子都是寄予厚望,希望孩子能夠好好學習,將來出人頭地的。然而學習畢竟是枯燥乏味的,小孩子大多都是貪玩好耍的,並且孩子在小的時候,很難理解讀書的意義,面對父母苦口婆心勸導要好好讀書,往往是置若罔聞的,父母就會恨鐵不成鋼。
  • 孩子聽話未必是好事,父母的責任是幫助他成長,發展他的自主能力
    小樂聽了,對小美說:「你家的孩子還小,我的女兒都八歲了,也不聽話,幾乎每天都能把我氣瘋……」 抱怨孩子不聽話的媽媽多,贊孩子聽話的媽媽極少。大家都很苦惱:為什麼自己明明是為孩子好,孩子卻這麼不領情呢? 聽著大家的討論,有時候我會想,不知道孩子們聚在一起的時候,會不會說:「為什麼父母總是希望我們聽他們的話呢?
  • 讀書為了什麼?歐巴馬的回答,或許對你所啟發,告誡自家孩子
    作為孩子,我們從小被父母告誡要好好讀書;作為父母,我們又從小告誡孩子要好好讀書。好好讀書似乎早已經成了人們的共識,人們都知道自己要好好讀書,但是又有誰反思過問過自己為什麼要讀書呢?或許有的人反思過,那麼你的結論又是什麼呢?讀書是為了滿足父母的期待嗎?
  • 讀書的意義是什麼?父母不要只告訴孩子,讀書是為了改變未來
    然而當父母越這樣說的時候,孩子對於讀書的興趣反而變得越淡,那麼父母究竟應該採用什麼樣的方式才能夠讓孩子主動學習? 當父母又強調讀書的重要性時,孩子們的內心深處對於父母所談論的其實並不是特別感興趣。因為長遠的利益與短期的快樂相比,依靠本能活著的孩子更加傾向於短期的快樂。從父母向孩子解釋讀書就是為了上大學找好工作開始,就已然註定孩子不愛讀書。
  • 孩子不聽話時「動手」真的管用嗎?過來人:越打越不聽話
    說起打孩子,估計十個父母裡面有九個都會有忍不住要動手的時候,有的父母甚至搬出老一輩的教育理念:不打不成才啊!但說起打孩子的真實經歷,家長們的心路歷程都是相似的,就是打的時候解氣,打完就後悔。現在孩子八歲了,算下來也得挨了我幾百次的打了吧。記得最近一次打孩子是因為,兒子故意將水龍頭的水倒進了鍋裡,一家人都等著吃飯呢,這孩子竟然把一瓶子涼水倒進去了。結果飯沒法吃了,我氣不過拽起孩子就是一頓胖揍。打完當時挺解氣的,但沒一會就後悔了,原來兒子是因為看鍋裡冒煙了才去加水的,雖然辦了錯事,但是心是好的,不是故意搗蛋。為了這事,孩子好幾天都不願意搭理我。
  • 「恐怖的3歲」來了,孩子不聽話,難管教,父母該如何教育?
    有的父母會向有經驗的長輩請教如何解決孩子的問題,也會通過上網搜索一些同類型的答案,購買一些相關的育兒書籍,增加自己的育兒知識,在解決問題的時候至少不會兩眼一抹黑,手忙腳亂什麼都做不好。父母讓孩子往西,他卻偏要往東。明知道自己的行為是錯的,但是只要父母指正,他就硬是要去做,非要和父母對著幹才開心。孩子「唱反調」唱得興高採烈,被忤逆的父母可就沒這麼開心了。
  • 讀書是為了什麼?
    可見,這位被拒絕的女生也是認可張老師的話的,再加上他們這個學校本身的特殊性,對於他們來說,努力考上大學,就是為了走出大山,能夠有一定的經濟實力,獨立起來,改變自己的命運! 反對的網友:
  • 父母內心最真摯的獨白:孩子,我為什麼要讓你努力讀書
    讀書的意義到底是什麼?相信每一位孩子都聽過這樣的話——「你要好好讀書,認真學習,將來才能有出息。」這句話在學生時代耳朵都聽出繭子了,但那個時候的我們對此不以為然,左耳朵進右耳朵出,等到真正領悟到社會的險惡後,才知道多讀書是真的有用。
  • 告訴孩子,讀書並不是為了完成父母給的「任務」,而是為了這三點
    家長們最上火的事就是孩子們的學習,從孩子還沒出生的時候,父母們就開始給孩子聽胎教。孩子出生之後,又給他們報名各種的補習班,為的就是讓孩子在學習上不落後其他人。但是她卻一直都很不開心,因為她覺得,每天的生活都是自己父母為自己安排的,所以慢慢的就開始厭學,最後變得十分叛逆孩子B:山山和周周是倆個性格的孩子,他從小就不喜歡聽父母的特別淘氣,爸媽讓他上學他也不愛去,他也覺得上學就是為了完成父母教給自己的任務,所以就不想去。
  • 那些打著「都是為了你好」的旗號教育孩子的父母,孩子變好了嗎?
    最後來一句「我都是為了你好」做總結收場。不知道是被感動還是不耐煩地孩子,只好一個勁地點頭「嗯」「好」「知道了」「明白了!」在父母和孩子的兩方對壘中,那些打著「我都是為了你好」的旗號教育孩子的父母,最終以無可反駁的「優勢」成功「說服」孩子,把孩子變成了自己和別人眼中都「特別聽話」的「別人家的孩子」而沾沾自喜。
  • 「我都是為了你好」,常被父母情緒勒索的孩子,應該如何擺脫困境
    朱雨辰覺得媽媽給他帶來了很大壓力,網友們也都覺得這樣的愛太沉重了。不可否認,朱媽媽為孩子失去了自我,付出了全部,但這樣對孩子反倒是種傷害。好在節目最後,朱媽媽也認識到了自己的做法可能有些不妥,表示以後會努力改變。
  •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暴力不能解決問題
    在教養孩子這一條路上,父母遇到過不少各種各樣的問題,這其中最為讓父母頭痛的就是孩子不聽話的問題。小編甚至聽到有父母調侃:孩子不聽話怎麼辦?打一頓就好!小編聽到以後只覺得哭笑不得,現在的孩子真的是一個比一個精明,跟爸爸媽媽鬥智鬥勇,有時候真是故意跟爸爸媽媽作對。
  • 孩子不聽話打一頓就好?不,「心理超限」的孩子更讓父母揪心
    一般情況下以下三種也是父母會選擇的。1)棍棒教育孩子不聽話,打一頓就好,看他能不老實麼?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孩子每天都應該給他松松皮。沒有被挨打的孩子肯定不是好孩子,父母不可能控制住自己不去打孩子。我看你一天比烏龜都磨嘰,你還有用沒?你是個什麼東西?怎麼這麼笨?或許在父母想來沒有打罵孩子就是對他們大發慈悲,實際上這種言語辱罵可能對於孩子的傷害更大。
  • 優秀父母如何教育孩子?龍應臺:孩子,努力讀書,並非一比高下
    在這期間,他形成了自己獨特的人設,有了自己獨有的思想,這一切跟父母的教育緊密相連著。世界上有很多優秀的父母,也有不太懂得教養的父母,所以出現了形形色色的人,他們的不同跟父母的教養關係很大。因為這同樣也是一種教養方式,這世界不可能誰都是優秀的,可是至少成成目前的狀況,會有些讓人擔憂,或許你也是這麼認為的。
  • 孩子乖巧聽話,是父母教導有方?網友;只不過是他們一廂情願
    很多父母害怕自己的孩子成為了熊孩子,被他人所厭惡,所以平日裡就嚴格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做事,甚至還希望他能按部就班地照著自己的想法走完一生。那麼效果怎麼樣呢?果不其然,很多孩子在這樣的教育方式下真的變得很乖了,然而,這一切都是真的?
  • 不管孩子也很懂事?父母首先不要急於要開心,孩子可能並不開心
    自童年開始,人們就教導我們要聽話,懂事。家長常常以理智作為判斷的標準,來判斷孩子的好壞。但是太懂事的孩子是讓人心疼的,孩子一旦被貼上懂事的標籤,懂事這件事似乎變得理所當然了。幼年時期,如果父母要求孩子太懂事,就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壓力,產生消極影響。
  • 孩子不聽話時,父母再氣也別打孩子這5個地方,每個都是孩子生命線
    天下父母心,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肯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教育難題,當孩子犯錯或不聽話的時候,恨鐵不成鋼的父母首先會用到的是「棍棒教育」。關於「棍棒教育」有人贊成,有人反對,它究竟對孩子好不好?一起來看看下面這個例子。
  • 關於努力讀書我們要知道的事,快來看看努力讀書的原因
    讀書是每個人都要做的事。讀書也不限於小孩時期,讀書這一件事情可以從幼兒到老人,我們都可以不斷的在進行學習。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關於努力讀書,我們要知道的事,我們努力讀書的原因是什麼呢?第一,努力讀書是為了見證自己人生更多的可能性。